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003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
1
作者 刘国勇 曾贤文 朱冬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5,共12页
为探究工艺参数对7003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的影响,建立7003挤压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仿真模型,研究7003挤压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过程中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变化,并通过淬火实验验证了型材在线气雾淬火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采用响应面... 为探究工艺参数对7003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的影响,建立7003挤压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仿真模型,研究7003挤压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过程中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变化,并通过淬火实验验证了型材在线气雾淬火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采用响应面优化法探究型材运行速度、纵向喷嘴间距以及周向气雾冷却喷嘴气水比对型材在线气雾淬火时间以及淬火过程中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规律,得到该型材在线气雾淬火最优的生产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型材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型材运行速度30 mm/s,纵向喷嘴间距155 mm,气水比1.32.与优化前相比,型材在线气雾淬火时间减少了33.1%,淬火过程中的最大等效应力减小了21.2%,最大残余应力减小了62.9%,型材在线气雾淬火的效率及淬火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淬火 变形 数值模拟 气雾冷却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具头对Cu-Al复合板渐进成形精度的影响
2
作者 秦勤 李泽欢 +2 位作者 李维壮 罗斌 李长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7-1816,共10页
针对铜铝复合板渐进成形精度问题,通过正交试验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工具头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首先,设计正交试验,确定了工具头参数对底部鼓包和侧壁鼓凸的敏感性;其次,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双金属复合板渐进成形有限元... 针对铜铝复合板渐进成形精度问题,通过正交试验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工具头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首先,设计正交试验,确定了工具头参数对底部鼓包和侧壁鼓凸的敏感性;其次,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双金属复合板渐进成形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第三,探讨了工具头参数对成形精度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多目标优化,确定了半球形工具头的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当成形角度增加时,底部鼓包高度逐渐减小,侧壁鼓凸高度逐渐增加;与方形轨迹相比,采用圆周加工轨迹更有利于控制侧壁变形;当工具头直径增加时,底部鼓包高度和侧壁鼓凸高度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当半球形工具头的圆角为1.5 mm、宽度为5 mm、成形角度为45°且直径为15 mm时,成形件底部鼓包量减少41%,侧壁鼓凸量减少39%,可明显提高铜铝复合板渐进成形的整体成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成形 工具头 内聚力单元 Cu-Al复合板 成形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填料对水性环氧涂料隔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唐灿 王金伟 +1 位作者 苏新永 王家澳 《涂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7,63,共7页
为提升涂料的隔声性能,选择空心玻璃微珠(HGM)和氧化铝微球为填料,研究不同类别的功能型填料复配对水性环氧涂料隔声性能的影响。将经过表面处理的HGM均匀分布于涂层中,测试声音传递损失(TL)与HGM用量之间的关系,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 为提升涂料的隔声性能,选择空心玻璃微珠(HGM)和氧化铝微球为填料,研究不同类别的功能型填料复配对水性环氧涂料隔声性能的影响。将经过表面处理的HGM均匀分布于涂层中,测试声音传递损失(TL)与HGM用量之间的关系,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添加小粒径的氧化铝微球,研究其在HGM堆积空隙间的填充作用。结果表明:添加15%HGM的涂层平均TL较铝箔基体提升了5%;添加氧化铝起到了填充和减少HGM破碎的作用。含15%HGM和12%Al_(2)O_(3)的涂层在2000~4000 Hz频段的隔声效果更好,相较于仅含15%HGM的涂层平均TL进一步提升了3%。对特定发声设备在40~80 dB声压级范围的噪音,相比铝箔基体的传递损失提高了6 dB,具有较好的隔声性能。可为开发机械泵、压缩机、电机等设备外壳具有隔声效果的环保涂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环氧树脂 隔声涂料 空心玻璃微珠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对金刚石基Ta_(x)N薄膜微观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灏 刘宇伦 +3 位作者 刘金龙 陈良贤 李成明 魏俊俊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5-59,共5页
