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传播策略研究 |
黄仲山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2
|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民族地区文化资本的创意性生成研究 |
王林生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9
|
|
3
|
在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视野中探索健康景观设计问题——读潘锋教授《健康景观设计研究》 |
李建盛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4
|
文化新业态互联网平台的主体责任建构与治理趋势 |
王林生
金元浦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5
|
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道德失范与伦理构建 |
王林生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6
|
“十四五”时期文化新业态发展的战略语境、历史机遇与行动路线 |
王林生
|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2
|
|
7
|
互联网文化新业态的产业特征与发展趋势 |
王林生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7
|
|
8
|
深化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的一种方式——东亚场域中共时的殖民体制差异/历时的时代转换维度 |
张泉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9
|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多样性与保护问题 |
李建盛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0
|
文化消费逻辑中的拟像 |
王林生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1
|
追怀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拓荒者张毓茂先生——从吉林大学的东亚殖民研讨会谈起 |
张泉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2
|
梅娘在1942:太平洋战争下的文化触变与认同游移——以她与《妇女杂志》《实报》的关系考释为中心 |
陈言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3
|
隐性“区隔”与显性支配——论审美趣味与审美权力的双向建构 |
黄仲山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14
|
“视觉中心主义”:视觉观看中的理性建构与解构 |
王林生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3
|
|
15
|
诠释学意识与文学理解事件的辩证法 |
李建盛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6
|
图像观看批评范式的历史性出场及其理论构成 |
王林生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7
|
中国传统与现代性张力中的宗白华美学 |
李建盛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