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耦合偏心装药结构爆破损伤破坏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仁树 肖成龙 +4 位作者 李永亮 许鹏 丁晨曦 郑昌达 康一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为研究不耦合偏心装药结构的爆后损伤范围与损伤程度,以有机玻璃(PMMA)为实验材料,设计爆破二维模型实验,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计算炮孔周围不同区域的损伤变量,并基于计盒维数理论,编写MATLAB程序计算不同区域爆生裂纹的分形维数。研... 为研究不耦合偏心装药结构的爆后损伤范围与损伤程度,以有机玻璃(PMMA)为实验材料,设计爆破二维模型实验,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计算炮孔周围不同区域的损伤变量,并基于计盒维数理论,编写MATLAB程序计算不同区域爆生裂纹的分形维数。研究表明:①不耦合偏心装药结构的爆后损伤分布呈现显著的非对称性,损伤变量的数值关系:偏心装药耦合侧>中心不耦合装药结构>偏心装药不耦合侧。②爆生裂纹分布符合分形规律,分形维数的相对大小与损伤变量具有一致性,分形维数可准确表征爆后介质的损伤破坏。③通过回归分析与线性拟合,得到损伤变量与分形维数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损伤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面爆破 不耦合偏心装药结构 非对称效应 损伤变量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不同装药量的爆破动焦散线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仁树 肖成龙 +4 位作者 陈程 丁晨曦 郑昌达 赵勇 赵志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80-86,93,共8页
为研究装药量对爆生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采用透射式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实验系统,分析了不同装药量的爆生裂纹扩展规律,并基于计盒维数的计算原理,编写MATLAB程序计算爆生裂纹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①起爆后裂纹扩展分2阶段,Ⅰ阶段(0~11... 为研究装药量对爆生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采用透射式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实验系统,分析了不同装药量的爆生裂纹扩展规律,并基于计盒维数的计算原理,编写MATLAB程序计算爆生裂纹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①起爆后裂纹扩展分2阶段,Ⅰ阶段(0~114.3μs)为爆炸应力波与爆生气体对裂纹尖端的作用,在裂纹的起裂时刻扩展速度达到峰值,随即迅速降低;Ⅱ阶段(114.3μs~裂纹止裂)在反射应力波对裂纹尖端的作用下,裂纹扩展速度继续提升;②裂纹扩展速度峰值、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峰值、粉碎区面积、爆生裂纹分形维数与装药量正相关;③采用回归分析与线性拟合的方法,得到了裂纹扩展速度与裂纹扩展轨迹分形维数的线性关系,同一裂纹扩展速度的变化符合分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焦散线 爆炸载荷 裂纹扩展行为 装药量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间效应的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汪杰 张超 +2 位作者 郑迪 宋卫东 纪晓飞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1,共9页
根据红岭铅锌矿采场顶板受力特征,基于Reissner厚板理论,建立了采场顶板的厚板力学模型;根据顶板不同边界条件,推导了固支和简支两种条件下顶板内部最大应力、弯矩和挠度方程;基于Kachanov蠕变损伤理论,构建了采场顶板蠕变损伤模型,并... 根据红岭铅锌矿采场顶板受力特征,基于Reissner厚板理论,建立了采场顶板的厚板力学模型;根据顶板不同边界条件,推导了固支和简支两种条件下顶板内部最大应力、弯矩和挠度方程;基于Kachanov蠕变损伤理论,构建了采场顶板蠕变损伤模型,并对采场顶板损伤失稳时间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固支条件下,顶板最大弯矩及应力出现在四边中点处,即四边中点处首先出现损伤,由蠕变损伤模型可知,长边中点损伤孕育时间为110.32d,短边中点损伤孕育时间为121.19d,之后损伤逐渐向外侧扩展;简支条件下,顶板最大弯矩及应力出现在顶板中心处,此时中点处损伤孕育时间为49.89d,应在此时间之内充填采空区保证顶板稳定性。工程实例分析表明,顶板损伤孕育时间与顶板厚度呈正比关系、与上覆岩层压力呈反比关系,即顶板越厚,损伤孕育时间越长,上覆岩层压力越大,损伤孕育时间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顶板 Reissner厚板理论 挠度 蠕变损伤 损伤孕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孔与运动裂纹相互作用的动焦散线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仁树 肖成龙 +3 位作者 丁晨曦 陈程 赵勇 郑昌达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1,共9页
