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O-MBR工艺调试强化炼化废水脱氮除碳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春梅 张晓玉 +4 位作者 王业腾 孔繁鑫 贾建伟 陈进富 赵龙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3,共8页
以陕西省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试A/O-MBR中试系统的运行参数优化脱氮除碳处理效果,并基于活性污泥模型(ASMs)建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数学模型,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运行调试结果表明,优化运行参数后AO5工艺仍不... 以陕西省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试A/O-MBR中试系统的运行参数优化脱氮除碳处理效果,并基于活性污泥模型(ASMs)建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数学模型,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运行调试结果表明,优化运行参数后AO5工艺仍不能确保出水达标排放,而将原AO^(5)工艺改为A^(2)O^(4)工艺使缺氧区停留时间由4 h延长至8 h后,在好氧池填料投加比20%,缺氧池100%污泥内回流和200%硝态液回流条件下,出水COD、NH_(4)^(+)-N、TN分别为28.53、0.24、12.22 mg/L,满足《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18)中表2其他单位水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限值标准。此外,基于ASMs模型构建的Ind.ASM-Petrochem模型可较为准确地模拟系统对COD和NH_(4)^(+)-N的去除,对TN的模拟则需要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MBR 脱氮除碳 停留时间 填料 Ind.ASM-Petroche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技术处理放射性废水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程荣 邓佳幸 +3 位作者 陈海鹰 谢星炜 郑祥 俞开昌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17,共8页
核电厂放射性废水的安全高效处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纳滤因具有分离性能优异、化学污染小和能耗低等优点而被逐渐应用于对放射性核素的处理中。介绍了纳滤分离核素的原理与特点,分析了商品化纳滤膜截留核素的优缺点。针对... 核电厂放射性废水的安全高效处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纳滤因具有分离性能优异、化学污染小和能耗低等优点而被逐渐应用于对放射性核素的处理中。介绍了纳滤分离核素的原理与特点,分析了商品化纳滤膜截留核素的优缺点。针对商品化纳滤膜的不足,总结了改性纳滤膜的制备方法,指出当前用于截留核素的纳滤膜的制备研究主要集中于膜表面改性和基膜改性技术,而聚酰胺层改性与预沉积改性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仍然缺少。最后探讨了纳滤处理放射性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工程化应用的可能性,为在高酸且有放射性的核废水处理中推广使用纳滤技术提供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膜改性 放射性废水 组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北京潮河护坡植被质量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晓亚 文俭平 +1 位作者 蒋飞跃 方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5-679,共5页
2008年在北京市密云县潮河河坡进行灌草植物护坡组合模式的筛选,以护坡植被质量评价6种灌草种植模式,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密云潮河护坡不同种植模式的护坡植被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判,确定最优灌草组合模式。结果表明:荆条(Vitex negundoL.... 2008年在北京市密云县潮河河坡进行灌草植物护坡组合模式的筛选,以护坡植被质量评价6种灌草种植模式,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密云潮河护坡不同种植模式的护坡植被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判,确定最优灌草组合模式。结果表明:荆条(Vitex negundoL.var.heterophylla(Franch)Rehd.)+小冠花(Coronilla varia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L.)+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cv Fine Lawn)混植护坡植被质量最优,可以有效地护坡;高羊茅和小冠花是优秀的护坡植物,适用于北京地区固土护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坡 灌草 灰色关联度 护坡植被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 t/d餐厨垃圾预处理工艺优化与运行分析
4
作者 刘海园 李善强 +2 位作者 吴念鹏 于涵同 沈传星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1-256,共6页
以延吉市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工艺优化后的各工艺单元,并分析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延吉市餐厨垃圾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100 t/d,经过预处理工艺优化后,采用“破碎+分选制浆+高温湿解”作为预处理主... 以延吉市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工艺优化后的各工艺单元,并分析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延吉市餐厨垃圾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100 t/d,经过预处理工艺优化后,采用“破碎+分选制浆+高温湿解”作为预处理主要工艺路线。优化后的工艺在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效益方面均有显著提升,餐厨垃圾的产油率从2.8%提高到4.8%,而产渣率从35%降低到10.2%,厌氧消化系统产生的沼气产量能够满足项目生产日常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破碎 分选制浆 高温湿解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的纳米酶用于双酚A选择性比色检测
5
作者 贾镇宇 孙云浩 胡玉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1-448,共8页
