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放射科DR的影像质量控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彤 程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5-1186,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成像技术评估铁含量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刘莹 王晓楠 +1 位作者 孙彤彤 倪红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9-436,共8页
目的:探讨MR定量磁化率成像(QSM)、R_(2)^(*)成像、快速T_(2)矫正多回波单体素波谱成像(HISTO-MRS)和双能量CT(DECT)等成像技术对铁定量的价值,并探讨不同脂肪含量对铁定量的影响。方法:制备30支不同含铁浓度(0.1~3.0 mg/mL,梯度0.1 mg/... 目的:探讨MR定量磁化率成像(QSM)、R_(2)^(*)成像、快速T_(2)矫正多回波单体素波谱成像(HISTO-MRS)和双能量CT(DECT)等成像技术对铁定量的价值,并探讨不同脂肪含量对铁定量的影响。方法:制备30支不同含铁浓度(0.1~3.0 mg/mL,梯度0.1 mg/mL)水模为纯铁组;对另外3组共90支相应含铁浓度水模分别添加10%、20%和30%脂肪,制备得到铁-脂肪水模(轻脂组、中脂组和重脂组各30支)。分别应用QSM、R_(2)^(*)、HISTO-MRS和DECT技术对每组水模进行扫描,经后处理分别得到水模内的QSM、R_(2)^(*)、R_(2)和虚拟铁含量(VIC)值。应用Pearson和Spearman检验分析各参数值与实际铁浓度的相关性,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添加不同脂肪含量后各项成像技术测得的铁浓度的差异。结果:QSM值与实际铁浓度在0.1~1.1 mg/mL时呈显著正相关(r=0.987,P<0.05);在添加不同含量脂肪后,纯铁组、轻脂组、中脂组和重脂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_(2)^(*)值与实际铁浓度在0.1~1.2 mg/mL时呈显著正相关(r=0.999,P<0.05);在添加不同含量脂肪后,轻脂组、中脂组和重脂组测得的铁浓度均显著高于纯铁组(P<0.05)。R_(2)值与实际铁浓度在0.1~0.9 mg/mL时呈显著正相关(r=0.952,P<0.05);在添加不同含量脂肪后,纯铁组、轻脂组、中脂组和重脂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IC值与实际铁浓度在0.1~3.0 mg/mL时呈高度正相关(r=0.662,P<0.05),在1.0~3.0 mg/mL时相关性更显著(r=0.942,P<0.05);在添加不同含量脂肪后,轻脂组、中脂组和重脂组测得的VIC值均明显低于纯铁组(均P<0.05),且随脂肪含量的增加,VIC值逐渐降低。结论:在铁浓度较低(<1.1 mg/mL)时,MRI优于DECT,而铁与脂肪共存时,QSM技术和HISTO-MRS技术比R_(2)^(*)技术更准确,且QSM技术更有优势;在较高铁浓度(>1.1 mg/mL)时,DECT优于MRI,但其准确性受脂肪影响较大,可作为特殊情况下MRI的替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定量 定量磁化率成像 快速T_(2)矫正多回波磁共振单体素波谱成像 R_(2)^(*)成像 双能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吸收与定量CT对比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女性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娜 唐海 +9 位作者 张勇 李大胜 吴丹 冯强强 蔡韦 王仲朴 张天辉 覃革荣 马骥良 程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87-1491,共5页
目的采用双能X线吸收(DXA)和定量CT(QCT)对比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女性骨密度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方法收集北京地区接受腰椎正位及髋部DXA检查(面积骨密度测量)的社区女性10 472名,接受腰椎QCT检查(体积骨密度测量)的女性562名... 目的采用双能X线吸收(DXA)和定量CT(QCT)对比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女性骨密度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方法收集北京地区接受腰椎正位及髋部DXA检查(面积骨密度测量)的社区女性10 472名,接受腰椎QCT检查(体积骨密度测量)的女性562名。将接受两种检查的受检者分别按每10岁年龄段分组。计算各组别的平均骨密度,并计算峰值骨密度各组别的骨丢失率,分析骨密度与年龄间的相关性。结果 DXA测量北京地区女性腰椎、股骨颈及全髋部的峰值骨密度均在30-39岁年龄组,40岁以后各部位骨密度开始不同程度减低,至80-94岁组腰椎、股骨颈、全髋部累计骨丢失率分别为21.7%、31.4%和29.5%;QCT测量腰椎松质骨的峰值骨密度在20-29岁组,至80-97岁组累计骨丢失率达58.2%。累计骨丢失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腰椎松质骨〉股骨颈〉全髋部〉腰椎正位。结论腰椎QCT可较DXA更早、更准确地显示中老年女性的骨丢失情况,对增龄性骨丢失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丢失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放射学院(ACR)关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操作指南 被引量:45
4
作者 程晓光 李娜(译) 余卫(审)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91-997,共7页