钽氮化物(Ta_(x)N)薄膜因具备优异的电学性能和稳定性,作为薄膜电阻材料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子器件及系统中。但随着对薄膜电阻工作频率和工作耗散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陶瓷基底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CVD金刚石因其在射频和热学性能方... 钽氮化物(Ta_(x)N)薄膜因具备优异的电学性能和稳定性,作为薄膜电阻材料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子器件及系统中。但随着对薄膜电阻工作频率和工作耗散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陶瓷基底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CVD金刚石因其在射频和热学性能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其成为高要求、高可靠性薄膜电阻的理想选择。本实验选择CVD金刚石作为电阻基底,采用反应直流磁控溅射在CVD金刚石基片上镀制Ta_(x)N薄膜,在高真空度下进行不同温度的真空热处理工艺。分析经不同温度的真空热处理后Ta_(x)N薄膜的物相结构和表面形貌变化,应用四探针系统对样品进行了电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真空热处理对Ta_(x)N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真空热处理温度的升高,Ta_(x)N薄膜的物相由近无定形非晶态转变为Ta2N与Ta的混合相,并且Ta_(x)N薄膜的电阻率(ρ)逐渐下降,电阻温度系数(TCR)逐渐降低并趋近于0。在550℃进行真空热处理可得到附着力良好并且电学性能优异的金刚石基Ta_(x)N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氮钽化物 真空热处理 电阻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沉积固态增材AA6061铝合金不同沉积层腐蚀行为研究
5
作者 娄云天 余志豪 +3 位作者 常卫卫 钱鸿昌 郭达伟 张达威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95,共12页
目的研究增材摩擦搅拌沉积(Additive Friction Stir Deposition,AFSD)工艺及T6热处理对AA6061铝合金多层沉积样件不同层位金属间化合物分布及其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AFSD工艺制备AA6061铝合金沉积试样,并对其进行T6热处理。分别从... 目的研究增材摩擦搅拌沉积(Additive Friction Stir Deposition,AFSD)工艺及T6热处理对AA6061铝合金多层沉积样件不同层位金属间化合物分布及其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AFSD工艺制备AA6061铝合金沉积试样,并对其进行T6热处理。分别从上、中、下层取样,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和ImageJ图像处理,研究各层析出相的种类与分布特征。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腐蚀行为,并辅以XRD与CLSM等手段表征腐蚀产物和腐蚀坑形貌。结果固态增材试样和热处理后的试样内部主要包含Mg2Si和AlFeSi两种金属间化合物。与母材棒相比,AA6061铝合金增材试样内部金属间化合物尺寸明显细化,分布更加均匀且数量显著增加。热处理后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相比热处理前有所减少,但仍多于母材棒中的数量。由于靠下的沉积层中所受热循环次数较多,析出的金属间化合物数量明显多于上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前后试样的电化学阻抗结果呈现出上层>中层>下层的规律性分布。热处理导致部分金属间化合物重新融入固溶体相,热处理试样的耐蚀性明显好于热处理前的增材试样。腐蚀形貌分析也表明,下层沉积层经过浸泡实验后点腐蚀最为严重。结论AFSD试样中Mg2Si和AlFeSi析出相从上层到下层分布不均,且下层耐蚀性最差。T6热处理可减少析出相,提升耐蚀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况合理评估耐蚀性差异,优先使用T6热处理后的上层沉积区,还可结合表面防护涂层增强耐蚀能力。研究突破了以往单一性能研究的局限,创新性地从金属间化合物分布、电化学阻抗和腐蚀形貌等多个维度系统地研究了热处理前后增材试样的性能变化,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AFSD固态增材铝合金腐蚀行为、开展相关的耐蚀性调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沉积固态增材 铝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扩散式测量技术助力气液多相流监测
6
作者 郭伟 刘传平 +1 位作者 童莉葛 王立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1785,共5页
气液多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动力、冶金等诸多工业领域,其流型的在线识别和流量的在线不分离测量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意义。气相、液相的热物性不同,在外加热源条件下气液多相流的组分变化会使管壁产生对应的温度响应,本文介绍... 气液多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动力、冶金等诸多工业领域,其流型的在线识别和流量的在线不分离测量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意义。气相、液相的热物性不同,在外加热源条件下气液多相流的组分变化会使管壁产生对应的温度响应,本文介绍了本文作者课题组基于此现象提出的一种由管壁温度波动间接反演气液多相流流型和各相流量的热扩散式测量法,并已在实验室内完整验证。该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多相流测量方法,具有非接触、无辐射、低成本、实时在线、无外加阻力等优点,助力工业过程气液多相流的在线监测与智慧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多相流 非接触测量 热扩散 流型识别 流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膏体充填:金属矿绿色开采的变革性技术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爱祥 张晋军 +3 位作者 王贻明 赵兴宽 阮竹恩 王建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2-1666,共15页
