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教育认证下自动化专业实践类课程改革 被引量:60
1
作者 李擎 崔家瑞 +3 位作者 阎群 杨旭 董洁 李春雷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5-228,共4页
为了大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具有自动化专业特色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充分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结合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工程教育认证发展趋势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 为了大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具有自动化专业特色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充分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结合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工程教育认证发展趋势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优化了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对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根据毕业要求深度,提出了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工程认证能力培养方法,切实加强了实践环节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实践教学 成果导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20
2
作者 徐银梅 李擎 +2 位作者 董洁 阎群 崔家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0-244,共5页
为了满足CDIO人才培养模式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研发了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平台,建成自动化实训实验室。实训设备以实际工业系统为原型,涵盖完整的自动化工厂实训系统。依托自动化实训实验室... 为了满足CDIO人才培养模式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研发了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平台,建成自动化实训实验室。实训设备以实际工业系统为原型,涵盖完整的自动化工厂实训系统。依托自动化实训实验室,开设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课程,应用主动式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业过程项目设计流程为依据,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实验室建设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自动化实训 项目驱动 主动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计划”下项目驱动型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平台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崔家瑞 李擎 +3 位作者 阎群 杨旭 王丽君 张育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9-202,共4页
为了有效实施"卓越计划",探讨了项目驱动型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该平台结合主动式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动化生产线工程项目为依托,以工业过程项目设计流程为依据,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培养... 为了有效实施"卓越计划",探讨了项目驱动型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该平台结合主动式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动化生产线工程项目为依托,以工业过程项目设计流程为依据,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能力。该平台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推广到其他电类相关的实验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驱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主动式教学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学科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长银 吴国政 +3 位作者 王志衡 丛杨 穆朝絮 贺威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4-474,共11页
本文分析了控制理论与应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交叉等领域的发展现状.结合科技发展、国内国际研究前沿和新兴领域对自动化科学技术的需求,提出重点发展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高性能... 本文分析了控制理论与应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交叉等领域的发展现状.结合科技发展、国内国际研究前沿和新兴领域对自动化科学技术的需求,提出重点发展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高性能作业机器人、信息物理系统、导航与控制技术、重大装备自动化技术、自主智能系统和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技术优先领域,加强数据驱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人机协同、跨域融合的智能自动化,为实现国家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科学技术 机器人 信息物理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 装备自动化 自主智能系统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擎 崔家瑞 +1 位作者 杨旭 阎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7-203,共7页
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行业服务、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明确了“三思维(系统化思维、工程化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八要素(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学思结合... 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行业服务、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明确了“三思维(系统化思维、工程化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八要素(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勇于探索、团队合作)”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建设原则,并确定了相应的实现路径,开发了自动化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系统。最后,以“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及建设成果。经过近2年的实践,思政育人目标达成度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自动化专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专业 实践类课程 课程思政 工程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学生科技竞赛的步进电机控制创新教学实训平台设计 被引量:6
