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教电影的社会作用
1
作者 石梅 《电化教育研究》 1982年第2期15-22,共8页
电影是最大众化、现代化的宣传教育工具之一。能够迅速、直观地以富有表现力的手段进行宣传和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经验,是四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手段。电影、电视、录象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又将对现代科学、工农业建设... 电影是最大众化、现代化的宣传教育工具之一。能够迅速、直观地以富有表现力的手段进行宣传和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经验,是四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手段。电影、电视、录象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又将对现代科学、工农业建设、军事科学与人民生活发生极大的影响。可以成百上千上万倍地提高工作效率、加速社会的发展、延长人的寿命。如:华罗庚教授推广优选法,靠小分队,一次只有一个课堂,几百人听课。有了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史 现代科学 社会作用 教育工具 工作效率 电影制片厂 天津自行车厂 电影事业 中国人工喉 巴黎电影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人秀节目及其在国内的发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段鸣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真人秀节目 广播电视节目 国内 国家广电总局 创新形式 优秀作品 庸俗 收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论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乘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中国广播电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广播电视传媒 中国特色 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 新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礼-乐”与美学学科形态 被引量:2
4
作者 劳承万 戚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共11页
美学是西方文化的学科,且从属其哲学体系,曰:"哲学之美学";在中土文化中没有此等学科,因中西文化属异质文化,故既无此等哲学,更无此等美学。若在观念形态之对应性上寻求,那只有礼乐文化中之"乐"学。西方美学成为一... 美学是西方文化的学科,且从属其哲学体系,曰:"哲学之美学";在中土文化中没有此等学科,因中西文化属异质文化,故既无此等哲学,更无此等美学。若在观念形态之对应性上寻求,那只有礼乐文化中之"乐"学。西方美学成为一门对峙于逻辑学的学科,虽是由鲍姆嘉通确立,但其久远的总根源却是柏拉图"理型论"中之"美本体",与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之"形式"审美论。西方文化是逐物文化,对"物"("存在"之直观性)之追根求源,极为审察(本体论/形而上学即是),故极重物之根系的存在形态。理型论可谓根系之"独体结构",四因说可谓根系之"联体结构"。据于前者,以明唯有根深才能体大(高大),故"全部西方哲学皆是其注脚";据于后者,以明唯有根系宽广,形姿才能婆娑,故"摹仿论概念在西方雄霸了两千余年"。此是其抽象式之颖思,若移至中土而论学,由前者则必然指向由圣人汇聚而来之德性总根系,由后者则必然指向儒家建构心性哲学之三联式(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故中土之乐学,必依经学精神(圣人之德性精神)为总根源,以"诗—礼—乐"之联体流程为建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礼乐 学科形态 独体 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花等城市标志性植物对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韩冰 韩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0-94,158,共5页
中国城市标志性植物市花(含市树)的大规模认定推广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对推动城市文化积累、树立城市个性形象和民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人们对市花作用的认知都是正面的,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负面因素至... 中国城市标志性植物市花(含市树)的大规模认定推广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对推动城市文化积累、树立城市个性形象和民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人们对市花作用的认知都是正面的,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负面因素至今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作者对市花确立推广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完善途径作了初步研究,抛砖引玉,期待相关文、理学科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花 城市标志性植物 生态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论衡》和《谭子化书》探讨我国古透镜自先秦至五代的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克明 李志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89年第1期47-55,共9页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透镜从先秦到五代的发展进程,着重从古代文献和出土文物的研究出发,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论证了东汉王充《论衡》中记述的阳燧可能是玻璃平凸透镜;论证了南唐谭峭的《谭子化书》中记述的'四镜'可能...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透镜从先秦到五代的发展进程,着重从古代文献和出土文物的研究出发,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论证了东汉王充《论衡》中记述的阳燧可能是玻璃平凸透镜;论证了南唐谭峭的《谭子化书》中记述的'四镜'可能是平凸透镜、双凸透镜、平光镜和凹凸透镜。作者认为《谭子化书》'四镜'段可能实际上是对中国古代透镜发展的阶段性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透镜 论衡 谭子化书 中国 光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类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建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6-157,共2页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而言,影视文本的表达方式让所谓的"创作"依附于更多元素——声音和影像的构成都承载着创作者的表达诉求,纯文本则像纪录片的一个平面蓝本,当立体的高楼广厦随着创作的笔墨渐渐生发、成型,轰然耸立于人前,诉诸感官时...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而言,影视文本的表达方式让所谓的"创作"依附于更多元素——声音和影像的构成都承载着创作者的表达诉求,纯文本则像纪录片的一个平面蓝本,当立体的高楼广厦随着创作的笔墨渐渐生发、成型,轰然耸立于人前,诉诸感官时,很难判断,最大的创作乐趣究竟来源于绘制蓝本,还是其后钢筋混凝土的累积搭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历史类 钢筋混凝土 创作者 文本 蓝本 影像 笔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历史类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建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5-156,共2页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而言,影视文本的表达方式让所谓的"创作"依附于更多元素——声音和影像的构成都承载着创作者的表达诉求,纯文本则像纪录片的一个平面蓝本,当立体的高楼广厦随着创作的笔墨渐渐生发、成型,轰然耸立于人前,诉诸感官时...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而言,影视文本的表达方式让所谓的"创作"依附于更多元素——声音和影像的构成都承载着创作者的表达诉求,纯文本则像纪录片的一个平面蓝本,当立体的高楼广厦随着创作的笔墨渐渐生发、成型,轰然耸立于人前,诉诸感官时,很难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历史类 创作者 文本 影像 笔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单极黑洞的辐射
9
作者 张宝金 张金春 +1 位作者 周祥才 赵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4年第2期35-38,共4页
本文考查了含有磁单极或双子的 Kerr-Newman 黑洞视界附近的量子效应,指出这种黑洞与通常的黑洞一样,可以产生热辐射和非热辐射。一、Hawking 热辐射最近,Kasuya 给出了带有电荷和磁荷的转动黑洞(Kerr-Newman-Kasuya 黑洞)
关键词 非热辐射 磁单极 NEWMAN 度规场 费米子 Dirac 带电粒子 量子效应 磁荷 荷电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化时段:电视编播的新理念
10
作者 林力涵 杨乘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电视剧 主题化 频道专业化 时段 特色定位 新闻资讯 专业频道 内容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