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骨科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覃倩 叶蕾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6期20-21,共2页
目的了解小儿骨科护士对儿童疼痛管理知识掌握情况,为持续改进儿童临床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表,对30名小儿骨科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小儿骨科护士疼痛知识总分为13.60... 目的了解小儿骨科护士对儿童疼痛管理知识掌握情况,为持续改进儿童临床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表,对30名小儿骨科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小儿骨科护士疼痛知识总分为13.60±3.20,正确率45.33%;不同年龄、工龄和职称的小儿骨科护士疼痛知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儿骨科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应对护士加强儿童疼痛知识和技能的规范化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科 护士 疼痛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护士疼痛知识与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秀丽 郭超 +1 位作者 沈杰 叶蕾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4期70-72,共3页
目的了解骨科护士对疼痛知识掌握的现状,为改进临床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为基础设计骨科护士疼痛知识与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100名骨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骨科护士疼痛知识总均分9.15±2.28,正确率为4... 目的了解骨科护士对疼痛知识掌握的现状,为改进临床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为基础设计骨科护士疼痛知识与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100名骨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骨科护士疼痛知识总均分9.15±2.28,正确率为41.59%;不同病区、有无接受疼痛知识培训护士的疼痛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92.00%骨科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疼痛知识培训,培训周期以1个月(22.00%)和3个月(43.00%)为主,75.00%护士希望由专业机构进行培训。结论骨科护士疼痛知识缺乏,对疼痛培训需求高。建议加强疼痛知识规范化培训,提高骨科护士疼痛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护士 疼痛 知识 培训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外伤后气性坏疽67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丽红 杨启菁 +1 位作者 吕艳伟 杨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后气性坏疽的早期诊断及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择外伤后气性坏疽患儿67例,经急诊手术治疗后即采用高压氧治疗,每日两次,7次疗法,压力0.8~0.25 MPa,并配合抗炎、每日换药及对症处...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后气性坏疽的早期诊断及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择外伤后气性坏疽患儿67例,经急诊手术治疗后即采用高压氧治疗,每日两次,7次疗法,压力0.8~0.25 MPa,并配合抗炎、每日换药及对症处理.结果 67例患儿经HBO治疗后,复查梭状芽胞杆菌1日转阴率96.92%,2日转阴率100%.13例未行再次截肢,54例肢体保存,未发生继发、交叉感染和扩散.伤口痊愈,治愈率100%.结论 小儿外伤后气性坏疽早期症状、体症不典型,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抓住最佳时机,及早诊疗.合理、有效的高压氧抢救性治疗方案,配合手术、抗炎、换药等综合治疗,能最大限度缩小组织坏死范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保存肢体,降低截肢率,提高生存率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外伤 气性坏疽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年会纪要
4
作者 郭新奎 白玉作 +7 位作者 董倩 郑珊 吴荣德 吴烨明 莫绪明 郭源 高亚 王维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18-520,共3页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办,陕西省医学会、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的第十二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年会于2016年9月7至10日在西安陕西宾馆隆重召开,注册代表1001名,规模为历届之最。会议收到论文1707篇,经过专...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办,陕西省医学会、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的第十二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年会于2016年9月7至10日在西安陕西宾馆隆重召开,注册代表1001名,规模为历届之最。会议收到论文1707篇,经过专业学组评审,653篇论文进行了发言交流。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医学会、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领导到会讲话,并由王维林教授和孙宁教授代表中华小儿外科分会为我国小儿外科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德高望重的张金哲院士颁发终身成就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 小儿外科 学术年会 十二 学分 西安交通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 省医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下骺开放治疗儿童创伤性胫骨远端骺早闭所致踝内翻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徐雷 张宇辰 +3 位作者 周达飞 董轶非 傅刚 鲁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9-1014,共6页
