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锦周 郭占成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2-245,共4页
以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从科研方向、制度建设、管理运行、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实验室管理机制的建设,其中重点阐述了科研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科研贡献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机... 以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从科研方向、制度建设、管理运行、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实验室管理机制的建设,其中重点阐述了科研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科研贡献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制系统的完善能够为建立一支综合业务素质突出、具有创新性科研成果、在国际科技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队伍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机制建设 创新能力 制度建设 科研绩效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同位素交换技术及其在冶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严红燕 胡晓军 周国治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0-63,共4页
气体同位素交换技术是研究气-固、气-液反应的有效工具。它利用气相质谱仪在线监测同位素交换反应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进而解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气体同位素交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地质等领域的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简... 气体同位素交换技术是研究气-固、气-液反应的有效工具。它利用气相质谱仪在线监测同位素交换反应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进而解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气体同位素交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地质等领域的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简要介绍气体同位素交换技术的原理,重点阐述其分类及动力学,并概述其在冶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交换反应 冶金反应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富氧鼓风技术发展现状简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润生 赵鹏 +1 位作者 张建良 叶涟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高炉富氧鼓风技术取得了明显进展,如新型氧煤枪、SIP等先进高比例富氧技术的推广应用,而面临的难题主要是,高比例富氧后,高炉呈现“上冷下热”和边沿气流发展等状况,影响高炉稳定顺行。2020年,新疆八钢开启氧气高炉冶炼实践,第一阶段实... 高炉富氧鼓风技术取得了明显进展,如新型氧煤枪、SIP等先进高比例富氧技术的推广应用,而面临的难题主要是,高比例富氧后,高炉呈现“上冷下热”和边沿气流发展等状况,影响高炉稳定顺行。2020年,新疆八钢开启氧气高炉冶炼实践,第一阶段实现35%高富氧冶炼目标,第二阶段试验将引入欧冶炉CO_(2)脱除后的煤气,打通煤气循环的工艺流程,实现50%的超高富氧技术突破。展望未来,高炉发展方向是富氧率、喷煤量不断提高,并逐渐步人高富氧大喷煤的背景中,最终走向全氧高炉冶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富氧鼓风 富氧率 氧煤枪 序列脉冲喷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底炉处理钢铁厂含锌尘泥工艺技术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岩 赵志坚 +3 位作者 冯怀萱 王静松 佘雪峰 薛庆国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115,145,共11页
为解决转底炉工艺工程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本文通过化学分析等手段明确含锌粉尘原料的理化性质,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球团成球性能和还原过程中金属化率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二次粉尘的化学成分及物相组成推... 为解决转底炉工艺工程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本文通过化学分析等手段明确含锌粉尘原料的理化性质,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球团成球性能和还原过程中金属化率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二次粉尘的化学成分及物相组成推断换热系统中黏结物的形成机理,并对不同煤气作为燃料用于转底炉的能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混合粉尘水分质量分数为12%、膨润土质量分数为5%时,采用强力混合机+对棍压球工艺生产可满足造球系统要求;在211~314℃条件下干燥脱水,生球的临界含水量为3.35%;当温度高于1 300℃时,球团的金属化率可达到85%以上,当碳氧比高于0.9时,球团的金属化率可达到70%以上;通过减少生球团中KCl质量分数可有效改善二次粉尘在换热系统中的黏结堵塞问题;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使用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发生炉煤气的能耗比焦炉煤气高约15%~20%。本文研究的基础数据可为转底炉工艺设计及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底炉 含锌粉尘 直接还原 二次粉尘 能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铊在冶金过程中的迁移和富集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可飘 王静松 +4 位作者 李岩 佘雪峰 薛庆国 左海滨 王广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21,382,共12页
