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地矿工程体视化仿真系统的计算采掘工程量的体素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春民 李仲学 +1 位作者 僧德文 李翠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4-56,共3页
根据地矿工程体视化仿真系统研究工作的需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体素的地下采掘工程量的计算方法。描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 ,并通过一种循环裁剪累计求和的方式使算法在计算机上得以实现。
关键词 工程量 多边形裁剪 采矿工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线投射法的地下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春民 李仲学 +1 位作者 王云海 张兴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7,共4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光线投射体绘制算法的地下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描述了地下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过程及其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预处理、体素生成及图像合成等。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将地矿工程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展示和矿岩物理属性的描述有...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光线投射体绘制算法的地下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描述了地下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过程及其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预处理、体素生成及图像合成等。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将地矿工程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展示和矿岩物理属性的描述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地矿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具有三维真实感的图形信息,对直观地考察地矿工程的空间关系和分析地矿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采矿工程 光线投射法 三维可视化 体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ear-Warp算法的地下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春民 李仲学 僧德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7-49,共3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Shear Warp体绘制算法的地下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技术 ,描述了地下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过程及其关键环节 ,包括数据获取、体素生成、明暗计算、错切变换及图象合成等。采用这种技术 ,可以将地矿工程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展...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Shear Warp体绘制算法的地下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技术 ,描述了地下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过程及其关键环节 ,包括数据获取、体素生成、明暗计算、错切变换及图象合成等。采用这种技术 ,可以将地矿工程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展示和矿岩物理属性的描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地矿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具有三维真实感的图形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采矿工程 SHEAR-WARP算法 三维可视化 体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萨热阔布金矿床的自然铋及其与金矿化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钟长华 徐九华 +2 位作者 丁汝福 毛骞 谢玉玲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萨热阔布金矿是阿尔泰山南缘金-多金属矿带中与断裂变质作用有关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文通过电子探针的研究,在该矿区发现较多的自然铋矿物,它与金矿化关系非常密切,产出于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与方铅矿、黄铜矿等共生。