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与城市基层共同体的重构——社会学视野下社区建设的“中国经验”(1986-2012) 被引量:8
1
作者 彭莉莉 黄家亮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6-65,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解体,我国城市社会实践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巨变,这使得旧有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制逐渐被新型社区体制所取代。相对于西方自下而上的社区发育实践来说,我国社区建设走的是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解体,我国城市社会实践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巨变,这使得旧有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制逐渐被新型社区体制所取代。相对于西方自下而上的社区发育实践来说,我国社区建设走的是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理论界必须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认真对待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特色的社区理论。本文从历史背景、历史使命、实践历程、实践模式等方面入手,梳理了我国社区建设的内在逻辑,并初步概括出社区建设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建设 中国经验 国家治理单元 社会生活共同体 理论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区服务中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互构——以北京市96156社区服务模式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家亮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6,共6页
公益化还是市场化在社区服务理论和实践中争论不休,二者分别强调国家和市场在社区服务中的功能与优势。但从社会互构论的理论视角来看,国家、市场以及社会并不是对立的,完全可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三者良性互构、优势互补的复合治理... 公益化还是市场化在社区服务理论和实践中争论不休,二者分别强调国家和市场在社区服务中的功能与优势。但从社会互构论的理论视角来看,国家、市场以及社会并不是对立的,完全可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三者良性互构、优势互补的复合治理,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本文以北京市96156社区服务模式为例,分析了这种新型社区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其中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组织、市场与社会组织以及三者之间的互构关系。其中,信息化技术为这种复合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务 信息化 社会互构 复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的社会形象提高了吗?——以北京市民对两代农民工的评价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邢朝国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73,102,共8页
农民工的社会形象关涉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认知与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认同情况。按照社会融入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形象要优于老一代农民工。用北京市民对两代农民工的评价数据对此予以检验。在北京... 农民工的社会形象关涉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认知与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认同情况。按照社会融入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形象要优于老一代农民工。用北京市民对两代农民工的评价数据对此予以检验。在北京市民的眼中,新生代农民工在现代城市文明特质上的得分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有所提高,但其在传统农业文明积极特质上的得分显著下降,并且后者的下降程度远远大于前者的提高程度,这导致北京市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评价明显低于其对老一代农民工的综合评价。由此可见,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性社会形象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显著下降。研究结果提示,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认同有待提高,农民工的市民化道路仍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一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形象 北京市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的探寻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以郑杭生社会学学术历程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家亮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54,共6页
社会学与现代性相伴而生,对中国现代性独特逻辑的探寻是贯穿在郑杭生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正是立足于中国的现代性实践,以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对待西方理论,并在不断回应中国社会转型和全球化时代现代性的新议题的过程中,郑杭生才逐... 社会学与现代性相伴而生,对中国现代性独特逻辑的探寻是贯穿在郑杭生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正是立足于中国的现代性实践,以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对待西方理论,并在不断回应中国社会转型和全球化时代现代性的新议题的过程中,郑杭生才逐渐构建起其相对系统且兼具世界眼光与本土特色的中国社会学理论体系。郑杭生的学术历程表明,理论构建绝非西方学者的专利,以"中国"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完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现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理论自觉 学术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慰藉与健康老龄化——以北京某大学离退休教师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左鹏 高李鹏 《西北人口》 2004年第5期46-48,51,共4页
本文从当前我国养老中的精神慰藉出发,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北京某大学离退休教师的调查,分析了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等方面入手,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实现精神慰藉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老年知识分子 社会养老 精神慰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社会学视角下石村矿山资源产权纠纷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延东 时立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1,共6页
