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的6G网络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东 管婉青 +1 位作者 张海君 隆克平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1年第6期724-731,共8页
未来,人类社会将进入智能化时代,6G也将实现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6G利用原生的AI,持续为未来整个社会进行智慧赋能,实现真正的普惠智能。如何使用6G原生的AI,对未来网络资源、无线资源进行智... 未来,人类社会将进入智能化时代,6G也将实现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6G利用原生的AI,持续为未来整个社会进行智慧赋能,实现真正的普惠智能。如何使用6G原生的AI,对未来网络资源、无线资源进行智能管控,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为实现AI赋能6G网络,能够快速实时调度无线网络多类型资源,满足新兴垂直行业多样化业务需求的同时提升资源利用率,介绍了基于AI的6G网络技术,包括AI原生的新型网络架构和AI原生的新型空口技术。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AI引擎的相关概念、智能化维护架构等,并提出了网络切片的智能管控算法,分析AI在新型空口中的相关架构以及具体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网络技术 人工智能 智能无线资源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电工钢高精度板形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曹建国 宋纯宁 +3 位作者 孙磊 谭星勇 李艳琳 孔宁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2,共12页
自由规程轧制是实现柔性一体化生产组织和追求最大生产效率的必要途径,板形控制一直是制约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的瓶颈难题。阐述了国际上对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机型的不断探索与板形控制技术特征及其日趋复杂化的进展研究;基于热模拟... 自由规程轧制是实现柔性一体化生产组织和追求最大生产效率的必要途径,板形控制一直是制约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的瓶颈难题。阐述了国际上对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机型的不断探索与板形控制技术特征及其日趋复杂化的进展研究;基于热模拟与数学模型构建了电工钢完整轧制过程的高温本构关系,建立了电工钢热塑性变形过程集成仿真模型,原创构建了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完整过程中可同时控制不均匀变形和不均匀磨损的非对称自补偿轧制作用机制、提出了一种由数据与机理融合驱动的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形性协同的非对称自补偿轧制轧辊辊形、液压窜辊和液压弯辊的高精度融合控制方法。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新一代高技术热连轧自由规程轧制过程的全板形融合π机型与板形控制创新技术,突破性实现了高效低成本对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自由规程轧制的高精度板形控制,为现场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创新实现路径。最后展望了宽幅电工钢高精度板形控制的创新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带轧机 电工钢 自由规程轧制 板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集群能量高效利用机制研究综述
3
作者 吴晓阳 邹尧 +1 位作者 付强 贺威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1-449,共19页
近年来,智能体集群的能量高效利用(Energy efficient utilization,EEU)机制已经成为多智能体系统领域的热点问题,如何使用有限的能量资源实现系统性能最优是该问题的核心研究内容.考虑到智能体集群与生物族群的相似性,探究生物族群的能... 近年来,智能体集群的能量高效利用(Energy efficient utilization,EEU)机制已经成为多智能体系统领域的热点问题,如何使用有限的能量资源实现系统性能最优是该问题的核心研究内容.考虑到智能体集群与生物族群的相似性,探究生物族群的能量高效利用机制对提升智能体集群节能性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为此,首先介绍不同生物族群中蕴含的能量利用机制,并根据节能方式的差异分成3类,流体优势利用机制、流体阻碍克服机制和热量交换与扩散机制;然后对这些机制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一种具有一般性的能量高效利用模型;最后,探讨能量高效利用机制在多智能体系统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集群 能量高效利用 节能机制 编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厚料层烧结水碳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戴玉山 胡文祥 +3 位作者 王义惠 周文波 王耀祖 李思达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14,共5页