铊是一种典型的稀有分散元素,其毒性远高于Hg、Cd、Cu、Pb、As等元素。虽然铊在地壳中含量很低,但是经过冶金过程富集后,冶金副产物中的铊含量远高于地壳丰度。世界上铊的主要生产来源为锌、铅、铜的烟道粉尘,有色冶金部分以锌、铅、铜... 铊是一种典型的稀有分散元素,其毒性远高于Hg、Cd、Cu、Pb、As等元素。虽然铊在地壳中含量很低,但是经过冶金过程富集后,冶金副产物中的铊含量远高于地壳丰度。世界上铊的主要生产来源为锌、铅、铜的烟道粉尘,有色冶金部分以锌、铅、铜冶炼过程为例,黑色冶金就钢铁冶金各工序中铊元素含量、相关化学反应和富集走向进行综述。本文介绍铊在冶金过程的迁移行为和富集走向,为铊元素开路和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相关研究支撑,以实现绿色冶金的目标,并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铊元素 冶金过程 粉尘 迁移行为 富集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言
6
作者 闵小波 郭占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冶金工业发展水平代表着国家工业化发展水平。绿色冶金指复杂物料冶金过程中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效益的最大化,是一种综合考虑资源、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金属冶炼模式。在我国... 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冶金工业发展水平代表着国家工业化发展水平。绿色冶金指复杂物料冶金过程中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效益的最大化,是一种综合考虑资源、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金属冶炼模式。在我国“双碳”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创新绿色流程、装备和技术,创新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突破资源、能源、环境的多重制约因素,实现我国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发展,是我国冶金工业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产业 可持续发展模式 资源高效利用 制约因素 能源利用效率 冶金工业发展 国防建设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铁矿粉同化特性新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铿 王梦 +1 位作者 赵勇 王崇茂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1-965,共5页
指出目前测定铁矿粉与CaO同化反应方法的优缺点.铁矿粉只有先在界面上熔化形成液相并与CaO形成润湿后,才能进行同化反应形成铁酸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给出了判别铁矿粉与CaO同化反应的始末点等参数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实际烧结生... 指出目前测定铁矿粉与CaO同化反应方法的优缺点.铁矿粉只有先在界面上熔化形成液相并与CaO形成润湿后,才能进行同化反应形成铁酸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给出了判别铁矿粉与CaO同化反应的始末点等参数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实际烧结生产温度为基准温度且量纲为1的同化反应特征数.该特征数综合了铁矿粉同化反应过程中各种重要信息,如升温速率、同化反应温度和同化反应速度等参数,改进了以往方法不考虑同化反应过程的缺陷,避免了用多个参数表示同化反应过程的不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粉 烧结 同化反应特征数 XRD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分离、富集冶金粉尘中的Zn 被引量:13
8
作者 高金涛 李士琦 +3 位作者 张延玲 张颜庭 陈培钰 钱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92-2698,共7页
系统地研究国内多家钢铁企业粉尘的基础特性,开发出一种低温分离、富集冶金粉尘中Zn等金属元素的新工艺。基于ZnO超细粉的还原挥发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实验,进行了粉尘的非熔态还原及Zn的回收、富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高纯度CO或H2... 系统地研究国内多家钢铁企业粉尘的基础特性,开发出一种低温分离、富集冶金粉尘中Zn等金属元素的新工艺。基于ZnO超细粉的还原挥发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实验,进行了粉尘的非熔态还原及Zn的回收、富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高纯度CO或H2为还原剂,在800-900℃可实现粉尘中ZnO(s)-Zn(g)的转变,气化脱Zn率可达99%;收集到的气态还原产物经水洗去除掉K、Cl等元素后,富集成含zn量可达90%的富Zn物料。