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用于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霍妍 贾云洋 +4 位作者 臧青青 高昕超 鲁雪梅 李庭 米萌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用于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入住创伤骨科的163例骨折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给予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站点微视频健... 目的探讨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用于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入住创伤骨科的163例骨折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给予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包括以时间为主线的5大站点6个微视频,以及各站点下以专题模块为主的9个微视频,15个微视频跨越入院、术前、术中、术后、出院时间节点。结果两组各80例患者完成研究和随访。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时,观察组相关知识知晓度、一般自我效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时,观察组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及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士对改进健康教育方法满意度100%。结论站点微视频健康教育可以优化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流程,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健康教育 微视频 自我效能 疾病不确定感 日常生活能力 静脉血栓栓塞症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骨科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16
2
作者 张春玲 孙胜男 +1 位作者 张春燕 黄雷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充分满足创伤骨科患者对镇痛的需要,防止或减轻疼痛对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1例)及观察组(214例),观察组开展以创伤骨科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即成立疼痛管理领导小组、对护... 目的充分满足创伤骨科患者对镇痛的需要,防止或减轻疼痛对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1例)及观察组(214例),观察组开展以创伤骨科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即成立疼痛管理领导小组、对护士进行系统化的疼痛管理培训、制定疼痛评估规范并记录疼痛程度、适时镇痛、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在有疼痛主诉时,护士根据医嘱进行处理。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适用于创伤骨科患者,充分发挥了多元化镇痛的优势,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用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护士 疼痛管理 疼痛评分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AS理念下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饮食管理 被引量:13
3
作者 霍妍 彭贵凌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ERAS理念下创伤骨科围术期患者的饮食管理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121例,观察A组69例,观察B组71例,对照组按12h禁食8h禁水,术后6h进食的管理方法。观察A组(清饮)术前在规定的时间予麦芽糊精果糖饮,观察B组(... 目的观察ERAS理念下创伤骨科围术期患者的饮食管理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121例,观察A组69例,观察B组71例,对照组按12h禁食8h禁水,术后6h进食的管理方法。观察A组(清饮)术前在规定的时间予麦芽糊精果糖饮,观察B组(不限类清饮)术前在规定的时间饮用不含渣的任何饮品;术后2h进食进水。比较两组禁食禁水的时间、进饮总量、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的主观舒适度。结果三组术前禁食禁水时间、术前8h进饮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观察A组进饮总量显著多于其他两组(均P<0.05);观察A组、B组术后恢复进食进水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三组不同时间的口渴及饥饿程度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A组术后即刻口渴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观察B组(均P<0.05)。结论术前规范清饮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围术期口渴、饥饿等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创伤骨科 禁食 禁饮 饮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骨显像对创伤后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芳 张连娜 +1 位作者 冯瑾 李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3,117,共5页
目的评价99Tcm-MDP三相骨显像对创伤后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92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不良患者行99Tcm-MDP三相骨显像。根据术后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间半定量分析指标A/N血流和... 目的评价99Tcm-MDP三相骨显像对创伤后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92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不良患者行99Tcm-MDP三相骨显像。根据术后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间半定量分析指标A/N血流和A/N血池的差异。所有患者同时行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并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99Tcm-MDP三相骨显像中,血流相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72.7%,阳性预测值为78.6%,阴性预测值为88.9%;血池相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61.4%,阳性预测值为72.6%,阴性预测值为90.0%。A/N血流和A/N血池在感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N血流与A/N血池对感染的诊断效能优于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P<0.05)。结论三相骨显像是无创且相对准确的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阴性预测意义,可作为特异性炎症显像剂难以获得时的替代方法。在诊断时综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行SPECT/CT融合显像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创伤和损伤 三相骨显像 99M锝美罗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理论在建立医院医联体转诊行风风险防控运行中的实践与探索
5
作者 张怡 郭丽 +2 位作者 鱼锋 王曼维 杨明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7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建立医院医联体转诊行风风险防控运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联体转诊为研究内容,在原有转诊制度、医疗信息系统等基础上,重修制度和升级信息技术,包括设置知情同意书、转诊流程提示、转诊信息采集等风险防控运...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建立医院医联体转诊行风风险防控运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联体转诊为研究内容,在原有转诊制度、医疗信息系统等基础上,重修制度和升级信息技术,包括设置知情同意书、转诊流程提示、转诊信息采集等风险防控运行设置。比较北京积水潭医院实施前(2021年4月)及实施后(2021年9月),转诊科室的318名医生对转诊风险防控管理系统的知晓率评价情况。结果实施后医生对医生转诊制度和流程、医生知情同意书内容、医生签署知情同意书、规范转诊纳入医德考核的知晓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DCA循环理论建立行风风险防控可有效提高转诊流程、知情同意书的知晓率,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行风建设 医联体 转诊 医疗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技术将改善股骨颈骨折治疗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军强 樊瑜波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2期99-102,共4页