为保证料层厚度由600 mm提高至1000 mm后,烧结生产稳定顺行,通过烧结杯实验,研究了料层厚度及水碳结构对料层透气性和烧结矿质量的影响。优化后烧结产能及质量得到改善,垂烧速度、转鼓指数和整体利用系数由15.2 mm/min、65.0%和1.23 t/(... 为保证料层厚度由600 mm提高至1000 mm后,烧结生产稳定顺行,通过烧结杯实验,研究了料层厚度及水碳结构对料层透气性和烧结矿质量的影响。优化后烧结产能及质量得到改善,垂烧速度、转鼓指数和整体利用系数由15.2 mm/min、65.0%和1.23 t/(m^(2)·h)提高至22.3 mm/min、68.9%和1.54 t/(m^(2)·h)。确认了现场烧结原料结构下的最佳配水量为7.5%,同时不降低固体燃料用量,为超厚料层烧结稳定生产提供了数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烧结 水碳结构 厚料层烧结 烧结矿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柔弹性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建辉 曹建国 +3 位作者 程春福 尹海斌 余宁 范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0,共10页
为解决可用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的电子皮肤触觉传感器难以兼具高柔弹性及压力检测功能的难题,从材料的选取、结构的优化以及新型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研制高弹性的柔性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新方法.采用新型银纳米线(A... 为解决可用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的电子皮肤触觉传感器难以兼具高柔弹性及压力检测功能的难题,从材料的选取、结构的优化以及新型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研制高弹性的柔性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新方法.采用新型银纳米线(AgNWs)/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材料,基于半圆与圆形相结合的高柔弹性导电薄膜电极层及阵列式"多孔PDMS"的新型"三明治"式传感器阵列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触觉传感器的柔弹性,用模具固化成型工艺制作了高柔弹性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结果表明:这种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柔弹性,其弹性拉伸率超越人类皮肤的弹性,达到了30%,可覆盖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在不同载荷条件下进行了压力大小及分布情况的测量,发现在自然及拉伸状态下,该电子皮肤压力触觉传感器均具有较高的线性度、灵敏度及较小的迟滞误差.研究结果为机器人触觉感知技术和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皮肤 触觉传感器 压力 高柔弹性 银纳米线 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泄漏检测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5
6
作者 高琳 曹建国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62,共9页
管道泄漏常常造成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其发生的隐蔽性,对管道泄漏的及时识别与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分类标准,将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分为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和基于人工智能... 管道泄漏常常造成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其发生的隐蔽性,对管道泄漏的及时识别与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分类标准,将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分为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围绕这3类方法,分别重点介绍了管道泄漏固体模型、流体模型、泄漏信号识别和定位处理方法、人工神经网络,以及支持向量机辨识管道泄漏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了众多文献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分析了各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管道泄漏检测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泄漏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柔弹性导电薄膜电极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建辉 曹建国 +3 位作者 程春福 范阳 余宁 缪存孝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62-2069,共8页