为研究预制裂纹不同偏移距离时运动裂纹与空孔的相互作用规律,采用动态焦散线实验系统,将预制裂纹的偏移距离设定为唯一变量,对含空孔的有机玻璃(PMMA)试件进行冲击三点弯实验。研究表明,存在两个临界距离:(6 mm (2 R)、9 mm (3 R)),在... 为研究预制裂纹不同偏移距离时运动裂纹与空孔的相互作用规律,采用动态焦散线实验系统,将预制裂纹的偏移距离设定为唯一变量,对含空孔的有机玻璃(PMMA)试件进行冲击三点弯实验。研究表明,存在两个临界距离:(6 mm (2 R)、9 mm (3 R)),在该偏移距离下,裂纹扩展轨迹、动态断裂特性发生显著改变:(1)预制裂纹偏移距离不大于3 mm时,裂纹贯穿空孔,发生二次起裂,且二次起裂的速度与应力强度因子显著大于一次起裂,无偏移时裂纹轨迹的分形维数为最小值;(2)偏移距离增大至6 mm时,裂纹不再贯穿空孔,空孔对裂纹先吸引后排斥,裂纹速度与应力强度因子先减小后增大,裂纹轨迹的分形维数达到最大值;(3)偏移距离大于6 mm时,空孔对裂纹的吸引作用逐渐减小,大于9 mm后,空孔对裂纹的吸引不再显著,裂纹起裂后即向落锤加载方向扩展直至贯穿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焦散线 冲击荷载 空孔 裂纹扩展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冶金矿山发展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连民杰 朱德生 《矿业工程》 CAS 2004年第6期3-5,共3页
叙述了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现状 ,分析了这种状况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并通过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改变现状的建议。
关键词 变现 冶金矿山 国有 发展问题 矿山企业 现状 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采矿对矿业经济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连民杰 马毅敏 《矿业工程》 CAS 2003年第5期13-16,共4页
通过分析民采矿对矿业经济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提出限制其数量 ,改进其开采行为和市场行为 ,规模发展的矿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 矿业经济 民采矿 发展策略 行业管理 开采现状 市场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权购置费会计核算办法探讨
7
作者 连民杰 马毅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13,共3页
矿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矿权市场的异常繁荣,不论是“招拍挂”的矿权一级市场或是交易极其频繁的二级市场,矿权交易空前活跃,而每次矿权交易的背后都伴随着巨额资金的流动,即矿权购置费的支付。本文在分析现行财会制度下矿权购置费会... 矿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矿权市场的异常繁荣,不论是“招拍挂”的矿权一级市场或是交易极其频繁的二级市场,矿权交易空前活跃,而每次矿权交易的背后都伴随着巨额资金的流动,即矿权购置费的支付。本文在分析现行财会制度下矿权购置费会计核算办法利弊的基础上,探讨提出新的适合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的矿权购置费会计核算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权购置费 会计核算办法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复杂金矿体充填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超 宋卫东 +1 位作者 付建新 刘建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43-1151,1158,共10页
为研究深部复杂矿体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借助概率积分法计算安全开采深度;采用3D Mine-Rhinoceros-FLAC^(3D)耦合构建矿区三维模型,进行地表安全性及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充填法进行深部矿体开采,地表产生均匀沉降变... 为研究深部复杂矿体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借助概率积分法计算安全开采深度;采用3D Mine-Rhinoceros-FLAC^(3D)耦合构建矿区三维模型,进行地表安全性及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充填法进行深部矿体开采,地表产生均匀沉降变形,最大主应力随回采步骤增加呈多项式增长趋势,最小主应力呈线性增长趋势,扰动高度沿矿体走向呈正态分布趋势;②矿体的开采使其正上方产生“盆地式变形”,并依据安全性参数进行地表扰动边界圈定;③当下沉变形值小于10 mm、变化率大于0.5时和下沉变形值大于10 mm而小于20 mm、变化率大于1.5时,地表均为整体下沉现象,稳定性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下”开采 安全开采深度 3D Mine-Rhinoceros-FLAC^(3D) 地表安全性 地表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金矿破碎岩体巷道治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超 宋卫东 +2 位作者 付建新 李杨 张开诚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1,共8页
为解决三山岛金矿西南翼巷道变形大、顶板淋水、隐伏空区等工程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基于地质雷达对裂隙空区进行扫描,对海底巷道周边存在空区条件下的巷道支护进行分析,提出喷锚穿一体化支护技术。研究结果表... 为解决三山岛金矿西南翼巷道变形大、顶板淋水、隐伏空区等工程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基于地质雷达对裂隙空区进行扫描,对海底巷道周边存在空区条件下的巷道支护进行分析,提出喷锚穿一体化支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化学元素分析、地质雷达扫描、钻孔技术可以准确探明裂隙空区具体位置;喷锚穿一体化支护技术使得巷道顶板实际下沉量相比原模拟支护方案减小15.41 mm,两帮变形量减小15.36 mm,巷道围岩稳定性明显得到改善;此外,为保证现场施工达到预期效果,对现场施工技术提出具体技术要求,并进行现场周边位移的实地监测,实现了对巷道变形的有效控制。