目的分析导航下骺开放(physeal bar resection,PBR)治疗儿童创伤性胫骨远端骺早闭所致踝内翻畸形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骺开放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02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儿童创... 目的分析导航下骺开放(physeal bar resection,PBR)治疗儿童创伤性胫骨远端骺早闭所致踝内翻畸形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骺开放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02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儿童创伤性胫骨远端骺早闭所致踝内翻,并接受导航下骺开放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受伤机制、骨桥形态、受伤至手术时间、骺阻滞方式、截骨方式、畸形矫正时间,并测量胫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tibial angle,LDTA)。根据患儿影像学资料,将其分为骺开放成功组及骺开放失败组;以男12岁、女10岁为界,将患儿分为高生长潜力组、低生长潜力组;结合其他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骺开放成功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3例患儿,手术时年龄(9.1±2.5)岁,随访32.0(22.0,54.0)个月,受伤至接受骺开放时间为18.0(13.0,28.0)个月。高生长潜力组共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低生长潜力组共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所有患儿接受导航下骺开放手术,同期行胫骨远端外侧骺阻滞25例,同期行截骨11例。骺开放成功组术前LDTA为(108.1±5.5)°,骺开放失败组术前LDTA为(112.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9,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潜力(OR=15.122,95%CI:2.076~110.159,P=0.007)和术前LDTA(OR=0.855,95%CI:0.755~0.969,P=0.014)是骺开放是否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儿童创伤性胫骨远端骺早闭所致踝内翻畸形的骺开放治疗具有挑战性,生长潜力、术前LDTA是影响手术结果的重要因素。准确评估骺板功能及生长潜力、合理手术决策、导航术中精确操作以及术后严密随访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开放 骺早闭 踝内翻 生长潜力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疼痛患儿镇痛药物使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6
作者 董秀丽 覃倩 +2 位作者 李燕华 王楠 李长虹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20-22,共3页
综述了儿童疼痛的生理、特点及疼痛对术后患儿的影响,分析了术后疼痛患儿镇痛药物使用状况,提出护理人员应及时更新镇痛药物知识,不断探索疼痛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疼痛用药效果,减轻患儿术后痛苦,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 儿童 术后疼痛 镇痛药物 护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 被引量:14
7
作者 尤海峰 张建立 +1 位作者 王玉琨 郭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548-550,55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闭合性胫腓骨骨折Orthofix单臂外固定架治疗的疗效,分析外固定架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2001年8月~2008年11月,应用单臂外固定架(Orthofix SRL公司)治疗169例儿童胫腓骨骨折,其中单侧闭合骨折97例纳入本组。采用在C形臂或G形... 目的探讨儿童闭合性胫腓骨骨折Orthofix单臂外固定架治疗的疗效,分析外固定架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2001年8月~2008年11月,应用单臂外固定架(Orthofix SRL公司)治疗169例儿童胫腓骨骨折,其中单侧闭合骨折97例纳入本组。采用在C形臂或G形臂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Orthofix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手术时间35~160min,平均54min;出血量都在10ml以下。17例固定过程中出现Ⅰ~Ⅱ级针道感染,通过换药等手段控制,无一例因针道感染导致外固定架失效。固定过程中膝关节及踝关节活动均不受影响。骨性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4.2周。23例过度生长不超过1cm。97例术后随访15~39个月,平均31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结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儿童闭合性胫腓骨骨折,不破坏骨折端血运,且可提供牢固固定,允许早期关节活动及负重练习,减轻了护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胫腓骨骨折 闭合复位 Orthofix外固定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边臻 郭源 +4 位作者 傅刚 杨征 吕学敏 朱振华 肖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6-502,共7页
目的:观察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探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采用色努支具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9例,其中女性46例,男性3例,治疗初始年龄12.6±1.3岁(10~15岁),初始主弯Cobb角32... 目的:观察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探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采用色努支具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9例,其中女性46例,男性3例,治疗初始年龄12.6±1.3岁(10~15岁),初始主弯Cobb角32.5°±6.9°(20°~45°),初始Risser征2.2±1.6。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每日佩戴时间等信息;影像学资料:初始、佩戴支具即刻和随访的系列脊柱全长X线片。通过佩戴支具即刻X线片计算初始支具矫正率。评估治疗后结果:Cobb角减少≥6°定义为“改善”,Cobb角变化5°以内定义为“稳定”,Cobb角增大≥6°定义为“进展”,前两者为治疗成功。观察初始支具矫正率在各组结果中的差异;分析畸形进展的患者相关因素:畸形严重程度(20°~29°,30°~39°及40°~45°三组)、Risser征(0~4)和侧凸类型(胸弯、胸腰弯/腰弯、双主弯三种类型);并分析影响初始支具矫正率的可能因素。