6
作者 冯涛 李擎 +3 位作者 崔家瑞 王常策 王超 郭立晴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115,共6页
根据某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工程专业认证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针对该校电子信息类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时对步进电机的使用较为陌生的情况,开发了一款适用于学生科技竞赛赛前培训的步进电机控制创新教学实训平台。平台以高性能STM3... 根据某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工程专业认证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针对该校电子信息类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时对步进电机的使用较为陌生的情况,开发了一款适用于学生科技竞赛赛前培训的步进电机控制创新教学实训平台。平台以高性能STM32系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配备相应的外围电路和驱动器,实现了对步进电机位置和速度的精准控制。学生可以基于该平台学习嵌入式系统综合开发知识和步进电机运动控制原理,也可以直接将平台用于参赛作品实现及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开展。实际应用表明,平台的研发和应用弥补了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大纲中对步进电机教学知识点的盲点,综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水平,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实验教学 大学生创新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频率转换器的铝电解槽电压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7
作者 崔家瑞 周昊 +3 位作者 王明刚 阎群 周晓红 李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3,共6页
针对铝电解智能制造生产过程中由信号长距离传输和电磁干扰导致的信号衰减问题,以及槽电压高精度采集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压-频率转换器(VFC)的铝电解槽电压采集系统。该系统由电源模块、VFC模块和微控制器单元模块组成。其中,电源模... 针对铝电解智能制造生产过程中由信号长距离传输和电磁干扰导致的信号衰减问题,以及槽电压高精度采集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压-频率转换器(VFC)的铝电解槽电压采集系统。该系统由电源模块、VFC模块和微控制器单元模块组成。其中,电源模块提供±15、5V不同电压等级的隔离电源;VFC模块包含信号衰减电路、信号转换电路和异常报警电路。信号衰减电路将0~70V的槽电压分段衰减至0~8V;信号转换电路将电压信号转换为RS485差分频率信号,以实现与微控制器单元模块之间的长距离传输;异常报警电路则能在槽电压超出正常范围时发出报警信息,并在超过危险范围时驱动继电器切断电动机运行。微控制器单元模块通过频率捕获方法测量信号频率,进而计算出原始槽电压值,槽电压值经过滤波处理后上传至上位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相对误差≤1.2%,测量精度优于铝电解现场的测量装置,有助于推动铝电解行业的低碳转型和装备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电压 电压-频率转换器 频率捕获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分布式预测控制的大型铝电解槽下料策略
8
作者 李擎 高继伟 +2 位作者 阎群 王佩宁 李震东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45-1354,共10页
针对大型铝电解槽氧化铝浓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布式子空间预测控制的下料策略。首先,依据下料口的空间分布将铝电解槽划分为多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通过在线数据直接构建各子系统氧化铝浓度自适应分布式子空间的... 针对大型铝电解槽氧化铝浓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布式子空间预测控制的下料策略。首先,依据下料口的空间分布将铝电解槽划分为多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通过在线数据直接构建各子系统氧化铝浓度自适应分布式子空间的预测模型;然后,设计了残差驱动模型切换机制,仅在模型偏差超出阈值时触发模型参数更新,平衡计算效率与模型精度;最后,基于纳什最优理论构建分布式预测控制器,实现了铝电解槽全局协同下料优化。基于某铝厂实际生产数据的仿真验证表明,所提方法显著改善了大型铝电解槽氧化铝浓度的时空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自适应子空间辨识 分布式预测控制 氧化铝浓度 模型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S的热连轧系统加热炉延时温度优化控制
9
作者 郝智红 刘锦宏 李华德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1277,共7页
热连轧过程中的加热炉系统具有大惯性和大滞后的特点。为了提高加热炉的温度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综合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具有延时的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 热连轧过程中的加热炉系统具有大惯性和大滞后的特点。为了提高加热炉的温度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综合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具有延时的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PID)温度控制系统模型。然后,通过引入一个转移参数来构造修正后的状态方程,进而计算出中立型延时系统的控制器参数,并提出了基于CPS的延时优化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最后,将所提控制策略应用在某钢铁厂的步进加热炉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提升了温度控制的智能化程度,实现了更精确的加热过程,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加热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该控制策略具有工程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控制 中立型延时系统 热连轧 加热炉 信息物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56
10
作者 阎群 李擎 +2 位作者 崔家瑞 徐银梅 王国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8-181,186,共5页
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核心,基于OBE理念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自主研发配套实训装置、开发配套教学资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实验室开放和实践教... 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核心,基于OBE理念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自主研发配套实训装置、开发配套教学资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实验室开放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这一系列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自动化专业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自抗扰控制在大时滞厚度自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丽君 童朝南 +3 位作者 李擎 尹怡欣 高志强 郑勤玲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8-374,共7页
