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学校高绩效教学团队建设初探-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任晓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5期43-45,共3页
建设高绩效的教学团队,对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经验,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仿真等基... 建设高绩效的教学团队,对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经验,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仿真等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设高绩效的教学团队,应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发挥团队作用,形成合力;规范教学过程,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正庚烷-四甘醇三元体系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6
2
作者 高俊斌 丁福臣 +1 位作者 靳广洲 郁浩然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754-757,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常压下,30℃、40℃、60℃时甲苯-正庚烷-四甘醇三元体系液液相平衡数据。所得数据可供设计参考。绘制了三元液液平衡相图,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两相区逐渐减小,均相区逐渐增大。用NRTL模型对试验数...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常压下,30℃、40℃、60℃时甲苯-正庚烷-四甘醇三元体系液液相平衡数据。所得数据可供设计参考。绘制了三元液液平衡相图,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两相区逐渐减小,均相区逐渐增大。用NRTL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求出了3个温度下的活度系数模型参数,关联的结果偏差较小,证明NRTL模型适用于本体系液液平衡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甘醇 液-液平衡 测定 关联 甲苯 正庚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TiCl_4为共引发剂的阳离子聚合体系的络合竞争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文莉 李树新 +2 位作者 马育红 徐瑞清 武冠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42-646,共5页
通过聚合物的GPC谱图分析以及紫外光谱测试证明了以TiCl4为共引发剂的阳离子聚合体系中微量水与引发剂和TiCl4之间存在着络合竞争,提出了抑制水对阳离子聚合影响的方法.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 四氯化钛 引发剂 配合竞争 水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正庚烷-(环丁砜+四甘醇)体系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4
4
作者 靳广洲 高俊斌 丁福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78-981,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常压下30,40,50℃时甲苯-正庚烷-(环丁砜+四甘醇)体系的液-液平衡数据,采用峰面积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归一化法定量。用NRTL模型对所测数据进行了热力学关联,关联时采用封闭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准则-混合吉布斯自由能最...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常压下30,40,50℃时甲苯-正庚烷-(环丁砜+四甘醇)体系的液-液平衡数据,采用峰面积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归一化法定量。用NRTL模型对所测数据进行了热力学关联,关联时采用封闭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准则-混合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来解决其多值问题。用单纯形优化法,选用摩尔分数目标函数求出了相应的模型参数。用该模型对本体系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偏差较小,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正庚烷-(四甘醇+环丁砜)体系 液-液平衡 关联 测定 热力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庚烷-甲苯-三甘醇三元体系液-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2
5
作者 靳广洲 高俊斌 +1 位作者 丁福臣 郁浩然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739-742,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常压下25℃、40℃和50℃时正庚烷-甲苯-三甘醇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所得数据准确、可靠。用NRTL模型对所测数据进行了热力学关联,求出了相应的模型参数。用该模型对本三...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常压下25℃、40℃和50℃时正庚烷-甲苯-三甘醇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所得数据准确、可靠。用NRTL模型对所测数据进行了热力学关联,求出了相应的模型参数。用该模型对本三元体系进行了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甘醇 甲苯 正庚烷 三元体系 液液平衡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_2/TiCl_4体系引发异丁基乙烯基醚阳离子聚合的研究 Ⅲ.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反应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文莉 杨京伟 +1 位作者 徐瑞清 武冠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39,共6页
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异丁基乙烯基醚(IBVE)/Cl2/TiCl4聚合反应的影响及其反应活性。在低于-70℃的CH2Cl2中,或在较高温度并添加给电子试剂,均实现了活性阳离子聚合。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 聚合 四氯化钛 异丁基乙烯基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加压条件下气液固三相鼓泡塔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
7
作者 靳海波 刘德林 +2 位作者 杨索和 何广湘 佟泽民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5-128,共4页
Volumetric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slurry bubble columns under elevated pressure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 using a dynamic absorption method.The effects of system temperature,pressure... Volumetric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slurry bubble columns under elevated pressure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 using a dynamic absorption method.The effects of system temperature,pressure,superficial gas velocity,concentration of solid on the volumetric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were discuss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pressure,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and concentration of solid ar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ss transfer.Th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ystem pressure,temperature and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olid concentration.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a correlation for the volumetric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H2,CO,CO2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传质系数 鼓泡塔 加温 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正庚烷-(四甘醇+三甘醇)体系液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8