股骨颈骨折在50岁以下人群中的发生率约2%,大约90%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是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已经成为股骨颈骨折的首要原因,骨科医生在关注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同时,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 股骨颈骨折在50岁以下人群中的发生率约2%,大约90%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是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已经成为股骨颈骨折的首要原因,骨科医生在关注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同时,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珠链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文毅 张伯松 +4 位作者 张隆 郑旺 郑淑慧 戴定 王树茂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患者,男20例,女2例;年龄21~74岁,平均(34.7±11.6)岁。骨折部位:股骨粗隆间3例、股骨干6例、股骨髁上2例、胫骨干9...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患者,男20例,女2例;年龄21~74岁,平均(34.7±11.6)岁。骨折部位:股骨粗隆间3例、股骨干6例、股骨髁上2例、胫骨干9例、肱骨干2例。治疗过程分为3个步骤:先取出内固定物,清创后植入抗生素骨水泥珠链,Ⅰ期闭合伤口;1周后再次清创,更换抗生素骨水泥珠链,行外固定架固定;3个月后取出抗生素骨水泥珠链,取髂骨植骨。结果:随访15~28个月,平均(19.98±4.16)个月。1例胫骨干骨折和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于植骨术后2、3个月感染复发,其余20例患者感染控制良好。22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植骨术后8~24周,平均(15.09±4.13)周。结论: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结合外固定架固定及Ⅱ期植骨是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骨折 不愈合 抗生素骨水泥珠链 外固定器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老年人生活项目干预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 被引量:38
8
作者 霍妍 彭贵凌 +1 位作者 贾云洋 梁小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78,81,共4页
目的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将132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68例、干预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住院老年人生活项目(HELP)早期离床活动方案,包括... 目的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将132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68例、干预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住院老年人生活项目(HELP)早期离床活动方案,包括术前预康复训练,术后离床前专项评估、无痛模式下康复训练、赋能教育、营养管理、体位管理,日常自护模式训练等。结果干预组首次离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结论基于HELP的干预有利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脆性骨折 早期活动 早期离床 住院老年人生活项目(HELP) 多学科协助 骨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祖罡 毕大卫 +5 位作者 曹奇勇 胡钢锋 马海涛 陈亿民 王辉 朱元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supra acetabular spinal pedicle screws and a subcutaneous connecting rod,INFIX)在骨盆前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采用INFIX手术内固定治疗12... 目的 :探讨应用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supra acetabular spinal pedicle screws and a subcutaneous connecting rod,INFIX)在骨盆前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采用INFIX手术内固定治疗12例骨盆环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6-65岁,平均38岁;病程均在2周内。按照Young-Burgess分型,其中LC型5例,VS型3例,APC型4例。术前患者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摄片示骨盆环断裂骨折移位。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佳,无相关并发症。12例患者获随访,时间3-13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患者髋部疼痛缓解,X线片示骨盆复位满意,骨盆环形态恢复良好。按照Matta标准对骨折复位进行评估,优10例,良2例。结论:INFIX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帮助计划的多学科协作干预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 被引量:27
10
作者 霍妍 彭贵凌 刘均娥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26,35,共4页
目的降低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方法将187例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95例,观察组9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生命帮助计划的多学科综合干预,包括成立由骨科、老年科、内科、麻醉科、... 目的降低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方法将187例老年脆性髋部骨折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95例,观察组9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生命帮助计划的多学科综合干预,包括成立由骨科、老年科、内科、麻醉科、康复科、药剂科、营养科及护理8个专业的多学科团队,制定和实施全程镇痛与早期活动、抗骨质疏松二级预防、强化一般措施等干预方案。结果观察组谵妄及相关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生命帮助计划的多学科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谵妄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脆性骨折 术后谵妄 生命帮助计划 多学科协作 骨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独锁定钢板和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治疗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玉富 米萌 +4 位作者 张健 郭祁 公茂琪 黄强 蒋协远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比较单独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和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治疗NeerⅡb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 目的:比较单独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和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治疗NeerⅡb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钉组(观察组)和单纯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组(对照组)。观察组20例,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进行喙锁韧带重建治疗,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0~57(37.30±10.56)岁。