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用于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霍妍 贾云洋 +4 位作者 臧青青 高昕超 鲁雪梅 李庭 米萌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用于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入住创伤骨科的163例骨折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给予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站点微视频健... 目的探讨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用于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入住创伤骨科的163例骨折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给予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包括以时间为主线的5大站点6个微视频,以及各站点下以专题模块为主的9个微视频,15个微视频跨越入院、术前、术中、术后、出院时间节点。结果两组各80例患者完成研究和随访。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时,观察组相关知识知晓度、一般自我效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时,观察组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及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士对改进健康教育方法满意度100%。结论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可以优化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流程,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健康教育 微视频 自我效能 疾病不确定感 日常生活能力 静脉血栓栓塞症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三甲医院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现状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宁 刘昊楠 +3 位作者 龚晓峰 朱仕文 吴新宝 贺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2-296,共5页
目的:统计和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一般情况、治疗方式、住院费用等,充实国内股骨颈骨折相关资料,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收集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因股骨颈骨折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治疗的50岁以上患者住院... 目的:统计和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一般情况、治疗方式、住院费用等,充实国内股骨颈骨折相关资料,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收集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因股骨颈骨折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治疗的50岁以上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回顾,包括年龄、合并疾病、手术时机、治疗方式、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等,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来北京积水潭医院共收治5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 794例(男∶女=1∶2.06),年平均增长率为7.3%。患者平均年龄(69.9±10.7)岁,年平均增长率为0.6%,合并内科疾病比例55.0%。患者入院后平均等待手术时间(6.8±4.2)d,平均住院日(12.9±4.9)d,均呈下降趋势。手术方式以空心钉内固定(41.8%)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4.1%)为主,非手术患者为146例(7.9%),呈下降趋势。患者平均住院费用(35 075.7±11 343.2)元,近5年保持平稳,女性高于男性,其中人工关节置换术费用增加,空心钉内固定术费用降低。结论:近年来股骨颈骨折患者数量逐年增多,发病年龄逐年增长,空心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主要治疗方式,但平均住院费用尚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费用 医疗 流行病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骨科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16
3
作者 张春玲 孙胜男 +1 位作者 张春燕 黄雷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充分满足创伤骨科患者对镇痛的需要,防止或减轻疼痛对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1例)及观察组(214例),观察组开展以创伤骨科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即成立疼痛管理领导小组、对护... 目的充分满足创伤骨科患者对镇痛的需要,防止或减轻疼痛对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1例)及观察组(214例),观察组开展以创伤骨科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即成立疼痛管理领导小组、对护士进行系统化的疼痛管理培训、制定疼痛评估规范并记录疼痛程度、适时镇痛、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在有疼痛主诉时,护士根据医嘱进行处理。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适用于创伤骨科患者,充分发挥了多元化镇痛的优势,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用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护士 疼痛管理 疼痛评分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AS理念下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饮食管理 被引量:13
4
作者 霍妍 彭贵凌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ERAS理念下创伤骨科围术期患者的饮食管理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121例,观察A组69例,观察B组71例,对照组按12h禁食8h禁水,术后6h进食的管理方法。观察A组(清饮)术前在规定的时间予麦芽糊精果糖饮,观察B组(... 目的观察ERAS理念下创伤骨科围术期患者的饮食管理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121例,观察A组69例,观察B组71例,对照组按12h禁食8h禁水,术后6h进食的管理方法。观察A组(清饮)术前在规定的时间予麦芽糊精果糖饮,观察B组(不限类清饮)术前在规定的时间饮用不含渣的任何饮品;术后2h进食进水。比较两组禁食禁水的时间、进饮总量、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的主观舒适度。结果三组术前禁食禁水时间、术前8h进饮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观察A组进饮总量显著多于其他两组(均P<0.05);观察A组、B组术后恢复进食进水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三组不同时间的口渴及饥饿程度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A组术后即刻口渴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观察B组(均P<0.05)。结论术前规范清饮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围术期口渴、饥饿等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创伤骨科 禁食 禁饮 饮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骨科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军强 蒋协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1-743,共3页