随着螺旋CT技术的进步和定量CT(QCT)分析技术的发展,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美国放射学院(ACR)组织专家起草,并于2008年颁布了ACR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操作指南。该指南的目的在于制定临床... 随着螺旋CT技术的进步和定量CT(QCT)分析技术的发展,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美国放射学院(ACR)组织专家起草,并于2008年颁布了ACR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操作指南。该指南的目的在于制定临床工作中QCT检查实施和诊断的参考标准,包括其设备要求、质量控制、适用人群、临床适应症和禁忌症,医生和技术员资质要求,以及QCT测量规范和报告规范。该指南提出了对绝经后妇女和50岁及以上男性的QCT诊断参考标准。建议脊柱QCT采用BMD绝对值诊断,即BMD〉120mg/cm^3诊断为骨量正常,BMD120mg/cm^3-80mg/cm^3诊断为低骨量,BMD〈80mg/cm^3诊断为骨质疏松。QCT髋关节测量的T值可以根据WHODXA标准来诊断骨质疏松。该指南对我国的QCT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密度测量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分析腰椎骨密度与血尿酸、肝脏脂肪及腹部脂肪的相关性
5
作者 吴雅琳 丁必彪 +3 位作者 张宏 余玉盛 许定虎 程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641,共5页
目的 基于定量CT(QCT)分析腰椎骨密度(BMD)与血尿酸(SUA)、肝脏脂肪及腹部脂肪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腰椎QCT检查的522人;根据SUA水平将不同性别人群分为高尿酸血症(HUA)组及SUA正常组,比较组间QCT参数;同时根据腰椎BMD将不同... 目的 基于定量CT(QCT)分析腰椎骨密度(BMD)与血尿酸(SUA)、肝脏脂肪及腹部脂肪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腰椎QCT检查的522人;根据SUA水平将不同性别人群分为高尿酸血症(HUA)组及SUA正常组,比较组间QCT参数;同时根据腰椎BMD将不同性别人群分为骨量正常组(简称正常组)、骨量减少组(简称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症(OP)组,比较组间SUA及QCT参数;以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不同性别腰椎BMD与年龄、SUA、内脏脂肪组织(VAT)、皮下脂肪组织(SAT)及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325人,包括HUA组105例、SUA正常组220名;女性197人,包括HUA组26例、SUA正常组171名。不同性别HUA组VAT、SAT及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均高于SUA正常组(P均<0.05)。男性中,正常组196名、减少组105例、OP组24例,其间VAT依次递增(P均<0.05);女性中,正常组147名、减少组30例、OP组20例,其间VAT及SAT均依次递增(P均<0.05)。男性腰椎BMD与年龄及VAT分别呈中度及弱负相关(r=-0.618、-0.286,P均<0.001),女性腰椎BMD与年龄、VAT及SAT分别呈中度、低度及弱负相关(r=-0.772、-0.451、-0.273,P均<0.001)。结论 SUA水平升高可致腹部及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后者与腰椎BMD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腹部脂肪 脂肪肝 高尿酸血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和双能X线吸收评价北京地区老年人股骨近端骨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黎 王玲 +4 位作者 张勇 马毅民 刘丹 王满宜 程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92-1496,共5页
目的分析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DXA)对股骨近端髋部结构分析(HS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地区40名男性(53-76岁)和76名女性(48-76岁)社区居民行左髋DXA和QCT扫描,分别测量股骨颈横截面积(CSA)和横截面转动惯量(CSMI... 目的分析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DXA)对股骨近端髋部结构分析(HS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地区40名男性(53-76岁)和76名女性(48-76岁)社区居民行左髋DXA和QCT扫描,分别测量股骨颈横截面积(CSA)和横截面转动惯量(CSMI),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QCT所测CSA和CSMI均大于DXA所测CSA和CSMI(P均〈0.01),两种方法测量CSA差值的中位数为0.97cm^2,CSMI差值的中位数为0.49cm4。QCT和DXA测量CSA和CSMI均显著相关(r=0.85、0.78,P均〈0.01)。结论 DXA和QCT对中国老年人股骨颈CSA和CSMI测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用于老年人群股骨近段骨结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关节 X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北京城乡老年人股骨近段骨密度与骨结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天宇 程晓光 +1 位作者 王玲 张勇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42-349,共8页
目的分析北京城区与农村老年人群的股骨近段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结构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接受髋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扫描的174名50~70岁的北京居民的相... 目的分析北京城区与农村老年人群的股骨近段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结构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接受髋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扫描的174名50~70岁的北京居民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居住地分为城区组(n=118)(男性46名、女性72名)和农村组(n=56)(男性31名、女性25名)。