为了解决用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或活动关节部位的触觉传感器实现高柔弹性的难题,提出了基于纳米材料,并结合马蹄形的形状布置与预拉伸工艺制作新型高柔弹性导电薄膜电极层的方法。将银纳米线以马蹄形的形状布置植入到已经过预拉... 为了解决用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或活动关节部位的触觉传感器实现高柔弹性的难题,提出了基于纳米材料,并结合马蹄形的形状布置与预拉伸工艺制作新型高柔弹性导电薄膜电极层的方法。将银纳米线以马蹄形的形状布置植入到已经过预拉伸处理的PDMS薄膜表面,形成具有高伸缩性能的导电复合材料。将其应用于机器人手腕及手指部位,验证了良好的拉伸-导电特性,且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高柔弹性导电薄膜电极层随着拉伸率的增加,电阻值呈现先减小再缓慢增大的趋势,在第50次拉伸30%后,电极相对初始值的电阻增量仅为93%。这种新型电极制作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柔弹性、导电性及稳定性,透明度也很高,可应用于拉伸、弯曲、扭转等多种复杂的应用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柔弹性 银纳米线 聚二甲基硅氧烷 导电性 预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气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特征的小波基构造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高琳 曹建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8-135,共8页
小波分析是目前管道泄漏检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降噪方法,但使用的均为通用小波基函数,不能有效匹配具体的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从而降低了降噪效果。针对该问题,通过数学解析模型计算得到管道泄漏声发射仿真信号,再以此信号为基础,构造出... 小波分析是目前管道泄漏检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降噪方法,但使用的均为通用小波基函数,不能有效匹配具体的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从而降低了降噪效果。针对该问题,通过数学解析模型计算得到管道泄漏声发射仿真信号,再以此信号为基础,构造出了适合管道泄漏特征的小波基函数。利用构造的小波基对试验泄漏信号进行降噪并做互相关计算,结果表明,当小波消失矩为3或4、滤波器支撑长度为8时的泄漏定位误差最小,仅为3.62%。将此构造小波基与通用小波基系列分别对试验泄漏信号进行降噪并做互相关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构造小波基时的泄漏定位误差是最小的。这说明该小波基符合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基本特征,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噪声,降低管道泄漏定位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泄漏 声发射 小波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泄漏检测中两个难点问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高琳 曹建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13203-13210,共8页
管道泄漏常常造成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其发生的隐蔽性,对管道泄漏的及时识别与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检测中存在两个问题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管道泄漏声发射应力波的频散问题、管网泄漏的检测成本(时间... 管道泄漏常常造成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其发生的隐蔽性,对管道泄漏的及时识别与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检测中存在两个问题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管道泄漏声发射应力波的频散问题、管网泄漏的检测成本(时间成本、传感器数目等)和检测精度之间的矛盾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分别重点介绍了“管道泄漏模态声发射检测(连续型、突发型)”以及“管网泄漏检测(泄漏源定段、传感器布置、算法)”的中外研究现状,梳理了众多文献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这两个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泄漏 检测 难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成分的铁矿粉烧结基础特性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占国 张建良 +2 位作者 刘征建 王耀祖 牛乐乐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45,共8页
为改进对铁矿粉基础特性预测的加权平均估算方法,本文选取15种常用的烧结铁矿粉进行同化性和液相流动性试验,并进行热力学计算;进而采用Levenberg-Marquardt和通用全局优化算法对铁矿粉的基础特性值与化学成分分别进行一维和二维数学模... 为改进对铁矿粉基础特性预测的加权平均估算方法,本文选取15种常用的烧结铁矿粉进行同化性和液相流动性试验,并进行热力学计算;进而采用Levenberg-Marquardt和通用全局优化算法对铁矿粉的基础特性值与化学成分分别进行一维和二维数学模型拟合;最后采用随机的混矿方案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低同化温度-开始熔化温度以及液相流动性指数-有效液相量之间有着较好的吻合程度;二维数学模型的预测在Pearson相关系数上有着更优的相关性,且预测值的平均误差也显著低于一维数学模型。在一定数量的矿种范围内,基于化学成分的二维数学模型对混匀矿基础特性的预测可以认为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基础特性 二维数学模型 化学成分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的柔性翼鲁棒输出调节