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6~64 (40.60±12.6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位置以及喙锁间距变化,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42(30.08±6.72)个月。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为(83.10±5.81)分,低于观察组(92.30±6.05)分(P<0.05);对照组喙锁间距(11.22±3.85) mm,大于观察组(8.71±2.14) mm(P<0.05)。结论: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比单纯解剖锁定钢板具有更好的肩关节功能和更小的喙锁间距,说明喙锁韧带加强是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一种有效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缝合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干骨折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文毅 张伯松 +2 位作者 张隆 郑淑慧 王树茂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比较肱骨干骨折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的疗效。方法:入选1999年3月至2006年10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肱骨干骨折105例,分为顺行髓内针组(A组)82例,逆行髓内针组(B组)23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 目的:比较肱骨干骨折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的疗效。方法:入选1999年3月至2006年10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肱骨干骨折105例,分为顺行髓内针组(A组)82例,逆行髓内针组(B组)23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1.2±20.9)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P=0.002)。A组有4例(4.9%)不愈合,8例(9.8%)发生肩痛伴肩关节活动度减小,B组3例(13.0%)术中发生医源性骨折。A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低于B组(P=0.04),肘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均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但逆行髓内针固定医源性骨折发生率较高,应正确选择和制备髓内针入点。顺行髓内针固定有较高的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度减小的并发症发生率,注意将髓内针尾埋于肩袖下方,细致保护和修复肩袖,术后进行合理的康复练习,有利于减少肩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54
13
作者 李昂 张春玲 孙胜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规范化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年龄≥60岁、髋部骨折已行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包括健康教育、合理评估、合理应用镇痛...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规范化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年龄≥60岁、髋部骨折已行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包括健康教育、合理评估、合理应用镇痛药物、个体化管理等措施。结果两组术后第3天及出院时疼痛程度、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疼痛管理,能够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其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疼痛管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髁间骨折术中尺神经前置是否有益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刚 李庭 +3 位作者 陈辰 查晔军 公茂琪 蒋协远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尺神经前置与不前置处理对肘关节活动度、功能及术后尺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6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根据术中对尺神...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尺神经前置与不前置处理对肘关节活动度、功能及术后尺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6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根据术中对尺神经的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尺神经前置组和尺神经不前置组。尺神经前置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14~77(42.5±15.7)岁;在肱骨髁间骨折复位结束后,对尺神经进行充分游离并行皮下前置术。尺神经不前置组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14~81(43.4±17.3)岁;在肱骨髁间复位结束后,将尺神经返回尺神经沟。末次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采用改良Mc Gowan分级评分对尺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估。结果:尺神经前置组1例鹰嘴截骨处延迟愈合,2例肘关节僵硬;尺神经不前置组1例伤口感染,1例骨折不愈合,4例肘关节僵硬。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前置组48例获得随访,时间12~59(32.2±14.2)个月,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16±28)°,前臂旋转活动范围(152±12)°,MEPS评分88.6±11.6,优28例,良16例,中3例,差1例;术后17例曾出现过尺神经损伤症状,末次随访时仍有7例存在尺神经功能障碍,Mc Gowan 1级6例,2级1例。尺神经不前置组120例获得随访,时间13~61(32.0±14.9)个月,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19±27)°,前臂旋转活动度(154±16)°,MEPS评分88.9±12.5,优67例,良44例,中7例,差2例;术后42例曾出现过尺神经损伤症状,末次随访时仍有22例存在尺神经功能障碍,Mc Gowan 1级18例,2级4例。两组患者随访时间、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前臂旋转活动范围、MEPS评分及尺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对尺神经前置或不前置,对术后临床疗效及尺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无明确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尺神经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感交互的骨折复位机器人控制方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苏永刚 孙志彬 +1 位作者 朱罡 王豫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0-384,共5页
将基于体感交互的控制方法引入骨折复位机器人,通过实验研究验证该方法的控制精度以及学习曲线,从而评估该方法的控制效果和学习的难易程度。利用Kinect采集操作者的手势以及手臂的运动状态作为控制参数,经计算机程序识别处理后生成机... 将基于体感交互的控制方法引入骨折复位机器人,通过实验研究验证该方法的控制精度以及学习曲线,从而评估该方法的控制效果和学习的难易程度。利用Kinect采集操作者的手势以及手臂的运动状态作为控制参数,经计算机程序识别处理后生成机器人控制指令,从而控制机器人在模型骨上完成骨折复位操作。由6位操作者进行共计60次复位实验,得出复位精度和学习曲线数据。6位操作者的复位平均距离误差为(4.10±0.77)mm,角度误差为3.25°±1.11°。通过学习曲线分析发现,从第6次实验开始,操作所用时间显著缩短。将基于体感交互用的控制方法用于骨折复位机器人控制,不仅能够满足复位精度要求,而且操作学习时间短。该方法可为手术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机器人 体感交互 骨折复位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参数的优化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裴葆青 周力 +1 位作者 吕坤 王田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1-435,440,共6页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空心钉内固定手术进行力学综合分析,根据股骨近端力学实验的结果,建立股骨近端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患者体重、骨折线角度、空心钉布局与角度...