统计学分析由QCT测得的股骨颈体积骨密度(femoral neck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FN v BMD)、全髋体积骨密度(total hip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TH v BMD)、股骨颈面积骨密度(femoral neck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FN a BMD)、股骨大粗隆面积骨密度(trochanter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TR a BMD)、股骨粗隆间面积骨密度(intertrochanter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IT a BMD)和全髋面积骨密度(total hip 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TH a BMD)等参数以及股骨近段骨强度(hip strength analysis,HSA)参数,包括股骨颈干角(neck shaft angle,NSA)、颈宽度(femur neck width,FNW)、髋轴长(hip axis length,HAL)、股骨颈横截面惯性矩(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CSMI)、股骨颈横截面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曲率比率(buckling ratio,BR)、平均骨皮质厚度(averaged cortical thickness,ACT)、截面模数(section modulus,SM)等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结果城乡男女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城区老年男性体质量(73.66±12.63)kg显著高于农村男性(67.8±9.58)kg(P<0.05);城乡男性之间的FN v BMD、TH v BMD、FN a BMD、TR a BMD、IT a BMD、TH a BMD、NSA、FNW、HAL、CSMI、CSA、BR、ACT、SM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女性HAL显著高于城区女性HAL(109.41 mm vs 104.2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骨密度及骨结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老年女性HAL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外,本研究人群股骨近段QCT骨密度与骨结构参数无城乡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北京城乡 股骨近段 骨密度 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城市和乡村人群脑白质变性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蒋雯 荆京 +2 位作者 梁伟 吕艳伟 程晓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目的比较北京地区城市和乡村人群的脑白质变性程度的差异。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脑MRI检查的居住于北京市内及乡村的中老年患者,排除DWI证实的及大面积的脑梗死、脑出血、脑积水和其他白质变性疾病,... 目的比较北京地区城市和乡村人群的脑白质变性程度的差异。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脑MRI检查的居住于北京市内及乡村的中老年患者,排除DWI证实的及大面积的脑梗死、脑出血、脑积水和其他白质变性疾病,共82例:城市人41例,其中男13例,女28例,年龄56-72岁,平均(62.85±4.28)岁;乡村人41例,其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56-69岁,平均(62.68±4.00)岁。使用Fazekas量表对脑白质变性评分。使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城市和乡村人群的年龄差异,χ2检验比较2组性别构成的差异。使用两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比较2组人群脑白质变性程度的差异,使用秩相关研究年龄与Fazekas量表总分的关系。结果 2组人群的年龄(t=0.187,P=0.852,P〉0.05)和性别(P=0.395,P〉0.05)构成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可排除年龄和性别因素对结果的影响。2组人群脑白质变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Z=-2.730,P=0.006,P〈0.05),北京地区乡村人群脑白质变性程度(总分的平均秩次为48.15)较城市人群(总分的平均秩次为34.85)严重。年龄与Fazekas量表总分存在相关性(r=0.484,P=0.000,P〈0.05),脑白质变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重。结论北京地区乡村人群的脑白质变性程度较城市人群严重,将来发生认知障碍和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较高,故需要给予乡村人群更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 进行性多灶性 磁共振成像 Fazekas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区人群躯干肌肌肉质量与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相关性的CT研究
9
作者 邓立维 耿健 +1 位作者 李远章 王玲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6-1032,共7页