结果:49例患者平均治疗2.0±1.0年,所有患儿每天支具佩戴时间在18~20h以上,依从性良好。随访2.0±1.0年(1~5年),末次随访时年龄14.6±1.4岁,Risser征4.2±0.6,末次随访Cobb角28.5°±9.6°;其中畸形改善31例,畸形稳定14例,支具治疗的总体成功率为91.8%(45/49);畸形进展4例,其中3例畸形超过45°。初始支具矫正率平均(64.9±23.6)%,其在改善组、稳定组和进展组分别为(69.5±23.2)%、(61.5±23.7)%和(42.5±10.0)%,初始支具矫形率和各组结果存在中等强度相关性(相关系数0.318,P=0.026);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支具矫正率对结果存在正向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分析畸形进展的患者相关因素发现:畸形严重和骨骼成熟度低是畸形进展的危险因素(P=0.016和P=0.010),不同侧凸类型的畸形进展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124),但4例进展患儿均发生在胸段侧凸(3例胸弯,1例双主弯),胸腰弯/腰弯无进展病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畸形程度越低,初始支具矫正率越高(P=0.001);侧凸类型和Risser征对矫正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色努支具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初始支具矫正率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初始支具矫正率越高治疗效果越优;畸形程度严重(>40°)和骨骼成熟度低(Risser 0)的胸段侧凸患儿,畸形进展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支具治疗 初始支具矫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筛查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预防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燕华 吕学敏 +4 位作者 张宇辰 傅刚 杨楠 代少君 郭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筛查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预防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北京积水潭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住院的1 376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DDH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父母进行不记名... 目的分析早期筛查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预防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北京积水潭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住院的1 376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DDH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父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根据初次就诊年龄、不同就诊途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分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儿初次就诊年龄、患儿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中是否有从医人员、患儿年平均医疗费用、患儿骨科疾病患病史、首次就诊的主管医生级别等。结果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2岁以下DDH患儿占当年全部初次就诊患儿总数的比例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P<0.05),而6岁以上DDH患儿占当年全部初次就诊患儿总数的比例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P<0.05)。由当地医生发现并推荐就诊的患儿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选的变量包括患儿父亲文化程度、患儿母亲文化程度以及首次就诊的主管医生级别。结论新生儿进行髋关节早期筛查的意识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疾病诊疗相关知识逐渐丰富,患儿父母亲文化程度及首次就诊的主管医生级别是DDH患儿接受早期筛查年龄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诊断 新生儿筛查/方法 疾病影响状态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型Pilon骨折的中期随访结局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鲁明 杨征 +1 位作者 尤海峰 郭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594-599,共6页
目的由于Pilon骨折在骨骺未闭合的儿童及青少年中十分罕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型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规律,提高医生对这种特殊类型骨折的认识,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最大程度恢复踝关节功能。方法收集北京积... 目的由于Pilon骨折在骨骺未闭合的儿童及青少年中十分罕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型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规律,提高医生对这种特殊类型骨折的认识,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最大程度恢复踝关节功能。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1例儿童型Pilon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为8岁2个月至14岁3个月,随访时间为1年7个月至7年8个月,中位年龄11岁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年3个月。根据Letts提出的儿童Pilon骨折分型,本组中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13例。所有病例合并腓骨骨折,其中12例还合并距骨骨折。结果7例行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13例因软组织严重肿胀或难以维持复位的踝关节脱位,行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1例因损伤较轻行石膏固定保守治疗。最终随访结果根据Helfet标准进行判定,其中10例为优、8例为良、3例为差,总体优良率为85.7%。3例出现距骨坏死,4例出现因胫骨远端骺早闭导致的踝内外翻畸形;无一例出现骨髓炎及深部感染;1例因皮肤坏死行局部皮瓣转移手术,愈合良好。