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1_2Ni_3Ga和DO_3Fe_3Al非化学计量金属间化合物的活度、热力学因子和互扩散系数
1
作者 黄永章 袁文霞 乔芝郁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基于L12Ni3Ga和DO3Fe3Al非化学计量金属间化合物中Ga和Al的活度,利用Φ=xi·lnaixi分别计算了不同温度时L12Ni3Ga和DO3Fe3Al相中扩散的热力学因子Φ.计算表明,在化学计量比处附近L12Ni3Ga和DO3Fe3Al相中扩散的热力学因子Φ趋于... 基于L12Ni3Ga和DO3Fe3Al非化学计量金属间化合物中Ga和Al的活度,利用Φ=xi·lnaixi分别计算了不同温度时L12Ni3Ga和DO3Fe3Al相中扩散的热力学因子Φ.计算表明,在化学计量比处附近L12Ni3Ga和DO3Fe3Al相中扩散的热力学因子Φ趋于最大值。根据DarkenManning公式D=(xBDA+xADB)·Φ·S,由扩散的热力学因子Φ及自扩散系数分别计算了1123,1223和1261K下L12Ni3Ga和823K下DO3Fe3Al非化学计量金属间化合物的互扩散系数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化学计量金属间化合物 活度 扩散的热力学因子 互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对稀土系贮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赵爽 林勤 +2 位作者 朱大建 陈宁 袁永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3-76,共4页
研究了Sn替代贮氢合金LaNi5 和MlNi5(Ml=富镧混合稀土 )中部分Ni对合金的结构、吸氢容量和平衡氢压等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进行物相分析 ,测试了 2 98K ,31 3K ,333K温度下合金的吸、放氢 p—c—T曲线。结果表明 ,MlNi5 xSnx 合金 (x... 研究了Sn替代贮氢合金LaNi5 和MlNi5(Ml=富镧混合稀土 )中部分Ni对合金的结构、吸氢容量和平衡氢压等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进行物相分析 ,测试了 2 98K ,31 3K ,333K温度下合金的吸、放氢 p—c—T曲线。结果表明 ,MlNi5 xSnx 合金 (x =0 ,0 .1 )为六方晶体结构的单相组织。以Sn部分取代Ni,使平台压力降低 ,吸、放氢滞后减小 ,而吸氢能力降低很小。利用电负性、电子浓度及原子尺寸等参数的半经验模型 ,计算的ΔH 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因此 ,少量Sn替代Ni时 ,影响合金热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外层电子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氢合金 稀土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iff碱基过渡金属镍络合物的电化学聚合:阳极电聚合中扫描速率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建玲 高飞 +3 位作者 张雅琨 和丽志 韩桂梅 王新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47-2652,共6页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法制备了水杨醛-Schiff碱基过渡金属镍络合物的聚合物poly[Ni(salen)],扫描速率为5-150 mV.s-1.采用场发射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poly[Ni(salen)]的表面形貌.研究了电聚合中扫描速率对聚合物生长的影响,电聚合速率(dГ/dm...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法制备了水杨醛-Schiff碱基过渡金属镍络合物的聚合物poly[Ni(salen)],扫描速率为5-150 mV.s-1.采用场发射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poly[Ni(salen)]的表面形貌.研究了电聚合中扫描速率对聚合物生长的影响,电聚合速率(dГ/dm)与扫描速率(v)呈指数衰退关系,通过库仑电量分析指出电聚合扫描速率在20mV.s-1时聚合产物中含有最多的氧化还原活性点.扫描速率提高时单体的扩散步骤限制了聚合物的生长,所以氧化还原活性点总量随着扫描速率的提高而开始下降.利用循环伏安法分析了聚合物poly[Ni(salen)]的扩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20 mV.s-1时制备的聚合物具有较大的电荷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聚合 希夫碱 过渡金属络合物 掺杂度 电荷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ZrO_2系金属陶瓷性能与显微结构 被引量:3
4
作者 滕立东 王福明 李文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6-510,共5页
通过对Ti O N和Zr O N体系的热力学计算 ,绘制了Ti Zr O N系的热力学参数状态图 ,根据Ti和ZrO2 两相的稳定共存区确定了材料合成的热力学条件。采用常压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组分配比的Ti ZrO2 系金属陶瓷 ,研究了组成配比的变化对材料性... 通过对Ti O N和Zr O N体系的热力学计算 ,绘制了Ti Zr O N系的热力学参数状态图 ,根据Ti和ZrO2 两相的稳定共存区确定了材料合成的热力学条件。采用常压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组分配比的Ti ZrO2 系金属陶瓷 ,研究了组成配比的变化对材料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Ti含量的增加 ,材料的相对密度和抗弯强度均出现极小值 ,Ti含量在 5 0 %~ 75 % (体积分数 ,下同 )之间是材料的力学性能弱点区。Ti ZrO2 系金属陶瓷由金属Ti相 ,四方ZrO2 相和少量的单斜ZrO2 相组成 ,Ti的存在能促进四方ZrO2 向单斜ZrO2 的马氏体相变过程 ,合成条件下组元Ti和ZrO2 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O2体系 金属陶瓷 热物理性能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被动式DMF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才顺 王新东 +2 位作者 张红飞 王淑燕 马立军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2,共3页