通过石村矿山资源产权纠纷的事件,本文描述了地方行政组织、特殊利益集团和社群组织在石村矿山资源产权竞争中的博弈过程,探讨了各利益主体的实际运作逻辑。本文认为,各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引起并加深了乡土社会的矛盾和冲突,造成了大量... 通过石村矿山资源产权纠纷的事件,本文描述了地方行政组织、特殊利益集团和社群组织在石村矿山资源产权竞争中的博弈过程,探讨了各利益主体的实际运作逻辑。本文认为,各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引起并加深了乡土社会的矛盾和冲突,造成了大量的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既是在不断的修订的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中产生的,也是社会成员在反复的模仿行为中建构出来的。民间法和国家法在乡土社会中不是两个离散的点而是一个连续统,两者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都在连续地发挥作用。所以,应当注重民间法与国家法相互影响、相互建构,以增强法律在实践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纠纷 国家法 民间法 乡土社会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粹社会学:社会学的科学革命及其范式构建——布莱克的方法论追求与理论逻辑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家亮 邢朝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社会学的"科学革命"是唐纳德.布莱克纯粹社会学方法论上的核心追求。他认为传统社会学包含了意识形态、目的论、心理学以及人的因素,并没有真正实现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学科承诺,必须对其进行"纯粹化"创新,从... 社会学的"科学革命"是唐纳德.布莱克纯粹社会学方法论上的核心追求。他认为传统社会学包含了意识形态、目的论、心理学以及人的因素,并没有真正实现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学科承诺,必须对其进行"纯粹化"创新,从而构建一门真正"科学"的社会学。纯粹社会学理论范式的构建是基于新的认识论、方法论,并建立在广泛而深入的经验研究基础之上。其对法律的分析所形成的纯粹法社会学,是纯粹社会学理论的最重要的学术实践,也是被学界所公认的经典理论。从西方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脉络来看,纯粹社会学有着深厚学术传统,并有一套独特的解释逻辑,但由于对社会学科学性的片面强调,其缺陷也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社会学纯粹法社会学方法论科学革命理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浩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141,共7页
大学生社会态度作为社会的晴雨表,表征和影响着当代社会转型过程。文章采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首轮数据,从个体、经济、社会、政治等维度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态度及其微观影响因素。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态度较为积极,... 大学生社会态度作为社会的晴雨表,表征和影响着当代社会转型过程。文章采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首轮数据,从个体、经济、社会、政治等维度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态度及其微观影响因素。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态度较为积极,社会满意度、个体幸福感和社会公平感均较高,政治参与感则较为中庸,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的社会冲突观较为负面。大学生的社会态度呈现出群体异质性,家庭背景更好、普通大学、低年级的大学生持有更为积极的社会态度。在个体和家庭之外,大学的学校环境、社会支持以及社会实践均对大学生的社会态度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学校和院系满意度、亲密的同学和师生关系以及丰富的社团和学生会经历能够帮助大学生改善社会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态度 学校环境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制造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困境与路径——基于河北省定州市两大产业的追踪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凌 肖晨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3,共13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县域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制造高质量绿色发展关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的整体进展。自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实施以来,县域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成效显著,但后劲不...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县域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制造高质量绿色发展关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的整体进展。自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实施以来,县域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成效显著,但后劲不足,面临环境保护与产业增长的两难。追踪观察河北省定州市外贸型铁网产业、内销型体育器械器材产业近八年的环保升级改造发现:两大产业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加强末端治理,减少了空气污染,规范了“三废”治理,但是,由于缺少绿色市场的反向驱动,鲜有企业开展绿色生产技术创新,这导致其环保成本压力难以通过形成绿色生产力得到持续有效缓解。部分企业以退出生产端、规避环保监察等方式应对环保压力,加剧了环境质量反弹的风险,且影响两大产业绿色化发展的持续性和深度。探寻破局之策,建议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发展实际,使县域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化改造从偏重末端治理转向兼顾绿色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和绿色消费市场的构建与培育,切实解决环保成本的有序转化和绿色技术创新成本合理分担两大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制造 绿色化发展 技术创新 绿色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 被引量:216
10
作者 郑杭生 黄家亮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共8页
在对全国多个城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新形势: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群众的权利意识迅速崛起导致政府公信力和权威降低;风险社会的特征日益凸显导致社会安... 在对全国多个城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新形势: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群众的权利意识迅速崛起导致政府公信力和权威降低;风险社会的特征日益凸显导致社会安全感下降;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来临导致其双刃剑效应的显现。各地围绕破解在这些新形势下开展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创新的难题,进行了大量各具特色的实践,总体上呈现出五种新的趋势:第一,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体制的复合化,强调合作共治和复合治理;第二,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方式的多元化,强调分类治理;第三,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手段的艺术化,强调刚柔并济和情理法兼顾;第四,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机制的科学化,强调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化治理;第五,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的城乡一体化,强调城市治理与乡村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社区治理 新形势 新趋势 多元利益统筹兼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成员“无感增长”转向“有感发展”——中国社会转型新命题及其破解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郑杭生 黄家亮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1,共5页
