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冶金生产余能回收的一种新的能量分析法 被引量:4
1
作者 税烺 贺东风 +2 位作者 艾立翔 徐安军 田乃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1期43-48,共6页
针对冶金生产余能回收过程,结合传统热平衡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提出了结合两者优点的新能量分析方法.并运用国内某大型钢铁厂的生产数据及相关参数建立起针对钢铁生产余能资源的能量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理论工序最小能耗,分析了各... 针对冶金生产余能回收过程,结合传统热平衡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提出了结合两者优点的新能量分析方法.并运用国内某大型钢铁厂的生产数据及相关参数建立起针对钢铁生产余能资源的能量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理论工序最小能耗,分析了各工序节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生产 余能资源 最小能耗 火用 节能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煤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邢相栋 张建良 +2 位作者 任山 曹明明 焦克新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7,共5页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STA409PC),系统研究了分别配加0%,20%,40%,60%,80%,100%烟煤对无烟煤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煤配加量的增加,燃烧DTG曲线呈现双峰状向低温区移动,着火温度及燃尽温度降低,燃尽时间缩短,综合燃烧指数明显提...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STA409PC),系统研究了分别配加0%,20%,40%,60%,80%,100%烟煤对无烟煤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煤配加量的增加,燃烧DTG曲线呈现双峰状向低温区移动,着火温度及燃尽温度降低,燃尽时间缩短,综合燃烧指数明显提高,燃烧特性得到改善;采用非等温模型Flynn-Wall-Ozawa(FWO)对主要燃烧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当烟煤配加量从0%~100%时,煤粉燃烧活化能从133.94kJ/mol降低到78.03kJ/mol,且烟煤的配加量低于60%时,能够显著降低煤粉燃烧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法 燃烧 混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促进煤粉燃烧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焦克新 张建良 +1 位作者 邢相栋 胡正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0-77,共8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系统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焦配加量(0%、20%、40%、60%、80%、100%)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分别采用非等温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模型对燃烧过程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煤粉中配加生物... 采用热重分析仪系统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焦配加量(0%、20%、40%、60%、80%、100%)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分别采用非等温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模型对燃烧过程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煤粉中配加生物质焦有助于改善煤粉的燃烧特性,随生物质焦配加量的增加,煤粉的着火点和燃尽温度均降低,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提高;生物质焦配加量为0%、20%、40%、60%、80%、100%时的活化能分别为164.24、146.57、136.90、119.91、95.79、62.37kJ/mol,活化能随生物质焦配加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法 生物质焦 FWO模型 KAS模型 煤粉燃烧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固结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建良 邢相栋 +3 位作者 王春龙 曹明明 任山 焦克新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0,共5页
以转底炉工艺为基础,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的固结机理。讨论了配碳量(C/O)、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对球团金属化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确定了金属化球团的固结机理。研究发现: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的抗压强度主要... 以转底炉工艺为基础,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的固结机理。讨论了配碳量(C/O)、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对球团金属化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确定了金属化球团的固结机理。