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V 技术测量振荡射流流场 被引量:4
1
作者 姬忠礼 席葆树 董守平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1998年第3期87-91,共5页
利用以大功率双脉冲激光器为光源的PIV技术,测定了由扁平射流和尖劈组成的二维振荡射流流场。实验结果表明,射流喷嘴与尖劈之间存在交错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涡街,从而在尖劈两侧形成压力扰动。这种压力扰动波与不稳定射流的相互作... 利用以大功率双脉冲激光器为光源的PIV技术,测定了由扁平射流和尖劈组成的二维振荡射流流场。实验结果表明,射流喷嘴与尖劈之间存在交错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涡街,从而在尖劈两侧形成压力扰动。这种压力扰动波与不稳定射流的相互作用是整个系统产生流体振荡的原因。此外,还分析了射流喷嘴与尖劈之间的距离对流场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成像测速 振荡射流 瞬态流场 PIV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油田套管损坏区套管损坏预测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崔孝秉 岳伯谦 +1 位作者 罗维东 张宏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1期50-55,共6页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对套管损坏区浸水域的形状和大小提出一种估算方法。同时根据地应力情况,对穿过浸水域的套管所承受的岩层位移性载荷进行了分析,以该区套管损坏历史和岩层位移性载荷发展的对应关系为依据,结合开发计划,预测未...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对套管损坏区浸水域的形状和大小提出一种估算方法。同时根据地应力情况,对穿过浸水域的套管所承受的岩层位移性载荷进行了分析,以该区套管损坏历史和岩层位移性载荷发展的对应关系为依据,结合开发计划,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该区可能发生套管损坏的井数。实际使用效果表明,以这种理论和油田大量开发动态资料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对防止套管损坏工作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油田注水 套管 损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设备模糊故障诊断中权重集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被引量:5
3
作者 孔繁森 陈如恒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5期62-67,共6页
目前机械设备模糊故障诊断中多以振动的位移幅值为论域建立权重集,其隶属度函数都采用“升半哥西分布”。而现行机械振动标准(ISO2372,ISO3945)是以振速方均根值为论域制定评价机械设备状态的门槛值。本文通过拟合优... 目前机械设备模糊故障诊断中多以振动的位移幅值为论域建立权重集,其隶属度函数都采用“升半哥西分布”。而现行机械振动标准(ISO2372,ISO3945)是以振速方均根值为论域制定评价机械设备状态的门槛值。本文通过拟合优化给出了几种适用于标准中规定的各类设备的权重集隶属度函数,供从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备 故障分析 模糊数学 权重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喷射泵喉管内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殿雨 陈如恒 张来斌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6期36-39,共4页
采用有限控制容积法和K-ε二方程紊流计算模型,对喷射泵喉管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流场的参数分布,为采油喷射泵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同时采用激光测试LDV技术首次对喷射泵内流场进行了二维测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 采用有限控制容积法和K-ε二方程紊流计算模型,对喷射泵喉管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流场的参数分布,为采油喷射泵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同时采用激光测试LDV技术首次对喷射泵内流场进行了二维测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K-ε紊流模型可用于喉管内部分流场的计算,在适体坐标下可进一步推广到喉管入口处及扩散管部分流场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泵 流场 数值模拟 测试 采油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磨粒侵蚀的机理
5
作者 何仁洋 张嗣伟 +1 位作者 王德国 樊启蕴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6期40-45,共6页
研究了聚氨酯分别在含石英砂的清水、聚丙烯酰胺(PAM)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三种介质条件下,磨粒侵蚀过程中所发生的表面物理效应和表面化学效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傅立叶表面红外仪(FT-... 研究了聚氨酯分别在含石英砂的清水、聚丙烯酰胺(PAM)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三种介质条件下,磨粒侵蚀过程中所发生的表面物理效应和表面化学效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傅立叶表面红外仪(FT-IR-ATR)对聚氨酯在磨损前后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结合能和官能团作了分析。发现聚氨酯磨粒侵蚀的物理效应是运动颗粒对材料表面的微切削、材料的高疲劳破坏以及塑性断裂,而表面化学效应主要有分子链断裂、热降解、水解和氧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磨粒侵蚀 表面性质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团聚微粒技术的进展与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黄虹宾 田志鸿 时铭显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6期126-131,共6页
传统的旋风分离器很难捕集5~10um以下的微粒,目前正在研究微粒声波团聚强化旋风分离技术,以期解决此问题,文中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声波团聚方面经典的和现代的理论分析及实验方法,通过对冷态下声波团聚微粒的实验,得出了一些有... 传统的旋风分离器很难捕集5~10um以下的微粒,目前正在研究微粒声波团聚强化旋风分离技术,以期解决此问题,文中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声波团聚方面经典的和现代的理论分析及实验方法,通过对冷态下声波团聚微粒的实验,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器 气溶胶 声波团聚 团聚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