膏体充填具有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的显著优势,是近年来金属矿绿色开采的重要变革性技术。本文对近40年来中国膏体充填的发展历程、主要科技成就、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装备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重点阐述了膏体充填对采矿工艺变革的推动... 膏体充填具有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的显著优势,是近年来金属矿绿色开采的重要变革性技术。本文对近40年来中国膏体充填的发展历程、主要科技成就、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装备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重点阐述了膏体充填对采矿工艺变革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无人化膏体充填、基于膏体充填的全废综合利用这两大重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金属矿 绿色开采 工艺变革 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电工钢高精度板形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曹建国 宋纯宁 +3 位作者 孙磊 谭星勇 李艳琳 孔宁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2,共12页
自由规程轧制是实现柔性一体化生产组织和追求最大生产效率的必要途径,板形控制一直是制约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的瓶颈难题。阐述了国际上对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机型的不断探索与板形控制技术特征及其日趋复杂化的进展研究;基于热模拟... 自由规程轧制是实现柔性一体化生产组织和追求最大生产效率的必要途径,板形控制一直是制约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的瓶颈难题。阐述了国际上对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机型的不断探索与板形控制技术特征及其日趋复杂化的进展研究;基于热模拟与数学模型构建了电工钢完整轧制过程的高温本构关系,建立了电工钢热塑性变形过程集成仿真模型,原创构建了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完整过程中可同时控制不均匀变形和不均匀磨损的非对称自补偿轧制作用机制、提出了一种由数据与机理融合驱动的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形性协同的非对称自补偿轧制轧辊辊形、液压窜辊和液压弯辊的高精度融合控制方法。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新一代高技术热连轧自由规程轧制过程的全板形融合π机型与板形控制创新技术,突破性实现了高效低成本对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自由规程轧制的高精度板形控制,为现场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创新实现路径。最后展望了宽幅电工钢高精度板形控制的创新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带轧机 电工钢 自由规程轧制 板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垃圾分类”产品的游戏化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淳 孙婧 +1 位作者 张瑞丰 何思倩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80,共15页
目的研究游戏化理念介入“互联网+垃圾分类”产品的设计思路与策略,以求完善优化“互联网+垃圾分类”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机制,从而促进我国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开展,并为互联网产品的游戏化设计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调研“互联网+垃圾... 目的研究游戏化理念介入“互联网+垃圾分类”产品的设计思路与策略,以求完善优化“互联网+垃圾分类”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机制,从而促进我国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开展,并为互联网产品的游戏化设计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调研“互联网+垃圾分类”产品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论述游戏化理念介入产品设计的必要性,并结合诺曼的情感化设计三层次归纳“互联网+垃圾分类”产品的游戏化层级及设计要素。通过用户调研深入洞察用户使用产品的意愿与需求,构建“互联网+垃圾分类”产品的游戏化设计框架,以“校园趣分吧”小程序设计实践为例,具体阐述产品游戏化设计策略与方法。结论提出“互联网+垃圾分类”产品的游戏化设计应从“整合内外动机、联动线上线下机制、优化功能内容与表现”三层次入手,针对各游戏化层级要素展开优化设计并有机融入用户产品使用的各阶段,从而有效激发与维持用户兴趣,激励用户使用并延续使用行为,赋予用户参与垃圾分类的获得感、趣味感与价值感,达到提升大众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化 “互联网+垃圾分类”产品 互联网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粗骨料膏体输送管道磨损机理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常英杰 吴爱祥 +1 位作者 阮竹恩 王贻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7-316,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管道参数对管道磨损的影响,并对管道参数进行优化,运用响应面法(RSM)开展含粗骨料膏体充填管道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基于RSM试验结果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耦合对管道磨损的影响,并运用MATLAB对管道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不同管道参数对管道磨损的影响,并对管道参数进行优化,运用响应面法(RSM)开展含粗骨料膏体充填管道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基于RSM试验结果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耦合对管道磨损的影响,并运用MATLAB对管道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影响因素下,管道参数对最大磨损速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管径、弯径比、弯管角度,而多因素交互影响下管径和弯径比的交互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最优管道参数如下:管径为198.05 mm,弯管角度为84.50°,弯径比为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料浆 管道输送 数值模拟 RSM 管道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技术在金刚石加工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盛 赵上熳 +6 位作者 邢忠福 彭志勇 郑宇亭 陈良贤 刘金龙 李成明 魏俊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7,共22页