针对热连轧监控AGC(自动厚度控制)大时滞系统具有不确定和干扰因素多等特点,采用线性降阶模型及参数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实用自抗扰控制(ADRC)控制方案,以满足简单、实用、好调、节能等工业界的要求.通过对被控对象和状态观测器的降阶,使... 针对热连轧监控AGC(自动厚度控制)大时滞系统具有不确定和干扰因素多等特点,采用线性降阶模型及参数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实用自抗扰控制(ADRC)控制方案,以满足简单、实用、好调、节能等工业界的要求.通过对被控对象和状态观测器的降阶,使得系统总扰动(内部不确定性、外部扰动)的实时估计由一个仅为一阶的扩张状态观测器就可实现.为了把所设计的实用ADRC与常规ADRC、常规Smith预估器和PID控制器进行公平比较,各控制器的最佳参数均采用变尺度混沌优化方法得到.仿真结果表明,两种ADRC的抗扰性和鲁棒性优于常规的Smith预估器和PID控制器.与常规ADRC相比,实用ADRC的可调参数大大减少,能耗指标也明显降低,为下一步的工程实现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AGC 时滞 自抗扰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脸运动单元及表情关系模型的自动表情识别 被引量:5
12
作者 解仑 卢亚楠 +2 位作者 姜波 孙铁 王志良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69,共7页
面部表情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意向最有效、自然、快捷的方式.表情的发生主体不同,程度不同,导致了表情的自发性.基于这一难点,建立了一种人脸运动单元(action units,AUs)及面部表情间的概率关系模型,该模型将人脸分为眉眼区域和嘴巴区域两... 面部表情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意向最有效、自然、快捷的方式.表情的发生主体不同,程度不同,导致了表情的自发性.基于这一难点,建立了一种人脸运动单元(action units,AUs)及面部表情间的概率关系模型,该模型将人脸分为眉眼区域和嘴巴区域两部分,采用Gabor小波提取区域特征,通过K临近(K nearest neighbor,KNN)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相结合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自动AUs表情识别.这种改进的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训练数据以及主观的先验知识进行模型学习,为AUs配以不同的权重,并且根据极大后验概率(maximum a posteriori probability,MAP)选取最优表情.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对不同主体、不同程度的表情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识别率,是一种高效且鲁棒性强的自动表情识别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单元 GABOR特征 K临近 贝叶斯网络 极大后验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离焦状态下的自动聚焦实现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涛 左昉 王灵国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4-797,共4页
自动聚焦是成像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提高聚焦精度、减少聚焦时间,提出了一种图像模糊度和清晰度相结合的自动聚焦算法。在严重离焦的状态下,首先计算图像的模糊度来确定聚焦电机的正确搜索方向,再由图像的清晰度结合优化爬... 自动聚焦是成像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提高聚焦精度、减少聚焦时间,提出了一种图像模糊度和清晰度相结合的自动聚焦算法。在严重离焦的状态下,首先计算图像的模糊度来确定聚焦电机的正确搜索方向,再由图像的清晰度结合优化爬山算法,确定准确的对焦位置。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很好地减少聚焦时间,聚焦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自动聚焦 模糊度 清晰度 爬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编码器与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联合驱动的工业过程质量监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洁 孙瑞琪 +1 位作者 彭开香 唐鹏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93-1500,共8页
本文将自动编码器(AE)特征提取方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CCA)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联合驱动的质量监测模型及其质量相关的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利用AE算法对输入样本进行无监督自动学习和重构,实现数据的特征提取和降维;其次,利用CCA算法实... 本文将自动编码器(AE)特征提取方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CCA)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联合驱动的质量监测模型及其质量相关的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利用AE算法对输入样本进行无监督自动学习和重构,实现数据的特征提取和降维;其次,利用CCA算法实现特征与质量变量关联最大化,建立质量变量与特征变量的关系模型;根据监测模型的潜结构投影,构建T2统计量和SPE统计量及其相应控制限.将提出的方法用于分析带钢热连轧过程现场实际数据,结果表明,基于自动编码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AE–CCA)的质量监测方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故障,并且检测效果优于传统的核典型相关分析(KCC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质量监测 典型相关分析方法(CCA) 自动编码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AE-CCA) 带钢热连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追踪技术的中频真空电弧弧后特性研究
15
作者 蒋原 马速良 +4 位作者 武雨田 何安景昇 李擎 武建文 夏尚文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138-4147,共10页
为更全面地掌握中频真空电弧的弧后特性,该文采用目标检测及交并比跟踪等视觉追踪技术分析电弧图像,三维重构了弧后金属液滴的喷溅轨迹,并基于此求解了电弧内部的空间压力梯度。实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中频真空电弧发生弧后击穿时,... 为更全面地掌握中频真空电弧的弧后特性,该文采用目标检测及交并比跟踪等视觉追踪技术分析电弧图像,三维重构了弧后金属液滴的喷溅轨迹,并基于此求解了电弧内部的空间压力梯度。实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中频真空电弧发生弧后击穿时,电弧电压发生频率为50 kHz的高频振荡,弧后期间在双视角电弧图像中均观察到了大量的金属液滴喷溅。在考虑将电弧压力梯度作为金属液滴喷溅的驱动力的情况下,灭弧室内的压力梯度可达到1.2MPa/mm。三个方向的加速度均达到10^(5)m/s^(2)数量级,喷溅速度为10m/s数量级,从触头边缘喷溅至灭弧室玻璃内壁的时间尺度为ms级。金属液滴表面的Cu蒸气密度为2.2×10^(19)m^(-3),在喷溅过程中,金属液滴持续蒸发,液滴表面Cu的质量分数从65%下降到10%,大量Cu蒸气进入灭弧室,减弱弧后介质恢复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真空电弧 弧后特性 金属液滴 多目标跟踪 电弧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新生学风建设中的辅导员-班导师协同工作探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景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7,共5页