从社会成员的"无感增长"到"有感发展"是中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一个新命题。要破解这一命题,必须在对传统发展方式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推进从发展理念到具体体制机制在内的全方位创新。文章提出,从理念上看,要摒弃... 从社会成员的"无感增长"到"有感发展"是中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一个新命题。要破解这一命题,必须在对传统发展方式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推进从发展理念到具体体制机制在内的全方位创新。文章提出,从理念上看,要摒弃旧式现代性及其相对应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从管理体制上看,要将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相结合,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社区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以形成更好的社会资源配置体制;从机制上看,要构建收入分配的合理调整机制、创新政绩考核机制、民生资源整合机制和民生事业的社会参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感增长 有感发展 新型现代性 社会管理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机构型养老资源合理配置政策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时立荣 刘蔚 闫昊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虽然机构型养老资源的基础政策遵循了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但在政策交付过程中仍出现了政府行政力量及市场对公共资源的"双向侵蚀",导致养老机构在资源分配、占有、消费、使用等方面出现公办资源特权和市场资源浪费等不公平现象... 虽然机构型养老资源的基础政策遵循了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但在政策交付过程中仍出现了政府行政力量及市场对公共资源的"双向侵蚀",导致养老机构在资源分配、占有、消费、使用等方面出现公办资源特权和市场资源浪费等不公平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构型养老资源的配置应当在保障"底线公平"的条件下,根据各主体提供福利性保障程度的差异,以弱者优先、差别正义为原则实施资源配置机制。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必须承担福利托底养老职能,其它类型的养老机构应根据其承担不同福利程度的养老职能匹配相应的支持政策,商业养老机构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明确公共资源及市场资源的界限能够提高机构养老资源的使用效率,纠正养老资源供给上的偏差,建立功能互补,服务对象清晰,权责明确的养老体系,促进机构型养老资源配置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型养老资源 政策资源配置 底线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法律意识的代际比较研究——以北京市建筑行业新生代农民工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家亮 邢朝国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6,39,共5页
目前学界对农民工群体法律意识的代际差异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要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建筑行业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法律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平等... 目前学界对农民工群体法律意识的代际差异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要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建筑行业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法律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平等性的评价、诉讼倾向以及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意识并没有明显的代际差异,并且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并不比老一代农民工高。这一研究发现提醒我们,关于农民工法律意识代际发展模式的惯常认知可能存在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法律意识 代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态度的阶层差异——基于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邢朝国 时立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3,共8页
运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对国外有关阶层变量与环境态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回应,讨论了社会阶层在环境态度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存在怎样的差异。研究发现,社会阶层在环境态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统治精英、旧中间阶层和新... 运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对国外有关阶层变量与环境态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回应,讨论了社会阶层在环境态度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存在怎样的差异。研究发现,社会阶层在环境态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统治精英、旧中间阶层和新社会阶层对环境不友好行为的反感程度明显高于个体户和劳动阶层,新社会阶层对环境不友好行为的反感程度高于旧中间阶层。各个阶层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对他们的环境态度有着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态度 阶层差异 环境不友好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立法与虚拟社会的法律治理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邢朝国 郭星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2-146,共5页
网络社会的崛起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变迁,需要政府及社会给予适时的回应,其中法律是一种更理性、更具针对性和权威性的回应方式。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来看,网络社会属于复杂型社会,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缺... 网络社会的崛起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变迁,需要政府及社会给予适时的回应,其中法律是一种更理性、更具针对性和权威性的回应方式。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来看,网络社会属于复杂型社会,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缺少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此状况下,法律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是网络社会秩序维系的一个重要且可行的途径。当下有关虚拟社会的法律治理的争议,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负责网络监管的政府部门的疑虑和不信任,因此,如何规范网络监管部门的权力和行为,消除民众对网络监管部门的不信任,是网络立法要解决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法律治理 网络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文静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1-27,共7页