智能骨科属于智能医学的重要分支,具备智能医学的基本特征和独特属性,是将现代骨科技术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医疗大数据、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有机融合,挖掘骨科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客观规律,并探索智能化诊疗... 智能骨科属于智能医学的重要分支,具备智能医学的基本特征和独特属性,是将现代骨科技术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医疗大数据、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有机融合,挖掘骨科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客观规律,并探索智能化诊疗方法及其临床实践应用的新兴交叉学科。智能骨科是现代骨科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当前世界尖端医疗科技临床转化的重点领域。现阶段智能骨科临床应用研究聚焦于智能医学工程与智慧医疗。骨科医生应该正确理解智能骨科概念,明确数据驱动与医工交叉是智能骨科发展路径,准确把握智能骨科内涵,坚持临床需求牵引智能骨科技术创新,同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结合,在交叉领域坚持探索,理性而非盲目地运用前沿工程技术,争取不断开发出智能骨科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极大提升骨科精准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骨科 数据驱动 医工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区707例跟骨定量超声测定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薛延 李瑾 +2 位作者 张海文 朱玲 孙葆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测定北京市区正常成人跟骨定量超声参数 ,并与 12 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 UBIS 30 0 0型定量超声仪 ,对北京市区 5 79名正常成人 ,年龄为 2 0至 83岁 (女 366人 ,男 2 13人 )跟骨定量超声参数进行测量。结果 跟... 目的 测定北京市区正常成人跟骨定量超声参数 ,并与 12 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 UBIS 30 0 0型定量超声仪 ,对北京市区 5 79名正常成人 ,年龄为 2 0至 83岁 (女 366人 ,男 2 13人 )跟骨定量超声参数进行测量。结果 跟骨超声振幅衰减 ( BUA)和刚度 ( STI)的峰值女性在 40~ 49岁 ,男性在 5 0~ 5 9岁 ,超声声速 ( SOS)的峰值女性在 40~ 49岁。各年龄组的 BUA、SOS和 STI男性均高于女性。 BUA、SOS及 STI在绝经后妇女明显低于绝经前妇女 ;骨质疏松症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跟骨 BUA、SOS和 STI随年龄增长而改变 ,这些参数可以明显区分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 ;也能明显区分正常人和骨质疏松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超声 超声振幅衰减 超声声减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骨显像对创伤后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芳 张连娜 +1 位作者 冯瑾 李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3,117,共5页
目的评价99Tcm-MDP三相骨显像对创伤后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92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不良患者行99Tcm-MDP三相骨显像。根据术后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间半定量分析指标A/N血流和... 目的评价99Tcm-MDP三相骨显像对创伤后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92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不良患者行99Tcm-MDP三相骨显像。根据术后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间半定量分析指标A/N血流和A/N血池的差异。所有患者同时行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并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99Tcm-MDP三相骨显像中,血流相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72.7%,阳性预测值为78.6%,阴性预测值为88.9%;血池相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61.4%,阳性预测值为72.6%,阴性预测值为90.0%。A/N血流和A/N血池在感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N血流与A/N血池对感染的诊断效能优于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P<0.05)。结论三相骨显像是无创且相对准确的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阴性预测意义,可作为特异性炎症显像剂难以获得时的替代方法。在诊断时综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行SPECT/CT融合显像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创伤和损伤 三相骨显像 99M锝美罗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和双能X线吸收评价北京地区老年人股骨近端骨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徐黎 王玲 +4 位作者 张勇 马毅民 刘丹 王满宜 程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92-1496,共5页