11
作者 孟亭亭 张一鹏 张爽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90,共9页
由于柔性翼为扑翼机器人提供气动外力和力矩,因此,柔性翼的鲁棒输出调节对机器人的机动性和续航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分布参数系统描述的柔性翼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两种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来处理未知周期干扰,并保证弯曲位移和扭转位... 由于柔性翼为扑翼机器人提供气动外力和力矩,因此,柔性翼的鲁棒输出调节对机器人的机动性和续航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分布参数系统描述的柔性翼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两种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来处理未知周期干扰,并保证弯曲位移和扭转位移跟踪时变轨迹,此时假设干扰和参考轨迹都可以由外系统产生.当外系统矩阵已知时,在迭代域内设计的自适应律只需要估测未知的干扰系数,并进一步得到了基于跟踪误差信号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当外系统矩阵未知时,自适应律需要估测时变的周期函数,进一步得到了第2类自适应控制.以上两种输出调节问题也可以通过基于内模原理的鲁棒控制实现,因此,本文给出了所设计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与基于内模原理的鲁棒控制的区别.基于Lyapunov方法,本文证明跟踪误差在迭代域内的收敛性,以及闭环系统状态的有界性.本文通过两组数值仿真例子进一步验证了两类自适应迭代控制对鲁棒输出调节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控制 柔性翼 自适应控制系统 迭代方法 输出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机协同空战方法研究 被引量:66
12
作者 施伟 冯旸赫 +4 位作者 程光权 黄红蓝 黄金才 刘忠 贺威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10-1623,共14页
多机协同是空中作战的关键环节,如何处理多实体间复杂的协作关系、实现多机协同空战的智能决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机协同空战决策流程框架(Deep-reinforcement-learning-based multi-aircraft cooperative ... 多机协同是空中作战的关键环节,如何处理多实体间复杂的协作关系、实现多机协同空战的智能决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机协同空战决策流程框架(Deep-reinforcement-learning-based multi-aircraft cooperative air combat decision framework,DRL-MACACDF),并针对近端策略优化(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PPO)算法,设计4种算法增强机制,提高多机协同对抗场景下智能体间的协同程度.在兵棋推演平台上进行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对对抗过程数据进行了可解释性复盘分析,研讨了强化学习与传统兵棋推演结合的交叉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协同空战 智能决策 深度强化学习 PPO算法 增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柔弹性仿生电子皮肤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邱澜 曹建国 +3 位作者 周建辉 江军 王晓玲 缪存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5-1074,共10页
仿生电子皮肤触觉传感器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化发展的先决条件,机器人等复杂的三维载体表面或活动关节部位接触压力感知的可延展的柔弹性电子皮肤高柔性、高弹性和灵活可调等适形性要求高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常用的无机半导体材料... 仿生电子皮肤触觉传感器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化发展的先决条件,机器人等复杂的三维载体表面或活动关节部位接触压力感知的可延展的柔弹性电子皮肤高柔性、高弹性和灵活可调等适形性要求高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常用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和金属材料及其化合物断裂极限应变较低,难以满足可延展的柔弹性电子皮肤的要求,因此,具有可延展性的二维纳米膜、纳米带或一维纳米线等电极或互联导体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力学屈曲的薄膜基板结构和纳米级导电元件的结构设计可有效改善无机材料的受力情况,明显提高材料整体的可拉伸性;采用纳米制造等新型技术制备的新型材料和结构一体化使得可延展的柔性电子皮肤的柔弹性显著提高。高柔弹性仿生电子皮肤触觉传感器可提高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有利于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人机共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压力感知 电子皮肤 柔性 柔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雁阵效应”的扑翼飞行机器人高效集群编队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尹曌 贺威 +2 位作者 邹尧 穆新星 孙长银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5-1367,共13页