社会工作是当前我国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按照治理主体多元、治理内容拓展与治理方式多样的社区治理标准,社会工作可以从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两个视角同时着手促进社区治理发展,其中,任务目标是社区功能的完善,过程目标是治理方... 社会工作是当前我国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按照治理主体多元、治理内容拓展与治理方式多样的社区治理标准,社会工作可以从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两个视角同时着手促进社区治理发展,其中,任务目标是社区功能的完善,过程目标是治理方式的改善。一方面,社会工作通过提供社区服务、化解社区矛盾纠纷与解决社区问题,助力社区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致力提高社区居民自助、互助、团结与协调的能力,使其理念和方法嵌入既有的社区治理体系,促进社区治理方式的改善。两种视角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区治理 任务目标 过程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行政和学术权力模式制约下的基层教研组织改革效果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时立荣 时永春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学院制下的不同行政和学术的权力模式具有制度化的影响力。文章通过比较,对双重权力运行下的基层教研组织改革效果进行制度分析,认为,在学院组织内部,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之间存在着内在冲突,行政权力对应并适应于制度环境的要求,学术权... 学院制下的不同行政和学术的权力模式具有制度化的影响力。文章通过比较,对双重权力运行下的基层教研组织改革效果进行制度分析,认为,在学院组织内部,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之间存在着内在冲突,行政权力对应并适应于制度环境的要求,学术权力对应并适应技术环境要求,两种权力之间的关系状态对科研基地和学科梯队制改革的绩效构成压力。在改革和不改革或改革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上,参与者们根据选择后的最大收益,采取了不同的选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权力 学术权力 大学 基层教研组织改革 制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成效的组织因素分析——基于6所高校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艳霞 张瑞凯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122,共12页
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教育是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务能力的核心手段。本文基于北京、山东6所高校社工专业实习教育的调查数据,剖析了由实习机构、机构督导、服务对象系统三方构成的组织环境,并就影响实习成效的关键组织因素进行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教育是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务能力的核心手段。本文基于北京、山东6所高校社工专业实习教育的调查数据,剖析了由实习机构、机构督导、服务对象系统三方构成的组织环境,并就影响实习成效的关键组织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社工专业实习教育的组织环境有显著改善,专业性、规范性显著。但是由于目前社会工作机构主要依赖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费、资源等,社工机构的运行和服务的专业性会受到政府治理逻辑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实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服务对象需求的资源现实性、问题解决的迫切性与社工资源有限、机构间资源的隔离发生矛盾,实习生的"专业无力感"强烈;实习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程度和机构督导的"本土化"程度是影响实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实习教育 组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慢性病的社会根源——基于冀南沙村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郇建立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80-85,共6页
目前,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乡村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冀南沙村的田野调查资料表明,中国乡村慢性病的流行是社会转型的结果,它与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的延长、食品安全问题的凸显、医学技术的进步等结构性因素紧密相关。基于此,慢性病... 目前,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乡村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冀南沙村的田野调查资料表明,中国乡村慢性病的流行是社会转型的结果,它与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的延长、食品安全问题的凸显、医学技术的进步等结构性因素紧密相关。基于此,慢性病干预不能单靠卫生部门,它尤其需要卫生部门之外的农业、环境、食品、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社会根源 病因观念 社会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鲍曼社会理论的核心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郇建立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62,共17页
Zygmunt Bauman is one of the most renowned contemporary social theorists and the world’s foremost sociologist of postmodernity. Bauman’s works cover many subject areas, including sociology, philosophy, cultural stud... Zygmunt Bauman is one of the most renowned contemporary social theorists and the world’s foremost sociologist of postmodernity. Bauman’s works cover many subject areas, including sociology, philosophy, cultural studies and political scienc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his social theories through the recursive central themes in the multitude of his works, rather than make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his works or give some general comments. The author has discovered that culture and power, freedom and safety, strangers and social order, and tourists and vagabonds are the core themes in Bauman’s works. In order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of these themes, we have to know Bauman’s views on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because he wrote from these persp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 社会学理论 核心议题 后现代性 社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