矿区蚀变岩... 萨热阔布金矿是阿尔泰山南缘金-多金属矿带中与断裂变质作用有关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文通过电子探针的研究,在该矿区发现较多的自然铋矿物,它与金矿化关系非常密切,产出于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与方铅矿、黄铜矿等共生。矿区蚀变岩和矿石的微量元素R型聚类分析表明,Bi与Au相关最密切,Au、Cu、Ag、Bi是主要的成矿元素组合。Bi异常可以作为金矿化的重要指示,自然铋矿物的出现可以作为含金石英脉富矿地段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热阔布 金矿化 蚀变岩型金矿床 多金属硫化物 多金属矿带 含金石英脉 变质作用 阿尔泰山 电子探针 微量元素 元素组合 铋矿物 方铅矿 黄铜矿 分析表 Bi 矿区 Au 南缘 矿石 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床可视化仿真系统中刻槽数据的规范处理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翠平 李仲学 +1 位作者 僧德文 李春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13,共4页
在矿床仿真系统中 ,单纯采用地质勘探和生产勘探中的钻探数据将导致仿真效果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在仿真系统中引入空间采样密度高的刻槽数据。分析了刻槽数据的这些特征对矿床仿真系统及数据处理的影响 ,结合采矿工... 在矿床仿真系统中 ,单纯采用地质勘探和生产勘探中的钻探数据将导致仿真效果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在仿真系统中引入空间采样密度高的刻槽数据。分析了刻槽数据的这些特征对矿床仿真系统及数据处理的影响 ,结合采矿工程典型的刻槽方式和刻槽分布 ,提出了刻槽数据的规范处理方法 ,为改善矿床可视化仿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钻探 地质勘探 数据处理 生产勘探 采样密度 可视化仿真 仿真系统 通用性 实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环境中的高密度碳质流体:以阿尔泰南缘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九华 丁汝福 +3 位作者 林龙华 禇海霞 王琳琳 卫晓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碳质流体(CO2-CH4-N2体系流体)常见于地幔橄榄岩和下地壳麻粒岩中。近期研究表明,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成矿环境中的碳质流体极为丰富,不仅在造山型金矿中赋存大量与成矿有关的碳质流体,而且在VMS型矿床中也存在同造山期的变质碳质流体。... 碳质流体(CO2-CH4-N2体系流体)常见于地幔橄榄岩和下地壳麻粒岩中。近期研究表明,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成矿环境中的碳质流体极为丰富,不仅在造山型金矿中赋存大量与成矿有关的碳质流体,而且在VMS型矿床中也存在同造山期的变质碳质流体。由共生的富CO2包裹体(LCO2-LH2O型)和H2O-CO2包裹体(LH2O-LCO2型)的均一温度推测,造山型金矿的碳质流体捕获温度大于254~394.5℃,压力大于150~320MPa;VMS矿床的变质碳质流体捕获温度大于209~430℃,压力大于180~300MPa,两者具相似的捕获温度压力条件。碳质流体的捕获温度压力条件与变质相带相平衡计算的变质温度、压力范围相当。碳质流体源于区域变质作用,并参与了与造山型金矿有关的构造-变质-流体-成矿作用和对VMS型矿床的变质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环境 碳质流体 变质作用 阿尔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床仿真系统中数据的动态配置管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翠平 李仲学 +1 位作者 僧德文 李春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7-480,共4页
针对以往的矿床仿真系统存在的通用性差、实用性差、硬编码开发、可扩展性差等问题,基于MVC设计模式,采用XML技术生成配置文档,来描述数据的组织结构、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和框架,作为MVC模式中的控制部件,供应用程序在运行中动态调用,... 针对以往的矿床仿真系统存在的通用性差、实用性差、硬编码开发、可扩展性差等问题,基于MVC设计模式,采用XML技术生成配置文档,来描述数据的组织结构、应用程序的运行参数和框架,作为MVC模式中的控制部件,供应用程序在运行中动态调用,实现了对数据的动态配置管理,从而解决了以往系统的常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仿真 配置管理 MVC X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卡车运输系统最佳调度的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解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义飞 李祥仪 《运筹与管理》 CSCD 1999年第1期53-58,共6页
文章分析了目前卡车调度系统的建模情况,应用最佳控制的理论建立了卡车调度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结合一简例,分析了数值解法,给出简例的数值解。通过对数值解的分析。
关键词 露天矿卡车运输系统 计算机控制 卡车调度 最佳控制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矿山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4