激光加工是目前金刚石的主流加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加工形式,激光加工精度高、效率高、普适性强,因而在金刚石切割、微孔成型、微槽道加工及平整化等方面均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阐述了金刚石激光加工原理,介绍了不同类型激光与金刚石... 激光加工是目前金刚石的主流加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机械加工形式,激光加工精度高、效率高、普适性强,因而在金刚石切割、微孔成型、微槽道加工及平整化等方面均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阐述了金刚石激光加工原理,介绍了不同类型激光与金刚石材料相互作用机制,重点总结了近几年多种激光加工金刚石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的激光加工方法的特点,探讨了现阶段激光技术在金刚石加工领域面临的问题、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激光加工 激光切割 微孔成型 微槽道 激光平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麻雀搜索优化LSTM的实车动力电池SOC估计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洪吉超 裴佳琦 +3 位作者 梁峰伟 李萌 邱余龙 张磊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50,共10页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准确评估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对于保障车辆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针对现有SOC估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麻雀搜索算法进行参数优化的长短期记忆(Long and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准确评估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对于保障车辆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针对现有SOC估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麻雀搜索算法进行参数优化的长短期记忆(Long and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首先通过实车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构建了包含多种实车运行参数的数据库,并利用信息熵和互信息理论对数据进行特征筛选,以识别与SOC高度相关的特征.然后将筛选出的特征输入到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中,并使用麻雀搜索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多种驾驶工况和不同的充放电环境下均能实现高精度的SOC估计,验证了SOC估计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荷电状态估计 数据驱动 神经网络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道点云时域波形特征分割及SLAM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焦倩 马飞 +3 位作者 王志伟 杨岩立 郑莉芳 刘博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4,共11页
为提升压雪车在滑雪场行驶与作业的夜间环境感知能力,提出了压雪车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时域波形阶跃值检测的雪道分割算法,并构建了适用于高山滑雪场的实时定位与建图算法(SLAM)。首先,对点云反射率分布进行统计并标记飘雪噪声点,利用邻近... 为提升压雪车在滑雪场行驶与作业的夜间环境感知能力,提出了压雪车车载激光雷达点云时域波形阶跃值检测的雪道分割算法,并构建了适用于高山滑雪场的实时定位与建图算法(SLAM)。首先,对点云反射率分布进行统计并标记飘雪噪声点,利用邻近点线性插值方法对标记的飘雪噪声进行处理,保证点云的时域波形连续性,同时在特定扫描视角内划分栅格并以相邻网格高程值变化实时估计坡度。其次,根据山地滑雪场典型障碍设计了相应的时域波形阶跃值检测判据,筛选雪道-障碍分界点,划分扫描区间并对区间内的波形阶跃值进行包络,实现雪道点云特征分割。然后,根据雪道分割结果对特征进行分类匹配,并利用特征约束方法提高建图速度。最后,在张家口万龙滑雪场的高级和中级雪道进行算法效果验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雪道分割算法对单帧点云数据的处理平均耗时为2.36 ms,平均分割准确率可达98.54%,在基于雪道分割算法的改进SLAM方法中可以准确实现雪道-障碍分割,在建图精度方面表现更为优越且大幅缩减了计算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滑雪场 激光雷达 飘雪噪声 时域波形 雪道分割 SL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风电叶片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柏林 杨泽宇 +2 位作者 张生杨 刘波 张深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60-6270,共11页
