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诊2型糖尿病的全科诊治思路 被引量:6
1
作者 高凤娟 马鹏涛 左庆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16,共5页
2型糖尿病是全科医生重点管理的疾病之一,目前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指南,但是全科医生对指南的学习、理解参差不齐,实际工作中糖尿病诊断不规范、用药不规范、非药物治疗不规范甚至全科医疗健康档案(SOAP病历)书写不规范并不少见。本文... 2型糖尿病是全科医生重点管理的疾病之一,目前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指南,但是全科医生对指南的学习、理解参差不齐,实际工作中糖尿病诊断不规范、用药不规范、非药物治疗不规范甚至全科医疗健康档案(SOAP病历)书写不规范并不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社区首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经过,结合相关指南与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为在岗全科医生或参加"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糖尿病社区干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全科医生 病例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首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维D3或维生素D2预处理对首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炎症细胞因子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美岑 邓微 +4 位作者 霍丽丽 兰玲 王倩 徐晓杰 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2,共8页
目的研究阿仑膦酸钠维D3、单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2预处理对首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口服阿仑膦酸钠维D3预处... 目的研究阿仑膦酸钠维D3、单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2预处理对首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口服阿仑膦酸钠维D3预处理组(阿仑膦酸钠维D3组,n=33)、单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2组(维生素D2组,n=31)、无预处理组(对照组,n=33)。首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前及输注唑来膦酸24 h后留取外周血,比较分析3组的临床资料、输注唑来膦酸前后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对照组、维生素D2组、阿仑膦酸钠维D3组输注唑来膦酸前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及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CD3^(+)、CD3^(+)/CD3^(+)CD69^(+)(CD3^(+)与CD3^(+)CD69^(+)两者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IL-6、TNF-α、IFN-γ均较输注前升高(均P<0.05),对照组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IL-6升高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维生素D2组高于阿仑膦酸钠维D3组(P=0.002)。三组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TNF-α、IFN-γ升高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CD3^(+)T淋巴细胞均较输注前减少,阿仑膦酸钠维D3组CD3^(+)T淋巴细胞减少程度低于对照组(P=0.040)。三组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CD3^(+)/CD3^(+)CD69^(+)T淋巴细胞均较前增多,且对照组、维生素D2组较阿仑膦酸钠维D3组增加更多(P=0.047、0.046)。三组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前后CD3^(+)/CD3^(+)TCRγδ^(+)、CD3^(+)/CD3^(+)TCRγδ^(+)/CD27-IL-23R^(+)、CD3^(+)/CD3^(+)TCRγδ^(+)/CD27-IL-23R-、CD3^(+)/CD3^(+)TCRγδ^(+)/CD27^(dim) IL-23R-、CD3^(+)/CD3^(+)TCRγδ^(+)/CD27 High IL-23R-水平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仑膦酸钠维D3、维生素D2预处理可减少首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引起急性时相反应的相关炎症细胞因子IL-6的产生,阿仑膦酸钠维D3预处理保留了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的CD3^(+)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CD3^(+)/CD3^(+)CD69^(+)T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炎症相关淋巴细胞活化,可减轻首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出现的急性时相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急性时相反应 唑来膦酸 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与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 被引量:26
3
作者 赵一冰 周丹 +5 位作者 贾鹏 霍丽丽 李凯 李庆 程晓光 陈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43-1847,共5页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85名体检者一般资料、血糖、生化指标和超声脂肪肝诊断结果以及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值,包括总脂肪(TF)、内脏脂肪(VF)和皮下脂肪(SF),观...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85名体检者一般资料、血糖、生化指标和超声脂肪肝诊断结果以及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值,包括总脂肪(TF)、内脏脂肪(VF)和皮下脂肪(SF),观察超声诊断NAFL与CT定量测量值的关系。结果最终诊断NAFL 504例。超声诊断NAFL与非脂肪肝在脐层面和L2/3层面VFA、SFA、TF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脐层面VFA、L2/3层面VFA及SFA越高,NAFL发生风险率越高;女性L2/3层面VFA及SFA越高,NAFL发生风险率越高。超声诊断NAFL与脐层面及L2/3层面脂肪面积均呈较好的正相关,且L2/3层面VFA、SFA及TFA均高于脐层面。结论健康成人中NAFL与腹部脂肪含量相关;VF异常积累易致非肥胖人群罹患NAF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 脂肪组织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及分布的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玲 汪伟 +8 位作者 邓微 姜繁 徐杰 赵海竹 徐黎 柏瑞 欧陕兴 嵇辉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99-1003,共5页