9
作者 曹亮 胡乃联 《黄金科学技术》 2004年第6期31-37,共7页
在对储量管理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黄金矿山储量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了实际应用。根据系统开发实践,简要介绍系统的基本功能、开发模式、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关键词 储量管理 黄金矿山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恰功铁矿岩浆演化序列及斑岩出溶流体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谢玉玲 李应栩 +7 位作者 Zhaoshan CHANG David R. COOKE Chris G. RYAN Jamie LAIRD 白劲松 刘云飞 李光明 张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69-1886,共18页
冈底斯成矿带是碰撞造山过程形成的最重要的成矿带,恰功矽卡岩铁(铜)矿床即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部。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恰功铁矿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体为二长花岗斑岩,锆石的U-Pb定年结果为68.8±2.2Ma,明... 冈底斯成矿带是碰撞造山过程形成的最重要的成矿带,恰功矽卡岩铁(铜)矿床即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部。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恰功铁矿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体为二长花岗斑岩,锆石的U-Pb定年结果为68.8±2.2Ma,明显早于冈底斯东部与后碰撞伸展有关的斑岩型矿床和主碰撞期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其应代表了冈底斯一次尚未被充分认识到的成矿事件。通过对成矿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浆出溶流体的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及包裹体成分的LRM、LA-ICP-MS和PIXE分析,本文探讨了与该矽卡岩矿床有关的斑岩的岩浆起源、斑岩侵位机制及出溶流体特征。结果表明,成矿斑岩为矿区最早的侵入岩单元,具有壳幔源混源特征,其常量元素组成与冈底斯东部斑岩铜矿带的埃达克质岩相近,但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与东部斑岩明显不同,为地幔物质上涌并诱发角闪岩相下地壳熔融的产物,岩体侵位深度大(>7km)、剥蚀程度高。早期岩浆出溶的流体为高温、高压、高盐度流体,其中富含Fe、Pb、Zn、Cu等成矿金属,与世界其他斑岩铜矿床相比,相对富铁、铅而贫铜。流体的沸腾作用发生于钾硅化阶段,形成了一套富气、高盐、高固相和气液包裹体组合,不同于早期出溶流体的包裹体组合。从岩浆起源和出溶流体性质可以看出,该斑岩具有形成与斑岩有关的铁铅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但从该矿区地表出露的蚀变和包裹体测压结果可以看出,该斑岩体目前剥蚀深度较大,对斑岩型矿床保存不利,对该斑岩体及与成矿关系的认识对理解该区内的矿床成因和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成矿带 恰功铁矿 斑岩 岩石化学 流体包裹体 PIX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三矿沟铁铜矿床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54
11
作者 褚少雄 刘建明 +3 位作者 徐九华 魏浩 柴辉 佟匡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3-450,共18页
黑龙江三矿沟Fe-Cu矿床是中亚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北部裸河-多宝山-三矿沟NW向成矿带中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表明,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锆石谐和年龄和238U/206Pb加权平均年岭分别为175.9±... 黑龙江三矿沟Fe-Cu矿床是中亚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北部裸河-多宝山-三矿沟NW向成矿带中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表明,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锆石谐和年龄和238U/206Pb加权平均年岭分别为175.9±1.6Ma和175.9±1.1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多宝山成矿区在早侏罗世晚期存在一期重要的岩浆-热液成矿事件。三矿沟花岗闪长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亲缘性:岩石富钠(Na2O/K2O=1.39~1.59),准铝质(A/CNK=0.87~0.91),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La/Yb)N=8.02~10.45,Eu显示弱负异常(δEu=0.82~0.9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K)和元素地球化学性质活泼的不相容元素(U、Th、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Zr、Hf、Ti)。