目的:探究基于社区人群腰椎CT图像测量的躯干肌肌肉质量与腰椎退变性滑脱症(DLS)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9月来自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社区的277例志愿者纳入本研究。所有受试者有完整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 目的:探究基于社区人群腰椎CT图像测量的躯干肌肌肉质量与腰椎退变性滑脱症(DLS)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9月来自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社区的277例志愿者纳入本研究。所有受试者有完整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和臀围)及包含L 1~L 5节段完整躯干肌群的CT平扫图像。将所有受试者分为男性DLS组(n=24)、男性非DLS组(n=62)、女性DLS组(n=50)和女性非DLS组(n=141)。采用OsiriX图像处理软件,在每例受试者的CT平扫图像上手动勾画L 1、L 3和L 5椎体下缘层面上所有躯干肌的外轮廓,软件自动计算出3个腰椎节段所有躯干肌肌肉横截面积(CSMA)和平均CT值,以这2个指标值来反映肌肉质量。结果:男性和女性DLS组中所有患者均为I度滑脱。女性DLS组和非DLS组之间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DLS组与非DLS组躯干肌的CSMA和平均CT值的差异在3个腰椎节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躯干肌CSMA和平均CT值的组间差异在L 5节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度DLS而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社区人群中,女性的下腰椎节段躯干肌肌肉质量容易出现下降,这种情况在男性人群当中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社区人群 腰椎退变性滑脱症 躯干肌 肌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诺莫图建立
10
作者 姚宁 李新彤 +3 位作者 杨帆 程晓光 黄朋举 于爱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4-769,共6页
目的:探索个体化预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诺莫图建立与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于本院矫形骨科门诊就诊,且2周内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搜集基线数据、实验室数据及体质参数,有无KOA存在作为结局事件。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分... 目的:探索个体化预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诺莫图建立与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于本院矫形骨科门诊就诊,且2周内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搜集基线数据、实验室数据及体质参数,有无KOA存在作为结局事件。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KO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构建诺莫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验证诺莫图的预测效能。并进一步使用2020年1~9月的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该研究共纳入312名患者,其中223名用于训练集,其余89名用于验证集。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女性、白介素-6(IL-6)高、骨骼肌面积指数小、皮下脂肪面积大及内脏脂肪面积大(OR>1,P<0.05)是KO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检测结果显示诺莫图在训练集及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与0.791;校正曲线结果显示训练集及验证集的布列尔分数分别为0.035分与0.039分;决策曲线分析(DCA)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均表现良好。结论:KOA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年龄、性别、IL-6、骨骼肌面积指数、皮下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诺莫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体质 预后 诺莫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定量骨髓脂肪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1
作者 程子桐 徐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3-847,共5页
骨髓脂肪组织(BMAT)不仅是骨髓腔填充物,且具有活跃内分泌及旁分泌功能,与代谢性疾病、骨疾病和血液病等相关;无创量化BMAT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有影像学量化BMAT方法包括传统MRI、单体素质子MR波谱、化学位移成像、Dixon技术及CT;本文... 骨髓脂肪组织(BMAT)不仅是骨髓腔填充物,且具有活跃内分泌及旁分泌功能,与代谢性疾病、骨疾病和血液病等相关;无创量化BMAT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有影像学量化BMAT方法包括传统MRI、单体素质子MR波谱、化学位移成像、Dixon技术及CT;本文就其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脂肪组织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和深圳两城市体检人群腰椎骨密度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红玉 汪爱军 +4 位作者 穆宝山 胡彬 赵鹏程 程晓光 何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02-1206,共5页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北京和深圳两城市人群骨密度情况。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对北京、深圳慈铭体检中心20~90岁健康体检人群共5153例(其中北京地区2981例、深圳地区2172例)进行腰椎骨密度...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北京和深圳两城市人群骨密度情况。