同时,较低的温度使得粉尘于非熔融状态下还原,固态还原产物中Fe的金属化率可达90%,可直接经物理分离获得固态高纯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粉尘 非熔态还原 Zn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用冶金焦与兰炭气化反应行为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高冰 张建良 +1 位作者 左海滨 郑常乐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65,共4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高炉反应条件,对高温下冶金焦炭、兰炭与CO2气化反应特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兰炭微观结构分析了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兰炭起始反应温度低,气化反应速率远高于冶金焦炭,并且随着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加.富碱后,碱金属可以分布到... 通过实验室模拟高炉反应条件,对高温下冶金焦炭、兰炭与CO2气化反应特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兰炭微观结构分析了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兰炭起始反应温度低,气化反应速率远高于冶金焦炭,并且随着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加.富碱后,碱金属可以分布到兰炭内部,使兰炭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冶金焦炭结构致密,镶嵌组织含量高;兰炭结构呈层片状,比表面积大,各向同性组织含量高,易与CO2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 冶金焦 气化反应 碱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反应工程学中反应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探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铿 张家志 +2 位作者 赵勇 朱利 折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冶金物理化学中反应动力学的方法已经成功地在冶金学(如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等)中得到了应用,并成为传统的冶金学学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方法已经非常的完善,形成了独自的结构和体系.冶金反应工程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对冶... 冶金物理化学中反应动力学的方法已经成功地在冶金学(如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等)中得到了应用,并成为传统的冶金学学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方法已经非常的完善,形成了独自的结构和体系.冶金反应工程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对冶金工程进行模拟,要准确地得到反应过程的机理和不同控制环节转换时间点,因此,冶金物理化学中冶金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并不完全适合于冶金反应工程学.为给在冶金反应工程学中求解传输和化学反应方程的定解条件提供必要的传输与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和不同控制环节的转换时间点,提出了用分段尝试法研究冶金反应过程动力学的新思路,并对比了2种方法和得到的结果及对分段尝试法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分段尝试法作为冶金反应工程学中研究反应过程动力学的方法,既可满足冶金反应工程学的自身需要,又能为建立独立的冶金反应工程学学科体系提供必要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反应工程学学科 反应过程动力学 分段尝试法 传输和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钒渣直接提钒新工艺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文臣 李宏 +1 位作者 李昆 郑权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5-37,41,共4页
现行钒渣焙烧工艺中的钒渣高温物理热被浪费,对"熔融钒渣直接氧化钠化提钒"新工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条件下,试验过程中熔融钒渣流动性良好,焙烧后钒渣水浸率为50%~80%,焙烧后钒渣中的... 现行钒渣焙烧工艺中的钒渣高温物理热被浪费,对"熔融钒渣直接氧化钠化提钒"新工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条件下,试验过程中熔融钒渣流动性良好,焙烧后钒渣水浸率为50%~80%,焙烧后钒渣中的钒主要以偏钒酸钠的形式存在。新工艺是合理可行的,具有工业生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钒渣 钠化焙烧 新工艺 吹氧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球团还原熔分综合利用硼铁精矿新工艺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广 薛庆国 +3 位作者 宁晓宇 安秀伟 佘雪峰 王静松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9,共5页
