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特殊制备技术对无取向电工钢织构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2
1
作者 金宇晨 李志超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电工钢又称硅钢,是一种重要的特殊钢,常被称作特殊钢中的“艺术品”,这主要是因为其加工制备流程复杂、性能影响因素繁多。其中无取向硅钢主要应用于旋转电磁场环境,为了获得优良的软磁性能,需要形成较多的{100}等有利织构,为此研究人... 电工钢又称硅钢,是一种重要的特殊钢,常被称作特殊钢中的“艺术品”,这主要是因为其加工制备流程复杂、性能影响因素繁多。其中无取向硅钢主要应用于旋转电磁场环境,为了获得优良的软磁性能,需要形成较多的{100}等有利织构,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探索,近年来发现一些特殊制备技术在形成大量{100}等有利织构方面有显著效果。本文综述二次轧制、斜轧、异步轧制及双辊薄带连铸四种典型特殊制备技术对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织构的影响规律,发现二次轧制与双辊薄带连铸均能增强λ与高斯织构,并削弱γ织构,斜轧也会增强λ织构,但对γ织构影响不大,异速异步轧制能增强η织构,而异径异步轧制对再结晶织构却基本没有影响。最后,总结目前各项特殊制备技术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一些发展方向,如借助斜轧原理在常规冷轧中产生更多剪切带、利用异步轧制进行二次加工以均匀化磁感等,为后续无取向硅钢的工业生产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二次轧制 斜轧 异步轧制 双辊薄带连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掺杂SnS_(2)纳米花高效电化学还原CO_(2)合成甲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丁笑含 赵林飞 +2 位作者 袁章福 田越 徐秉声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24,共5页
为了提高Sn基材料表面CO_(2)电化学还原为甲酸盐的法拉第效率,利用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丰富硫空位的Cu掺杂SnS_(2)纳米花(Cu-SnS_(2-x))催化剂,在较宽的电位窗口实现了CO_(2)电化学还原制备甲酸盐。结果表明,通过调控催化剂制备过程... 为了提高Sn基材料表面CO_(2)电化学还原为甲酸盐的法拉第效率,利用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丰富硫空位的Cu掺杂SnS_(2)纳米花(Cu-SnS_(2-x))催化剂,在较宽的电位窗口实现了CO_(2)电化学还原制备甲酸盐。结果表明,通过调控催化剂制备过程中Cu和Sn的摩尔比,在-1.1 V vs.RHE电位条件下得到了72.64%的FE_(formate),电流密度J_(formate)达到-14.38 mA/cm^(2)。二维纳米片阵列增加了催化活性位点,Cu掺杂所产生的硫空位能够协同提高催化活性、促进电子转移,从而提高甲酸盐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电化学 掺杂 溶剂热 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数据在材料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与存在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尹海清 姜雪 +3 位作者 张瑞杰 刘国权 郑清军 曲选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1-405,共5页
材料数据是材料基因组计划的三大核心工具之一,近年来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关注,美国、日本等国相继资助了大型数据库建设和数据分析的项目。材料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是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根本保障,并直接影响材料数据库的建设以及材料数据... 材料数据是材料基因组计划的三大核心工具之一,近年来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关注,美国、日本等国相继资助了大型数据库建设和数据分析的项目。材料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是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根本保障,并直接影响材料数据库的建设以及材料数据价值的深度开发和应用。材料大数据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材料属性的高维以及属性间的复杂关联关系,在材料数据分析挖掘中应重视与材料领域知识的充分结合,以及离群点分析上的学科特点及需求特殊性。而材料数据相关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在本科阶段数学与计算机相关基础课程的设置,则成为今后材料数据成为材料创新发展手段的保障。本文就材料基因工程框架下材料数据长久发展进程中目前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数据 材料基因工程 数据质量 数据挖掘 基础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化处理对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耐蚀性的影响
4
作者 屈佳伟 张白茹 +1 位作者 刘帅 赵吉庆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42,共6页