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空心钉内固定手术进行力学综合分析,根据股骨近端力学实验的结果,建立股骨近端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患者体重、骨折线角度、空心钉布局与角度等几个参数进行分组分析,提取骨折面、钉子的应力应变分析结果,获得了216组不同手术参数组合的情况下,影响术后愈合与承载能力的骨折端面的错位位移、钉孔底部应变、钉子最大应力、股骨最大应变四个参数,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找到一组符合生物力学规律的内固定治疗参数,并应用于医疗机器人手术参数规划及手术效果的评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 内固定 有限元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联合吲哚美辛对髋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的辅助治疗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敏 申文江 +2 位作者 高献书 吴新宝 杨明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35-337,341,共4页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吲哚美辛对髋关节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切除术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2008年12月对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例高危髋关节HO形成(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4岁)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K-L入路关...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吲哚美辛对髋关节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切除术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2008年12月对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例高危髋关节HO形成(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4岁)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K-L入路关节松解术,放疗采用前后对穿照射,照射野包括整个手术区域,6MV-X,源轴距100 cm,剂量以髋关节中心平面计算,术前1~4 h内或术后24 h内单次放疗组织剂量(dose of tissue,DT)7~8 Gy。所有患者术后常规服用吲哚美辛4周(25 mg,tid)。结果 15例中位随访时间20.5月(5.5~42.5月),随访时牛津髋关节功能评分(Oxford hipscore,OHS)评分为(15.7±6.2)分,较治疗前OHS评分(33.5±10.8)分明显降低(t=6.259,P=0.000)。11例(73.3%)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3例(20.0%)好转,1例(6.7%)加重。5例治疗前有关节疼痛者,随访时4例疼痛消失,1例明显减轻。未观察到毒副反应。2例(13.3%)分别在术后6、3个月X线片显示HO复发,其中1例无临床症状,另1例发展为临床型HO,关节活动障碍较前加重。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吲哚美辛辅助用于预防高危患者的髋关节术后HO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放疗 吲哚美辛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枚不平行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国柱 王满宜 蒋协远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2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探讨3枚不平行空心钉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29例患者参与本方法治疗。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27~62岁,平均52岁。术前采用Garden系统分型:GardenⅡ型(无移位骨折)2例,GardenⅢ型18例(有... 目的:探讨3枚不平行空心钉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29例患者参与本方法治疗。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27~62岁,平均52岁。术前采用Garden系统分型:GardenⅡ型(无移位骨折)2例,GardenⅢ型18例(有移位骨折),GardenⅣ型(有移位骨折)9例。术中骨折复位后,再按照Pauwels系统分型:Ⅱ型12例,Ⅲ型17例。采用闭合复位,3枚不平行空心钉或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当日X线片与随访X线片比较观察有无股骨颈短缩及螺钉退出的表现。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随访结果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本组均获随访,时间34~44个月,平均3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7个月。4例骨折不愈合,均为GardenⅣ型,其中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Harris评分:2例无移位骨折患者均为100分;27例有移位骨折者中,23例为骨折愈合且无股骨头缺血坏死,Harris评分平均(91.35±8.00)分,4例骨折不愈合者Harris评分平均(61.23±5.12)分。除1例外,28例术后随访均未出现股骨颈短缩表现。结论:不平行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可以有效控制股骨颈骨折愈合后短缩及螺钉尾部退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股骨颈骨折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 被引量:47
19
作者 霍妍 彭贵凌 +1 位作者 刘静曦 贾云洋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0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86例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94例、观察组9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疼痛管理、氧疗、视听觉及谵妄前兆的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86例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94例、观察组9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疼痛管理、氧疗、视听觉及谵妄前兆的观察、睡眠管理,渐进式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综合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橇板技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查晔军 蒋协远 公茂琪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39-345,共7页
目的:探讨鹰嘴雪橇板固定技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3月采用鹰嘴雪橇板固定技术治疗4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40,46,47,72岁;左侧3例,右侧1例;均为摔伤引起。骨折均为横行、斜行或轻度关节面压缩骨... 目的:探讨鹰嘴雪橇板固定技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3月采用鹰嘴雪橇板固定技术治疗4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40,46,47,72岁;左侧3例,右侧1例;均为摔伤引起。骨折均为横行、斜行或轻度关节面压缩骨折。伤后1~3 d内进行手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肘关节屈伸和前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至2018年9月,4例获得随访,时间18个月。手术时间40~60 min,术中出血量20~40 ml,术后无切口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4个月随访时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屈肘140°~150°,伸肘0°~过伸10°,屈伸活动范围140°~160°,MEPS评分为100分。患者活动时无明显疼痛感,VAS评分为0分。结论:鹰嘴雪橇板的低切迹设计和一体化设计避免了张力带和钢板常见的内固定物激惹现象,操作简单,对于简单和轻度粉碎的鹰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式,但不适用于严重粉碎的鹰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