双酚A(BPA)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将分子印迹技术同纳米酶相结合,开发了一种简便的BPA特异性比色检测方法.Fe_(3)O_(4)纳米颗粒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类过氧... 双酚A(BPA)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将分子印迹技术同纳米酶相结合,开发了一种简便的BPA特异性比色检测方法.Fe_(3)O_(4)纳米颗粒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类过氧化物酶,以BPA为模板,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正硅酸四乙酯为交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Fe_(3)O_(4)纳米颗粒表面形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制备得到的Fe_(3)O_(4)@MIP具有优异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H_(2)O_(2)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催化无色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为蓝色的氧化态TMB(oxTMB).当存在BPA时,Fe_(3)O_(4)@MIP会选择性地吸附BPA,导致其表面的催化位点被阻断,从而引起其类过氧化物酶样活性的下降.可据此构建基于Fe_(3)O_(4)@MIP-H_(2)O_(2)-TMB体系的BPA比色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0~500 nmol/L,检出限为14.6 nmol/L.使用该方法成功地实现了污水处理厂和池塘样品中BPA的检测,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收率.所制备的Fe_(3)O_(4)@MIP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其他目标物,在环境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比色检测 Fe_(3)O_(4) 分子印迹聚合物 纳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园区再生水项目双膜法工艺的设计与应用
6
作者 许静 侯晓庆 +1 位作者 刘建业 方莎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6-212,共7页
天津市某再生水回用工程设计产水规模为5.0万m^(3)/d,采用浸没式超滤与反渗透双膜工艺为核心处理工艺,其中浸没式超滤系统设计产水规模为5.2万m^(3)/d,反渗透系统设计产水规模为2.8万m^(3)/d。系统来水为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产水达标后... 天津市某再生水回用工程设计产水规模为5.0万m^(3)/d,采用浸没式超滤与反渗透双膜工艺为核心处理工艺,其中浸没式超滤系统设计产水规模为5.2万m^(3)/d,反渗透系统设计产水规模为2.8万m^(3)/d。系统来水为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产水达标后回用作工业用水、景观用水等。目前项目已运行1 a多,运行结果表明,浸没式超滤出水浊度稳定低于0.1 NTU,优于反渗透对进水的浊度要求,从而降低了后续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频率,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反渗透出水电导率≤50μS/cm,脱盐率≥98%,优于项目对装置出水水质的要求。成本核算表明,该项目测算运行费用为1.326元/m^(3),实际运行费用稍低。该工程目前运行稳定高效,显著降低了园区内用水成本,为浸没式超滤+反渗透工艺在污水再生利用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工程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超滤 反渗透 再生水 运行效果分析及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北京奥运全力保障奥运场馆周边水环境
7
作者 王佳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北京奥运 奥运场馆 水环境 污水资源化 高科技公司 保障 膜生物反应器 奥林匹克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MBR结合精确曝气与回流强化脱氮除磷 被引量:1
8
作者 薛涛 张彩云 +3 位作者 孙大阳 陈春生 俞开昌 黄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为探索一种利用反硝化聚磷菌(DPAOs)与反硝化聚糖菌(DGAOs)强化脱氮除磷的新工艺手段,在一座传统曝气MBR工艺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内开展了新型振动MBR工艺结合精确曝气与回流控制技术的中试研究。在膜池MLSS为12~15 g/L、膜通量为20 L/(m^(... 为探索一种利用反硝化聚磷菌(DPAOs)与反硝化聚糖菌(DGAOs)强化脱氮除磷的新工艺手段,在一座传统曝气MBR工艺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内开展了新型振动MBR工艺结合精确曝气与回流控制技术的中试研究。在膜池MLSS为12~15 g/L、膜通量为20 L/(m^(2)·h)时,振动MBR中试TMP稳定保持在10~25 kPa,膜振动电机平均电耗为0.042 kWh/m^(3),比水厂曝气MBR膜吹扫风机电耗降低了61.8%。在精确曝气与回流控制下,中试好氧池前端DO低于0.5 mg/L,后端DO保持在0.3~1.2 mg/L;前缺氧池后端硝氮保持在2~3 mg/L,厌氧池硝氮接近0 mg/L,提供了有利于内碳源合成与利用的生化环境条件。振动MBR结合精确控制显著强化了反硝化除磷与内源反硝化作用,中试缺氧吸磷量占缺氧与好氧吸磷量之和的比例超过了40%,后缺氧池内源反硝化脱氮量较水厂提升了1~3 mg/L,最终出水总氮较水厂降低了3~6 mg/L。在中试厌氧池投加乙酸钠后系统脱氮除磷效果进一步提升,出水总氮与总磷分别稳定低于5 mg/L与0.5 mg/L。中试的硝化菌、反硝化菌、DPAOs与DGAOs相对丰度分别比水厂提高了0.76%、1.15%、1.96%与0.58%,其中Dechloromonas与CandidatusCompetibacter分别为主要的DPAOs与DGAOs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MBR 精确控制 反硝化除磷 内源反硝化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滤液处理过程碳排放核算及减碳路径探索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清雯 陈惠鑫 +2 位作者 石磊 程荣 郑祥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44-2452,共9页