基于硼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和转底炉珠铁工艺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含碳球团还原熔分综合利用硼铁精矿的新工艺。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硼铁精矿和碳质还原剂为原料,系统研究了焙烧温度、配碳量(C/O摩尔比)、还原剂种类、熔融保持时间等因素... 基于硼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和转底炉珠铁工艺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含碳球团还原熔分综合利用硼铁精矿的新工艺。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硼铁精矿和碳质还原剂为原料,系统研究了焙烧温度、配碳量(C/O摩尔比)、还原剂种类、熔融保持时间等因素对球团还原熔分过程的影响,以及熔分产物的基本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焙烧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熔分;提高配碳量有助于缩短还原熔分时间;煤灰熔点对熔分有较大影响;随着熔融保持时间的延长渣中FeO含量降低。优化的工艺参数为:以无烟煤为还原剂,配入量为C/O=1.2,焙烧温度为1400℃,焙烧时间为15 min。此时,渣铁分离彻底,得到含硼元素0.065%的纯净珠铁和B2O3品位为20.01%的富硼渣,珠铁中铁的收得率在96.5%以上,富硼渣中硼的收得率在95.7%以上。经缓冷处理,富硼渣主要由遂安石和橄榄石两相组成,活性达86.46%。含硼珠铁和富硼渣分别是钢铁和硼化工工业的优质原料,该工艺可为我国低品位硼铁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铁精矿 硼铁分离 含碳球团 珠铁 富硼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石替代部分石灰进行脱磷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永昌 唐海燕 +5 位作者 李京社 郭森林 汪国奉 党进乾 杨宏博 李宏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88,共6页
为了研究石灰石替代石灰的比例(即石灰石替代比)及加入方式对脱磷效果的影响,通过调整石灰石加入量在真空感应炉内进行热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石灰石替代石灰进行造渣炼钢是切实可行的,而且石灰石加入方式对脱磷效果有显著影响;石... 为了研究石灰石替代石灰的比例(即石灰石替代比)及加入方式对脱磷效果的影响,通过调整石灰石加入量在真空感应炉内进行热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石灰石替代石灰进行造渣炼钢是切实可行的,而且石灰石加入方式对脱磷效果有显著影响;石灰石替代比为40%时脱磷效果最好,终点磷含量由初始的0.12%降低至0.012%,相比石灰石替代比为0%的原方案脱磷率提高24.17%;石灰石替代比为80%时出现严重的炉渣结壳现象,冶炼无法正常进行。石灰石脱磷较适宜方案有2种:一是强调降低生产成本,60%石灰石替代比进行冶炼;二是强调提高产品质量,40%石灰石替代比进行冶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石 脱磷 石灰石替代比 终点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窑渣固废陶瓷烧制过程无机矿相演变及重金属固化机理
14
作者 郭正旺 肖海平 +2 位作者 张绪钦 李岩 李宇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66-1573,共8页
提锌二次窑渣是一类富含重金属的低碳固废,将其制备成陶瓷能够实现资源化利用。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重金属浸出实验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预热温度对低碳窑渣固废陶瓷物理性能和重金属固结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热温度500℃... 提锌二次窑渣是一类富含重金属的低碳固废,将其制备成陶瓷能够实现资源化利用。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重金属浸出实验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预热温度对低碳窑渣固废陶瓷物理性能和重金属固结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热温度500℃工况下烧制出的陶瓷样品性能最优。预热过程有效脱除了陶瓷生坯中的碳硫组分,促进了易挥发物质的提前挥发,从而在后续烧结过程中减少了样品内部的微孔,提高了致密化程度,最终导致陶瓷样品抗折强度的显著提升。在预热后的烧结过程中,Fe^(2+)被氧化成游离的Fe^(3+),促进了透辉石向辉石的转化过程。辉石结构具有优异的重金属固结能力,部分Zn^(2+)和Mn^(4+)以此结构被固定。此外,陶瓷内部硫酸盐的存在能促进其硅铝酸化。重金属浸出实验结果显示,多种重金属的释放率均低于0.3%,其浸出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1~2个数量级。经预热处理的低碳窑渣固废制备的陶瓷不仅力学性能优异,而且对重金属固结效果良好,适合于含重金属的固废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渣 低碳固废 陶瓷 预热 重金属固定 重金属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镁铬铁合金烟尘中锌还原热力学及工艺研究
15
作者 陈学刚 党辉 +4 位作者 郭亚光 周国治 张国华 苟海鹏 宋言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80,共12页
以高镁铬铁合金烟尘为原料,通过热力学分析、小试及扩大试验对不同条件下锌的还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熔渣参数分别为MgO质量分数25%、二元碱度(CaO/SiO_(2)质量比)0.5,MgO质量分数25%、二元碱度0.6,MgO质量分数20%、二元碱度0.8时... 以高镁铬铁合金烟尘为原料,通过热力学分析、小试及扩大试验对不同条件下锌的还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熔渣参数分别为MgO质量分数25%、二元碱度(CaO/SiO_(2)质量比)0.5,MgO质量分数25%、二元碱度0.6,MgO质量分数20%、二元碱度0.8时,可获得较低的液相线温度及适合的黏度体系组成。以上述热力学最优参数进行小试试验发现,熔炼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延长和配碳比提高对锌挥发有促进作用,而增加CO浓度则会降低锌的挥发效果,这与气固反应速率较慢有关。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样品中残留的锌含量均低于0.005%。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1450℃、反应时间2 h、MgO质量分数25%、二元碱度0.5、炭黑与物料的质量比0.04。扩大试验验证了侧吹浸没燃烧熔池熔炼技术和烟化炉工艺处理铬铁冶炼烟灰的可行性,在1400~1450℃条件下可实现物料的良好熔化及锌的回收,尾渣锌的质量分数最低可降至0.1%以下,富锌烟灰中锌质量分数最高达到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铬铁合金烟尘 锌还原 热力学计算 液相线温度 黏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脱硫技术在烧结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左海滨 张涛 +2 位作者 张建良 曹维超 王喆 《冶金能源》 2012年第3期56-59,共4页