采用浸泡试验,研究了乏燃料后处理设备用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经过不同热处理制度处理后,在65%(质量分数,下同)HNO_(3)和30%HNO_(3)+100 mg/L Cr^(6+)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分析了敏化温度对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在6... 采用浸泡试验,研究了乏燃料后处理设备用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经过不同热处理制度处理后,在65%(质量分数,下同)HNO_(3)和30%HNO_(3)+100 mg/L Cr^(6+)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分析了敏化温度对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纯奥氏体不锈钢C25在65%HNO_(3)中的均匀腐蚀速率很低,晶间腐蚀倾向很小,在30%HNO_(3)+100 mg/L Cr^(6+)溶液中的均匀腐蚀速率较高,晶间腐蚀较为严重;对敏化处理后C25不锈钢进行浸泡腐蚀试验,在两种溶液中经650℃×2 h空冷敏化处理的试样均表现出最强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 浸泡腐蚀 敏化处理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拟93W-Ni-Fe合金生坯烧结过程的热导率预测
5
作者 尹刚 潘前 +4 位作者 赵腾 尹海清 王永伟 曲选辉 熊宁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热导率(导热系数)是数值模拟本构方程所需的重要材料热物性参数,现有热导率测量设备及方法无法实现难熔金属高温条件下热导率的测量。本文依据“PixelMapPaint”方法构建93W-Ni-Fe难熔金属热导率预测模型,对冷等静压成形的93W-Ni-Fe合... 热导率(导热系数)是数值模拟本构方程所需的重要材料热物性参数,现有热导率测量设备及方法无法实现难熔金属高温条件下热导率的测量。本文依据“PixelMapPaint”方法构建93W-Ni-Fe难熔金属热导率预测模型,对冷等静压成形的93W-Ni-Fe合金生坯烧结过程不同温度的热导率进行预测,并采用激光闪光法对热导率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1100℃及以下时,有限元对93W-Ni-Fe热导率预测的准确性较高,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2.15%,表明利用有限元进行热导率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在烧结温度高于1100℃时,实际测量已经失效,依据本文研究方法获得的热导率计算值可以作为样品热导率的参考值,弥补实验测量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3W-Ni-Fe难熔金属 烧结 热导率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细化对K447A合金持久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胡聘聘 丁宁 +5 位作者 王越 李妍佳 张明军 肖程波 何金珊 王西涛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晶粒细化是提高合金中低温性能的有效手段,但在等强温度以上可能会损伤高温持久性能。本工作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研究K447A合金显微组织演化及持久断裂机制,并讨论K447A合金在760℃/724 MPa、815℃/600 MPa、870℃/365 MPa和98... 晶粒细化是提高合金中低温性能的有效手段,但在等强温度以上可能会损伤高温持久性能。本工作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研究K447A合金显微组织演化及持久断裂机制,并讨论K447A合金在760℃/724 MPa、815℃/600 MPa、870℃/365 MPa和980℃/210 MPa条件下晶粒细化对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447A合金持久等强温度介于815~870℃,晶粒细化对K447A合金持久寿命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温度依赖性。在760℃/724 MPa条件下,随着晶粒尺寸从5.0 mm分别减小至1.3 mm和58μm,K447A合金持久寿命从83 h分别提高至115 h和194 h;在815℃/600 MPa条件下,随着晶粒细化,持久寿命先从31 h增加至84 h,之后略降至76 h;在870℃/365 MPa及980℃/210 MPa条件下,随着晶粒细化,持久寿命逐步减小。因此,晶粒细化是改善K447A合金在870℃以下持久性能的有效技术手段。K447A合金持久变形在815℃以下以晶内变形为主,晶粒细化主要通过限制滑移带长度和提高γ′相体积分数延长持久寿命;在870℃以上K447A合金持久变形以晶界滑移为主,晶粒细化对持久性能的劣化归因于高温晶界滑移加剧、氧化及由此导致的脆性AlN及低强度贫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447A合金 晶粒细化 等强温度 显微组织 持久性能 断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Cr-Mo高温轴承钢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研究
7
作者 白德语 苏岚 +2 位作者 陈睿博 武会宾 丁超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21,共10页