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三矿沟花岗闪长岩具有低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0.7041~0.7045)、高的Nd同位素初始比值((143Nd/144Nd)i=0.512556~0.512576)、正的εNd(t)值(2.8~3.9)、年轻的二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647~733Ma)和幔源铅同位素组成特征((206Pb/204Pb)t=18.121~18.418;(207Pb/204Pb)t=15.480~15.511;(208Pb/204Pb)t=37.628~37.713),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花岗闪长质岩浆主要源于亏损地幔源区。结合东北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和岩体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该矿床形成于岛弧的构造背景,其形成可能与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SR-ND-PB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成矿动力学环境 三矿沟花岗闪长岩 矽卡岩型Fe-Cu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CH_4流体与金成矿作用:以阿尔泰山南缘和穆龙套金矿为例 被引量:41
12
作者 徐九华 谢玉玲 +3 位作者 丁汝福 阴元军 单立华 张国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026-2032,共7页
造山型金矿的成矿作用与 H_2O-CO_2流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对阿尔泰山南缘和穆龙套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无水的 CO_2-CH_4流体在中亚成矿域中一些金矿床中具有同样重要意义。阿尔泰山南缘萨热阔布金矿包裹体的 X_(CH_4)达0.20~0... 造山型金矿的成矿作用与 H_2O-CO_2流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对阿尔泰山南缘和穆龙套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无水的 CO_2-CH_4流体在中亚成矿域中一些金矿床中具有同样重要意义。阿尔泰山南缘萨热阔布金矿包裹体的 X_(CH_4)达0.20~0.23,穆龙套金矿的 X_(CH_4)为0.07~0.23。CH_4扩大了流体不混溶的范围,有利于对 Au 的富集沉淀。CO_2流体在 Au 成矿中的重要作用至少包括了三方面的意义,即:缓冲流体 pH 值范围、提高流体中的 Au 含量并使其维持与还原硫的络合作用进行迁移;扩大超临界流体的温度范围;增加流体不混溶的区域。CH_4的加入扩大了流体不混溶的范围,有利于对 Au 的富集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造山型矿床 CO2-CH4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矿物中CO_2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徐九华 谢玉玲 +2 位作者 王丽君 朱和平 王立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7-313,共7页
本文在镜下观测基础上,挑选富含CO_2包裹体的地幔橄榄岩的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样品,运用热爆法提取和ICP-MS技术,直接测定了单矿物中CO_2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在同样条件下,采用四极质谱法测定了CO_2等气相成分,并以... 本文在镜下观测基础上,挑选富含CO_2包裹体的地幔橄榄岩的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样品,运用热爆法提取和ICP-MS技术,直接测定了单矿物中CO_2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在同样条件下,采用四极质谱法测定了CO_2等气相成分,并以CO_2含量为参考值,得出流体中的微量元素相对含量。热爆样品的显微镜观测表明,靠近颗粒表面的较大的CO_2包裹体在1000℃爆裂时均已破裂,所测定的REE和其他微量元素主要来自CO_2包裹体。CO_2流体/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数据表明,地幔CO_2流体相对于地幔岩或地幔矿物而言,富集稀土元素,特别是轻稀土元素,LREE/HREE为1.53~11.96,REE分馏程度较大,(La/Yb)_N一般大于1。CO_2流体/上地幔岩石标准化值研究表明,除Co、Ni外,铁族元素在地幔流体中趋于贫化;Cu、Mo、W、Bi、Ag等热液矿床的重金属成矿元素在地幔CO_2流体中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流体包裹体 ICP-MS 地幔橄榄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克兰盆地VMS矿床的变形变质与碳质流体特征 被引量:16
14
作者 徐九华 林龙华 +3 位作者 王琳琳 褚海霞 卫晓峰 陈栋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5-598,共14页