随着生活垃圾处理量逐年上升,垃圾渗滤液作为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有机负荷、高氨氮废水,处理过程能够产生大量碳排放。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排放因子法,构建了适合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碳排放的核算方法体系,以充实生活垃圾处理... 随着生活垃圾处理量逐年上升,垃圾渗滤液作为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有机负荷、高氨氮废水,处理过程能够产生大量碳排放。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排放因子法,构建了适合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碳排放的核算方法体系,以充实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对渗滤液处理过程碳核算的研究,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该方法体系核算了渗滤液处理过程中CH_(4)和N_(2)O的直接排放以及由药耗和电耗带来的间接CO_(2)排放。基于该体系,本研究选择了8个典型渗滤液处理工程,核算并分析了3种渗滤液(焚烧渗滤液、低龄填埋渗滤液和老龄填埋渗滤液)处理过程产生的碳排放结构特征。核算结果表明:①垃圾焚烧渗滤液和低龄填埋渗滤液的碳排放特征相似,相比老龄填埋渗滤液,碳排放强度更高;焚烧渗滤液和低龄填埋渗滤液碳排放以直接排放为主,CH_(4)和N_(2)O直接排放占比高达80%;老龄填埋渗滤液碳排放以间接排放为主,电耗造成的间接排放占比达到37%。②垃圾渗滤液处理去除单位COD、TN造成的碳排放量与市政污水相近,其中渗滤液去除单位TN产生的碳排放量略高于市政污水,因此需要提高相关处理系统的碳排放效率。③相关性分析显示,吨水碳排放量与直接排放占比、单位TN碳排放强度、进水COD浓度、进水TN浓度等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垃圾渗滤液的碳排放特征与市政污水相比存在差异,CH_(4)回收、提高能效和使用新型膜材料是渗滤液处理减排的可行路径,本核算结果可为其他垃圾渗滤液处理碳核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碳排放核算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基于钛酸锂型锂离子筛的性能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江龙 赵文芳 +5 位作者 莫恒亮 陈亦力 彭文娟 李天玉 张颖 王志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4,共5页
钛酸锂型锂离子筛(简称钛系锂离子筛)具有吸附容量高、选择性好、寿命长、稳定性高等特点,在盐湖提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二氧化钛与氢氧化锂为原料,通过控制二者的配比和不同高温条件分别固相合成了偏钛酸锂前驱体(β-Li_(2)TiO... 钛酸锂型锂离子筛(简称钛系锂离子筛)具有吸附容量高、选择性好、寿命长、稳定性高等特点,在盐湖提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二氧化钛与氢氧化锂为原料,通过控制二者的配比和不同高温条件分别固相合成了偏钛酸锂前驱体(β-Li_(2)TiO_(3))和正钛酸锂前驱体(Li_(4)Ti_(5)O_(12))。研究了这2种锂离子筛活化过程的差异性以及在模拟盐湖卤水的吸附条件下吸附选择性和循环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Li_(4)Ti_(5)O_(12)较β-Li_(2)TiO_(3)活化条件苛刻,所需酸浓度更高;相同含Li+水体中,β-H_(2)TiO_(3)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32.1 mg/g,而H_(4)Ti_(5)O_(12)的饱和吸附容量仅为5.9 mg/g;2种锂离子筛在离子选择性和循环稳定性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系锂离子筛 盐湖提锂 偏钛酸锂 正钛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BR工艺在地下式水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11
作者 牛和昕 张雯 张丹丹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138,共5页
以太原市某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为改造对象,处理规模为32×10^(4) m^(3)/d。针对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占地无法增加,箱体结构复杂拆改困难等限制,结合进出水水质要求,选择采用在好氧池加入MBBR填料,提升系统生物量和专性菌丰度的方式提... 以太原市某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为改造对象,处理规模为32×10^(4) m^(3)/d。针对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占地无法增加,箱体结构复杂拆改困难等限制,结合进出水水质要求,选择采用在好氧池加入MBBR填料,提升系统生物量和专性菌丰度的方式提高处理效率,同时对鼓风系统、脱水系统进行改造,并引入精确曝气和精确加药系统。改造后COD、NH_(3)-N、TP等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V类标准。对同类型污水厂提标改造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提标改造 MBBR工艺 精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中化学除磷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俞开昌 薛涛 +5 位作者 黄霞 夏俊林 陈春生 雷霆 关晶 文湘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5,共5页
为考察化学除磷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影响,研究了MBR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化学除磷.结果表明:在MBR工艺中,硫酸亚铁是适宜的化学除磷药剂.膜分离对出水总磷的截留有重要贡献,在MBR工艺中实施化学除磷比传统活性污泥法节省加药量.在... 为考察化学除磷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影响,研究了MBR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化学除磷.结果表明:在MBR工艺中,硫酸亚铁是适宜的化学除磷药剂.膜分离对出水总磷的截留有重要贡献,在MBR工艺中实施化学除磷比传统活性污泥法节省加药量.在处理实际城市污水的MBR工程中进行了一年以上的硫酸亚铁连续投加试验,出水总磷浓度为(0.17±0.08)mg/L,平均总磷去除率达95.0%,跨膜压差维持在15kPa以下,药剂投加费用约为0.01元/m3.在MBR工艺中投加硫酸亚铁进行化学除磷,不仅可以取得很好的除磷效果,对膜污染控制也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而且经济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MBR) 城市污水 化学除磷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 被引量:11
13