研究甲醇浓度、甲醇溶液温度、电池温度以及阴极空气状态对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条件下,甲醇浓度、甲醇溶液温度、阴极空气状态以及电池温度对电池性能存在着明显的影响。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最... 研究甲醇浓度、甲醇溶液温度、电池温度以及阴极空气状态对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条件下,甲醇浓度、甲醇溶液温度、阴极空气状态以及电池温度对电池性能存在着明显的影响。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最佳甲醇浓度为1.5mol/L,电池性能随着甲醇溶液温度和电池温度的上升而迅速提高,阴极空气状态的改变也有利于电池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电源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工艺参数 被动式 电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iO_2-C体系热力学分析及Al_2O_3-TiC复相陶瓷的燃烧合成 被引量:2
6
作者 董倩 唐清 李文超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4-266,共3页
对Al-TiO2 -C燃烧合成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 ,并利用Al-O -N、Ti-O -N、C -O -N三个体系的叠加优势区相图分析了该燃烧合成体系的平衡产物相。结果表明 ,Al -TiO2 -C燃烧合成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为 2 398K ,燃烧合成平衡相为Al2 O3和TiC... 对Al-TiO2 -C燃烧合成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 ,并利用Al-O -N、Ti-O -N、C -O -N三个体系的叠加优势区相图分析了该燃烧合成体系的平衡产物相。结果表明 ,Al -TiO2 -C燃烧合成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为 2 398K ,燃烧合成平衡相为Al2 O3和TiC。XRD检测结果与热力学分析结果相吻合 ,说明该燃烧合成反应进行得较为彻底 ,证实热力学分析结果可信。原位生成的Al2 O3和TiC两相分布较均匀 ,燃烧合成产物疏松多孔 ,易于通过球磨方式达到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 热力学分析 AL2O3-TIC 优势区相图 复相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I_2-KI二元系相图的研究
7
作者 孙益民 乔芝郁 王世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4期88-93,共6页
用差热分析(DTA) 和X 射线衍射(XRD) 的方法则定了EuI2 - KI二元体系在3 ×10 -4Pa 压强下的低压相图,并应用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 ,相图计算) 技术对这一实验相图进行热力学优化计算,获得一组描述该体系液相的热... 用差热分析(DTA) 和X 射线衍射(XRD) 的方法则定了EuI2 - KI二元体系在3 ×10 -4Pa 压强下的低压相图,并应用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 ,相图计算) 技术对这一实验相图进行热力学优化计算,获得一组描述该体系液相的热力学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了热力学自洽的相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 计算 二元系 DTA XRD 碘化铕 碘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r系钙钛矿电极B位元素成分优化规律 被引量:2
8
作者 常希望 陈宁 +3 位作者 王丽君 李福燊 卞刘振 周国治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55-1062,共8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对元素周期表中3~6周期52种元素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r为A位系列钙钛矿结构电极材料B位替换元素的相关结构相的结合能进行了系统计算,据此分析了各元素对生成立方相和六方相结构稳定性影响的趋势。通过对相关... 采用第一性原理,对元素周期表中3~6周期52种元素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r为A位系列钙钛矿结构电极材料B位替换元素的相关结构相的结合能进行了系统计算,据此分析了各元素对生成立方相和六方相结构稳定性影响的趋势。通过对相关体系的成分比例进行推算,讨论了这些实验体系在稳定性趋势图中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对上述体系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以Mo-Fe-Co连线为中心的成分优化区域。根据相关氧离子扩散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该区域形成的原因与氧空位形成能、迁移能以及禁带宽度均较为适中有关。以上理论结合实验的研究为电极材料的成分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C 钙钛矿型电极材料 第一性原理计算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铅锡基钎料合金设计和合金相图及其计算 被引量:12