目的分析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DXA)对股骨近端髋部结构分析(HS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地区40名男性(53-76岁)和76名女性(48-76岁)社区居民行左髋DXA和QCT扫描,分别测量股骨颈横截面积(CSA)和横截面转动惯量(CSMI... 目的分析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DXA)对股骨近端髋部结构分析(HS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地区40名男性(53-76岁)和76名女性(48-76岁)社区居民行左髋DXA和QCT扫描,分别测量股骨颈横截面积(CSA)和横截面转动惯量(CSMI),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QCT所测CSA和CSMI均大于DXA所测CSA和CSMI(P均〈0.01),两种方法测量CSA差值的中位数为0.97cm^2,CSMI差值的中位数为0.49cm4。QCT和DXA测量CSA和CSMI均显著相关(r=0.85、0.78,P均〈0.01)。结论 DXA和QCT对中国老年人股骨颈CSA和CSMI测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用于老年人群股骨近段骨结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关节 X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汉族妇女雌激素受体基因XbaI多态性与骨密度和体重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薛延 李东 +1 位作者 王芊 董兆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为探讨北京地区汉族妇女雌激素受体(ER)基因XbaI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股骨及前臂骨密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179例北京地区汉族妇女ER基因XbaI多态性进行分析。北京地区... 为探讨北京地区汉族妇女雌激素受体(ER)基因XbaI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股骨及前臂骨密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179例北京地区汉族妇女ER基因XbaI多态性进行分析。北京地区汉族妇女ER基因XX、Xx和xx基因型频率分布为0.302、0.464和0.234,绝经前与绝经后妇女XbaI型基因频率分布有明显差异,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0.836±0.18)g cm2明显低于绝经前妇女(1.038±0.14);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54%。ER基因XbaI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并受绝经影响,ER基因XbaI基因型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与体重和BMI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XbaI基因型 骨密度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康复临床路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宇章 刘晓华 +7 位作者 陶莉 李蔷 职文倩 黄强 郭险峰 葛宇峰 王金辉 吴新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5-752,共8页
目的探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康复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经急诊收治入院行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病例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试验组(n=41)。对照... 目的探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康复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经急诊收治入院行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病例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试验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髋臼骨折治疗,试验组采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的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康复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共24周。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Barthel指数(BI)评分和Majeed骨盆功能评分。结果共获得76例病例完整随访资料。两组不同时期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Z|<1.926,P>0.05)。试验组BI评分在出院,术后2周、6周和12周随访时均高于对照组(|Z|>2.121,P<0.05);术前和术后24周,两组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Z|<1.862,P>0.05)。试验组Majeed骨盆功能评分在术后2周、6周、12周和24周随访时均高于对照组(|Z|>2.428,P<0.05)。试验组在术后6周、12周、24周Majeed骨盆功能评分为“优”的患者数均高于对照组(χ^(2)>6.136,P<0.05)。结论与传统髋臼骨折治疗相比,基于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的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康复临床路径在改善髋臼骨折患者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方面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康复 髋臼骨折 康复临床路径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与老年髋部骨折危重患者术后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太君 张文超 +3 位作者 肖蕊 徐涛 王庚 杨明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老年髋部骨折危重患者术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老年髋部骨折危重患者593例,男189例,女404例,年龄≥65岁,BMI 12.0~35.5 kg/m^(2),ASAⅡ—Ⅳ级。通过电子病...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老年髋部骨折危重患者术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老年髋部骨折危重患者593例,男189例,女404例,年龄≥65岁,BMI 12.0~35.5 kg/m^(2),ASAⅡ—Ⅳ级。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电话随访收集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及术后情况。绘制术前NT-proBNP浓度与术后30 d死亡情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NT-proBNP临界值为1765.0 pg/ml。根据患者术前血浆NT-proBNP浓度分为两组:低浓度组(NT-proBNP≤1765.0 pg/ml,L组,n=463)和高浓度组(NT-proBNP>1765.0 pg/ml,H组,n=13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不同血浆浓度NT-proBNP与术后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L组比较,H组年龄、术前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肺部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比例、术后30 d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浆高浓度NT-proBNP与术后ICU时间(OR=1.215,95%CI 1.073~1.375,P=0.020)、术后30 d死亡(OR=32.696,95%CI 7.158~149.338,P<0.001)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术前血浆高浓度NT-proBNP与术后ICU时间、术后30 d死亡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危重 髋部骨折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的尸体标本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鸿鹄 赵春鹏 +5 位作者 卑明健 李波 朱罡 王豫 宋迎春 吴新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3-762,共10页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研究探索自主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的效果。