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辅助预测铜铝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9
1
作者 夏钊 赵帆 +1 位作者 刘新华 谢建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9,共12页
采用支持向量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铜铝复合材料在连铸复合(固/液扩散)和退火(固/固扩散)时工艺参数与界面层厚度、界面结合强度的关系模型,为铜铝复合材料的界面调控提供了新方法。基于界面结合强度预... 采用支持向量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铜铝复合材料在连铸复合(固/液扩散)和退火(固/固扩散)时工艺参数与界面层厚度、界面结合强度的关系模型,为铜铝复合材料的界面调控提供了新方法。基于界面结合强度预测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连铸复合工艺,得到的优化参数为:铝液温度θ_(Al)=799℃,铜液温度θ_(Cu)=1220℃,拉坯速度v=83 mm/min,一次冷却水流量Q1=576 L/h,二次冷却水流量Q2=716 L/h。相关性计算以及界面剪切实验表明,Al_(2)Cu层对断裂过程和界面结合强度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复合材料 连铸复合 界面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增材制造修复CM247LC柱状晶叶片外延生长行为研究
2
作者 齐晓红 王煊 +1 位作者 任俊风 刘壮壮 《有色金属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38,共8页
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在高温、腐蚀以及复杂应力环境下,叶顶容易磨损甚至断裂,通常采用修复的方式降低叶片维护成本,但传统焊接修复具有热影响区大、焊后组织退化的问题,降低了修复叶片的服役寿命。采用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 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在高温、腐蚀以及复杂应力环境下,叶顶容易磨损甚至断裂,通常采用修复的方式降低叶片维护成本,但传统焊接修复具有热影响区大、焊后组织退化的问题,降低了修复叶片的服役寿命。采用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修复CM247LC柱状晶叶片,具有热影响区小、可实现柱状晶组织接续的优势。采用不同晶体取向的柱状晶基板模拟受损柱状晶叶片,研究基板晶粒形貌(柱状晶与等轴晶)和取向(基板〈001〉取向//成形方向(Building Direction,BD)、〈111〉//BD、〈110〉//BD)对修复区晶粒外延生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001〉//BD柱状晶基板与等轴晶基板的修复区中〈001〉取向晶粒的含量分别为94.2%和11.1%,柱状晶基板较等轴晶基板更利于柱状晶的外延生长;不同晶粒取向的基板对修复区〈001〉织构含量影响显著,修复区〈001〉织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001〉//BD柱状晶基板,为94.2%;〈111〉//BD柱状晶基板,为34.0%;〈110〉//BD柱状晶基板,为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制造 基板晶粒形貌 基板晶体取向 外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溶处理对Cu-Cr系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旗 王志磊 +1 位作者 肖星宇 谢建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9,共11页
热处理工艺调控是提升Cu-Cr系合金性能的有效方法。Cu-Cr系合金的固溶工艺大多选择温度较低的Cu-Cr两相区进行,导致Cr相固溶程度不完全,抑制后续析出强化效果。本研究提出采用高温单相区固溶工艺改善析出强化效果,主要研究不同固溶工艺(... 热处理工艺调控是提升Cu-Cr系合金性能的有效方法。Cu-Cr系合金的固溶工艺大多选择温度较低的Cu-Cr两相区进行,导致Cr相固溶程度不完全,抑制后续析出强化效果。本研究提出采用高温单相区固溶工艺改善析出强化效果,主要研究不同固溶工艺(Cu-Cr两相区(950℃,4 h)和Cu单相区(1050℃,6h))对Cu-Cr系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探针(EPMA)对两种固溶工艺后的元素分布进行表征,并对峰值时效态合金的微观结构采用XRD和TEM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与两相区固溶相比,单相区固溶后铸态Cr相充分固溶,时效过程中更多纳米Cr相弥散析出;合金力学性能相比两相区固溶后峰值时效态有较大提升,其中屈服强度提升29.3%,抗拉强度提升25.6%,而导电率并未明显下降。强度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析出强化所贡献的屈服强度增量为323.4 MPa,贡献56.9%,析出强化是本研究中最主要的强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合金 单相区固溶 析出强化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增材制造Inconel718骨架增强多孔结构的力学行为(特邀)
4
作者 齐晓红 梁晓康 +3 位作者 肖铮 魏征宇 刘新炜 刘壮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42,I0004,共13页