阿尔泰南缘克兰火山-沉积盆地的泥盆纪VMS型矿床经历了石炭纪—二叠纪同造山的区域变质和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同构造石英脉和穿切层状铅锌矿化的脉状铜矿化很发育。矿石中反映压力-重结晶作用的各种结构构造发育,包括碎斑结构、交代结构... 阿尔泰南缘克兰火山-沉积盆地的泥盆纪VMS型矿床经历了石炭纪—二叠纪同造山的区域变质和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同构造石英脉和穿切层状铅锌矿化的脉状铜矿化很发育。矿石中反映压力-重结晶作用的各种结构构造发育,包括碎斑结构、交代结构、斑状变晶结构和碎裂结构,以及塑性流动构造或皱纹构造、压力影等。对铁木尔特、大东沟铅锌(铜)矿床的包裹体研究表明,在矿化构造岩和晚期硫化物石英脉中发育极丰富的碳质(CO2-CH4-N2)流体。与碳质流体共生的LCO2-LH2O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3.1~412.1℃(铁木尔特)和209~430℃(大东沟),碳质流体的捕获压力估计为180~300MPa。这些特征与区域变质的温压条件相当,与VMS无关。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单个包裹体的重金属微量元素初步对比分析表明,造山型萨热阔布金矿的碳质流体中检出有Au、As,而在VMS矿床中没有检出,说明碳质流体在区域变质过程中对Au成矿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铅锌(铜)矿床 变形变质 碳质流体 SRXRF分析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蚀变-矿化阶段及其流体演化 被引量:21
15
作者 魏浩 徐九华 +3 位作者 曾庆栋 王燕海 刘建明 褚少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61-1374,共14页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是大兴安岭中北部多宝山-阿尔山铜(钼)成矿带内最大的斑岩型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的最东端。矿床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及多宝山组下部地层中。据野外脉体类型和穿插关系、围岩蚀变类型、矿物组合,将多宝山斑岩铜(...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是大兴安岭中北部多宝山-阿尔山铜(钼)成矿带内最大的斑岩型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的最东端。矿床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及多宝山组下部地层中。据野外脉体类型和穿插关系、围岩蚀变类型、矿物组合,将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的蚀变和矿化自早至晚划分为4个阶段:Ⅰ钾硅化阶段;Ⅱ硅化-钼矿化阶段;Ⅲ绢英岩化-铜矿化阶段;Ⅳ碳酸盐石英阶段。石英中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纯CO2包裹体。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具有规律性演化特征:钾硅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盐度集中在6%~10%NaCleqv,密度0.5~0.9g.cm-3,均一温度峰值为245~400℃;硅化-钼矿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60~300℃,盐度1.7%~39%NaCleqv,密度0.3~1.1g.cm-3;绢英岩化-铜矿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220~280℃,盐度0.1%~24.8%NaCleqv,峰值集中在6%~12%,密度0.5~1.0g.cm-3;碳酸盐阶段仅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5~170℃,盐度0.5%~12.8%NaCleqv,密度0.8~0.9g.cm-3。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成分主要为H2O和CO2。本文对多宝山矿床主成矿期压力进行了估算,Ⅰ、Ⅱ、Ⅲ阶段捕获压力分别为110~160MPa、58~80MPa、8~17MPa。测温实验结合野外现象及包裹体岩相学表明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与成矿有关的热流体不是单一的岩浆分异的结果,构造裂隙系统也为含矿流体提供了很好的导矿与容矿空间,矿床沉淀机制为温度压力的变化及空间的开放导致流体不混溶与沸腾作用,不同流体的混合、水岩反应致使流体pH值、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铜、钼的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阶段 成矿机制 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岩成矿深度:主要影响因素与压力估算方法 被引量:60
16
作者 张德会 徐九华 +4 位作者 余心起 李健康 毛世德 王科强 李泳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25,共14页