方法以4例新鲜冰冻成人尸体股骨为实验对象(男2例,女2例),参考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骨折形态建立8个股骨干骨折模型(依据AO分型:A1型1例,A2型...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研究探索自主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的效果。方法以4例新鲜冰冻成人尸体股骨为实验对象(男2例,女2例),参考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骨折形态建立8个股骨干骨折模型(依据AO分型:A1型1例,A2型3例,A3型2例,B2型2例),使用本团队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完成标本骨的自动复位并记录术中配准时间、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总时间。截骨与复位后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测量截骨前与复位后股骨长度和前倾角,利用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术前和复位后股骨三维模型匹配,测量复位误差,以评价骨折复位精度和质量。结果8例股骨干骨折标本均通过机器人系统完成了有效复位。术中配准平均时间为(33.3±3.7)min,骨折复位平均时间为(34.8±3.3)min,手术总时间平均为(68.0±4.1)min。复位后与复位前的长度差为(1.6±1.6)mm,前倾角差为(4.1±3.5)°。8例标本的平均复位误差为(4.3±2.2)mm。结论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可以辅助完成股骨干骨折的闭合复位,复位过程符合临床手术流程,具有较高的复位精度和操作可行性,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复位时间,避免了骨折端切开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同时也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放射线暴露,为股骨干闭合复位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股骨干骨折 闭合复位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联合天玑机器人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代永鸿 曾焰辉 +3 位作者 吴征杰 赵春鹏 王军强 吴新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72,共10页
目的探讨智能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Rossum Robot)联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TiRobot)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早期疗效,并分析其临床优势与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于佛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利用Rossum Robot联合TiRobot... 目的探讨智能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Rossum Robot)联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TiRobot)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早期疗效,并分析其临床优势与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于佛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利用Rossum Robot联合TiRobot治疗的19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骨盆骨折Tile分型:B型5例、C型14例。从受伤到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2(10,14)(6~34)d。在Rossum Robot和TiRobot的联合介入下完成骨盆骨折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前后均进行骨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并拍摄前后位、出口位、入口位X线片,根据X线及CT影像测量骨盆复位后的最大残余位移,采用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记录透视频率、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导针调整次数、置入螺钉的数量及质量、复位后的最大残余位移。根据术后CT三维重建图像对螺钉位置进行分级。记录术后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利用Majeed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在Rossum Robot和TiRobot的联合介入下,19例患者都成功完成了骨盆骨折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位透视次数为28(18,55)(10~120)次,透视时间为25.2(16.2,33.0)(6.0~72.6)s,手术时间为206(203,212)(125~231)min,术中失血量为100(100,200)(50~400)mL,术中19例患者的导针调整次数一共为4次,平均每例患者调整0.21次。共置入67枚螺钉,螺钉置入位置的质量为优65枚,良0枚,差2枚。螺钉位置优良率为97.01%。复位后的最大残余位移为(6.59±3.68)(1.21~13.00)mm。根据Matta标准,骨盆的复位质量:优7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84.21%。18例患者获得17.00(12.75,20.00)(6.00~21.00)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3.55(3.35,4.18)(2.80~6.40)个月,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0%,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为(86.00±6.65)(74.00~98.00)分,其中优8例,良10例,优良率为100%。结论Rossum Robot联合TiRobot可以为大多数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完成智能、安全、精准、微创、均质的闭合复位内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三维导航 弹性牵引 骨折复位 骨折内固定术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等效仿真股骨的微结构设计与生物力学等效性研究
14
作者 刘谟语 王君 +3 位作者 李钰 李宁 辛鹏 郇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2-42,共1页