研究发现: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的抗压强度主要与金属铁相的数量和形态以及金属化球团内孔隙的大小有关;金属化球团孔隙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配碳量高低和脉石所形成的渣相对金属化球团内部孔隙的填充状态;金属铁相的数量和形态则取决于金属化球团的还原程度。随着还原温度升高和还原时间延长,金属化球团内部金属铁相密集度增加,渣相流动性改善,从而导致金属化球团孔隙减少且变小,球团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球团 抗压强度 金属化率 固结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粒度矿/返矿镶嵌烧结技术研究及其在首钢应用的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裴元东 吴胜利 +5 位作者 熊军 安钢 赵志星 石江山 康海军 史凤奎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8,共5页
随着铁矿粉资源的劣质化和成本压力的增大,在烧结工序对铁矿粉进行高效处理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参考日本烧结镶嵌式和返矿镶嵌式新工艺,根据京唐烧结用料情况,提出了在京唐烧结进行大粒度矿/返矿镶嵌的技术路线,并... 随着铁矿粉资源的劣质化和成本压力的增大,在烧结工序对铁矿粉进行高效处理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参考日本烧结镶嵌式和返矿镶嵌式新工艺,根据京唐烧结用料情况,提出了在京唐烧结进行大粒度矿/返矿镶嵌的技术路线,并进行了相应的烧结杯试验,取得了利用系数提高0.05 t/(h·m2)以上、烧结矿质量可基本保证的效果。同时基于本研究认为,对于大粒度(>8 mm)矿粉配比较高的配矿结构,使用大粒度矿镶嵌较返矿镶嵌的效果更佳。本研究为首钢下一步进行工业试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粉烧结 镶嵌 大粒度 返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煤与无烟煤混合煤粉燃烧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蒋绪 吕颖利 +1 位作者 邢相栋 张静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3期78-83,共6页
利用热重分析(TGA)方法系统研究了配加烟煤对无烟煤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燃烧主要由3个阶段组成,烟煤配加量和升温速率对燃烧过程有重要影响,随着烟煤配加量的增加,燃烧DTG曲线向低温区移动;实验所用煤种中的主要矿物元素是Si,... 利用热重分析(TGA)方法系统研究了配加烟煤对无烟煤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燃烧主要由3个阶段组成,烟煤配加量和升温速率对燃烧过程有重要影响,随着烟煤配加量的增加,燃烧DTG曲线向低温区移动;实验所用煤种中的主要矿物元素是Si,Ca,Al,Fe,S,P,其中Mg,Zn,K,Na,Cl等含量较低,这些元素主要以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和磷酸盐等形态存在,在低温燃烧过程中,矿物质挥发损失量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较小。采用非等温模型Flynn-Wall-Ozawa(FWO)对主要燃烧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当烟煤配加量从0增加到100%时,煤粉燃烧活化能从133.94 kJ/mol降低到78.03 kJ/mol,且烟煤的配加量低于60%时,能够显著降低煤粉燃烧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法 燃烧性能 煤粉 混合煤 热分析 掺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担载IrO_2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高阳 许军元 +1 位作者 蒋钜明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194,共3页
在非氯盐体系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体材料,分析锑掺杂浓度、前驱体pH值和前驱体煅烧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采用优化的Adams法,以纳米ATO粉体为载体,制备担载型析氧催化剂二氧化锒(IrO_2)/ATO,并进行XRD分... 在非氯盐体系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体材料,分析锑掺杂浓度、前驱体pH值和前驱体煅烧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采用优化的Adams法,以纳米ATO粉体为载体,制备担载型析氧催化剂二氧化锒(IrO_2)/ATO,并进行XRD分析、电化学阻抗及极化曲线测试。制备ATO粉体电导率最大时(0.581 S/cm)的条件为:Sb掺杂浓度10%,pH值为3.5,煅烧温度为600℃。采用IrO_2/ATO催化剂的单体电池,在800mA/cm^2、80℃时,所需槽电压仅为1.40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掺杂二氧化锡(ATO) 水电解 析氧催化剂 二氧化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TiO_2扩散偶的固相反应 被引量:2
8
作者 任中山 胡晓军 +2 位作者 侯新梅 薛向欣 周国治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79-82,101,共5页