结论对于伴有踝关节脱位或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儿童型Pilon骨折患儿,超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外固定器 矫形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针固定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儿童肱骨单纯性骨囊肿:31例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云峰 万世奇 +6 位作者 张骥 冯超 尤海峰 傅刚 吕学敏 朱振华 杨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固定联合人工骨注射治疗儿童肱骨单纯性骨囊肿的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19年6月,对31例儿童肱骨单纯性骨囊肿,在C臂机透视下,在肱骨内、外上髁分别做1 cm切口,由肱骨远端向近端置入2枚弹性髓内针固定,经皮穿刺注射人...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固定联合人工骨注射治疗儿童肱骨单纯性骨囊肿的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19年6月,对31例儿童肱骨单纯性骨囊肿,在C臂机透视下,在肱骨内、外上髁分别做1 cm切口,由肱骨远端向近端置入2枚弹性髓内针固定,经皮穿刺注射人工骨填充病灶。结果手术时间60~95 min,(68.0±10.5)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34.7±8.7)ml。31例随访36~65个月,(49.6±10.8)月。按改良Neer标准,Ⅰ级(愈合)22例,Ⅱ级(部分愈合)8例,Ⅲ级(持续存在)1例,无Ⅳ级(复发),治疗有效率96.8%(30/31)。无感染、病理性骨折。结论采用弹性髓内针固定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儿童肱骨单纯性骨囊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弹性髓内针 单纯性骨囊肿 植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前外侧入路髋臼周围三联截骨术在儿童髋关节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劼 张建立 王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71-173,195,共4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在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残余覆盖不良等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22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岁2个月(6~12...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在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残余覆盖不良等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22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岁2个月(6~12岁)。术中将Bikini切口向下部分延伸,在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髂骨、耻骨上支及坐骨支截骨)。术中通过C型臂透视定位,辅助确定截骨位置及截骨方向,使髋臼围绕股骨头骺向前、外侧旋转并向内移,在没有增加股骨头压力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头臼覆盖;使用多枚克氏针或螺钉经髂骨截骨面支撑固定,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结果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X线片上的髋臼指数(或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A)、髋臼与股骨头覆盖率均有明显改善。少数患儿出现坐骨支截骨不愈合,但不影响负重行走。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髋臼周围三联截骨,相对于其它髋臼周围三联截骨方式(如Tsnnis、Steel、LeCoeur等),具有经单一切口操作、髋臼旋转充分、截骨后内固定方便等特点,适合于Y型软骨尚未闭合,并需大角度改善头臼包容情况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截骨术 髋关节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历史、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源 闫桂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21-524,528,共5页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疾患之一,畸形始于胚胎期,生后即可发现,表现典型,容易确立诊断。但是,对于该病的治疗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甚至贯穿了整个骨科的发展史,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疾患之一,畸形始于胚胎期,生后即可发现,表现典型,容易确立诊断。但是,对于该病的治疗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甚至贯穿了整个骨科的发展史,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认真回顾马蹄内翻足的治疗历史,我们得到一个令人意外的发现:相同的错误被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为此,特对本病的治疗做系统回顾,以史为鉴,以期指导未来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治疗 肌肉骨骼系统 系统回顾 胚胎期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后肌与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在儿童高弓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劼 杨征 +1 位作者 闫桂森 龚晓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 介绍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在儿童高弓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其操作方法、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以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16—2018年收治的21例高弓内翻足患儿为研究对象,共25足;手术时患儿年龄(11.10±2.08)岁,随... 目的 介绍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在儿童高弓内翻足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其操作方法、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以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16—2018年收治的21例高弓内翻足患儿为研究对象,共25足;手术时患儿年龄(11.10±2.08)岁,随访(4.37±1.14)年。