成岩成矿深度是金属矿床成矿地质体的重要空间参数,受到地质构造、岩浆岩、围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初步讨论了成矿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岩浆因素和构造因素。内生矿床,特别是岩浆热液矿床的形成深度与岩浆作用的深度有关,岩浆侵位深度限... 成岩成矿深度是金属矿床成矿地质体的重要空间参数,受到地质构造、岩浆岩、围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初步讨论了成矿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岩浆因素和构造因素。内生矿床,特别是岩浆热液矿床的形成深度与岩浆作用的深度有关,岩浆侵位深度限定了矿床形成深度的下限,而岩浆上升和侵位过程中分异出的热液的深度直接决定了成矿深度。构造变形直接控制了多孔介质的渗透率,渗透率制约了流体的流动,成矿流体运移和就位则直接与成矿深度相关联。还阐述了成岩成矿深度(压力)的估算方法,以流体包裹体温压计为主,结合其它矿物地质温度计和压力计,并综合考虑成矿地质构造、岩浆岩、围岩等因素,才能获得合理和符合地质实际的成矿深度,为找矿勘查提供经得起检验的深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深度 影响因素 压力估算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GL的真实感图形绘制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僧德文 李仲学 +1 位作者 李春民 李翠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动画和虚拟现实是现代计算机图形学的三个热点,而这三个热点的核心都是三维真实感图形的绘制。通过VC++环境下的编程实践,系统地总结了基于OpenGL技术实现真实感图形绘制(包括反走样、消隐以及光照模型等)的基本... 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动画和虚拟现实是现代计算机图形学的三个热点,而这三个热点的核心都是三维真实感图形的绘制。通过VC++环境下的编程实践,系统地总结了基于OpenGL技术实现真实感图形绘制(包括反走样、消隐以及光照模型等)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真实感图形绘制技术在地矿工程三维实体构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感图形 可视化 消隐 反走样 光照模型 OPENG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铁木尔特铅锌矿床的碳质流体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8
作者 徐九华 单立华 +3 位作者 丁汝福 Craig J HART 王琳琳 卫晓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94-2104,共11页
铁木尔特铅锌矿是阿尔泰克兰盆地内最主要的 VMS 型矿床。矿床受控于阿巴宫—库尔提断裂,铅锌矿体分布于该断裂 NE 逆冲盘的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地层绿泥石英片岩、大理岩或层状矽卡岩中。矿体形态多呈透镜状、似层状,并整合产于变质岩系... 铁木尔特铅锌矿是阿尔泰克兰盆地内最主要的 VMS 型矿床。矿床受控于阿巴宫—库尔提断裂,铅锌矿体分布于该断裂 NE 逆冲盘的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地层绿泥石英片岩、大理岩或层状矽卡岩中。矿体形态多呈透镜状、似层状,并整合产于变质岩系中,发育多个矿化层。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等。铁木尔特铅锌矿床晚期发育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至少可识别出3个流体包裹体组合(FIA)。FI0为高盐度流体包裹体组合,主要为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L-V-S 型),部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L-V 型),局限于单个石英颗粒内,包裹体呈无序分布,或呈孤立的单个包裹体分布, 包裹体的最终均一温度322~422.5℃。FI1为次生的CO_2-H_2O 流体包裹体组合,主要由单相(L_(CO_2))和两相(L_(CO_2)-L_(H_2O))的富CO_2包裹体组成,呈线性分布,穿透石英颗粒边界,明显属于次生包裹体范畴、FI2为碳质(CO_2-CH_4)流体包裹体组合,广泛发育,包裹体主要由单相(L_(CO_2)、L_(CO_2-CH_4)或 L_(CO_2-N_2))、少量两相(LCO,-LH'O)富CO。包裹体组成,大小5μm~20μm,成群定向分布,穿透石英颗粒边界并切断 FI1,是晚于 FI1的次生包裹体组合,反映晚期较大的构造—流体活动。对 FI2的详细研究表明,L_(CO_2)型包裹体的 T_(mCO_2)=-63.3~-57.7℃,T_(hCO_2)=-27.5~+29.7℃;L_(CO_2-CH_4)型或 L_(CO_2-N_2)型包裹体的 T_(mCO_2)=-80.5~-65.5℃,T_(hCO_2)=-56.0~-25.0℃;L_(CO_2)-L_(H_2O)型包裹体 CO_2相的 T_(mCO_2)=-66.9~-60.9℃,T_(hCO_2)=-13.3~+2.3℃,包裹体的最终均一温度 T_(h,total)=243.1~361.1℃。铁木尔特次生碳质流体组合,萨热阔布金矿主成矿阶段、赛都—多拉纳含金剪切带中早期透镜状石英脉碳质流体组合,以及阿舍勒等矿床的次生碳质流体组合,都具有相似的流体性质,均为高密度的CO_2-CH_2-N_2流体,其来源与石炭—二叠造山作用主期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流体包裹体 铁木尔特矿床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南缘克兰盆地的脉状金-铜矿化及其流体演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九华 肖星 +4 位作者 迟好刚 王琳琳 林龙华 禇海霞 龚运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99-1310,共12页