介绍了活性炭脱硫技术在烧结烟气脱硫中的应用,分析了活性炭脱硫技术的机理和特点,同时阐述了活性炭脱硫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烧结烟气 活性炭 SO2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Ni-O体系碳还原产物热力学计算及实验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洋 张延玲 +1 位作者 郭文明 贾昕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89-1998,共10页
对Fe-Cr-Ni-O体系碳还原产物的组成与特性进行探讨。首先对不同温度及碳氧摩尔比条件下Fe-Cr-Ni-O体系碳还原产物进行热力学分析,然后对Fe-Cr-Ni-O体系及模拟不锈钢粉尘进行等温碳还原实验,并对还原产物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升... 对Fe-Cr-Ni-O体系碳还原产物的组成与特性进行探讨。首先对不同温度及碳氧摩尔比条件下Fe-Cr-Ni-O体系碳还原产物进行热力学分析,然后对Fe-Cr-Ni-O体系及模拟不锈钢粉尘进行等温碳还原实验,并对还原产物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体系中各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及合金相的生成;当碳氧摩尔比(nC:nO)小于1.0时,体系中金属氧化物尤其是Cr2O3的还原不完全;当碳氧摩尔比大于1.0时,还原产物中容易出现金属碳化物。当碳氧摩尔比为1.0时,渣铁分离效果较好。此外,温度主要影响反应后期的失氧速率,而碳氧摩尔比主要影响样品的最终失氧率,但温度与碳氧摩尔比对反应前期的影响均不大;推断前期主要发生Ni O和Fe2O3的还原,而后期主要发生Cr2O3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Ni-O体系 还原产物 合金 金属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碱度烧结矿生产实践及冶金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左海滨 张涛 +2 位作者 张建良 苗广志 班友合 《冶金能源》 2013年第3期8-11,共4页
介绍了国内某钢铁公司低碱度烧结矿的生产情况,分析了其原料的特点和成矿粒度分布,对其冶金性能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与高碱度烧结矿相比,其转鼓强度、还原性以及低温还原粉化性能下降的原因。
关键词 烧结矿 低碱度 冶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溶液几何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偏差函数的性质
19
作者 陈志远 周国治 +1 位作者 王丽君 李福燊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3-388,共6页
溶液几何模型是计算多元系溶液、熔体性质的有力工具。几何模型经过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计算方法。经过总结和创新,发展出了新一代几何模型。首先提供了溶液几何模型的简明计算图式。通过Sb-Ga二元合金熔体体系与Cu2S-FeS-Ni3S2三元... 溶液几何模型是计算多元系溶液、熔体性质的有力工具。几何模型经过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计算方法。经过总结和创新,发展出了新一代几何模型。首先提供了溶液几何模型的简明计算图式。通过Sb-Ga二元合金熔体体系与Cu2S-FeS-Ni3S2三元熔融硫化物体系性质计算,分别指出了传统溶液几何模型中对称模型与非对称模型各自的理论缺陷。证明了新一代几何模型在理论上优于传统几何模型。并结合二元完全互溶体系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新一代溶液几何模型引入的重要参数,针对偏差函数在新一代几何模型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与实例明确提出偏差函数的正定性与对称性两个重要性质,并将偏差函数性质数学化。提出了研究热力学函数之间关系的新思路,为几何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必要的理论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相图计算 溶液性质 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高炉条件下含铁炉料的程序还原行为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乔哲 张华杰 +2 位作者 王静松 佘雪峰 薛庆国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8,41,共5页
采用高炉多区域约束数学模型对典型氧气高炉流程进行模拟计算,确定了其在不同位置处的煤气成分,并结合传统高炉的升温制度,采用程序还原实验装置对含铁炉料在氧气高炉和传统高炉中的还原历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氧气高炉条件下,烧结矿... 采用高炉多区域约束数学模型对典型氧气高炉流程进行模拟计算,确定了其在不同位置处的煤气成分,并结合传统高炉的升温制度,采用程序还原实验装置对含铁炉料在氧气高炉和传统高炉中的还原历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氧气高炉条件下,烧结矿和球团矿的还原开始温度较传统高炉分别降低60℃和150℃;当温度达到1 100℃时,氧气高炉条件下,烧结矿和球团矿的还原度(RI)基本均达到100%,而传统高炉下其还原度(1 RI)分别为94%和83.1%。另外,经对反应后炉料的化学分析得出,氧气高炉条件下烧结矿和球团矿中的含碳量分别约为传统高炉条件下的10倍和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还原 还原速率 析碳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