目的研究采用定量CT骨密度(QCT)方法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及分布的重复性。方法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腰椎QCT骨密度检查的30例(女15例,男15例)患者为测量对象,采用QCT分析软件中的"tissue composition"功能定量测量L2、L3、L4... 目的研究采用定量CT骨密度(QCT)方法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及分布的重复性。方法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腰椎QCT骨密度检查的30例(女15例,男15例)患者为测量对象,采用QCT分析软件中的"tissue composition"功能定量测量L2、L3、L4、L5椎体中心层面的腹部脂肪面积(TAA)及腹内脂肪面积(VAA),两者相减得皮下脂肪面积(SAA)。由3名经过严格培训的放射医生独立进行测量,并记录每次TAA及VAA测量用时。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3名不同观察者测量间及同一观察者不同时间两次测量的重复性。结果 3名不同测量者及同一测量者前后两次测量L2、L3、L4、L5椎体中心层面TAA及VAA的均值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3名测量者及同一测量者两次不同时间测量L2、L3、L4、L5椎体中心层面TAA及VAA测量值之间高度一致(ICC>0.900)。L2、L3、L4、L5椎体中心层面平均SAA/VAA比分别为1.14±0.58、1.46±0.81、2.00±1.08、2.23±1.04。使用该方法测量单层面TAA及VAA所需时间为3~6 min,平均约5 min。结论定量CT测量腹部脂肪具有准确、可重复及快速等特点。该方法在测量椎体骨密度的同时,可区域性、简单、直观的评价皮下及腹内脂肪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腹部脂肪 重复性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国英 薛延 +3 位作者 宋慧 何玉香 褚为靖 翟文秀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56-58,共3页
本文测定7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Ca、P、AKP、BGP、24小时尿HOP及腰椎2~4正位骨密度(BMD)。结果(1)糖尿病患者血Ca、P、AKP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并且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组(IDDM)与非胰岛素依... 本文测定7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Ca、P、AKP、BGP、24小时尿HOP及腰椎2~4正位骨密度(BMD)。结果(1)糖尿病患者血Ca、P、AKP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并且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组(IDDM)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组(NIDDM)之间也无显著差异。(2)血BGP变化,在IDDM组,20~39岁的女性和40~59岁的男性BGP低于正常对照;NIDDM组6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BGP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而在20~39岁的男女患者BGP却高于正常对照。(3)糖尿病患者尿HOP高于正常对照,并且IDDM组与NIDDM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4)骨质疏松发生率IDDM组高于NIDDM组,而骨量减低发生率NIDDM组高于IDDM组。初步探讨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DDM 正常 糖尿病患者 对照 骨代谢 骨质疏松 发生率 BGP 女性患者 AK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的腹部脂肪分布与血脂和血糖的关系 被引量:16
6
作者 娄路馨 王玲 +6 位作者 李娜 徐黎 邓薇 刘桐希 赵兴山 高兴军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与血脂、血糖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0年于我院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患者277名,年龄范围14~90岁,中位年龄63岁。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测量脐水平层面VFA和SFA;同时获得患者静脉血...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与血脂、血糖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0年于我院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患者277名,年龄范围14~90岁,中位年龄63岁。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测量脐水平层面VFA和SFA;同时获得患者静脉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了使正常组和异常组年龄匹配,取年龄40岁及以上病例(246例),根据TC、TG、HDL-C、LDL-C、FBG结果的正常、异常,将VFA和SFA数据分组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计算全部病例(277例)正常、异常组VFA和SFA值的95%可信区间,并做VFA和SFA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TC、TG、HDL-C、LDL-C正常、异常组间VF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G正常、异常组间SFA值有显著性意义(P<0.05)。VFA与TG、TC、FBG的相关性(r=0.247,0.326,0.190)大于SFA(r=0.210,0.151,0.111)。结论血脂代谢正常、异常人群腹部脂肪面积不同,异常人群大于正常人群。VFA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更大,其中TG为最明显相关因素。根据血糖、血脂异常组脂肪面积的95%可信区间可知,本组研究中,高血脂患者的VFA大于140.3 cm2,SFA大于187.2 cm2;高血糖患者的VFA大于140.5 cm2。腹脂面积临界值的确定还有待做更大样本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脂肪 皮下脂肪 定量CT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伟 陈海翎 邓丽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2875-2877,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该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入选门诊T2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检测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该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入选门诊T2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检测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彩超及甲状腺激素水平,选取以上检查均正常者入选本研究。