风力发电已成为了现代能源体系的主要支柱。风力发电机组退役后,废旧风电叶片因难破碎、难降解等面临资源化难题,亟需探索绿色经济的资源化路径。针对当前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为主的风电叶片,... 风力发电已成为了现代能源体系的主要支柱。风力发电机组退役后,废旧风电叶片因难破碎、难降解等面临资源化难题,亟需探索绿色经济的资源化路径。针对当前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为主的风电叶片,本文概述了风电叶片梯次利用的策略和主要方法,简要介绍了机械法、热法和化学法等方法的工艺特点和优劣势。由于叶片中缺乏高价值组分,现有回收方法如无政府补贴或产废单位承担处理费用,均较难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工序简单的机械法回收废旧叶片用于强化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本文重点总结了废旧风电叶片FRP材料作为混凝土、水泥胶砂和地质聚合物等建筑材料增强剂的研究进展。废旧叶片FRP材料可为建筑材料提供良好的抗拉和抗弯应力,断裂软化后仍可通过桥接作用转移应力,从而实现对建筑材料的强化。但FRP材料与水泥界面区域的结合强度不足,且FRP材料降低了建筑材料的密度,可导致建筑材料抗压强度下降。进一步研究应重点改善FRP材料与水泥的结合强度,优化掺杂比例和FRP材料尺寸,以提高建筑材料的整体性能。总体而言,废旧叶片FRP材料的掺混比例不宜过高,才能保证建筑材料的强度,但混凝土、水泥胶砂等建筑材料用量极大,极小的掺混比例既可完全消纳废旧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风电叶片 增强纤维 混凝土 水泥胶砂 地质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g-Mn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杨 郑贺矾 +2 位作者 郭家豪 陈存广 刘新华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3,共10页
自润滑铝基复合材料有着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电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低、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诸多民用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对Al-MnS复合材料的研究过程中,发现MnS与铝基体的界面存在润湿性较差... 自润滑铝基复合材料有着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电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低、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诸多民用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对Al-MnS复合材料的研究过程中,发现MnS与铝基体的界面存在润湿性较差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MnS颗粒与铝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问题,基于Mg元素在铝基体中具有较高的固溶度,在Al-MnS复合材料中加入Mg元素,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Al-Mg-MnS复合材料。讨论了不同Mg元素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电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对润滑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Mg元素能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当Mg元素含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抗拉强度为338 MPa,延伸率为10.9%;少量Mg元素的加入并不影响材料的导电率,可以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Al-Mg-MnS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荷载下煤岩体应力波传播与衰减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志豪 李远 +2 位作者 栾亚伟 王春晓 周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69-3479,共11页
首先,采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短试样(长度为50 mm)和长试样(长度为300 mm)煤岩开展多种应变率和不同传播距离的冲击试验,并将应变片粘贴在长试件的不同位置;其次,结合自主研发的干耦合式超声波测试系统开展多应力水平和多频... 首先,采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短试样(长度为50 mm)和长试样(长度为300 mm)煤岩开展多种应变率和不同传播距离的冲击试验,并将应变片粘贴在长试件的不同位置;其次,结合自主研发的干耦合式超声波测试系统开展多应力水平和多频率的超声波测试试验;最后,揭示应力波在煤岩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规律以及高频波与低频波的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试验中,入射、反射及透射应力波峰值均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大,但由于应变率增加时波频率增加,高频波在穿越微观结构面时更易衰减,透射系数随应变率增加而呈线性减小;透射波在传播距离300 mm以内衰减较快,衰减量达30%,透射波随距离增加大致而呈现指数形式的衰减规律;超声波由于振动幅值小且频率高,在传播过程中距离达到75 mm时迅速衰减,之后的衰减幅度逐渐趋于平缓。高频率更易与煤体的细观结构发生相互作用而被吸收,致使高频波随传播距离衰减更快,频率与波幅值衰减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超声波 煤岩体 波传播 冲击荷载 霍普金森压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与机密计算技术在材料数据库平台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海燕 麻付强 +1 位作者 张达威 李晓刚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2期241-252,共12页