9
作者 乔芝郁 谢允安 +3 位作者 曹战民 袁文霞 孙勇 祁更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789-1798,共10页
阐述了无铅钎料合金设计的原则,讨论了合金相图及其计算在无铅锡基钎料合金设计中的作用。利用相图计算技术筛选了可能代替Pb Sn共晶钎料合金的Sn Zn In三元(x(Zn)<0.11,x(In)=0.10~0.14)和Sn Zn In Ag四元(x(Sn)=0.800,x(In)=0.090... 阐述了无铅钎料合金设计的原则,讨论了合金相图及其计算在无铅锡基钎料合金设计中的作用。利用相图计算技术筛选了可能代替Pb Sn共晶钎料合金的Sn Zn In三元(x(Zn)<0.11,x(In)=0.10~0.14)和Sn Zn In Ag四元(x(Sn)=0.800,x(In)=0.090,x(Zn)=0.075,x(Ag)<0.049)无铅锡基钎料合金。初步讨论了用相图计算技术在富Sn四元Sn Zn In Ag无铅钎料合金基础上,添加Bi,Sb等低熔点金属和微量Ce,La等稀土元素以降低贵金属In和Ag的含量,进一步提高无铅锡基多元合金钎料的综合性能和性能价格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料合金 无铅钎料 相图 相图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等离子体渗氮的表面过程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德元 李放 +3 位作者 罗文 蔡莉 许兰萍 林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对钽表面渗氮的固 气界面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从理论上预测了各种参数 (压力、气体组成、温度、电参数等 )对表面过程的影响 ,并借助于等离子体 ,在较低温度下获得了由表面层与N在Ta中的固溶体组成的表面硬化层。表面... 对钽表面渗氮的固 气界面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从理论上预测了各种参数 (压力、气体组成、温度、电参数等 )对表面过程的影响 ,并借助于等离子体 ,在较低温度下获得了由表面层与N在Ta中的固溶体组成的表面硬化层。表面层为六方晶系的Ta6N2 ,57和 /或非晶态。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有效地抑制了钽表面氧的渗入和Ta2 O5 的形成 ,使得离子渗氮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氮 表面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氧化物负热膨胀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谭强强 张中太 方克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356,共4页
 在总结和分析负热膨胀材料的发展历史和近10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几种具有异常的热膨胀行为的新材料的负热膨胀性能,并对负热膨胀机理作了探讨,总结了负热膨胀材料的结构特点,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负热膨胀材料 负热膨胀机理 复合氧化物 研究进展 结构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离子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赵斯琴 郭敏 +1 位作者 张梅 王习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1-214,218,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和Eu3+离子掺杂的TiO2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分析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少量稀土Eu3+离子的掺杂能有效抑制TiO2纳米颗粒的增长,进而提高晶体相变温度;荧光光谱研究表明TiO2∶Eu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和Eu3+离子掺杂的TiO2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分析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少量稀土Eu3+离子的掺杂能有效抑制TiO2纳米颗粒的增长,进而提高晶体相变温度;荧光光谱研究表明TiO2∶Eu3+体系中均能得到Eu3+离子特征发射光谱。随着Eu3+离子含量的增加,Eu3+离子的发光性能增强;并且Eu3+离子以Eu2(樟脑酸)3(1,10-菲咯啉)2有机配合物为前驱体掺杂到TiO2∶Eu3+纳米晶体的发光性能优于以Eu(NO3)3.6H2O为前驱体制备的TiO2∶Eu3+纳米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离子掺杂 TIO2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SiAlON及β-SiAlON-SiC复合材料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董鹏莉 王习东 +1 位作者 张梅 李文超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首先对β-SiAlON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试验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不同温度、不同z值条件下采用还原氮化法制备了β-SiAlON以及β-SiAlON-SiC复合材料;XRD和SEM分析表明,不管是以Si、Al、Al2O3还是以Si、Al2O3为原料,在氮气气氛下用Si3N4埋粉... 