T2DM患者还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蛋白(GA)。T2DM患者按HbA1c是否大于7%分为控制不佳组与控制良好组,每组各120例。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对比各组受检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并分析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因素。结果 (1)甲状腺激素水平:控制不佳组与控制良好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三碘甲腺原氨酸(T3)及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P值分别为0.031和<0.001;FT3:P值分别为0.039和<0.001)。控制良好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3及FT3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P值为0.013;FT3:P值为0.043)。(2)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T3及FT3与FPG、GA、HbA1c及病程呈线性负相关(T3:r值分别为-0.202、-0.215、-0.245及-0.266,P<0.05;FT3:r值分别为-0.182、-0.205、-0.264及-0.368,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HbA1c是影响T2DM患者FT3及T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的T3及FT3已有不同程度降低,T2D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可反映其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甲状腺激素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正常人群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特点及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伟 孔卓 +2 位作者 王志新 王红 邓微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22例)为T2DM组;健康人群(8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骨转换标志物【血钙,血磷(P),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22例)为T2DM组;健康人群(8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骨转换标志物【血钙,血磷(P),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并分析T2DM组上述指标与糖化血红蛋(HbA1c),空腹血糖(FPG)、糖尿病病程、年龄等指标的关系。同时根据《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标准版)》将T2DM组患者按25OHD的水平分为维生素D(VitD)充足(≥20 ng/mL)、VitD不足(12~20ng/mL)和VitD缺乏(<12 ng/mL)3个亚组,比较分析T2DM患者不同维生素D水平的3个亚组各参数的差别。结果 T2DM组的β-CTX、OC、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T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中OC的主要影响因素有tP1NP、β-CTX、PTH、HbA1c(标准β=0.533、0.256、0.163、-0.127,P<0.05);β-CTX的主要影响因素有OC、tP1NP、HbA1c、年龄(标准β=0.415、0.215、-0.149、-0.077,P<0.05),25OHD的主要影响因素有Ca、HbA1c、PTH、P(标准β=0.250、-0.149、-0.155、-0.130,P<0.05)。2型糖尿病患者VitD充足组、VitD不足组的FPG、HbA1c水平均低于VitD缺乏组(P<0.05),血钙水平均高于VitD缺乏组(P<0.05)。VitD充足组、VitD不足组的PTH水平均低于VitD缺乏组(P<0.05);三组间tP1NP、β-CTX、O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β-CTX、OC、25OHD减低,PTH升高;其改变独立于25OHD的变化;受到血糖代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转换标志物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糖药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郏文亭 兰玲 +4 位作者 钱玮 杨雪阳 郑旭琴 徐宽枫 崔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2-445,451,共5页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未分化癌SW1736细胞,MTT法检测其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SW1736细胞增殖,其抑制...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未分化癌SW1736细胞,MTT法检测其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SW1736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于72 h达到最大抑制效果。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阻滞未分化癌细胞周期至G0/G1期;并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随着二甲双胍作用浓度的递增,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2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48 h后,可使SW1736细胞凋亡率从8.3%增加至13.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可抑制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的增殖活性,阻滞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甲状腺癌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卫征 徐向红 张金庆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22-25,共4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表、心理弹性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型糖尿病... 目的了解糖尿病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表、心理弹性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型糖尿病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3个月Harris功能评分为(78.29±16.61)分;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心理弹性总评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术后规律康复锻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心理弹性显著影响患者的Harris功能评分(均P<0.01),共解释33.5%的总变异。