为了解决高Cr-Mo高温轴承钢在锻造等热加工过程中易发生开裂等缺陷,导致产生重大经济损失的问题,为降低经济损失,获取其合理的热加工区间,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保温温度为1200℃、变形温度为950~1180℃、应变速率为0.001~... 为了解决高Cr-Mo高温轴承钢在锻造等热加工过程中易发生开裂等缺陷,导致产生重大经济损失的问题,为降低经济损失,获取其合理的热加工区间,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保温温度为1200℃、变形温度为950~1180℃、应变速率为0.001~1 s^(-1)下的等温压缩试验。通过研究该钢种的热变形行为和显微组织,建立并验证了应变补偿下的高温塑性本构方程,基于动态材料模型绘制出了不同应变下的热加工图,并将不同应变下的热加工图结合起来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为950~1180℃、应变速率为0.001~1 s^(-1)下,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小,高Cr-Mo钢再结晶程度越大,晶粒长大越明显;峰值应力下变形激活能为639.789 kJ·mol-1;热加工图中的失稳区域较大,易发生失稳现象,最佳热加工工艺范围为温度1125~1165℃、应变速率0.01~0.1 s^(-1),应变小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Cr-Mo高温轴承钢 高温变形行为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X射线衍射技术的铝箔织构在线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何飞 王健 +1 位作者 徐金梧 陈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0-887,共8页
搭建一套基于二维X射线衍射技术的材料微结构在线检测系统,通过对系统实时采集的衍射数据沿方位角方向积分,对电解电容器铝箔材料立方织构进行在线检测,建立了衍射半峰宽、总衍射强度、织构体积量与铝箔立方织构含量间的关系,与传统离... 搭建一套基于二维X射线衍射技术的材料微结构在线检测系统,通过对系统实时采集的衍射数据沿方位角方向积分,对电解电容器铝箔材料立方织构进行在线检测,建立了衍射半峰宽、总衍射强度、织构体积量与铝箔立方织构含量间的关系,与传统离线的蚀坑定量检测法对比,立方织构含量绝对误差控制在2%,满足在线检测需求。最后,进行了系统相关因素对在线检测结果影响程度的研究。结果表明:运动速度和样品高度的变化对结果影响较小,而运动方向与轧向夹角以及机构倾角对结果影响较大,实际检测中应严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箔 二维X射线衍射 立方织构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烟气净化过滤脱硫脱硝一体化集成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谢珊珊 袁章福 +2 位作者 罗坚 于湘涛 王容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1-86,共6页
开发了冶金烟气除尘与催化脱硫脱硝一体化集成技术。利用SEM测试了陶瓷管的微观结构,并考察造孔剂含量对陶瓷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内层是粒径较大的支撑膜,表层是粒径较小的分离膜,有规则形状的微观孔隙,有利于粉尘和烟气的... 开发了冶金烟气除尘与催化脱硫脱硝一体化集成技术。利用SEM测试了陶瓷管的微观结构,并考察造孔剂含量对陶瓷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内层是粒径较大的支撑膜,表层是粒径较小的分离膜,有规则形状的微观孔隙,有利于粉尘和烟气的过滤。随着造孔剂含量的增加,显气孔率明显增加,而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减小。陶瓷复合膜在600℃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及耐酸碱性能。针对某焦化厂烟气采用无氨低温催化脱硫脱硝技术,使SO2排放浓度从基准期的200~300mg/m3(标态)降至0.2~0.5mg/m3,脱硫率达99%以上,NOx排放浓度由800~1 200mg/m3降至80~180mg/m3,脱硝率达5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微孔陶瓷 除尘 脱硫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冶炼烟气回收及CO_2等资源化利用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艳维 袁章福 +2 位作者 谢雄辉 衷水平 廖元杭 《冶金能源》 2019年第2期60-64,共5页
评述铜冶炼工艺,分析铜冶炼烟气成因,综述烟气综合回收工艺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烟气余热回收、有价金属回收、脱硫制酸和CO_2在铜冶炼工艺中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为有色冶炼行业绿色生产提供思路。
关键词 铜冶炼 烟气 CO2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钢中氧化物形成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依阳 张瑞杰 +4 位作者 张聪 姜雪 王永伟 刘赓 苏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74,296,共12页
简述了增材制造高性能钢中氧化物的研究概况,包括氧化物的特征和形成,氧化物对熔池的影响,氧化物的破坏和重构机制以及氧化物在熔池中的运动情况,阐述了实现氧化物无害化的设计思路,以期对未来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氧化物无害化的研究提... 