通过足部软组织松解、截骨治疗(骰骨、内侧楔骨或中跗关节截骨等)矫正足部畸形,畸形矫正后通过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平衡足部内、外侧肌肉力量。使用克氏针固定截骨端及踝关节,术后石膏固定六周;术后一年通过佩戴可行走支具及手法按摩巩固疗效。术前、术后随访均拍摄负重位足正侧位及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足功能(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FAAM)评分评价足踝功能。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21例均能恢复正常负重行走。1例术后畸形复发,行进一步手术治疗;1例出现皮肤坏死,换药后愈合。Kite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术后3年以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73,P=0.162)。Hibbs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831,P<0.001),通过两两比较发现,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Hibbs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术后、末次随访Hi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ary角和跟骨矩角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时间推移,Meary角和跟骨矩角有逐渐减小的趋势。AOFAS评分及FAAM评分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后肌、腓骨短肌平衡前移术治疗儿童高弓内翻足操作简单,足内、外侧背屈力量平衡效果满意,可以较好地维持手术后足部畸形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外科学 矫形外科手术/方法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形截骨术治疗肘内翻患儿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亚楠 叶蕾 代少君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6期31-32,共2页
对71例楔形截骨术治疗肘内翻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处理、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患儿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0h,术中出血20~30mL。术后临床功能评定优69例,良2例。提出术后严密临床观察、心理护理及系统有效... 对71例楔形截骨术治疗肘内翻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处理、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患儿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0h,术中出血20~30mL。术后临床功能评定优69例,良2例。提出术后严密临床观察、心理护理及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能促进患儿症状改善,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翻 肱骨髁上骨折 楔形截骨术 儿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开放Seymour骨折的近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曦 郭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开放Seymour骨折的一般规律、有效治疗方法、早期随诊结果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行早期清创复位固定治疗的21例儿童开放Seymour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术前人口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术后功... 目的探讨儿童开放Seymour骨折的一般规律、有效治疗方法、早期随诊结果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行早期清创复位固定治疗的21例儿童开放Seymour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术前人口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术后功能、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该组患儿年龄中位数为8岁(1~14岁),平均随访时间5个月(4~20个月)。早期予以清创、解除软组织嵌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拔甲、甲床甲根修补及石膏固定。结果 21例患儿中,11例为SalterHarrisⅠ型骺损伤,10例为Salter-HarrisⅡ型骺损伤。21例均合并甲床损伤,其中9例还合并周围皮肤软组织裂伤。固定方式:15例(72%)采用单枚克氏针贯穿固定,6例(28%)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20例获得随访。术后17例获得完整远指间关节活动度,18例随访时无疼痛。2例术后发生感染。所有患儿获得影像学愈合,总体满意度9. 3分(8~10分)。术后指甲并发症14例,但均未影响功能及满意度。结论 Seymour骨折需早期清创复位固定。感染和指甲并发症为Seymour骨折的常见并发症。经早期正规处理的该型骺损伤短期功能及满意度好,但应继续随访其是否发生远期并发症,且应认识到感染及指甲相关并发症都可在晚期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ymour骨折 指骨 骨骺/损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骨延长治疗儿童骨干续连症的前臂畸形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骥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骨干续连症所致前臂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07年6月,本院收治并有随访的骨干续连症所致前臂畸形患儿共27例。其中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尺骨延长10例,单臂外同定架进行尺骨延长17例,行瘤... 目的探讨儿童骨干续连症所致前臂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07年6月,本院收治并有随访的骨干续连症所致前臂畸形患儿共27例。其中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尺骨延长10例,单臂外同定架进行尺骨延长17例,行瘤体切除术8例,行桡骨截骨术1例。术后均通过随访,评价前臂功能和外观改善情况。