结论 2型糖尿病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情况不甚理想,需加强血糖管理、术后规律康复锻炼指导,提高患者心理弹性等,以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折 糖尿病 血糖 髋关节功能 康复锻炼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6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邓微 张国英 翟文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已知病理诊断的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因甲状腺结节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中5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79.45%)。其中30例为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囊性变或腺瘤... 目的探讨已知病理诊断的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因甲状腺结节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中5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79.45%)。其中30例为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囊性变或腺瘤样增生。恶性肿瘤7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6例(8.82%),甲状腺髓样癌1例。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多在30-50岁,均为查体发现。7例恶性肿瘤B超均为低回声实性单结节,6例扫描冷结节。其余病例分别为甲状腺腺瘤、甲状舌管囊肿、桥本氏病。结论本组甲状腺结节手术病例以良性疾病,尤其结节性甲状腺肿占多数。B超为低回声实性单发结节且扫描为冷结节者恶性可能性大。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病例,临床应结合多种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以减少良性结节不必要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结节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 mDIXON-Quant技术精确测量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勇 于爱红 +8 位作者 闫东 王玲 张晨鑫 赵伟 端木羊羊 张宇 李伟 邓薇 程晓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MR mDixon-Quant技术在精确测量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含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98例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组(患有2型糖尿病)男33例,女16例,对照组(无2型糖尿病)男33例,女1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肝脏3.0... 目的:探讨MR mDixon-Quant技术在精确测量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含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98例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组(患有2型糖尿病)男33例,女16例,对照组(无2型糖尿病)男33例,女1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肝脏3.0T MR mDixon-Quant检查,并测量肝脏脂肪含量(%)。以脂肪含量>5%作为脂肪肝的诊断标准。比较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肝脏脂肪含量中位数为5.5%(25分位值3.8%,75分位值11.0%),对照组肝脏脂肪含量中位数为3.7%(25分位值2.5%,75分位值5.7%)。糖尿病组脂肪肝总检出率为59.2%,对照组为28.6%。在男性研究对象中,糖尿病组脂肪肝检出率为63.6%(21/33),高于对照组(30.3%,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研究对象中,糖尿病组脂肪肝检出率为50.0%(8/16),高于对照组(25.0%,4/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 mDixon-Quant技术可简便、精确测量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可为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磁共振成像 mDXION-Quant技术 肝脏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与钙尔奇D单药治疗对老年女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30
13
作者 邓丽丽 陈海翎 李明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ALN)联合钙尔奇D与钙尔奇D单药治疗老年女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变化以及ALN的安全性。方法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患者72例,随机分为:ALN联合钙尔奇D组37例,给予ALN(70mg/w)和钙尔奇D(600mg/d);钙尔...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ALN)联合钙尔奇D与钙尔奇D单药治疗老年女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变化以及ALN的安全性。方法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患者72例,随机分为:ALN联合钙尔奇D组37例,给予ALN(70mg/w)和钙尔奇D(600mg/d);钙尔奇D组35例(600mg/d)总疗程6个月。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测定治疗前后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结果钙尔奇D组治疗前后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各部位均有增加,但仅在L1及L4部位T值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ALN联合钙尔奇D治疗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均有增加,尤其在腰椎的L1、L3、L4及L总部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N主要不良反应为上腹部不适,钙尔奇D则以便秘为主。结论ALN联合钙尔奇D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老年女性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阿仑膦酸钠 钙尔奇D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维D_(3)或维生素D_(2)预处理对首次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出现急性时相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佳 李泉 +10 位作者 徐晓杰 周美岑 霍丽丽 王茹 王志新 王红 左庆瑶 李伟 陈海翎 刘耕 邓微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研究口服阿仑膦酸钠维D_(3)或单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_(2)预处理对首次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发生急性时相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7例,随机纳入口服阿仑膦酸钠维D_(3)处理组(阿仑组,33例)、单次肌肉注射... 