简述了增材制造高性能钢中氧化物的研究概况,包括氧化物的特征和形成,氧化物对熔池的影响,氧化物的破坏和重构机制以及氧化物在熔池中的运动情况,阐述了实现氧化物无害化的设计思路,以期对未来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氧化物无害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氧化物 氧化物冶金 控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细晶AlN陶瓷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东亮 何庆 +2 位作者 朱在稳 尹海清 秦明礼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采用纯纳米AlN粉和掺杂质量分数3%Y_(2)O_(3)的纳米AlN粉为原料,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AlN陶瓷,研究了两类AlN陶瓷的相对密度、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结果表明:纯纳米AlN粉和掺杂Y_(2)O_(3)纳米AlN粉在40~60 MPa下,经1500... 采用纯纳米AlN粉和掺杂质量分数3%Y_(2)O_(3)的纳米AlN粉为原料,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AlN陶瓷,研究了两类AlN陶瓷的相对密度、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结果表明:纯纳米AlN粉和掺杂Y_(2)O_(3)纳米AlN粉在40~60 MPa下,经1500℃放电等离子烧结5~60 min,均可获得相对密度>99%的AlN陶瓷。当烧结压力为50 MPa时,获得的AlN陶瓷晶粒尺寸最小,分别为176 nm和190 nm,细化晶粒明显提高了AlN陶瓷硬度和抗弯强度。当烧结时间从5 min延长至60 min时,两种AlN陶瓷晶粒尺寸分别增大至1.71μm和1.73μm。晶粒长大导致AlN陶瓷硬度和抗弯强度下降,但提升了导热性能。通过对比发现,相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下添加烧结助剂Y_(2)O_(3)能够有效提升AlN陶瓷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陶瓷 放电等离子烧结 晶粒细化 Y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0MPa级耐火耐候建筑用钢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裘韶均 闫江辉 +4 位作者 唐辉 赵彦灵 张志慧 张鹏程 武会宾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9-133,共5页
采用低钼复合添加钛、镍、铬、铜的微合金化设计,配以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试制了低成本460 MPa级耐火耐候建筑用钢。通过周浸实验研究了实验钢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中的耐候性能。结果表明:实验钢由粒状贝氏体、M/A岛耐火钢理想组织组成。... 采用低钼复合添加钛、镍、铬、铜的微合金化设计,配以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试制了低成本460 MPa级耐火耐候建筑用钢。通过周浸实验研究了实验钢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中的耐候性能。结果表明:实验钢由粒状贝氏体、M/A岛耐火钢理想组织组成。在600℃保温时析出的大量纳米级Ti的碳氮化物,纳米析出物与位错发生交互作用,阻碍位错运动,提高了实验钢的高温力学性能。与Q345B钢相比,耐火耐候建筑用钢的耐蚀性能提升了30%以上。耐火耐候建筑用钢的锈层致密且稳定,锈层中的α-FeOOH含量较多,能有效阻止腐蚀离子接触基体。腐蚀速率及稳定锈蚀相的相对含量变化证明了耐火耐候建筑用钢锈层随时间延长变得越来越稳定,耐候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耐候钢 高温性能 耐候性 周浸 锈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约束L_(1/2)范数稀疏正则化的声源识别方法
14
作者 潘薇 李远文 +1 位作者 冯道方 黎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8,共13页
基于等效源法(equivalent source method,ESM)的近场声全息(near 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NAH)是一种有效的声源识别技术。然而,针对空间稀疏分布的声源识别问题,传统基于L_(2)范数以及基于L_(1)范数的ESM方法分别存在声源幅值被低... 基于等效源法(equivalent source method,ESM)的近场声全息(near 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NAH)是一种有效的声源识别技术。然而,针对空间稀疏分布的声源识别问题,传统基于L_(2)范数以及基于L_(1)范数的ESM方法分别存在声源幅值被低估与算法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基于有约束L_(1/2)范数稀疏正则化的声源识别方法,该方法具有强稀疏性与强抗干扰的优势,可以解决传统方法的声源识别精度低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试验以及普通室内的实测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源识别 等效源法(ESM) 有约束L_(1/2)范数 稀疏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铸造对K4169合金组织及持久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聘聘 王越 +5 位作者 李妍佳 何金珊 张丽辉 罗亮 王西涛 肖程波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分别采用普通铸造、细晶铸造和微晶铸造工艺制得了晶粒度为ASTM M9~M7级、ASTM M14~M9级和ASTM 3~5级的K4169合金试样,研究了微晶铸造对K4169合金组织及持久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晶铸造工艺可显著细化晶粒,降低凝固偏析,减少Lave... 