阿尔泰山南缘泥盆纪克兰火山-沉积盆地蕴藏有丰富的VMS锌铅铜多金属矿床。自晚泥盆世至早二叠世末,阿尔泰山南缘为NE-SW向强烈挤压的构造环境,VMS矿石受到变形变质改造,脉状金铜矿化发育。金(铜)石英脉主要有2种产状:(1)白色-灰白色(硫... 阿尔泰山南缘泥盆纪克兰火山-沉积盆地蕴藏有丰富的VMS锌铅铜多金属矿床。自晚泥盆世至早二叠世末,阿尔泰山南缘为NE-SW向强烈挤压的构造环境,VMS矿石受到变形变质改造,脉状金铜矿化发育。金(铜)石英脉主要有2种产状:(1)白色-灰白色(硫化物)顺层石英脉(QI),产于韧脆性剪切带发育地段,呈细脉状或透镜状产于绿泥片岩、黑云片岩中;(2)斜切黄铁矿化蚀变岩、层状铅锌矿和变质岩产状的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QII),与晚期的脆性构造有关。金(铜)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发育,按室温下相态特征有3类。第I类为含子矿物的高盐度包裹体(L-V-S型),子晶为NaCl,有时为KCl,包裹体呈孤立或无序分布,代表变质早期流体特征。一般NaCl子晶先消失(210~357℃),包裹体的最终均一温度369~512℃,其捕获温度与变质相的相平衡计算温度相当,反映了变质早期中高温热液活动的特征。第II类是富CO2包裹体,包括单相的碳质流体包裹体(LCO2、LCO2-CH4或LCO2-N2)和两相富CO2包裹体(LCO2-LH2O)2个亚类。碳质流体包裹体是常见类型,有时与LCO2-LH2O型伴生,在较晚期的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中表现为原生特征,而在较早的石英脉中常表现为次生特征。萨热阔布的碳质流体可分为纯CO2包裹体和CO2-CH4体系包裹体,纯CO2包裹体的固体CO2熔化温度(Tm,CO2)为-60~-56.5℃,CO2部分均一温度(Th,CO2)变化于-23~+31℃;密度一般为0.85~0.89g.m-3。CO2-CH4包裹体的Tm,CO2<-57℃,可低达-78.1℃,Th,CO2低达-33.7~-17.7℃,其密度高达1.01~1.07g.m-3。VMS矿床中晚期叠加的黄铜矿石英脉中碳质流体包裹体可分为贫CH4-N2和富CH4-N2的CO2-CH4-N2包裹体,贫CH4-N2的碳质包裹体Tm,CO2=-63.3~-57℃,Th,CO2=-27.5~+29.7℃;富CH4-N2的CO2-CH4-N2包裹体Tm,CO2=-83.4~-65.5℃,Th,CO2=-56.0~+16.9℃。铜金石英脉中与碳质流体共生的LCO2-LH2O型包裹体均一温度Th,total=205~370℃,略低于第I类高盐度包裹体的Th,total=369~512℃。据CO2流体高温高压相图估算包裹体的捕获压力至少为110~300MPa。金(铜)石英脉的主体在相当于445~566℃的高温条件下形成的,而金铜矿化则是在高于205~370℃、110~330MPa的中高温中深条件下发生的。流体包裹体的δ18O为7.54‰~11.84‰(QI)和3.82‰~7.82‰(QII),δD为-84.7‰~-98.2‰(QI)和-75.8‰~-108.8‰(QII)。结合地质特征和流体研究,说明成矿热液来源与区域变质及相关的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金-铜矿化 流体包裹体 克兰盆地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乌拉嘎金矿的次火山岩浆-热液成矿:熔体-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九华 魏浩 +4 位作者 王燕海 曾庆栋 刘建明 王永彬 毛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05-1316,共12页
黑龙江乌拉嘎金矿是我国陆相火山岩区的重要金矿之一。构造位置处于古亚洲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交接复合部位的东北缘,矿体主要分布于团结沟斜长花岗斑岩接触带部位的隐爆角砾岩带和黑龙江群变质岩的层间裂隙中。斜长花岗斑岩的石英... 黑龙江乌拉嘎金矿是我国陆相火山岩区的重要金矿之一。构造位置处于古亚洲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交接复合部位的东北缘,矿体主要分布于团结沟斜长花岗斑岩接触带部位的隐爆角砾岩带和黑龙江群变质岩的层间裂隙中。斜长花岗斑岩的石英斑晶中发育3类包裹体:熔体包裹体、原生的L-V包裹体(及少量的L-V-S包裹体)和次生的L-V包裹体。玻璃质熔体包裹体相当于酸性殘浆的成分(SiO2达69.5%~73.8%),其捕获温度大于800℃。石英斑晶中次生L-V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10~350℃、盐度5%~7%NaCleqv,代表了次火山岩浆热液的特征,与黄铁矿-早期白色玉髓状石英阶段中Q1的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很接近,而盐度略高于白色玉髓状石英Q1的。乌拉嘎金矿的金成矿可划分3个成矿阶段,发育盐水溶液包裹体:(1)黄铁矿-早期白色玉髓状石英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4~355℃,集中在190~330℃,盐度为1.3%~8.2%NaCleqv,密度为0.53~0.88g/cm3。(2)烟灰色玉髓状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9~196℃,集中在170~190℃,盐度为2.2%~3.2%NaCleqv,密度0.79~0.92g/cm3。(3)碳酸盐-石英阶段,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0~270℃;盐度0.5%~2.9%NaCleqv。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低盐度、贫CO2的盐水体系为特征,与国内外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十分相似。石英斑晶中熔体、流体包裹体及其共存反映了次火山岩浆活动晚期,由硅酸盐熔体通过不混溶产生含矿的盐水溶液的可能,说明了金成矿与斑岩的成因联系,乌拉嘎金矿应该属于陆相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中低温浅成热液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 次火山岩 黑龙江乌拉嘎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