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对北京、深圳慈铭体检中心20~90岁健康体检人群共5153例(其中北京地区2981例、深圳地区2172例)进行腰椎骨密度测定,对骨密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北京BMI≥24者骨密度高于18.5≤BMI<24者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20~30岁北京男性体检者外(t=1.773,P=0.244),其余北京BMI≥24者骨密度高于BMI<18.5者骨密度(P值均<0.05)。深圳男性体检者和50岁以上女性体检BMI≥24者骨密度高于18.5≤BMI<24者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年龄组女性体检者不同BMI之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城市体检者骨密度进行比较,在BMI≥24男性和18.5≤BMI<24女性中,北京体检者骨密度高于深圳体检者骨密度(P<0.05),其余各组,两城市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骨密度随体质指数变化模式不同,北京、深圳两城市人群骨密度在部分人群中有差异,北京高于深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体质指数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成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左心室不良重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佳宁 刘文佳 +5 位作者 闫非 赵亚男 陈伟杰 罗春材 张兴华 李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3-562,共10页
目的评估心脏磁共振(C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左心室不良重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周及5个月的临床资料和CMR图像。所有受试者均采集电影和LGE序列。将患者分为左心室不良重构组(n=25)... 目的评估心脏磁共振(CM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左心室不良重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周及5个月的临床资料和CMR图像。所有受试者均采集电影和LGE序列。将患者分为左心室不良重构组(n=25)和无左心室不良重构组(n=61)。左心室不良重构定义为第2次CMR检查时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初始CMR增加15%或更多。CMR分析包括左心室容积、心肌梗死特征、整体和区域心肌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左心室不良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在初始CMR时,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心室不良重构组梗死质量百分比[(34.07±10.04)%vs(22.20±11.29)%,P<0.001]和微血管阻塞(MVO)质量百分比[1.9(0,3.8)%vs 0(0,1.06)%,P<0.001]明显大于无左心室不良重构组。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心肌损伤和心功能均有恢复。但在第2次CMR时,左心室不良重构患者有更低的LVEF[(42.01±9.51)%vs(55.23±10.04)%,P<0.001]、更大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55.58(43.15,69.91)mL/m^(2)vs 35.79(26.70,45.04)mL/m^(2),P<0.001]和梗死质量百分比[(26.71±24.51)%vs(17.08±9.25)%,P<0.001]。左心室不良重构组整体峰值应变及应变率、梗死区峰值应变、径向和周向峰值应变率更小(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3个因素是左心室不良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梗死质量百分比预测左心室不良重构的AUC为0.793(95%CI 0.693~0.873),截断值为30.67%;整体径向舒张期峰值应变率的AUC为0.645(95%CI 0.534~0.745),截断值为0.58%;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的AUC为0.699(95%CI 0.590~0.793)。结论在急性期,左心室不良重构组和无左心室不良重构患者的左心室容积、整体及节段的心功能没有显著差异;但随时间推移,左心室不良重构组的左心室容积明显变大,整体及节段的心功能明显更差。梗死质量百分比、径向舒张期峰值应变率及RAAS抑制剂是左心室不良重构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不良重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 心肌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骨密度测量(QCT)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2007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共识摘录 被引量:34
14
作者 程晓光 李勉文 +1 位作者 李娜 余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69-974,共6页
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在2007年根据Engelke等十一位国际著名专家组意见,形成了QCT和外周定量CT(pQCT)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诊疗的临床应用共识,全文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Densitometry,2008,11:123—162上。鉴于pQCT... 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在2007年根据Engelke等十一位国际著名专家组意见,形成了QCT和外周定量CT(pQCT)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诊疗的临床应用共识,全文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Densitometry,2008,11:123—162上。鉴于pQCT在国内尚未开展,省略该共识中关于pQCT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通过仔细阅读和翻译该共识文章,摘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骨密度测量 骨质疏松症 临床应用 国际 学会 诊治 PQCT 专家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骨髓炎的X线、CT和MR影像比较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白荣杰 程晓光 +2 位作者 顾翔 冯素臣 屈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8-492,共5页