目的研究口服阿仑膦酸钠维D_(3)或单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_(2)预处理对首次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发生急性时相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7例,随机纳入口服阿仑膦酸钠维D_(3)处理组(阿仑组,33例)、单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_(2)组(VD_(2)组,31例)、无预处理组(对照组,33例),比较分析3组的临床资料、基线指标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前后血常规、生化指标及72 h内急性时相反应发生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热与血常规、生化指标、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及基线血常规、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比三组患者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前后血常规及生化指标,VD_(2)组及阿仑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hpil to lymphocyte ratio,NR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72 h内对照组、VD_(2)组、阿仑组急性时相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发热(81.8%,74.2%,41.9%)、乏力(45.5%,9.7%,12.9%)、头痛(60.6%,19.4%,6.5%)、头晕(21.2%,9.7%,0%)、骨痛(69.7%,45.2%,16.1%)、关节痛(54.5%,6.5%,12.9%)、肌肉痛(63.6%,38.7%,22.6%)及恶心(15.2%,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D_(2)组及阿仑组上述症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发热与用药前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tP1NP)及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isomerized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和0.29,P均<0.05),与25羟维生素D[25-OH vitamin D,25(OH)D]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6,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用药前血清25(OH)D低水平为用药后发生发热的危险因素[OR=0.86(95%CI:0.72~0.90),P=0.04]。结论阿仑膦酸钠维D_(3)及维生素D_(2)预处理均可有效缓解首次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出现的急性时相反应,用药前血清25(OH)D低水平可作为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后发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女性 急性时相反应 唑来膦酸 发热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霍丽丽 白砚霞 +3 位作者 王红 邓微 兰玲 纪立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601-2603,26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05年12月为明确糖耐量状态于我院内分泌门诊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者837例,其中MS患者479例(MS组),非MS者358例(非MS组)。询问两组受检者...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05年12月为明确糖耐量状态于我院内分泌门诊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者837例,其中MS患者479例(MS组),非MS者358例(非MS组)。询问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患病史和饮酒史。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实验室检查包括OGTT空腹及2 h的血糖(FPG、2 hPG)和胰岛素(FINS、2hINS),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ALT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MS组患者的年龄、女性比例、高血压患病率、血压、腰围、BMI、FPG、2 hPG、FINS、2 hINS、HOMA-IR、TC、TG、ALT均高于非MS组,HDL-C水平低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LDL-C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均可见不同MS组分个数者其血清ALT水平、BMI、腰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血清ALT水平、BMI、腰围均随着MS组分个数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校正了年龄、腰围和BMI的影响后,男性血清ALT第4分位组(ALT≥37 U/L)患MS的危险性是第1分位组(ALT≤17 U/L)的4.21倍〔95%CI(2.11,8.39)〕;女性血清ALT第4分位组(ALT≥27 U/L)患MS的危险性是第1分位组(ALT≤13 U/L)的3.10倍〔95%CI(1.66,5.94)〕。结论血清ALT水平与MS的发生有关联,且随着MS组分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转氨酶 代谢综合征X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宝岳 左庆瑶 赵海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74-177,共4页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甲状旁腺自身因素造成甲状旁腺素过度分泌而导致的全身性疾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PHPT骨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甲状旁腺外器官的并发症,以骨病为首发症状的PH...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甲状旁腺自身因素造成甲状旁腺素过度分泌而导致的全身性疾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PHPT骨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甲状旁腺外器官的并发症,以骨病为首发症状的PH门在临床常常被忽视或被误诊为肿瘤或其他骨原发性病变,病理活检诊断困难且误诊率高,可能导致治疗延误、过度或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 全身性疾病 病理诊断 破骨细胞 高血钙 骨巨细胞瘤 骨质疏松 多核巨细胞 骨母 血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丽娟 郏文亭 +4 位作者 兰玲 钱玮 杨雪阳 徐宽枫 崔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SW1736,分别通过琼脂滴法及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对比观察二甲双胍组与对照组SW1736细胞的侵袭转移能...