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冻融条件下节理岩体损伤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刘红岩 刘冶 +2 位作者 邢闯锋 张力民 马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7-1554,共8页
通过循环冻融和相似材料试验,研究了节理岩体在冻融条件下的损伤破坏机制及其相应的力学特性。通过对经历冻融循环后的试件损伤破坏模式的观察和单轴压缩试验,重点研究了节理倾角、节理贯通度、节理条数、节理充填物厚度、节理充填物类... 通过循环冻融和相似材料试验,研究了节理岩体在冻融条件下的损伤破坏机制及其相应的力学特性。通过对经历冻融循环后的试件损伤破坏模式的观察和单轴压缩试验,重点研究了节理倾角、节理贯通度、节理条数、节理充填物厚度、节理充填物类型、试件饱和度、冻融循环次数等对试件冻融损伤破坏模式、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节理存在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对岩体的冻融损伤破坏模式及强度均有很大影响。节理倾角通过影响冻融裂纹的起裂位置进而影响其破坏模式和强度;随着贯通度的增加,试件表面裂纹由稀变密;随着节理条数增加,试件受冻融影响明显加剧;随着节理充填物厚度增加,试件冻融损伤程度先增加后减小;节理充填物类型对试件冻融损伤程度也有一定影响;随着试件饱和度的增加,试件冻融损伤程度先减小后增加;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节理试件表面因冻胀引起的裂纹逐渐增多、变宽,且其抗冻融特性较完整试件差。上述研究成果对寒区岩体工程建设及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冻融 节理岩体 损伤 单轴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体动态破坏的SHPB相似材料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红岩 邓正定 +2 位作者 王新生 张吉宏 张力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9-665,共7页
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对不同节理倾角、节理贯通度、节理条数、载荷应变率、节理充填物厚度、节理充填物类型及试件长径比等7种工况下的节理岩体动态强度及破坏模式进行了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节理岩体动态... 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对不同节理倾角、节理贯通度、节理条数、载荷应变率、节理充填物厚度、节理充填物类型及试件长径比等7种工况下的节理岩体动态强度及破坏模式进行了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节理岩体动态破坏模式及强度与节理构造形态密切相关。对于单节理岩体,其强度及破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节理倾角控制,节理倾角0°;、90°6;试件动强度分别为完整试件的90%和71%,且其破坏形式均为张拉破坏;倾角60°6;试件动强度几乎为0;倾角30°、45°试件的动强度分别为完整试件的50%和18%,且其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兼有张拉破坏。中心1/4、1/2、4/5及全贯通节理试件的峰值强度分别为完整试件的95%、74%、28%和17%,即随节理贯通度增加,试件动强度逐渐降低。含1-3条节理的试件动强度分别为完整试件的54%、23%和10%,即随节理条数增加,试件动强度随之有较大幅度降低,但节理条数的增加并没有改变其破坏模式。随着节理充填物厚度增加及节理充填物强度降低,试件强度依次递减,但破坏模式并没有改变。完整试件和节理试件的动强度均随着载荷应变率的增加而变大,且前者对载荷应变率的敏感性要远远高于后者,相应地试件的破坏模式也变得更加复杂。两类试件的动强度均随着试件长径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即存在一个最佳长径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 节理岩体 节理性质 动态强度 破坏模式 相似材料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元件的节理岩体三轴压缩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怡晴 刘红岩 +2 位作者 吕淑然 邢闯锋 张力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1-996,共6页
基于岩体结构力学观点,将岩体看作是由岩块和结构面组成的复合体,分别采用基于统计损伤模型的弹性损伤变形元件和考虑结构面闭合及滑动的变形元件描述岩块和结构面在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进而建立相应的节理岩体压缩损伤本构模型... 基于岩体结构力学观点,将岩体看作是由岩块和结构面组成的复合体,分别采用基于统计损伤模型的弹性损伤变形元件和考虑结构面闭合及滑动的变形元件描述岩块和结构面在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进而建立相应的节理岩体压缩损伤本构模型。其次,针对上述损伤本构模型中最大拉应变破坏准则不适合于描述三向受力状态下岩石破坏的不足,基于Mises屈服准则推导出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主应变与围压之间的关系,进而将该模型推广至三维情形。最后,通过算例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围压对节理岩体试件强度及变形的影响规律,即随着围压增加,节理岩体试样峰值强度增加,而试样破坏时的最终应变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 三轴压缩 宏观缺陷 微观缺陷 变形元件 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化需氧量(BOD)测定技术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崔建升 张静 魏复盛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5-87,共3页
综合评述了BOD5指标发展历程和测定方法,重点讨论了标准稀释法接种技术和微生物传感器方法研究的主要进展。
关键词 生化需氧量 测定 标准化菌种 微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基坑围护结构抗剪能力在抗浮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白玉冰 崔广建 +2 位作者 王子木 王浩 郝欣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82,共3页