作者 薛涛 董良飞 +4 位作者 关晶 郗晓敏 俞开昌 夏俊林 黄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7,共3页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提出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并开展了近3个月的中试。试验结果表明,COD、总氮、氨氮及总磷去除率分别达到86.5%、69.3%、98.0%及81.0%,平均出水COD、总氮、氨氮及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26、9.3、0.44、0.4...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提出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并开展了近3个月的中试。试验结果表明,COD、总氮、氨氮及总磷去除率分别达到86.5%、69.3%、98.0%及81.0%,平均出水COD、总氮、氨氮及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26、9.3、0.44、0.44 mg.L-1,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内源反硝化、反硝化除磷及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的共同存在使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得到整体强化;蛋白质和多糖是膜污染的主要有机成分,采用次氯酸钠溶液定期清洗可维持MBR强化脱氮除磷工艺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脱氮除磷 城市污水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厂生物处理出水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左名景 阮文权 +2 位作者 薛涛 黄霞 董良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05,110,共5页
无锡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工程分别采用传统活性污泥(CAS)和厌氧-缺氧-好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AAOA-MBR)工艺,以臭氧氧化法对2种工艺的生物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批量试验,通过调整不同的反应时间来控制臭氧投加量。结果表明,... 无锡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工程分别采用传统活性污泥(CAS)和厌氧-缺氧-好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AAOA-MBR)工艺,以臭氧氧化法对2种工艺的生物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批量试验,通过调整不同的反应时间来控制臭氧投加量。结果表明,臭氧对2种工艺出水中的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TOC、UV254和色度都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52.5%、68.5%、99.7%和99.8%和64.2%、96.4%、99.8%、100%。3维荧光光谱扫描结果表明,2种工艺处理出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类和腐殖质类有机物,荧光强度随着与臭氧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臭氧可以有效地去除该类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深度处理 活性污泥 膜生物反应器 城市污水处理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处理微污染河水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俞开昌 陈春生 +3 位作者 贾海涛 杨利 娄志颖 关晶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36-941,共6页
采用絮凝沉淀+缺氧/膜生物反应器(Anoxic/Membrane Bioreactor,A/MBR)工艺对劣Ⅴ类微污染河水的处理进行了中试研究,探讨了该工艺对低碳高氮磷河水处理效果的保证措施.结果表明:系统处理规模为10m3/d,在曝气量为8m3/h,平流沉淀池、缺氧... 采用絮凝沉淀+缺氧/膜生物反应器(Anoxic/Membrane Bioreactor,A/MBR)工艺对劣Ⅴ类微污染河水的处理进行了中试研究,探讨了该工艺对低碳高氮磷河水处理效果的保证措施.结果表明:系统处理规模为10m3/d,在曝气量为8m3/h,平流沉淀池、缺氧池和膜池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5min,0.8h和2.5h,污泥ρ(MLSS)为6.0~6.5g/L的运行条件下,向缺氧池投加约为理论量2倍的甲醇,在平流沉淀池与膜池分别投加10和5mg/L的聚合氯化铝(PAC),出水ρ(CODCr),ρ(BOD5),ρ(NH3-N)和ρ(TP)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ρ(TN)<1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中试 微污染河水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25
16
作者 许颖 夏俊林 黄霞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9-149,共11页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具有能够实现净产能、出水水质优良、剩余污泥产量低等优点,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自2006年以来相关研究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近五年增加迅速,其中有关城市污水处理的文献约占68%.本文综述了AnMBR典型工艺的...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具有能够实现净产能、出水水质优良、剩余污泥产量低等优点,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自2006年以来相关研究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近五年增加迅速,其中有关城市污水处理的文献约占68%.本文综述了AnMBR典型工艺的类型、运行效果以及影响因素、膜污染影响因素及控制手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AnMBR大规模应用的经济性,提出该工艺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同时指出未来AnMBR在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工业废水处理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污水处理 运行效果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臭氧化与组合工艺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任燕飞 王晓慧 +2 位作者 张杉 付进南 海热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28,共5页