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SW1736,分别通过琼脂滴法及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对比观察二甲双胍组与对照组SW1736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密切相关的分子,包括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素(E-cadherin)、转录因子Snail1及Slug mRNA表达变化。结果:琼脂滴法及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均发现二甲双胍可降低SW1736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且随二甲双胍浓度的增高,其抑制作用增强;二甲双胍可显著下调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中vimentin及转录因子Slug和Snail1表达,促进上皮细胞表型E-cadherin表达。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下调Snail1和Slug的表达促进E-cadherin的表达,从而抑制EMT过程,降低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甲状腺未分化癌 侵袭 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非典型甲状旁腺腺瘤随访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左庆瑶 刘宝岳 邓丽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分析非典型甲状旁腺腺瘤(atypical parathyroid adenoma,APA)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提高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例APA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993年1月-2010年3月我院共收治甲状... 目的:分析非典型甲状旁腺腺瘤(atypical parathyroid adenoma,APA)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提高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例APA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993年1月-2010年3月我院共收治甲状旁腺腺瘤81例,其中APA 11例(13.6%)。男7例,女4例;发病年龄22~68岁,平均(39.4±13.1)岁。结果:11例APA患者骨型7例(63.6%),肾骨型4例(36.4%);10例血钙升高,9例血磷降低,全部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升高。病理表现:8例可见肿瘤包膜侵犯但未穿透,1例在肿瘤内的纤维性组织中见到灶性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细胞,2例可见肿瘤细胞呈片状、梁状排列,3例可见宽大胶原纤维带,5例可见肿瘤细胞异型性或核分裂像,1例未见明确的肿瘤包膜。有8例APA患者随诊8~47月,平均(19.0±13.1)月,6例(75%)未发现肿瘤复发,2例(25%)出现肿瘤复发。其中1例再次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癌;另1例发现高血钙、PTH升高,B超提示甲状腺区域内肿物,但患者拒绝再次手术。结论:在甲状旁腺肿瘤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初诊时难以确定良恶性。本组APA的临床表现均符合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特点。由于APA的恶性潜能未定,所以要密切随访,监测血钙、PTH水平,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以防肿瘤复发或发生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肿瘤 非典型腺瘤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移植后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佳 刘耕 +3 位作者 马明 李俊杰 邓微 潘澄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器官移植后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死亡率,是器官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移植前的终末器官衰竭和移植后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器官移植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对移植前已存在的骨... 器官移植后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死亡率,是器官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移植前的终末器官衰竭和移植后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器官移植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对移植前已存在的骨质疏松症予以评估及治疗,同时对移植后出现的快速骨丢失积极预防。本文综述器官移植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以提高临床医生的重视程度,加强器官移植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管理及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器官移植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get骨病4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佳 周力 邓微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4例Paget骨病(Paget's disease,PD)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和整理4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X线片特征及病理特征,给予单次静脉注射唑来膦酸5 mg,... 目的总结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4例Paget骨病(Paget's disease,PD)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和整理4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X线片特征及病理特征,给予单次静脉注射唑来膦酸5 mg,3、6、12、18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PD患者经唑来膦酸治疗后,骨痛分级明显下降,血清碱性磷酸酶、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特殊序列显著改善。骨核素扫描显示放射性浓集有不同程度减低。结论静脉单次给予唑来膦酸可显著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PD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T病 唑来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