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进行观察,探索更好的康复模式方法: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进行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系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系统康复组,在康复科进行系统康复,每周3—...目的:对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进行观察,探索更好的康复模式方法: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进行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系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系统康复组,在康复科进行系统康复,每周3—5次。对照组,根据术后指导自行在家康复锻炼。在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时,使用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对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在患者术后7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0°位外旋)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UCLA评分均高于术前评分(P<0.05)。在术后6个月时,系统康复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术后7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外展0°位外旋),系统康复组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以尽早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逆行弹性髓内钉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断为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60例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所有手术均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逆行弹性髓内钉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断为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60例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所有手术均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使用新型天玑(TiRobot)机器人系统进行导航和规划最佳逆行髓内钉入点和轨迹。记录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和术中参数。分别于术后2周、4周、6周、8周、12周、6个月和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由一名骨科医生评估骨折愈合时间,一名康复治疗师评估包括Constant Murley肩功能(CM)评分、手臂、肩部和手部快速残疾(quick 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q-DASH)评分、疤痕美容评定量表(Scar Cosmesis Assessment and Rating,Scar)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60例患者锁骨骨折根据AO分型,A型16例,B型26例,C型18例。平均手术时间为(53.47±21.63)min,50例患者闭合复位,10例局部有限切开复位。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0.50±6.69)周。骨折愈合时间为(7.43±2.19)周。与健侧相比,锁骨短缩率明显好转,由术前6.44%±5.00%显著改善至术后2.09%±2.95%(P<0.01)。肩部活动恢复运动范围时间为(9.13±2.20)周,恢复运动锻炼时间为(12.73±2.39)周。所有患者均对瘢痕满意,瘢痕评分为(9.80±0.48)分。CM评分在2周、6周、6个月时分别为53.67±9.52、83.22±6.28、97.85±2.60。q-DASH评分在2周、6周、6个月时分别为33.17±5.37、17.07±5.37、11.42±0.69。5例(8.33%)患者出现钉尾突出引起皮肤疼痛刺激,1例(1.67%)出现短暂性神经丛刺激,术后28周消失。结论机器人辅助逆行弹性髓内钉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具有愈合快、美观性好、功能预后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患侧负重情况与功能性移动能力的关系。方法测量36例脑卒中患者患侧负重率及患侧最大负重率,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Up and Go"Test,TUGT)及坐立测试(Sit-to-Stand Test)。用Spearman相...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患侧负重情况与功能性移动能力的关系。方法测量36例脑卒中患者患侧负重率及患侧最大负重率,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Up and Go"Test,TUGT)及坐立测试(Sit-to-Stand Test)。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患侧负重率小于50%的患者患侧最大负重率与TUGT和坐立测试所用时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侧最大负重率与TUGT所用时间呈负相关(r=-0.605,P<0.01),与坐立测试所用时间呈负相关(r=-0.456,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患侧负重情况与功能性移动能力有高度相关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进行观察,探索更好的康复模式方法: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进行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系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系统康复组,在康复科进行系统康复,每周3—5次。对照组,根据术后指导自行在家康复锻炼。在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时,使用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对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在患者术后7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0°位外旋)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UCLA评分均高于术前评分(P<0.05)。在术后6个月时,系统康复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术后7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外展0°位外旋),系统康复组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以尽早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文摘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逆行弹性髓内钉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断为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60例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所有手术均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使用新型天玑(TiRobot)机器人系统进行导航和规划最佳逆行髓内钉入点和轨迹。记录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和术中参数。分别于术后2周、4周、6周、8周、12周、6个月和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由一名骨科医生评估骨折愈合时间,一名康复治疗师评估包括Constant Murley肩功能(CM)评分、手臂、肩部和手部快速残疾(quick 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q-DASH)评分、疤痕美容评定量表(Scar Cosmesis Assessment and Rating,Scar)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60例患者锁骨骨折根据AO分型,A型16例,B型26例,C型18例。平均手术时间为(53.47±21.63)min,50例患者闭合复位,10例局部有限切开复位。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0.50±6.69)周。骨折愈合时间为(7.43±2.19)周。与健侧相比,锁骨短缩率明显好转,由术前6.44%±5.00%显著改善至术后2.09%±2.95%(P<0.01)。肩部活动恢复运动范围时间为(9.13±2.20)周,恢复运动锻炼时间为(12.73±2.39)周。所有患者均对瘢痕满意,瘢痕评分为(9.80±0.48)分。CM评分在2周、6周、6个月时分别为53.67±9.52、83.22±6.28、97.85±2.60。q-DASH评分在2周、6周、6个月时分别为33.17±5.37、17.07±5.37、11.42±0.69。5例(8.33%)患者出现钉尾突出引起皮肤疼痛刺激,1例(1.67%)出现短暂性神经丛刺激,术后28周消失。结论机器人辅助逆行弹性髓内钉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具有愈合快、美观性好、功能预后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文摘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患侧负重情况与功能性移动能力的关系。方法测量36例脑卒中患者患侧负重率及患侧最大负重率,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Up and Go"Test,TUGT)及坐立测试(Sit-to-Stand Test)。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患侧负重率小于50%的患者患侧最大负重率与TUGT和坐立测试所用时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侧最大负重率与TUGT所用时间呈负相关(r=-0.605,P<0.01),与坐立测试所用时间呈负相关(r=-0.456,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患侧负重情况与功能性移动能力有高度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