目的针对现有进口仿真骨无法精确复现松质骨非均匀性、各向异性,以及骨质骨型与中国人骨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研发符合中国人骨特点的新型力学等效仿真骨Mbone,并验证其力学等效性。方法首先,以人股骨头松质骨为研究对象,使用临床CT灰度... 目的针对现有进口仿真骨无法精确复现松质骨非均匀性、各向异性,以及骨质骨型与中国人骨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研发符合中国人骨特点的新型力学等效仿真骨Mbone,并验证其力学等效性。方法首先,以人股骨头松质骨为研究对象,使用临床CT灰度值(Hounsfield单位)表征了松质骨的各向异性力学参数;之后,以Gyroid曲面为基础设计多孔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其结构参数对宏观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进一步的,通过多孔结构和人松质骨力学参数的联立求解,发展了基于临床CT的松质骨力学等效多孔结构个性化设计方法;最后,分别通过股骨头植入物压入试验和整骨力学试验,验证了该新型仿真股骨局部和整体力学性能的等效性。结果和结论仿真股骨头与人体股骨头植入物压入刚度偏差小于15%,峰值载荷偏差小于5%。整骨受压时,Mbone股骨压缩刚度比进口合成骨高7.2%,破坏载荷在尸体骨范围内;由于中西方人骨型差异,Mbone股骨中段内后侧压应变明显高于进口合成骨,这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整骨受扭时,Mbone股骨内旋刚度比进口合成骨低6.7%,外旋刚度低18.3%。Mbone仿真股骨在松质骨-植入物相互作用以及整骨力学性能上均具备良好力学等效性,且更符合中国人的骨质和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中段 整骨 骨型 植入物 外旋 生物力学 个性化设计 松质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逆行弹性髓内钉微创手术治疗移位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15
作者 张玉富 谭杰 +5 位作者 张曦公 韩啸 李艳超 公茂琪 黄强 蒋协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4-752,共9页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逆行弹性髓内钉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断为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60例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所有手术均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逆行弹性髓内钉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断为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60例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所有手术均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使用新型天玑(TiRobot)机器人系统进行导航和规划最佳逆行髓内钉入点和轨迹。记录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和术中参数。分别于术后2周、4周、6周、8周、12周、6个月和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由一名骨科医生评估骨折愈合时间,一名康复治疗师评估包括Constant Murley肩功能(CM)评分、手臂、肩部和手部快速残疾(quick 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q-DASH)评分、疤痕美容评定量表(Scar Cosmesis Assessment and Rating,Scar)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60例患者锁骨骨折根据AO分型,A型16例,B型26例,C型18例。平均手术时间为(53.47±21.63)min,50例患者闭合复位,10例局部有限切开复位。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0.50±6.69)周。骨折愈合时间为(7.43±2.19)周。与健侧相比,锁骨短缩率明显好转,由术前6.44%±5.00%显著改善至术后2.09%±2.95%(P<0.01)。肩部活动恢复运动范围时间为(9.13±2.20)周,恢复运动锻炼时间为(12.73±2.39)周。所有患者均对瘢痕满意,瘢痕评分为(9.80±0.48)分。CM评分在2周、6周、6个月时分别为53.67±9.52、83.22±6.28、97.85±2.60。q-DASH评分在2周、6周、6个月时分别为33.17±5.37、17.07±5.37、11.42±0.69。5例(8.33%)患者出现钉尾突出引起皮肤疼痛刺激,1例(1.67%)出现短暂性神经丛刺激,术后28周消失。结论机器人辅助逆行弹性髓内钉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具有愈合快、美观性好、功能预后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机器人 导航 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 被引量:52
16
作者 赵春鹏 王军强 +3 位作者 苏永刚 韩巍 周力 王满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4-280,共7页
目的:评价一种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至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例采用机... 目的:评价一种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至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例采用机器人辅助下医生完成手术,对照组5例采用透视引导下医生徒手完成手术,通过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总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导针调整次数、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机器人辅助骨盆和髋臼骨折进行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7例患者共置入11枚螺钉,对照组5例患者共置入7枚螺钉。术后CT透视检查确认所有螺钉位置均满意,但两组螺钉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试验组优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螺钉置入所需透视时间为(7.36±2.63)s,短于对照组的(41.80±13.9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术中平均螺钉调整次数为(0.36±0.48)次,少于对照组的(9.00±3.06)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3.86±49.06)min,对照组为(29.00±12.14)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进行CT透视确认所有螺钉位置满意,未见穿出骨皮质及进入关节腔者,未见伤口感染等其他螺钉置入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科手术机器人适用于辅助进行骨盆和髋臼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并具有置入准确性高、透视辐射小、安全有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 骨折固定术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干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伯松 李文毅 +3 位作者 刘兴华 危杰 贺良 王满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1-854,共4页