采用扩散偶的方法研究了Fe2O3和TiO2在1373K空气气氛不同时间下的固相反应。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扩散偶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和线扫描能谱分析。根据线扫描能谱分析所得的组元扩散浓度曲线,用Den Broeder改进的Boltzmann-Matano法计算出Fe2... 采用扩散偶的方法研究了Fe2O3和TiO2在1373K空气气氛不同时间下的固相反应。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扩散偶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和线扫描能谱分析。根据线扫描能谱分析所得的组元扩散浓度曲线,用Den Broeder改进的Boltzmann-Matano法计算出Fe2O3/TiO2扩散偶的互扩散系数,结果发现互扩散系数与Fe3+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并随着Fe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用空位扩散机理讨论了Fe2TiO5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偶 Boltzmann-Matano法 互扩散系数 空位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电流密度对DMFC交流阻抗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桂成 田哲 +1 位作者 王一拓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9-181,共3页
测试了膜电极组件(MEA)在不同工作电流密度(J)下的交流阻抗谱,并用等效电路L1R1(CR2)[QR3(L2R4)]进行拟合。内阻变化最平缓,先减小,后略微增大,变化幅度小于初始值的10%;阴极法拉第阻抗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J>1.00 A/cm2时,... 测试了膜电极组件(MEA)在不同工作电流密度(J)下的交流阻抗谱,并用等效电路L1R1(CR2)[QR3(L2R4)]进行拟合。内阻变化最平缓,先减小,后略微增大,变化幅度小于初始值的10%;阴极法拉第阻抗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J>1.00 A/cm2时,产生的水膜导致三相界面减少后,该阻抗又增大;阳极反应的法拉第阻抗变化最显著,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骤降,证明阳极反应阻抗取决于过电势;过电势不断增大,放电电流增加,导致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物减少,使得阴极双电层电容特性不断增大,体现阳极反应中间物电催化性能的法拉第阻抗和弛豫现象的电感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膜电极组件(MEA) 电流密度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CAFE模型研究过冷度对430铁素体不锈钢凝固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庞瑞朋 王福明 李长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1,65,共5页
用3D-CAFE模型模拟了430铁素体不锈钢的凝固组织,研究了体形核最大过冷度对凝固组织的影响,而它的最大过冷度从2.20K以0.05K为间隔递增到3.35K。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体形核最大过冷度增加,柱状晶区比例增加,等轴晶区比例减小,且外面激冷... 用3D-CAFE模型模拟了430铁素体不锈钢的凝固组织,研究了体形核最大过冷度对凝固组织的影响,而它的最大过冷度从2.20K以0.05K为间隔递增到3.35K。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体形核最大过冷度增加,柱状晶区比例增加,等轴晶区比例减小,且外面激冷层细小等轴晶区和被拉长等轴晶区比例缩小。同时进行了430铁素体不锈钢的实验室凝固组织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液相线温度下随炉空冷铸坯的凝固组织几乎都是球形等轴晶。实验与3D-CAFE模拟结果相吻合,说明3D-CAFE模型能为实验研究CET转变过程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AFE 凝固组织 C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解法制备SPE电解池一体化氧阳极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钜明 刘高阳 +1 位作者 许军元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4-67,共4页
以氯铱酸为前驱体,钛网为支撑体,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一体化IrO2/Ti氧阳极,热压法制备膜电极组件(MEA)。用SEM、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极化曲线及单体电解池测试,研究煅烧温度对氧阳极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在300℃、350℃及400℃煅烧制备的氧... 以氯铱酸为前驱体,钛网为支撑体,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一体化IrO2/Ti氧阳极,热压法制备膜电极组件(MEA)。用SEM、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极化曲线及单体电解池测试,研究煅烧温度对氧阳极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在300℃、350℃及400℃煅烧制备的氧阳极,表面以裂缝为主,且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裂纹的宽度减小,孔隙率增加;在450℃、500℃煅烧制备的氧阳极,表面裂纹基本消失,同时生成致密的催化剂簇。400℃煅烧制备的氧阳极的析氧催化活性最好,在50℃、500 mA/cm2时,单体电解池可稳定运行20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 一体化氧阳极 煅烧 热分解 氧化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机理及多孔电极传质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新东 王一拓 +2 位作者 刘桂成 王萌 田哲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6-255,共10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被业界人士视为本世纪最有可能实现商业化的燃料电池.