目的:比较不典型骨髓炎X线、CT和MR影像显示差异。方法:对26例不典型骨髓炎X线、CT和MR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26例中急性骨髓炎8例,慢性骨髓炎12例,骨脓肿和硬化性骨髓炎各3例,术前诊断正确仅20例,3例误诊为... 目的:比较不典型骨髓炎X线、CT和MR影像显示差异。方法:对26例不典型骨髓炎X线、CT和MR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26例中急性骨髓炎8例,慢性骨髓炎12例,骨脓肿和硬化性骨髓炎各3例,术前诊断正确仅20例,3例误诊为恶性骨肿瘤,3例误诊为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结论:全面分析不典型骨髓炎的X线、CT和MR影像特点及临床表现,了解病变的病理特征及演变趋势,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定量CT测量腰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41
16
作者 于爱红 陈祥述 +2 位作者 孙伟杰 程晓光 王予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09-911,共3页
目的研究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对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和定量CT所测腰椎骨密度的影响。资料和方法采用DXA及QCT分别测量各种原因来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腰椎骨密度检查的患者。其中DXA检查患者12092例,年龄12~95岁,女性9788例,男性2304例... 目的研究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对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和定量CT所测腰椎骨密度的影响。资料和方法采用DXA及QCT分别测量各种原因来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腰椎骨密度检查的患者。其中DXA检查患者12092例,年龄12~95岁,女性9788例,男性2304例,平均年龄58.9岁。QCT检查患者495例,年龄18~88,女性310例,男性184例,平均年龄为62.0岁。DXA和QCT测量L2~4椎体的平均骨密度。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与骨密度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 DXA骨密度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大,r=0.479,决定系数r2=0.229。DXA骨密度与身高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分别为r=0.289,r=0.235;对应决定系数r2=0.084,r2=0.055。QCT骨密度与身高及体重都为弱相关,r=0.155和r=0.129;决定系数分别为r2=0.024,r2=0.017。QCT骨密度与体重指数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31。结论体重与DXA与QCT所测得骨密度都存在明显相关,但QCT相关性较弱;QCT骨密度测量结果受身高、体重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腰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光密度测定法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与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17
作者 赵一冰 周丹 +5 位作者 贾鹏 霍丽丽 李凯 李庆 程晓光 陈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43-1847,共5页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85名体检者一般资料、血糖、生化指标和超声脂肪肝诊断结果以及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值,包括总脂肪(TF)、内脏脂肪(VF)和皮下脂肪(SF),观...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85名体检者一般资料、血糖、生化指标和超声脂肪肝诊断结果以及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值,包括总脂肪(TF)、内脏脂肪(VF)和皮下脂肪(SF),观察超声诊断NAFL与CT定量测量值的关系。结果最终诊断NAFL 504例。超声诊断NAFL与非脂肪肝在脐层面和L2/3层面VFA、SFA、TF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脐层面VFA、L2/3层面VFA及SFA越高,NAFL发生风险率越高;女性L2/3层面VFA及SFA越高,NAFL发生风险率越高。超声诊断NAFL与脐层面及L2/3层面脂肪面积均呈较好的正相关,且L2/3层面VFA、SFA及TFA均高于脐层面。结论健康成人中NAFL与腹部脂肪含量相关;VF异常积累易致非肥胖人群罹患NAF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 脂肪组织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及分布的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玲 汪伟 +8 位作者 邓微 姜繁 徐杰 赵海竹 徐黎 柏瑞 欧陕兴 嵇辉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99-1003,共5页