目的:比较肱骨干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期指导临床选择。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5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内固定组,其中保守治疗组76例使用石膏或小夹... 目的:比较肱骨干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期指导临床选择。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5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内固定组,其中保守治疗组76例使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骨折,手术内固定组176例使用切开复位钢板或髓内针固定骨折。对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31.24±20.06)个月。两组数据在年龄、开放骨折数量、骨折部位和AO(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分类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率:保守治疗组96.1%(73/76),手术内固定组97.7%(172/176),P=0.46;骨折愈合时间:保守治疗组(10.24±2.93)周,手术内固定组(10.69±2.51)周,P=0.22;并发症发生率:保守治疗组5.3%(4/76例),手术内固定组15.3%(27/176例),P=0.025;其中骨折不愈合率:保守治疗组3.95%(3/76),手术内固定组2.3%(4/176),P=0.43;桡神经损伤:保守治疗组0%(0/76),手术内固定组5.7%(10/176),P=0.035;骨劈裂:保守治疗组0%(0/76),手术内固定组1.7%(3/176),P=0.556;肘僵硬:保守治疗组1.3%(1/76),手术内固定组0.6%(1/176),P=1.000;肩痛:保守治疗组0%(0/76),手术内固定组5.1%(9/176),P=0.061。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保守治疗组(97.37±4.94)分,手术内固定组(96.34±6.88)分,P=0.24;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保守治疗组(99.80±1.72)分,手术内固定组(99.49±2.73)分,P=0.36。结论:肱骨干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相当,但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石膏 小夹板 钢板 带锁髓内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致伤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原源 范斌 +2 位作者 李晓玉 吴新宝 张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0,117,共7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例分析,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致伤因素,为预防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老年髋部骨折住院病例570例,按照年龄、性别等对致伤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髋部骨折病例... 目的通过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例分析,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致伤因素,为预防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老年髋部骨折住院病例570例,按照年龄、性别等对致伤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髋部骨折病例中男性167例(29.3%),女性403例(70.7%),平均年龄79.5岁(60~100岁)。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94.9%为低应力骨折,且随着年龄增长脆性骨折比例逐步升高;骨折地点随着年龄增高逐步由户外为主转为室内为主;患者在户外及室内客厅发生髋部骨折的时间段均以白天为主(8:00~20:00),卧室及卫生间发生髋部骨折的时间段均以晚上为主(20:00~6:00);髋部骨折地域不同,摔倒的主要原因亦有不同;570例患者中95.1%合并基础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比例也逐步升高;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出,存在呼吸系统基础疾病、中重度营养不良以及患者基础疾病数量是髋部骨折后新发急性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致伤原因包括自身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医疗工作人员应做好预防摔倒宣教、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纠正骨质疏松,以期降低髋部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脆性骨折 致伤因素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19
作者 薛延 贾维维 +4 位作者 张海文 陈文利 赵丹慧 褚为靖 何玉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87-91,共5页
本文收集了北京地区1928名不同年龄(0~87岁)健康人及5345例20余种疾病患者空腹尿及血,并对其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甲状... 本文收集了北京地区1928名不同年龄(0~87岁)健康人及5345例20余种疾病患者空腹尿及血,并对其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尿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与肌酐比值(NTX/Cr)及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HOP/Cr)与年龄显著相关。血清25OHD,BGP,尿NTX/Cr及HOP/Cr可用于预测骨量。1,25(ON)2D3,25OHD,NTX/Cr和NOP/Cr可用于区分绝经前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可能与1,25(OH)2D3的降低、PTH的升高及肾功能减退有关;绝经后骨丢失与雌激素缺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不同年龄 PTH 骨丢失 绝经后 临床意义 血清 肌酐比值 甲状旁腺激素 疾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54
20
作者 杨明轩 罗志强 +3 位作者 刘昊楠 汪静 陈彦强 冯海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51-1655,共5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IF)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IF组61例,THA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相关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IF)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IF组61例,THA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相关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采用Zuckerman功能恢复量表(FRS)评估患者髋部功能,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末次随访时统计患者因骨折产生的医疗费用。结果:与THA相比IF创伤小、手术快、住院时间短(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所有患者均完成3年以上随访,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THA组患者髋部功能均优于IF组(P<0.05),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3年内THA组和IF组患者因骨折产生的医疗费用分别为61 174元和41 772元。结论 :IF和THA均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与IF相比THA虽然创伤大、治疗费用高,但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内患者髋部功能可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