本文借鉴“雁阵效应”,研究了扑翼飞行机器人高效集群编队飞行问题.通过对“V”字雁阵的分析得知,当前排大雁(简称头雁)和后排大雁(简称从雁)保持某一合适的相对位置偏移时,后排大雁可有效利用前排大雁挥翅产生的上洗涡流,从而节省体能... 本文借鉴“雁阵效应”,研究了扑翼飞行机器人高效集群编队飞行问题.通过对“V”字雁阵的分析得知,当前排大雁(简称头雁)和后排大雁(简称从雁)保持某一合适的相对位置偏移时,后排大雁可有效利用前排大雁挥翅产生的上洗涡流,从而节省体能;并且,雁阵通过阵型的变换,可以实现能量整体消耗的均衡性,确保长航时飞行.仿照该“雁阵效应”,分析得出耗能最少的扑翼飞行机器人集群阵型排布方式,并设计了阵型变换机制,实现集群能量整体消耗的最优性和均衡性.在此基础上,参考雁群的交互方式,设计了一种使用局部信息的控制方法,保证最优阵型的稳定维持以及阵型间的灵活变换.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阵效应 扑翼飞行机器人 编队飞行 能量高效 阵型维持 阵型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仿生电子皮肤阵列触觉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建国 程春福 +3 位作者 周建辉 尹海斌 李洋 范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59,共9页
针对当前用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或活动关节部位的触觉传感器实现高柔弹性和压力检测的难题,该文提出一种8×8阵列的仿生电子皮肤柔弹性阵列触觉传感器。基于压阻橡胶的导电机理采用微米镍粉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完成触... 针对当前用于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或活动关节部位的触觉传感器实现高柔弹性和压力检测的难题,该文提出一种8×8阵列的仿生电子皮肤柔弹性阵列触觉传感器。基于压阻橡胶的导电机理采用微米镍粉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完成触觉传感器的柔性敏感单元设计与制备,获得压阻橡胶在不同质量比时的压阻特性曲线,采用银纳米线(AgNWs)/PDMS复合材料制作的柔弹性阵列导电薄膜电极层和压阻橡胶圆片结合阵列式“多孔PDMS”中间传感层的多层“三明治”结构并通过模具固化成型工艺制备电子皮肤阵列触觉传感器,设计传感器检测系统检测其特性。实验表明柔弹性触觉传感器具有阵列数密集、测量范围广、线性度好等特点,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为3×3 mm^2,测量压力范围达到100~500 kPa,拉伸率可以达到30%,能够覆盖在三维载体表面完成分布式压力的测量,为机器人等复杂三维载体表面或活动关节部位的压力检测反馈和机器人智能化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传感器 柔弹性 压阻橡胶 银纳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矿粉粒度组成对球团矿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于洪军 路明 +4 位作者 王兴锋 张建良 刘征建 王耀祖 徐晨阳 《冶金能源》 2022年第1期21-27,共7页
随着高炉炼铁对铁矿石品位要求的不断提高,贫矿资源被大量开发利用,使得选矿工业不断发展,可提供大量细磨铁精矿粉。由于细精矿易于成球,且有利于提高球团强度,因此适用于用球团法处理。铁矿粉基础物性作为影响球团矿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高炉炼铁对铁矿石品位要求的不断提高,贫矿资源被大量开发利用,使得选矿工业不断发展,可提供大量细磨铁精矿粉。由于细精矿易于成球,且有利于提高球团强度,因此适用于用球团法处理。铁矿粉基础物性作为影响球团矿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铁精矿的预处理工艺和调整适宜的铁矿粉粒度组成是改善球团矿质量的关键所在。文章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工作进展,总结了铁精矿的预处理方法,综述了铁精矿粒度组成对球团矿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粉 超细粉 粒度组成 球团 高压辊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硅磁精粉球团矿预热焙烧工艺制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路明 陈小艳 +4 位作者 王兴锋 张建良 刘征建 王耀祖 李卓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5,共7页