目的研究采用定量CT骨密度(QCT)方法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及分布的重复性。方法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腰椎QCT骨密度检查的30例(女15例,男15例)患者为测量对象,采用QCT分析软件中的"tissue composition"功能定量测量L2、L3、L4... 目的研究采用定量CT骨密度(QCT)方法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及分布的重复性。方法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腰椎QCT骨密度检查的30例(女15例,男15例)患者为测量对象,采用QCT分析软件中的"tissue composition"功能定量测量L2、L3、L4、L5椎体中心层面的腹部脂肪面积(TAA)及腹内脂肪面积(VAA),两者相减得皮下脂肪面积(SAA)。由3名经过严格培训的放射医生独立进行测量,并记录每次TAA及VAA测量用时。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3名不同观察者测量间及同一观察者不同时间两次测量的重复性。结果 3名不同测量者及同一测量者前后两次测量L2、L3、L4、L5椎体中心层面TAA及VAA的均值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3名测量者及同一测量者两次不同时间测量L2、L3、L4、L5椎体中心层面TAA及VAA测量值之间高度一致(ICC>0.900)。L2、L3、L4、L5椎体中心层面平均SAA/VAA比分别为1.14±0.58、1.46±0.81、2.00±1.08、2.23±1.04。使用该方法测量单层面TAA及VAA所需时间为3~6 min,平均约5 min。结论定量CT测量腹部脂肪具有准确、可重复及快速等特点。该方法在测量椎体骨密度的同时,可区域性、简单、直观的评价皮下及腹内脂肪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腹部脂肪 重复性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损伤的MRI表现 被引量:19
19
作者 闫东 张景秀 +3 位作者 张晶 刘薇 屈辉 程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1-813,共3页
目的分析肌肉损伤的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15例临床怀疑有肌肉损伤的患者MRI资料,其中7例有随访;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回顾性对MR图像的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87%)发生在下肢;有5例为肌肉拉伤,T1WI上呈等信号,T2WI、STIR或frFS... 目的分析肌肉损伤的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15例临床怀疑有肌肉损伤的患者MRI资料,其中7例有随访;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回顾性对MR图像的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87%)发生在下肢;有5例为肌肉拉伤,T1WI上呈等信号,T2WI、STIR或frFSEFS上则表现为线状或片状的高信号区;10例为肌肉血肿,所有患者在T2WI、STIR或frFSEFS上都表现为高信号,T1WI上3例为低信号,3例为等信号,其余4例为不均匀的稍高或高信号。结论MRI是肌肉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损伤 肌肉拉伤 肌肉血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比较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晓玉 李娜 +4 位作者 苏永彬 李谨 朱玲 程晓光 张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80-983,共4页
目的评估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诊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效能。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干部科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共59例,年龄54~92岁。本组病例均行腰椎正位和髋关节DXA及腰椎QCT检查,且两项检... 目的评估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诊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效能。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干部科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共59例,年龄54~92岁。本组病例均行腰椎正位和髋关节DXA及腰椎QCT检查,且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结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DXA-2.5 SD和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腰椎QCT<80 mg/cm3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DXA诊断本组病例腰椎、髋关节及腰椎或髋关节任一部位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0%、8.5%和8.5%。腰椎QCT诊断本组病例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5.6%。其中腰椎QCT诊断为骨质疏松而腰椎正位DXA未诊断者21例,占35.6%,其中3例CT显示有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腰椎QCT诊断为骨质疏松而髋关节DXA或任一部位DXA未诊断者均为16例,占27.1%。结论腰椎QCT比髋关节DXA及腰椎正位DXA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更敏感。腰椎QCT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腰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密度测定法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