因此,众多研究院所和公司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文分析了膜电极结构的电催化和多孔电极传质过程的机制,并结合制备工艺、有序多层结构...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被业界人士视为本世纪最有可能实现商业化的燃料电池.因此,众多研究院所和公司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文分析了膜电极结构的电催化和多孔电极传质过程的机制,并结合制备工艺、有序多层结构以及电池内部传输过程,讨论了近年来膜电极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相关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膜电极 电催化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桂成 姜颖 +1 位作者 蒋钜明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3-256,共4页
在0.4 V的恒电位模式下进行了90 h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稳定性测试,电池性能衰减率为94.63%。采用三电极技术对电极电位进行实时监测。随着电流密度的减小,阴极过电位减小、阳极过电位增加,电池性能的衰减主要来自阳极性能的损失。... 在0.4 V的恒电位模式下进行了90 h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稳定性测试,电池性能衰减率为94.63%。采用三电极技术对电极电位进行实时监测。随着电流密度的减小,阴极过电位减小、阳极过电位增加,电池性能的衰减主要来自阳极性能的损失。结合电化学阻抗谱(EIS)及等效电路,对MEA性能的衰减机理进行了解析,并从MEA关键材料的结构变化进行了验证。MEA微结构的变化,导致电池内阻增大了3.19倍,主要表现为阳极扩散层的剥离及微孔层中碳粉的脱落;阳极催化层结构的瓦解导致阳极电化学反应的法拉第阻抗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稳定性 交流阻抗 三电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连铸区段精细化控制节能潜力研究
14
作者 冯凯 徐安军 +1 位作者 汪红兵 贺东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4-50,共7页
针对转炉-连铸区段钢水温度和操作时间不同控制精度所蕴含节能潜力的问题,建立基于生产实践的钢水温度和操作时间精细化控制模型,提出相应的计划额外能耗和实绩额外能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某钢厂生产钢种SPHC-W的生产实绩数据为例,... 针对转炉-连铸区段钢水温度和操作时间不同控制精度所蕴含节能潜力的问题,建立基于生产实践的钢水温度和操作时间精细化控制模型,提出相应的计划额外能耗和实绩额外能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某钢厂生产钢种SPHC-W的生产实绩数据为例,对目前钢水温度和操作时间控制水平的节能潜力进行计算,得到计划潜在温度损失为7.25℃,实绩潜在温度损失特征值为10.10℃。进一步分析,得知在现有控制水平下,温度控制精度提高1℃,实绩潜在温度损失特征值降低0.33℃,时间控制精度提高1min,计划潜在温度损失降低1.76℃,实绩潜在温度损失降低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 节能潜力 精细化控制 钢水温度 操作时间 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多孔TiO_2微结构的研究
15
作者 李亮 彭冰霜 +2 位作者 吴旭苹 晏刚 王新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1074,共4页
太阳电池成为高性价比发电系统需要具备三个特点:高效率,高稳定性和低成本。但是高性价比的光伏发电系统至今仍未开发出来。低成本的太阳电池的制造不需要真空条件,如印刷,喷涂,旋涂,电化学沉积等。采用低成本的喷涂法在FTO导电玻璃基... 太阳电池成为高性价比发电系统需要具备三个特点:高效率,高稳定性和低成本。但是高性价比的光伏发电系统至今仍未开发出来。低成本的太阳电池的制造不需要真空条件,如印刷,喷涂,旋涂,电化学沉积等。采用低成本的喷涂法在FTO导电玻璃基体上制备多孔纳米TiO2薄膜光阳极,电解液为0.50 mol/L LiI、0.05 mol/L I2的乙氰溶液,对电极为铂片,通过改变添加剂聚乙烯醇(PVA)的含量,研究PVA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多孔TiO2微结构及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光阳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I-V曲线、TiO2薄膜染料吸附量和交流阻抗EIS图谱的分析,得到结果如下:随着聚乙烯醇(PVA)含量的增加,TiO2颗粒团聚程度减轻,暗电流逐渐减少但染料吸附量也在减小,当mPVA∶mTiO2=0.03∶0.12时,TiO2颗粒分布均匀,TiO2颗粒间能形成较好的电子通道,染料吸附量和暗电流达到最佳配匹,获得最好的光电转换效率为3.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聚乙烯醇 暗电流 光电转换效率 交流阻抗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池用阳极气体扩散层
16
作者 刘高阳 蒋钜明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0-252,共3页