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其他类似区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采矿 采空区探测 松动圈 巷道支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纳微米孔隙介质非线性渗流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雪龄 邝颂雅 +4 位作者 师渝滔 朱维耀 王燕令 吴学红 牛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致密油储层基质内纳微米孔隙介质的渗流特性和机理研究对促进致密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调研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的致密油藏特征,分析了致密油岩心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和渗流机理,并从孔隙结构特征、流体性质和液固界... 致密油储层基质内纳微米孔隙介质的渗流特性和机理研究对促进致密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调研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的致密油藏特征,分析了致密油岩心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和渗流机理,并从孔隙结构特征、流体性质和液固界面作用等3个方面分析了对渗流特征的影响;最后从理论计算、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三个角度阐述了致密油孔隙介质流动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可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纳微米孔隙 非线性渗流 渗流机理 液固界面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失效数据分析及失效原因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玉锋 李杨 +2 位作者 张强 汪澍 张希祥 《天然气与石油》 2022年第3期28-34,共7页
为了掌握油气管道失效原因,以美国1995-2014年油气管道失效数据为基础,开展了油气管道失效数据统计分析与研究。阐述了美国油气管道失效事故数据上报准则与分级要求,从事故数量及发展趋势、事故后果影响、失效原因等方面开展了统计分析... 为了掌握油气管道失效原因,以美国1995-2014年油气管道失效数据为基础,开展了油气管道失效数据统计分析与研究。阐述了美国油气管道失效事故数据上报准则与分级要求,从事故数量及发展趋势、事故后果影响、失效原因等方面开展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自2002年美国提高管道管理要求以来,特大事故数量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上报事故和重大事故数量基本保持平稳。基于油气管道失效数据研究了7类失效原因导致管道失效事故比例关系情况,从发生危害可能性和危害后果严重程度对7类失效原因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所有上报事故和重大事故主要失效原因为材料/焊接、腐蚀和开挖损坏,特大事故的主要失效原因是开挖损坏、其他不明原因和误操作。最后,就发展中国管道事故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数据 事故分级 事故统计 失效原因 危害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特高压变压器爆炸事故数值模拟重构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少华 蒋慧灵 刘国平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特高压变压器由于体积大、油量多、电压高,具有较高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本文针对某特高压变压器爆燃事故进行分析,根据发生事故的部位位于高压套管的事实,利用FLACS建立了全尺寸特高压变压器模型,模拟了高压套管先泄漏后爆炸与套管先爆... 特高压变压器由于体积大、油量多、电压高,具有较高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本文针对某特高压变压器爆燃事故进行分析,根据发生事故的部位位于高压套管的事实,利用FLACS建立了全尺寸特高压变压器模型,模拟了高压套管先泄漏后爆炸与套管先爆炸后引发二次爆炸两种工况。研究发现:先泄漏后爆炸条件下,模拟的爆炸压力与依据事故监控估算的爆炸压力差别较大,可以排除该原因;变压器套管内部爆炸后引发二次爆炸,模拟内部爆炸的压力、二次爆炸的火焰形状与事故监控吻合较好,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大概率是套管内部直接发生爆炸。模拟方法可以用于变压器爆炸事故场景重现,为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变压器 变压器套管爆炸 FLACS模拟 火焰形状 爆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S的特高压变压器蒸气云爆炸后果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少华 蒋慧灵 刘国平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33-1037,共5页
针对特高压变压器火灾引发蒸气云爆炸的问题,结合某特高压变压器爆燃事故案例,利用FLACS建立全尺寸特高压变压器模型,模拟变压器第一次蒸气云爆炸与蒸气云充分扩展后爆炸2种工况,确定爆炸超压破坏范围。研究发现:第一次蒸气云爆炸最大... 针对特高压变压器火灾引发蒸气云爆炸的问题,结合某特高压变压器爆燃事故案例,利用FLACS建立全尺寸特高压变压器模型,模拟变压器第一次蒸气云爆炸与蒸气云充分扩展后爆炸2种工况,确定爆炸超压破坏范围。研究发现:第一次蒸气云爆炸最大压力为7.2 kPa,集中在油箱上部,主要破坏油箱上部结构;第二次蒸气云爆炸最大压力为26.7 kPa,集中在整个变压器周围,变压器整体被破坏。依据爆炸模拟结果提出了合理布置自动灭火系统等注意事项,可降低爆炸对自动灭火系统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 特高压变压器 蒸气云爆炸 FLA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