地铁工程施工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地铁基坑如何抗浮。本文在介绍常用基坑抗浮措施的同时,提出了在封底混凝土与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之间设置抗剪槽与抗浮桩相结合的抗浮方案。首先研究了抗浮桩的工作机理,然后对抗剪槽的设计进行重点分析,... 地铁工程施工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地铁基坑如何抗浮。本文在介绍常用基坑抗浮措施的同时,提出了在封底混凝土与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之间设置抗剪槽与抗浮桩相结合的抗浮方案。首先研究了抗浮桩的工作机理,然后对抗剪槽的设计进行重点分析,最后结合北京地铁8号线永定门外站的工程实例,应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作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抗剪槽和抗浮桩共同抵抗地下水浮力,减少了抗浮桩的数量及长度,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浮设计 地下水 抗浮桩 抗剪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荷载下非贯通闭合节理岩体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力民 张慧 刘红岩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前损伤力学已被认为是研究节理岩体力学行为的有效工具,但是在目前的节理岩体损伤变量定义中大多仅考虑节理几何特征而未考虑节理内摩擦角等力学参数,这显然不能很好地反映节理岩体的力学特征。为此,拟推导出一个能够综合考虑节理几... 目前损伤力学已被认为是研究节理岩体力学行为的有效工具,但是在目前的节理岩体损伤变量定义中大多仅考虑节理几何特征而未考虑节理内摩擦角等力学参数,这显然不能很好地反映节理岩体的力学特征。为此,拟推导出一个能够综合考虑节理几何及力学参数的损伤变量(张量),并由此建立单轴压缩荷载下岩体损伤本构模型。首先,基于断裂力学的由于单个节理存在引起的附加应变能增量与损伤力学的损伤应变能释放量相关联的观点,推导出了含非贯通节理岩体的损伤变量计算公式;其次,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对单轴压缩荷载下的单个节理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应力强度因子KⅠ、KⅡ的计算公式;同时考虑多节理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单组单排及多排非贯通节理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含单条非贯通节理的岩体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峰值强度及损伤变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节理倾角小于其内摩擦角时,岩体强度与完整岩石相同,岩体损伤为零,而后随着节理倾角增加,岩体强度、损伤随节理倾角的变化分别呈开口向上及向下的抛物线,当节理倾角约为60°时,岩体损伤最大,强度最低。随着节理长度增加,岩体损伤增加,而随着节理内摩擦角的增加,岩体损伤则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非贯通闭合节理 岩体损伤本构模型 损伤变量 应力强度因子 单轴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应力下非贯通节理岩体压缩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红岩 邢闯锋 张力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10-2616,2623,共8页
针对目前节理岩体损伤变量定义中大多仅考虑节理长度、倾角等几何性质,而未考虑节理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的不足,基于断裂力学中的由于单个节理存在引起的附加应变能增量与损伤力学中的损伤应变能释放量相关联的观点,推导出了在双轴应力... 针对目前节理岩体损伤变量定义中大多仅考虑节理长度、倾角等几何性质,而未考虑节理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的不足,基于断裂力学中的由于单个节理存在引起的附加应变能增量与损伤力学中的损伤应变能释放量相关联的观点,推导出了在双轴应力下含单条非贯通闭合节理岩体的损伤变量计算公式,并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对双轴压缩荷载下的单个节理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应力强度因子KⅠ、KⅡ的计算公式;同时考虑多节理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单组单排及单组多排非贯通节理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由此建立了相应的节理岩体双轴压缩损伤本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相应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对含单条非贯通闭合节理的岩体而言,当节理倾角小于其内摩擦角时,岩体强度与完整岩石相同,岩体损伤为0,而后随着节理倾角增加,岩体强度、损伤随节理倾角的变化分别呈开口向上及向下的抛物线,当节理倾角约为60°时,岩体损伤最大,强度最低。随着节理长度增加,岩体损伤增加,而随着节理内摩擦角的增加,岩体损伤则减小;对含单组单排非贯通闭合节理的岩体而言,当节理总长度一定时,随着单条节理长度的减小及节理条数的增加,岩体损伤则逐渐减小,但其减小幅度与节理条数并不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非贯通闭合节理岩体 损伤变量 应力强度因子 双轴压缩 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冲击损伤应力波传播过程的流形元模拟
8
作者 张力民 吴爱祥 刘红岩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57-61,共5页
根据岩石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损伤与破坏特征,对现有的仅适用于模拟基于线性本构关系和恒定载荷作用下物体变形规律的流形元程序进行了扩展。程序的扩展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把载荷形式由原来的恒定载荷扩展为任意的三角载荷;改变原... 根据岩石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损伤与破坏特征,对现有的仅适用于模拟基于线性本构关系和恒定载荷作用下物体变形规律的流形元程序进行了扩展。程序的扩展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把载荷形式由原来的恒定载荷扩展为任意的三角载荷;改变原来的单一线弹性本构关系为由冲击损伤本构关系和线弹性本构关系共同组成的复合本构关系。最后利用扩展后的程序对一维应力波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理论值比较,结果很好地再现了应力波的传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应力波 冲击损伤 流形元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