采用刷涂法在钛网基体上制备扩散层,结合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水电解池中的交流阻抗及极化曲线测试,探讨浆料中PVDF、PTFE和锑掺杂二氧化锡(ATO)配比对阳极扩散层厚度、阻值、孔隙率、疏水性和单体电池性能的影响。PVDF与PTFE添加量的... 采用刷涂法在钛网基体上制备扩散层,结合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水电解池中的交流阻抗及极化曲线测试,探讨浆料中PVDF、PTFE和锑掺杂二氧化锡(ATO)配比对阳极扩散层厚度、阻值、孔隙率、疏水性和单体电池性能的影响。PVDF与PTFE添加量的增加,使阳极扩散层的厚度增加、阻值增大、孔隙率下降及疏水性增强;PVDF对阻值、孔隙率的影响更大。合理的m(ATO)∶m(PVDF)∶m(PTFE)为15∶1∶2,在常压、80℃下,电流密度为1 A/cm2时,槽压仅为1.59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 水电解 气体扩散层(GDL) 锑掺杂二氧化锡(A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水电解用多层钛网析氧阳极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敏 刘高阳 王新东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以钛网为扩散层基体,氯铱酸为前驱体,采用浸渍-热解法制备了IrO_2/Ti析氧阳极,进一步采用热压法制备膜电极.综合扫描电镜、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单池性能曲线测试及阳极寿命强化测试,研究了不同层数钛网析氧阳极对性能及寿命的影响.结... 以钛网为扩散层基体,氯铱酸为前驱体,采用浸渍-热解法制备了IrO_2/Ti析氧阳极,进一步采用热压法制备膜电极.综合扫描电镜、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单池性能曲线测试及阳极寿命强化测试,研究了不同层数钛网析氧阳极对性能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层钛网析氧阳极比较,采用双层钛网析氧阳极,积分电荷由84.27 m C/cm2增至153.12 m C/cm2,电极电化学反应阻抗由7.38Ω·cm2降低至3.03Ω·cm2,单池性能得到提升.寿命强化测试表明,采用双层钛网析氧阳极在稳定性及寿命方面有显著提升,稳定运行时间由30 h增加到了5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 热解 IrO2/Ti 多层钛网析氧阳极 寿命强化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皂土改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Nafion膜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哲 刘桂成 +1 位作者 王萌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3-126,共4页
以磺化皂土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掺杂物,采用溶胶-凝胶法掺杂改性Nafion 212膜,并制成膜电极组件(MEA)。通过计时电流、交流阻抗等测试,研究了Nafion 212膜改性前后的甲醇渗透系数、质子电导率及电池功率密度等。改性后的Nafion 212膜,... 以磺化皂土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掺杂物,采用溶胶-凝胶法掺杂改性Nafion 212膜,并制成膜电极组件(MEA)。通过计时电流、交流阻抗等测试,研究了Nafion 212膜改性前后的甲醇渗透系数、质子电导率及电池功率密度等。改性后的Nafion 212膜,甲醇渗透系数比改性前降低了86%,质子导电率达到69.6 mS/cm;单体电池性能和甲醇渗透电流测试发现:改性膜制备的MEA的甲醇渗透电流密度在30℃和55℃时分别比改性前降低67.7 mA/cm2和61.5 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甲醇渗透 质子电导率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氢气还原氧化铁影响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辛秦 王新东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41-47,共7页
采用纯的氧化铁进行直接还原的实验研究,利用H2作为还原气体在高温管式炉中进行焙烧还原.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氧化铁块还原率相应的增大.反应温度的不同,氧化铁块还原速率及电导率也相应的不同.600~900℃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氢还... 采用纯的氧化铁进行直接还原的实验研究,利用H2作为还原气体在高温管式炉中进行焙烧还原.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氧化铁块还原率相应的增大.反应温度的不同,氧化铁块还原速率及电导率也相应的不同.600~900℃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氢还原,还原产物的还原速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均可达到95%以上.通过交流阻抗法对还原产物的电导率的测试,得到了还原产物的电导率随时间和还原度的变化曲线.随着温度及时间的不同,电导率也相应变化,电导率的不同,可间接反映还原过程中产生了导电性不同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还原 显微结构 还原速率 还原动力学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铂催化剂的制备及稳定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卢立新 王新东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40-44,共5页
以天然石墨粉为原料,制备了氧化石墨(GO),再以GO和氯铂酸(H2Pt Cl6)为前驱体,乙二醇作为溶剂和还原剂,通过浸渍还原法成功制备出铂和石墨烯的复合催化剂(Pt/GR).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形貌表征,结果... 以天然石墨粉为原料,制备了氧化石墨(GO),再以GO和氯铂酸(H2Pt Cl6)为前驱体,乙二醇作为溶剂和还原剂,通过浸渍还原法成功制备出铂和石墨烯的复合催化剂(Pt/GR).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形貌表征,结果表明Pt颗粒均匀分布在石墨烯的表面,相对于单质,负载有Pt的石墨烯表面更加褶皱且石墨烯片层更加分散.对Pt/GR进行电化学测试并与商用Pt黑催化剂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t/GR催化剂具有更高的电化学活性面积(ESCA)和更好的电催化性能,相对于Pt黑催化剂,Pt/GR具有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铂催化剂 催化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