新媒体时代"95后"大学新生的学风建设问题日益引起高校的重视,班导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两者的协同工作将影响其综合作用效果。在目前新生学风建设中要明确辅导员和班导师的角色定位,并建立系统优化、... 新媒体时代"95后"大学新生的学风建设问题日益引起高校的重视,班导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两者的协同工作将影响其综合作用效果。在目前新生学风建设中要明确辅导员和班导师的角色定位,并建立系统优化、重点突出、机制完善的全天候育人协同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学风建设 辅导员 班导师 协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脉冲恒功率负载储能系统的无源控制方法
17
作者 王勇 王谱宇 +2 位作者 杨永亮 曹曼 刘正春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15-1929,共15页
带脉冲负载的储能系统(PL-ESS)是一类典型的独立电力系统,“负阻抗”和周期脉冲特性极易造成系统不稳定。该文面向PL-ESS稳定性和较高的性能要求,在传统无源控制算法设计的基础上,提出注入虚拟储能的无源控制(VESI-PBC)算法,通过提高能... 带脉冲负载的储能系统(PL-ESS)是一类典型的独立电力系统,“负阻抗”和周期脉冲特性极易造成系统不稳定。该文面向PL-ESS稳定性和较高的性能要求,在传统无源控制算法设计的基础上,提出注入虚拟储能的无源控制(VESI-PBC)算法,通过提高能量函数的收敛速度,使直流母线电压快速稳定以适应脉冲负载中高频模态切换工况。该文阐述VESI-PBC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对其控制系统稳定性进行根轨迹分析,同时深入剖析VESI-PBC算法的控制机理,指出该算法控制目标并非内环电流跟踪,而是超前响应外环电压的动态变化,其实质是快速响应负载脉冲电流的瞬态变化,有效提高DC-DC变换器输出电流(源端输出电流)的快速响应能力,同时降低了电容电流,从而增强了母线电压抗负载快速扰动的鲁棒性。通过仿真与实际平台试验,设置了较小容感比参数,验证了VESI-PBC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可满足PL-ESS系统中高频工况下瞬时脉冲电流的需求。VESI-PBC算法简单灵活,可适用于含脉冲恒功率负载的、稳定性较弱(容感比较小)、脉冲频率覆盖范围广、非线性较强的独立电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恒功率负载 储能系统 无源控制 能量函数 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敏检测系统中自动移相的实现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希胜 金基灿 王绍纯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1995年第3期224-228,共5页
在分析现有的多种可调移相方法基础之上,针对相敏检测系统中输入信号的特点,在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下,提出了采用高性能的准16位单片机8098进行移相控制,实现正交搜寻快速自动移相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采入单片机中的一组正交... 在分析现有的多种可调移相方法基础之上,针对相敏检测系统中输入信号的特点,在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下,提出了采用高性能的准16位单片机8098进行移相控制,实现正交搜寻快速自动移相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采入单片机中的一组正交测量数据进行比值运算、查表并进行三次变换来完成最佳移相角度的选取。将该法应用于大时间常数的同步外差相敏检测系统中,使移相速度大为提高,从而改善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检测 相敏检测系统 自动移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边缘计算中融合注意力机制的DRL工作流任务卸载算法
19
作者 雷雪梅 张贺同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1,共7页
移动边缘计算的计算密集型任务多为工作流任务,传统方法在解决工作流任务卸载问题时很难充分考虑子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并且计算卸载算法性能不佳。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将工作流任务卸载问题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下的最优策略问题,构建... 移动边缘计算的计算密集型任务多为工作流任务,传统方法在解决工作流任务卸载问题时很难充分考虑子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并且计算卸载算法性能不佳。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将工作流任务卸载问题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下的最优策略问题,构建问题的状态空间、动作空间和奖励函数。以最小化工作流任务的任务完成时间和系统能耗为目标,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的工作流任务卸载算法(DWTOAA)。该方法使用分段式奖励函数来提高模型训练速度,并结合注意力机制提高算法对工作流任务终止执行状态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DWTOAA方法相较于DRL算法具有更快的训练速度,同时在求解不同子任务数的工作流任务时,DWTOAA得到的卸载决策均具有更少的任务完成时间和系统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边缘计算 注意力机制 工作流任务 任务卸载 深度强化学习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系统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闭环的太阳能无人机能源管理
20
作者 户艳鹏 郭金 +1 位作者 周蒙 王翔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24-2631,共8页
临近空间作为地球空间新的认知领域和重要的安全空间受到世界主要大国的重视,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是世界航空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设计方法中,能源、动力、飞控、载荷等独立设计,无法有效减轻结构质量,也难以达到总体性能最优。... 临近空间作为地球空间新的认知领域和重要的安全空间受到世界主要大国的重视,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是世界航空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设计方法中,能源、动力、飞控、载荷等独立设计,无法有效减轻结构质量,也难以达到总体性能最优。基于此,从能源系统可靠性和能源动力飞控一体化设计2个角度对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能源管理开展研究,以达到结构质量减重与总体性能优化的目的。采用双余度能源管理方案设计,通过双向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进行隔离与控制,实现单次故障状态下的安全返回;开展能源动力飞控一体化设计,将储能电池控制、电机控制、电源控制和飞行控制一体化设计,在硬件上减轻质量,软件上达到协同控制的目的;采用改进蚁群优化算法进行太阳能无人机的三维航迹规划,并将规划航迹作为能源系统地面模拟综合试验的输入进行一体化控制方案的仿真验证,实现了能源管理、动力控制与飞行控制的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闭环 能源管理 协同控制 蚁群优化算法 航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