首先对β-SiAlON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试验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不同温度、不同z值条件下采用还原氮化法制备了β-SiAlON以及β-SiAlON-SiC复合材料;XRD和SEM分析表明,不管是以Si、Al、Al2O3还是以Si、Al2O3为原料,在氮气气氛下用Si3N4埋粉,在常温常压下都可以合成较纯的βSiAlON。通过改变z值和控制烧结温度等试验发现,当z=0.6、T=1723K时能合成较纯的β-SiAlON,但随着z值的增加,会有少量的O’SiAlON杂质相生成;通过SEM分析表明,在一定温度下,控制适宜的工艺条件,随着z值的增加,β-SiAlON晶粒间开始析出部分晶须,并逐渐转变为明显交织的棒状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SIALON β-SiAlON—SiC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固体电解质Ce_(6-x)Sm_xMoO_(15-δ)(0≤x≤1.2)的合成及电性质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德凤 薄其兵 +6 位作者 王秋艳 王敬平 吕敏峰 刘建芬 曹学强 邢献然 孟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91-179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系列新型氧化物Ce6-xSmxMoO15-δ(0≤x≤1.2).通过TG-DTA,XRD和XPS等手段对氧化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物的最低成相温度为400℃,具有立方莹石结构.Sm的掺杂可增加氧离子空位浓度,改善母体电导率.阻抗谱表...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系列新型氧化物Ce6-xSmxMoO15-δ(0≤x≤1.2).通过TG-DTA,XRD和XPS等手段对氧化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物的最低成相温度为400℃,具有立方莹石结构.Sm的掺杂可增加氧离子空位浓度,改善母体电导率.阻抗谱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固体电解质可减少或消除其晶界电阻.800℃时,Ce5.2Sm0.8MoO15-δ的电导率高达6.67×10-3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电导率 溶胶 凝胶法 SOF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镍载钌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杰 叶锋 +3 位作者 王同涛 李晶晶 王永亮 王新东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应用化学镀法制备泡沫镍载钌(Ru)催化剂,以其用于燃料电池硼氢化钠(NaBH4)水解即时供氢.该催化剂具有稳定高效的活性和稳定性能,而泡沫镍的预处理是一重要步骤.研究了制氢过程中NaBH4浓度、反应温度及使用次数对产氢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应用化学镀法制备泡沫镍载钌(Ru)催化剂,以其用于燃料电池硼氢化钠(NaBH4)水解即时供氢.该催化剂具有稳定高效的活性和稳定性能,而泡沫镍的预处理是一重要步骤.研究了制氢过程中NaBH4浓度、反应温度及使用次数对产氢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氢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快速上升,当反应温度从15℃升高到60℃,产氢速率增加了十几倍;在NaBH4浓度为20%的3%NaOH溶液中,使用载Ru量为3%的催化剂,于23.5℃常压下,水解NaBH4,其产氢速率达到0.784 mL.s-1.g-1.这种容易制备的催化剂在多次使用后仍显示出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BH4 制氢 载Ru催化剂 反应装置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合质子导电膜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新东 李建玲 +3 位作者 朱中正 苗睿瑛 王同涛 李庆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5-438,共4页
质子传导和质子导电材料在电池、电化学传感器、水/蒸汽电解以及生物系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质子导体是近年来材料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发展较为迅速的学科。质子传导机理及其材料的研究涉及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新型质子导... 质子传导和质子导电材料在电池、电化学传感器、水/蒸汽电解以及生物系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质子导体是近年来材料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发展较为迅速的学科。质子传导机理及其材料的研究涉及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新型质子导电材料研究将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发展新一代更有效、更环保的能源技术(燃料电池)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导电材料 膜材料 水合 电化学传感器 应用 能源技术 材料科学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表面渗氮层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德元 林勤 +3 位作者 陆德平 罗文 许兰萍 曾卫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27,共3页