针对我国球团用磁精粉普遍存在w(SiO_(2))较高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孤山球团厂两种高硅磁精粉进行球团制备试验,探究了鞍千矿和大球矿两种高硅磁精粉适宜的配矿结构,并优化了w(SiO_(2))为7%的高硅磁铁矿球团热工制度。结果表明,当鞍千矿... 针对我国球团用磁精粉普遍存在w(SiO_(2))较高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孤山球团厂两种高硅磁精粉进行球团制备试验,探究了鞍千矿和大球矿两种高硅磁精粉适宜的配矿结构,并优化了w(SiO_(2))为7%的高硅磁铁矿球团热工制度。结果表明,当鞍千矿粉与大球矿粉配比为3∶7时,生球的抗压强度随水分的增加变化不大,落下强度逐渐增加,水分质量分数为(9.5±0.5)%时,生球性能最佳,爆裂温度均大于700℃。在相同矿粉配比下,随着预热焙烧温度的升高,球团矿的抗压强度逐渐升高,当预热温度为1 100℃时,预热球强度超过400 N/P,当焙烧温度为1 250℃时,焙烧球强度超过2 500 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热 焙烧 SiO_(2) 磁精粉 赤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矿石造块过程冷却及余热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路明 陈小艳 +4 位作者 王兴峰 张建良 刘征建 王耀祖 乔红梅 《冶金能源》 2022年第3期12-17,共6页
冷却是烧结球团工艺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最终产品的矿物组织及其演变形态影响较大,关系着成品矿的产质量指标。在“双碳”背景下,余热回收技术成为烧结球团工艺的一个节能潜力点。首先对国内不同冷却设备的冷却原理及余热回收技术进... 冷却是烧结球团工艺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最终产品的矿物组织及其演变形态影响较大,关系着成品矿的产质量指标。在“双碳”背景下,余热回收技术成为烧结球团工艺的一个节能潜力点。首先对国内不同冷却设备的冷却原理及余热回收技术进行了归纳整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冷却制度对成品矿物相、抗压强度以及应力分布的影响机制,最后基于不同冷却设备的操作及冷却制度的合理选用总结了提高冷却效率和余热回收利用率的优化措施。研究结果为铁矿石造块过程冷却技术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导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及余热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球团矿 余热回收 冷却制度 冷却应力 优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孤山球团厂回转窑结圈机制与抑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兴锋 李铁柱 +4 位作者 孙孝东 张建良 刘征建 王耀祖 马黎明 《冶金能源》 2022年第6期45-49,共5页
氧化性球团回转窑热工制度优化与结圈抑制,对提高球团产量和质量、促进高效低耗冶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孤山球团厂窑头球、窑尾球、成品球和结圈物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发现:频繁结圈期间,球团内晶粒间连晶固结较差,各工序球团... 氧化性球团回转窑热工制度优化与结圈抑制,对提高球团产量和质量、促进高效低耗冶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孤山球团厂窑头球、窑尾球、成品球和结圈物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发现:频繁结圈期间,球团内晶粒间连晶固结较差,各工序球团强度较低;球团碰撞脱落的粉末和煤粉燃烧产生的灰分在结圈物中多以铁橄榄石液相和钙镁辉石液相存在;可通过优化原燃料资源质量、改善配矿结构、提高各工序球团强度、稳定窑内热状态等技术手段,有效抑制回转窑结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磁铁矿 热工制度 结圈抑制 液相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仿生形态布局的仿鸽扑翼飞行机器人系统设计
20
作者 王久斌 贺威 +2 位作者 孟亭亭 邹尧 付强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9,共12页
针对现有扑翼飞行机器人存在的飞行形态与实际鸟类相差较大,以及翅膀、尾翼布局和俯仰、转向控制方式仿生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形态布局与鸽子相仿的扑翼飞行机器人系统设计及实现方案.通过设计弧面-折翼-后掠翅膀、仿鸟扇形尾翼以及... 针对现有扑翼飞行机器人存在的飞行形态与实际鸟类相差较大,以及翅膀、尾翼布局和俯仰、转向控制方式仿生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形态布局与鸽子相仿的扑翼飞行机器人系统设计及实现方案.通过设计弧面-折翼-后掠翅膀、仿鸟扇形尾翼以及尾翼挨近翅膀后缘布置的布局方式,使扑翼机器人飞行形态更加接近真实鸟类,提高扑翼机器人的形态仿生度.在此基础上,设计结合下扑角调控无需尾翼大角度上翘的俯仰控制方式,以及不依赖于尾翼的翅膀收缩转向控制方式,在提高仿生度的同时保证飞行控制的有效性.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首先参考鸽子翅膀型式选择不同类型翅膀并进行风洞测试,确定出下扑角变化时仍能保持较优升推力性能的翅膀设计方案;其次,对各种尾翼型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鸽子尾翼特点进行仿鸽尾翼及俯仰、转向控制机构设计,并通过风洞测试验证;最后,设计飞控系统并装配整机,进行外场飞行测试,验证仿鸽扑翼飞行机器人平台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仿生形态布局 仿鸽扑翼飞行机器人 折翼翅膀 扇形尾翼 风洞实验 俯仰控制 转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