结果26例术后肘内翻、前臂弯曲等畸形显著改善,桡骨头位置明显下移,腕关节和肘关节的稳定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采用单臂外网定架进行骨延长的病例,治疗结束后肘、前臂和腕关节的活动范围不受影响。8例切除瘤体,6例前臂功能明显改善,旋前活动度平均提高29.5°(0°-60°),旋后活动度平均提高36.2°(0°~70°)。结论对于骨干续连症患儿,尺骨延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矫正畸形,显著改善外观。必要时可切除瘤体提高前臂的旋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 治疗 多生骨疣 多发性遗传性 L肢畸形 先天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应用冰敷机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雪 李燕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73-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应用冰敷机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行盘状软骨损伤术的患儿80例,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 目的探讨儿童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应用冰敷机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行盘状软骨损伤术的患儿80例,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冰敷机持续加压冰敷24h,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术后24h的患肢肿胀、疼痛及引流情况。结果术后24h,观察组患儿的患肢肿胀、疼痛及引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膝关节镜术后早期应用冰敷机有助于缓解患儿疼痛,减轻患肢肿胀,减少出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膝关节镜 术后 冰敷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跟腱切断治疗马蹄内翻足的术中疗效观察
19
作者 杨征 鲁明 +3 位作者 高雷 张宇辰 钱驭涛 闫桂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779-784,共6页
目的Ponseti方法是目前低龄马蹄内翻足的主要治疗手段,固定畸形矫正主要通过前两个阶段完成,即石膏矫形和腱切断,其中腱切断用来治疗踝关节跖屈畸形。本研究旨在明确此手术的矫正能力,并通过不同月龄、不同畸形程度间的比较,评估此手术... 目的Ponseti方法是目前低龄马蹄内翻足的主要治疗手段,固定畸形矫正主要通过前两个阶段完成,即石膏矫形和腱切断,其中腱切断用来治疗踝关节跖屈畸形。本研究旨在明确此手术的矫正能力,并通过不同月龄、不同畸形程度间的比较,评估此手术的有效性。方法采集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间所有进行腱切断手术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例资料,收集手术矫正相关数据,并按照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第一种按月龄分组,旨在观察随月龄增长,手术效果是否存在不同或有何变化趋势;第二种按原始畸形严重程度分组,旨在观察严重畸形与轻中度畸形的足是否存在手术矫正效果的差异。畸形程度分组采用Pirani评分系统,将≥5分列为重度畸形组,<5分列为轻度畸形组,分别比较不同月龄组间、不同畸形程度组间的差别。结果共有173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68例行双侧手术(共136侧),105例行单侧手术(共105侧),合计行经皮跟腱切断术241侧。按月龄共分为9组,不同月龄组间手术效果存在差异(F=9.187,P<0.001)。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3至6月龄间变化幅度较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根据趋势检验结果证实,越早治疗者手术效果越好,即采用相同的腱切断手术,低月龄患者可获得更大的矫正角度。经分析发现,原始畸形的轻重程度并不会影响经皮跟腱切断这一手术的有效范围(t=0.395,P=0.693)。腱切断的手术有效范围为(35.32±8.283)°。结论腱切断的有效范围在35°左右,且与月龄密切相关,1月龄组在40°左右,7月龄以上组在30°以下;随月龄增加,手术矫正范围下降。跟腱切断手术的矫正能力与原始畸形的轻重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畸形/外科学 跟腱/外科学 外科手术/方法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1例并文献综述
20
作者 张金 万乃君 +3 位作者 马立霜 刘超 张艳霞 吕学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76-581,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例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1977-2021年PubMed和万... 目的探讨儿童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例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1977-2021年PubMed和万方数据库中卵巢颗粒细胞瘤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的相关文献;文献报道病例仅10例,均为国外文献,结合本例共11例,收集11例患者发病形式、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院1例为女性,就诊时年龄4岁6个月,临床表现为多发骨骼畸形、双侧乳房增大伴色素沉着,伴外阴分泌物。盆腔超声及腹部CT提示右侧卵巢肿物。行右股骨远端病灶刮除+人工骨植入术、右侧卵巢肿物及附件切除术。骨骼肿物组织病理提示为内生软骨瘤,卵巢肿物组织病理提示为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及内生软骨瘤组织样本中均存在IDH1基因突变,c.394C>T chr2-209113113 p.R132C。术后1年随访多发内生软骨瘤无复发,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术后3个月随访见双侧乳房逐渐回缩,盆腔超声提示无复发。文献报道的1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患者年龄6个月至36岁,多发内生软骨瘤主要表现为骨骼畸形,卵巢颗粒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外周性性早熟、月经异常、腹胀、腹部肿物。本院及文献报道共11例患者中,对于内生软骨瘤,9例予手术切除,1例保守治疗,1例右腿膝盖以下肢体及右中指截骨。对于卵巢颗粒细胞瘤,9例予切除病变侧卵巢及输卵管,2例手术切除肿瘤后予化疗。除2例发生软骨肉瘤恶变外,其余9例均为良性病变,所有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合并多发内生软骨瘤临床罕见,发病可能与IDH1基因突变有关;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定期随访对提高患儿生存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颗粒细胞瘤 内生软骨瘤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