进行了钽表面预先离子渗氮 对其后续表面高温熔盐阳极化过程及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发现钽表面预先离子渗氮并不改变其后表面阳极化处理的动力学过程控制步骤,但表面膜层生长速度减慢。膜层物相由钽的氧化物变为氮化物。膜层静态电阻... 进行了钽表面预先离子渗氮 对其后续表面高温熔盐阳极化过程及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发现钽表面预先离子渗氮并不改变其后表面阳极化处理的动力学过程控制步骤,但表面膜层生长速度减慢。膜层物相由钽的氧化物变为氮化物。膜层静态电阻率增大;致密性更好。表面粗糙度降低,耐碱腐蚀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氮 阳极化 氧化行为 喷丝头 化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进料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工况的匹配及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桂成 张浩 +1 位作者 王一拓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0,共4页
研究阴极氧气加湿、预热及电池放置方式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的影响。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显示:氧气加湿使电池内阻降低10.3%,改善了低温运行时的电池性能;在较高温度下,氧气加湿导致阴极出现水淹,降低了电池性能;氧气预... 研究阴极氧气加湿、预热及电池放置方式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的影响。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显示:氧气加湿使电池内阻降低10.3%,改善了低温运行时的电池性能;在较高温度下,氧气加湿导致阴极出现水淹,降低了电池性能;氧气预热在保证阴极温度平衡的同时,避免了产物水分遇冷凝结,改善了阴极的传质性能,电池的功率密度在55℃时从46.70 mW/cm2提高到52.48 mW/cm2;运行温度越高,氧气预热对性能的改善越显著。设计了4种进料方式,其中垂直进料方式使CO2最易排出、甲醇渗透最少,甲醇流速较低时可得到最高的功率密度(54.13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电池放置方式 氧气加湿 氧气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和Fe掺杂SnO_2的水热合成与磁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见芬 柴平 +3 位作者 王中利 刘孝娟 邢献然 孟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6-810,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Sn1-x-yMnxFeyO2(0≤x≤0.10,0≤y≤0.10)稀磁半导体.通过XRD,Raman,TEM,SQUID和Mssbeaur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XRD中没有出现第二相的沉积,Raman光谱中出现了Mn位于SnO2晶格中的局域模式.磁...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Sn1-x-yMnxFeyO2(0≤x≤0.10,0≤y≤0.10)稀磁半导体.通过XRD,Raman,TEM,SQUID和Mssbeaur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XRD中没有出现第二相的沉积,Raman光谱中出现了Mn位于SnO2晶格中的局域模式.磁性测试结果表明,当x=0.10,y=0时,样品在低温下具有较强的磁化强度,但室温下其磁化强度急剧降低.而y=0.10,x=0时,样品的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都比较小,但随温度的改变变化不大,Mssbeaur谱测试结果表明,其中的Fe一部分是铁磁耦合的,拟合得到超精细场和同质异能移等参数表明,铁磁性来源于Fe替代SnO2本征性能.Mn和Fe共同掺杂的样品的磁化强度随x的减少和y的增加而减少,矫顽力却相对于单一元素掺杂的样品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磁半导体 SNO2 水热法 铁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活化工艺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才顺 王新东 +1 位作者 张红飞 王淑燕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4-555,561,共3页
通过稳态电流-电压极化曲线法,研究了活化介质、活化时间和活化放电电流等活化工艺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三个活化工艺对电池性能存在着明显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活化介质甲醇溶液优于去... 通过稳态电流-电压极化曲线法,研究了活化介质、活化时间和活化放电电流等活化工艺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三个活化工艺对电池性能存在着明显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活化介质甲醇溶液优于去离子水;小电流活化优于大电流活化;活化的最佳时间为9h。在上述活化工艺条件和35℃的低温运行状态下,当DMFC膜电极的输出电压为0.247V时,其输出电流密度和峰值比功率分别可以达到160mA/cm2、39.5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FC 膜电极 活化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