镍基高温合金多孔构件具有良好的传热传质能力,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然而多孔材料具有明显脆性,限制了其承载能力的提升。为实现多孔构件力学性能与功能特性的协同提高,文中采用激光粉末床熔融制备Inconel718骨架增强多孔构件... 镍基高温合金多孔构件具有良好的传热传质能力,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然而多孔材料具有明显脆性,限制了其承载能力的提升。为实现多孔构件力学性能与功能特性的协同提高,文中采用激光粉末床熔融制备Inconel718骨架增强多孔构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孔隙及骨架增强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孔隙率及骨架增强结构对多孔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扫描速率以及扫描间距3个参数中,扫描速率对孔隙率的影响最为显著。骨架增强多孔结构采用极小曲面与多孔结构混合的方式,骨架厚度为0.5 mm时抗拉强度为244 MPa,呈现韧性断裂。随骨架厚度增加至0.9 mm,抗拉强度提升至356 MPa。骨架增强多孔结构力学性能优于多孔结构,当孔隙率均为26%时,骨架增强多孔结构抗拉强度较多孔结构提升约200 MPa,断后伸长率提升3.5%。采用ABAQUS有限元模拟施加载荷过程中多孔材料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孔隙处应力集中明显,先达到断裂强度从而发生断裂;随孔隙率增加,多孔材料应力承载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制造 多孔结构 骨架增强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镧对H13模具钢回火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帆 周文健 张志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本工作研究了稀土镧对H13模具钢在极限服役温度下的回火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随着镧元素的质量分数由0%增大至0.570%,H13模具钢在620℃下加热50 h后的硬度降低值先减小后增大,镧含量为0.052%时H13模具钢的回火稳定性最好,这主要是... 本工作研究了稀土镧对H13模具钢在极限服役温度下的回火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随着镧元素的质量分数由0%增大至0.570%,H13模具钢在620℃下加热50 h后的硬度降低值先减小后增大,镧含量为0.052%时H13模具钢的回火稳定性最好,这主要是因为碳化物在回火过程中的融合长大受到了抑制。但是,当镧含量达到0.570%时,铁素体的再结晶受到显著抑制,基体组织为粗大的板条状铁素体,导致H13模具钢回火稳定性降低。添加0.052%的镧对长时间加热后的位错密度影响不显著,这说明稀土镧对H13模具钢回火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碳化物和铁素体晶粒的演化。另外,随着镧元素的质量分数由0%增大至0.094%,在650℃加热100 h后H13模具钢的氧化层变得更加光滑和致密,氧化层厚度由48.4μm减小至30.6μm。添加镧元素促进了针状氧化物的形成,并减弱了内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钢 稀土 回火稳定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锻复合铜包铍铜线材的组织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万金风 赵帆 刘新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9-740,共12页
采用热旋锻-拉拔方法制备了直径为1.4 mm、包覆铜层厚度均匀、界面结合良好的铜包铍铜复合线材,研究了热旋锻、拉拔、中间退火和固溶形变时效对复合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旋锻制度为旋锻温度700℃,单道次变形量50%,旋锻... 采用热旋锻-拉拔方法制备了直径为1.4 mm、包覆铜层厚度均匀、界面结合良好的铜包铍铜复合线材,研究了热旋锻、拉拔、中间退火和固溶形变时效对复合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旋锻制度为旋锻温度700℃,单道次变形量50%,旋锻两道次,可获得良好的复合界面结合质量。线材拉拔过程中的合理中间退火工艺为(600℃,1 h),此时铍铜基本完成再结晶,界面层没有发生明显增厚,线材塑性相对较好,断后伸长率为38.5%。线材合理的固溶-形变-时效工艺为经780℃固溶10 min后变形拉拔40%,然后再经320℃时效2 h。此时线材综合力电性能较好,抗拉强度为896 MPa,导电率为50.5%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包铍铜复合线材 旋锻 拉拔 退火 固溶-形变-时效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铝合金挤压棒心表组织差异对热变形和再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昊 赵帆 +1 位作者 张志豪 谢建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3-618,共16页