分别采用普通铸造、细晶铸造和微晶铸造工艺制得了晶粒度为ASTM M9~M7级、ASTM M14~M9级和ASTM 3~5级的K4169合金试样,研究了微晶铸造对K4169合金组织及持久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晶铸造工艺可显著细化晶粒,降低凝固偏析,减少Laves相和大块MC碳化物,增加γ″相体积分数;使合金704℃/448 MPa条件下的持久性能相比于普通铸造和细晶铸造合金分别提高了621%和44%,达到614.9 h;断裂模式从普通铸造K4169的脆性穿晶断裂转变为微晶铸造K4169的韧性沿晶穿晶混合型断裂。微晶铸造工艺引起的晶粒细化和γ″相体积分数的提高,有效强化了K4169合金,而大块MC碳化物及Laves相的减少,减少了潜在的裂纹萌生、扩展位置,二者共同作用提高了K4169合金的持久寿命,并降低了性能数据分散性。微晶铸造工艺可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提升K4169合金机匣、壳体、扩压器等整体结构件在700℃以下的服役性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4169 细晶铸造 微晶铸造 显微组织 持久性能 断裂机制 高温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2)O_(3)对CaO-Al_(2)O_(3)-B_(2)O_(3)三元保护渣熔体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马博文 刘克 +2 位作者 徐秉声 赵宏欣 袁章福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非反应性保护渣CaO-Al_(2)O_(3)-B_(2)O_(3)三元渣系进行了模拟,构建了熔渣的网络结构模型,研究了渣系中B_(2)O_(3)的含量对保护渣熔渣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在网络中与O的结合能力最强,且能够起到简化网...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非反应性保护渣CaO-Al_(2)O_(3)-B_(2)O_(3)三元渣系进行了模拟,构建了熔渣的网络结构模型,研究了渣系中B_(2)O_(3)的含量对保护渣熔渣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在网络中与O的结合能力最强,且能够起到简化网络和平衡过剩电荷的作用;Al在熔体中主要以4配位形式存在,同时存在少量高配位Al-O结构,B_(2)O_(3)的含量为5%时,熔渣中[AlO_(4)]含量最高;随着B_(2)O_(3)含量的增多,熔渣网络结构聚合程度降低,复杂Al-O结构减少,熔渣微结构的有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Al_(2)O_(3)-B_(2)O_(3)三元渣系 非反应性保护渣 分子动力学 熔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粗轧过程孔型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秋燕 苏岚 +2 位作者 吴兴 叶国坤 阮受立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以粗轧轧辊孔型为优化对象,对影响折皱缺陷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粗轧过程孔型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采用DEFORM-3D软件建立三维轧制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折皱缺陷的产生原因,探究了折皱缺陷的影响参数;然后... 以粗轧轧辊孔型为优化对象,对影响折皱缺陷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粗轧过程孔型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采用DEFORM-3D软件建立三维轧制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折皱缺陷的产生原因,探究了折皱缺陷的影响参数;然后,开发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机器学习模型,建立了变形温度、孔型圆角尺寸、槽底宽度和轧辊与轧件间的摩擦因数与宽展值之间关系的设计数据库;结合约束条件,得到了孔型参数的最优解,最后,对优化后的孔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孔型槽底宽度b k为165 mm、圆角尺寸R为14 mm时,取得最优解,此时宽展值最小;采用优化后孔型进行生产,消除了折皱缺陷,成品合格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轧 折皱缺陷 塑性失稳 箱型孔 有限元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在氯化胆碱-乙二醇室温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铜镍镀层的机理与性能表征
18
作者 唐国云 徐秉声 +1 位作者 袁章福 梅璐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0-707,共8页
以氯化胆碱-乙二醇离子液体作为电解液溶剂,在Q235碳钢表面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铜镍(Cu-Ni)合金镀层。通过分析各体系电解液的循环伏安曲线,判断电沉积过程金属离子的共沉积机理,结果显示Cu、Ni在此体系下容易实现共沉积。文中考察了电... 以氯化胆碱-乙二醇离子液体作为电解液溶剂,在Q235碳钢表面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铜镍(Cu-Ni)合金镀层。通过分析各体系电解液的循环伏安曲线,判断电沉积过程金属离子的共沉积机理,结果显示Cu、Ni在此体系下容易实现共沉积。文中考察了电流密度的变化对镀层的微观形貌以及镀层的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增大,镀层中镍含量逐渐增大,镀层晶粒形貌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当电流密度从-1.5 mA/cm^(2)增加到-4.0 mA/cm^(2)时,镀层的耐腐蚀性先增大后减小,电流密度为-3.0 mA/cm^(2)时,所得镀层的耐腐蚀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离子液体 碳钢 电沉积 铜镍合金 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元素对耐蚀高锰阻尼钢在大气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美慧 李江文 +3 位作者 刘文月 郭呈宇 李天怡 徐学旭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0,共14页