综述了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单独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并指出该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臭氧催化氧化技术与生物技术组合处理多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效果。讨论了影响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的主要因素,对高级氧化技术及组合工艺的... 综述了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单独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并指出该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臭氧催化氧化技术与生物技术组合处理多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效果。讨论了影响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的主要因素,对高级氧化技术及组合工艺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催化氧化 高浓度有机废水 组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共混改性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及其表面两性离子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丽静 朱利平 +3 位作者 徐又一 朱宝库 陈亦力 刘德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69,共5页
通过表面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嵌段共聚物(PMMA-b-PDMAEMA)接枝改性的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纳米粒子(BCP-gSiO2NPs),并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共混,通过传统的非溶... 通过表面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嵌段共聚物(PMMA-b-PDMAEMA)接枝改性的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纳米粒子(BCP-gSiO2NPs),并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溶液共混,通过传统的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法制备PVDF/BCP-g-SiO2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进一步通过膜表面PDMAEMA链段与1,3-丙磺酸内酯之间的季胺化反应,实现了PVDF/BCP-g-SiO2有机-无机杂化膜的表面两性离子化。研究结果表明,BCP-g-SiO2NPs的引入以及膜表面的进一步两性离子化显著提高了PVD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是PVDF超滤膜等相转化膜材料改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 聚偏氟乙烯 表面两性离子化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膜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小俊 贾海涛 +1 位作者 蔡亚君 蔡映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8,共5页
针对一种一体化膜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以间歇方式运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滤膜出水,该处理方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可实现自动化运行;当厌氧反应时长1.5 h、好氧曝气及出水时间共4 h、好氧阶段溶解氧3~4 mg/L... 针对一种一体化膜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以间歇方式运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滤膜出水,该处理方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可实现自动化运行;当厌氧反应时长1.5 h、好氧曝气及出水时间共4 h、好氧阶段溶解氧3~4 mg/L、充水比0.33时,反应器中CODcr、氨氮、总氮、总磷、浊度的出水平均值分别为38.00 mg/L、2.82 mg/L、10.50 mg/L、0.39 mg/L和1.55NTU,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1%、83.5%、58.0%、81.3%和98.6%;反应器中形成大量高端营养级水平微生物种群,食物链长且相互交叉,呈明显的网状结构(食物网),能保证系统稳定的污水处理效果及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膜生物膜反应器 农村生活污水 间歇式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整治工程中灌草植物应用研究浅议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晓亚 文俭平 +1 位作者 蒋飞跃 方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5-172,共8页
河道边坡结构的破坏,加剧了河坡生态环境恶化。采用生物护坡,尤其是栽植灌木和草本,可明显改善边坡的水土保持能力。植物发达的根系通过锚固作用和加筋作用有效地提高坡面的稳定性。种植植物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边坡的生态功能,... 河道边坡结构的破坏,加剧了河坡生态环境恶化。采用生物护坡,尤其是栽植灌木和草本,可明显改善边坡的水土保持能力。植物发达的根系通过锚固作用和加筋作用有效地提高坡面的稳定性。种植植物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边坡的生态功能,增加其抗侵蚀能力。灌木和草本是用于护坡的主要植物,现阶段用于护坡的灌草大多是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植物种。不同土壤、气候条件及不同地区和地域适宜种植的灌草植物不同,因此采用种植灌草护坡应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选择适宜植物,否则很难成功。分析阐述了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护坡机理,并总结了在河道整治工程中主要使用的部分灌草种。最后列举了一些适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环境的护坡灌草,以期为护坡工程中灌草植物的选用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边坡 护坡 灌草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