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董荣芳 宫丽华 +3 位作者 孙晓淇 苏永彬 张文 丁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探讨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cellular schwannoma,C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30例C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0例CS中,女性22... 目的探讨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cellular schwannoma,C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30例C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0例CS中,女性22例,男性8例,年龄12~65岁,平均44.6岁。发生部位分别为椎管内、肢体及腹腔,其中2例为多发病变。术前病程14天~30年,大多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可伴感觉障碍,最大径1~20.5 cm,平均5.8 cm。镜下大部分肿瘤边界清楚,厚薄不等的纤维性包膜中可见淋巴细胞浸润,丰富的梭形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或漩涡状排列,与经典型神经鞘瘤Atoni A区类似,细胞有轻度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0~8个/10 HPF),间质内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免疫表型:30例S-100、SOX10及H3K27me3均弥漫阳性,12例GFAP阳性(12/30,40%),2例CD34小灶阳性(2/30,6.7%),Ki-67增殖指数1%~20%。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62个月,4例局部复发。结论C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免疫组化有助于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及滑膜肉瘤鉴别。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复发与病变部位和手术切缘是否阳性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肿瘤 神经鞘瘤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H3K27m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髓芯减压植骨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及松洁 张隆浩 +4 位作者 徐黎 杨德金 吕明 姜旭 周一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913-1918,共6页
目的比较单纯行改良减压植骨手术与减压植骨手术联合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及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骨科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按... 目的比较单纯行改良减压植骨手术与减压植骨手术联合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及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骨科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研究组为改良减压植骨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病例,对照组为单纯行改良减压植骨手术病例。最终66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其中男59髋,女15髋。平均年龄(36.8±10.4)岁,左侧29例,右侧37例。研究组共30例(30髋),术前VAS评分为(6.7±0.8),Harris评分为(68.3±5.0),Kerboul角(197.7±61.2)°。对照组共36例(36髋),术前VAS评分为(6.7±0.9),Harris评分为(68.3±5.0),Kerboul角为(201.9±61.4)°。随访时间分别为24个月。记录术后3、6、12、24个月患髋VAS评分和Harris评分变化。在最后一次随访时进行MRI检查,测量Kerboul角重新评估坏死区域的大小。结果两组随访24个月,研究组有4例塌陷,对照组有6例塌陷。无病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随访24个月研究结束时,两组VAS评分和Harris评分均比术前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术后3、6、12个月的VAS和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随访至24个月时两组没有差异。研究组Kerboul角为(175.0±80.4)°,对照组Kerboul角为(193.1±73.6)°,两组均比术前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Kerboul为(-22.7±20.3)°,对照组为(-8.9±26.3)°,研究组对kerboul角的改善更为明显(P=0.042)。结论改良髓芯减压人工骨植入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和单纯改良减压人工骨植入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疗效令人满意,前者在随访早期比后者可以更好的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对于Kerboul角改善也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术 保髋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法 植骨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与纤维结构不良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兰 张铭 +5 位作者 孙晓淇 张婷婷 徐海荣 过哲 黄啸原 丁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2-454,45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l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LSMFT)与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存档的41例LSMFT及156例F... 目的对比分析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l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LSMFT)与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存档的41例LSMFT及156例FD标本,对比分析两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41例LSMFT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男女比为1. 2∶1;年龄6~74岁,平均(42. 5±13. 6)岁。156例FD中男性92例,女性64例,男女比为1. 4∶1。年龄4~65岁,平均(25. 1±14. 0)岁。LSMFT患者发病年龄明显年长于FD患者,≥40岁患者LSMFT所占比例高于FD(61%vs 18%,P <0. 001),LSMFT发病部位更多见于股骨颈或粗隆间(P <0. 001)。LSMFT中黏液纤维样区、不规则钙化物、Paget样骨、脂肪组织、泡沫样组织细胞聚集区、囊变等6种组织形态特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D (P <0. 05)。LSMFT组和FD组中≥40岁和<40岁年龄组中9种组织形态特征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LSMFT有区别于FD的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病变来认识,有助于对其疾病本身特点及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 纤维结构不良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定量CT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局部骨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星佐 王雪松 +5 位作者 姜春岩 张晋 李佳录 宋关阳 李岳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7-393,共7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QCT)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膝关节骨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分析受伤时间、年龄及性别与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4月至2...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QCT)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膝关节骨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分析受伤时间、年龄及性别与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共26名ACL损伤患者入组本研究。所有患者在ACL重建术前接受QCT检查,分别在股骨内髁、股骨外髁、胫骨平台、预期ACL股骨骨道、预期ACL胫骨骨道选取8个感兴趣区,测量所选区域BMD,并与健侧相应区域进行对比。结果:上述区域除预期ACL胫骨骨道口层面外,BMD均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区域间的BMD变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MD变化率与患者受伤时间、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ACL损伤后膝关节周围区域骨密度均下降,变化程度与受伤时间、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前交叉韧带 损伤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