高锰阻尼钢因其高强度、超低屈强比、阻尼性能良好和经济性能优异等特性,在承受较大振动和冲击的桥梁、轨道交通和军工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高锰钢耐蚀性能欠佳一直是限制其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锰钢耐蚀性设计及其大气腐... 高锰阻尼钢因其高强度、超低屈强比、阻尼性能良好和经济性能优异等特性,在承受较大振动和冲击的桥梁、轨道交通和军工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高锰钢耐蚀性能欠佳一直是限制其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锰钢耐蚀性设计及其大气腐蚀行为研究均鲜有报道。为解决高锰钢耐蚀性能欠佳问题,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和两阶段轧制工艺制备3种添加不同Cu、Ni元素含量的耐蚀高锰阻尼钢,通过大气曝晒试验、电化学测试、SEM、XRD和XPS等方法对试验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腐蚀速率、腐蚀形貌、腐蚀产物物相及结构进行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独添加Cu元素的高锰阻尼钢,钢中添加1.2 wt.%Cu和1.0 wt.%Ni元素腐蚀电位正移近200 m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近50%;曝晒试验后,较高含量的Cu和Ni元素协同添加使腐蚀产物中α-FeOOH含量明显提高,活性较高的MnFe_(2)O_(4)和Mn_(2)O_(3)含量降低,耐蚀产物NiOOH及CuO含量增加。腐蚀产物颗粒均匀细小,产物层整体致密光滑,保护性能提高,其腐蚀速率相较于单独添加Cu元素的高锰阻尼钢降低70%,表现出优异的耐蚀性能。所提出的高锰阻尼钢耐蚀性的成分设计方案及耐蚀机理可为未来高锰阻尼钢在桥梁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阻尼钢 腐蚀行为 大气环境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7Mo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Based on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20
作者 WANG Fan WANG Xitao +1 位作者 XU Shiguang HE Jinshan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5-171,共7页
The hot compression tests of 7Mo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SASS)were conducted to obtain flow curves at the temperature of 1000-1200℃and strain rate of 0.001 s^(-1)to 1 s^(-1).To predict the non-linear hot deformati... The hot compression tests of 7Mo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SASS)were conducted to obtain flow curves at the temperature of 1000-1200℃and strain rate of 0.001 s^(-1)to 1 s^(-1).To predict the non-linear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the steel,back propagatio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with 16×8×8 hidden layer neurons was proposed.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ANN model i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mean absolute error(MAE)and relative error.The relative error of 85%data for the BP-ANN model is among±5%while only 42.5%data predicted by the Arrhenius constitutive equation is in this range.Especially,at high strain rate and low temperature,the MAE of the ANN model is 2.49%,which has decreases for 18.78%,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rrhenius constitutive eq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Mo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flow stress BP-ANN Arrhenius constitutive eq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