随着人工智能和材料科学数据驱动的材料设计热潮的兴起,材料科学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国家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的焦点。然而,随着材料数据共享的增加,数据安全问题变得不可忽视。数据泄露、滥用、篡改等问题威胁着企业竞争力。本文综述了... 随着人工智能和材料科学数据驱动的材料设计热潮的兴起,材料科学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国家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的焦点。然而,随着材料数据共享的增加,数据安全问题变得不可忽视。数据泄露、滥用、篡改等问题威胁着企业竞争力。本文综述了目前主流的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加密技术,构成了传统的数据安全防护模型,实现数据传输、存储时的安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传输、存储时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但是这些机制仍无法解决数据使用时的隐私问题,无法保护使用中的数据机密性、完整性等问题。利用机密计算技术的优势,在硬件可信执行环境中执行计算,最小化计算环境的可信基,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保护,践行“数据可用不可见”理念,实现对使用中的数据保护,进而构建端到端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安全。本文结合区块链和机密计算技术的优势,提出基于区块链和机密计算的材料数据可信基础设施方案,以实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为材料数据的安全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密计算 区块链 材料数据 数据安全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Mg/Li比对粉末冶金Al-Mg-Li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祁妙 陈存广 +5 位作者 孙春芳 李鑫 杨芳 刘其源 刘新华 郭志猛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9-67,共9页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和热挤压方法制备了Al-Mg-Li合金,并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伸试验机对合金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Mg/Li比(1.3、1.8、2.5)对合金在烧结态、挤压态和T6热...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和热挤压方法制备了Al-Mg-Li合金,并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伸试验机对合金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Mg/Li比(1.3、1.8、2.5)对合金在烧结态、挤压态和T6热处理态下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Mg/Li比的增加,烧结态合金的相对密度增加,表明Mg元素对烧结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挤压态Al-Mg-Li合金,随着Mg/Li比的增加,合金中含Mg的析出相逐渐增多,并聚集在晶界附近,力学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抗拉强度由285 MPa增加至407 MPa。经T6热处理后,Al-Mg-Li合金的第二相主要由δ′相和T相组成,其中δ′相是主要的强化相,均匀分布在铝基体中,而T相在晶界处呈链状分布。研究表明,提高Mg/Li比可以提高Al-Mg-Li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但延伸率可能会有所下降。T6热处理后Al-5Mg-2Li合金可达到抗拉强度532 MPa、屈服强度473 MPa、延伸率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Li合金 粉末冶金 力学性能 热挤压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参数对一体化准零刚度隔振器冲击隔离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丁伯森 刘海平 朱冬梅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针对一体化准零刚度隔振器(简称“一体化隔振器”)的冲击隔离性能展开研究。分别选择冲击响应的衰减周期、振荡频率、最大加速度比以及最大位移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重点研究半正弦脉冲加速度激励下线性刚度比和几何设计参... 针对一体化准零刚度隔振器(简称“一体化隔振器”)的冲击隔离性能展开研究。分别选择冲击响应的衰减周期、振荡频率、最大加速度比以及最大位移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重点研究半正弦脉冲加速度激励下线性刚度比和几何设计参数对一体化隔振器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持续时间较长的冲击结束后,一体化隔振器表现出比线性隔振器更好的加速度衰减性能;且较小的外壁高度和较大的壁厚有利于改善其冲击隔离性能。相关研究可为一体化准零刚度隔振器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准零刚度隔振器 抗冲击 非线性隔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结构Li_(0.33)La_(0.557)Ti_(0.7)Cr_(0.3)O_(3)包覆稳定富锂锰基正极
20
作者 刘磊磊 薛文东 黄冰心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凭借超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较低的价格成为了极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首次库仑效率较低、容量衰减严重以及较差的倍率性能等缺点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应用。选用离子-电子混合导体Li_(0.33)La_(0.557)Ti_(0.7...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凭借超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较低的价格成为了极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首次库仑效率较低、容量衰减严重以及较差的倍率性能等缺点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应用。选用离子-电子混合导体Li_(0.33)La_(0.557)Ti_(0.7)Cr_(0.3)O_(3)作为包覆层材料,并采用共沉淀法和高温退火法将其包覆于正极颗粒上。包覆量为2%的样品性能最佳,在0.5 C下、2.0~4.8 V电压范围内,2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88.2%,相比于原始样品的62.1%有了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正极 表面包覆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