由于锻造2014铝合金大型锻件常采用大尺寸挤压棒材为坯料,阐明挤压棒材心部和表层组织差异对变形行为和再结晶组织的影响,对于锻造工艺参数制定、锻造过程和锻件组织性能的精确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温度为250~450℃和应变速率为0.00... 由于锻造2014铝合金大型锻件常采用大尺寸挤压棒材为坯料,阐明挤压棒材心部和表层组织差异对变形行为和再结晶组织的影响,对于锻造工艺参数制定、锻造过程和锻件组织性能的精确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温度为250~450℃和应变速率为0.001~1s^(−1)的条件下研究了心部和边部试样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心部和边部试样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均无明显差异,但再结晶和位错演化行为存在明显差别。两种试样的主要动态再结晶机制是不连续动态再结晶,此外,心部试样还存在几何动态再结晶,边部试样还存在连续动态再结晶。在400~450℃变形时,随应变速率降低,边部试样的位错密度显著降低,而心部试样的位错密度变化较小。综合考虑热加工图和变形后组织的均匀性,实际锻造时较为合适的工艺条件是:将变形温度控制在400~450℃,心部应变速率控制在0.01~0.1s^(−1),边部应变速率控制在0.1~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铝合金 热变形 组织不均匀 动态再结晶 位错组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黄铜包覆纯铜绞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雷宇 李永帅 +3 位作者 姜雁斌 赵帆 刘新华 谢建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2-714,共13页
黄铜包覆纯铜绞线是电气化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关键地线材料,目前主要采用套管拉拔法加工。本文采用连铸复合-拉拔加工新工艺制备了黄铜包覆纯铜绞线,研究了退火温度和时间对拉拔态复合线材微观组织、性能、界面和拉伸断裂行为的影响。... 黄铜包覆纯铜绞线是电气化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关键地线材料,目前主要采用套管拉拔法加工。本文采用连铸复合-拉拔加工新工艺制备了黄铜包覆纯铜绞线,研究了退火温度和时间对拉拔态复合线材微观组织、性能、界面和拉伸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时间固定为1 h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纯铜芯线和黄铜包覆层再结晶程度增大,二者分别在275℃和300℃完成再结晶。在退火温度200~300℃、退火时间0.5~1 h的范围内,随退火温度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复合线材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快速下降,断后伸长率快速提高。随退火温度的提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黄铜/纯铜界面的扩散层厚度增厚,从(250℃, 1 h)退火条件下的4.0μm增加至(400℃, 1 h)的7.2μm,或从(300℃, 0.5 h)时的4.3μm增加至(300℃, 2 h)时的8.1μm。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推荐的合理退火条件为(300~350℃, 1 h)。在该条件下退火后,线材的断后伸长率由拉拔态的3%大幅度升高至约40%;黄铜包覆层的拉伸断裂模式由退火前的解理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有利于提升贯通地线的服役安全性和延长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地线 复合线材 退火 组织性能 界面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工艺参数对复合铜包钢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陈旭东 赵帆 +3 位作者 姜雁斌 田树科 刘啸 刘新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05-3214,共10页
连铸复合法是制备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的新方法,提高连铸速度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连铸速度的提升将显著影响连铸复合过程凝固行为和铸坯质量。本研究采用连铸复合法制备外径8.7 mm、芯材直径6 mm的纯铜包覆Q23... 连铸复合法是制备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的新方法,提高连铸速度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连铸速度的提升将显著影响连铸复合过程凝固行为和铸坯质量。本研究采用连铸复合法制备外径8.7 mm、芯材直径6 mm的纯铜包覆Q235钢线,研究较高速连铸状态下工艺参数对铜包钢线表面质量、铜包覆层组织、界面扩散层厚度和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铸速度300~420 mm/min、复合温度1150℃、一次冷却水流量400~800 L/h、二冷水流量100 L/h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铜包钢线表面质量较好,铜层晶粒细小,界面结合强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包钢 连铸复合 表面质量 包覆层 界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