作者 靳广洲 高俊斌 丁福臣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69,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常压下30℃、40℃和50℃时甲苯 正庚烷 (四甘醇+三甘醇)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所得数据准确、可靠。用NRTL模型对所测液液相平衡数据进行了热力学关联,用单纯型优化法求出了相应的模型参数...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常压下30℃、40℃和50℃时甲苯 正庚烷 (四甘醇+三甘醇)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所得数据准确、可靠。用NRTL模型对所测液液相平衡数据进行了热力学关联,用单纯型优化法求出了相应的模型参数。用该模型对本体系进行了预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正庚烷 四甘醇 三甘醇 液液平衡 关联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加工中含酚废水处理的新方法
9
作者 李燕芸 尹振晏 《现代化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24-25,共2页
提出了一种含酚废水处理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循环水系统,不排放废水,因此可防止环境污染。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含酚废水 石油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_2\TiCl_4体系引发IBVE活性阳离子聚合的研究 Ⅳ.聚合反应机理
10
作者 郭文莉 徐瑞清 武冠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4-37,40,共5页
采用1H-NMR、IR、UV光谱法证明了Cl2/TiCl4引发体系合成出带有伯氯端基的聚合物,活性聚合物链端不含双键和羰基、非活性聚合物链端含有双键、共轭双键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探讨了该体系的聚合反应机理。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 聚合 氯化钛 异丁基乙烯基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三甘醇-一氯甲烷三元体系气液相平衡的测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新 罗国华 杨春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7-450,共4页
采用加压的气液相平衡釜,在0.4 MPa(绝压)、20-40℃的条件下测定含微量水的三甘醇-一氯甲烷体系的气液相平衡数据,用逸度最小方差的方法回归实验数据,以Peng-Robinson状态方程计算组分的逸度,并用单纯形优化法得到方程中的二元相互作用... 采用加压的气液相平衡釜,在0.4 MPa(绝压)、20-40℃的条件下测定含微量水的三甘醇-一氯甲烷体系的气液相平衡数据,用逸度最小方差的方法回归实验数据,以Peng-Robinson状态方程计算组分的逸度,并用单纯形优化法得到方程中的二元相互作用参数。预测了含微量水的一氯甲烷气体在三甘醇中的溶解度,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平均相对偏差为4.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相平衡 三甘醇 一氯甲烷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中毒机理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凤艳 赵天波 +2 位作者 萨学理 汪燮卿 陆婉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33-438,共6页
钒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中毒机理李凤艳赵天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工系,北京102600)萨学理汪燮卿陆婉珍(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LiFengyanandZhaoTianbo(BeijingInstitu... 钒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中毒机理李凤艳赵天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工系,北京102600)萨学理汪燮卿陆婉珍(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LiFengyanandZhaoTianbo(BeijingInstituteofPetro-Chem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催化剂 沸石 中毒机理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头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石蜡、微晶蜡的组成 被引量:19
13
作者 赵天波 唐瑞昆 +3 位作者 冀德坤 郑波 杨建 李贵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46-650,共5页
采用柱头进样的高温气相色谱技术,建立了测定石蜡和微晶蜡中正、异构烷烃含量及相应的碳数分布的方法。首先采用当前基线积分得到正、异构烷烃的总量,再从中扣除由谷谷积分所得正构烷烃部分而得到异构烷烃含量的方法进行各碳数正、异... 采用柱头进样的高温气相色谱技术,建立了测定石蜡和微晶蜡中正、异构烷烃含量及相应的碳数分布的方法。首先采用当前基线积分得到正、异构烷烃的总量,再从中扣除由谷谷积分所得正构烷烃部分而得到异构烷烃含量的方法进行各碳数正、异构烷烃含量的计算。石蜡组成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以内,微晶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6%以内。并与分子筛吸附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方法适用范围广,信息量大,同时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精密度高等特点,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测定 石蜡 微晶螨 碳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钼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9
14
作者 靳广洲 樊秀菊 +2 位作者 孙桂大 高俊斌 朱建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4-508,共5页
以MoO3为前体,CH4/H2为还原碳化气,经程序升温还原碳化反应制备了Mo2C样品,并用TG- DTA、XRD、BET、SEM、XP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oO3在CH4/H2气氛中的还原碳化历程为MoO3→MoO2→MoOxCy→Mo2C,适宜的还原碳化温度为675℃.实验条... 以MoO3为前体,CH4/H2为还原碳化气,经程序升温还原碳化反应制备了Mo2C样品,并用TG- DTA、XRD、BET、SEM、XP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oO3在CH4/H2气氛中的还原碳化历程为MoO3→MoO2→MoOxCy→Mo2C,适宜的还原碳化温度为675℃.实验条件下制得的碳化钼晶相为β-Mo2C,表面呈现出形状规整、大小相对均一的片状颗粒,平均粒径约3.9μm.碳化钼表面有两种不同价态的钼原子,分别归属于Mo-C物种的Mo2+和Mo-O物种的Moδ+,以前者为主;碳物种由四种不同价态的碳原子组成,分别归属于C-Mo、C-C、C-H和C-O物种,以前者为主.随还原碳化反应温度的升高,制备的碳化钼颗粒增大,比表面积下降,C-C物种和C-H物种增加,表面积炭增多.由于积炭的覆盖和保护作用,碳化钼表面的Mo原子主要以Mo2+的Mo-C物种存在,只有少部分被氧钝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钼 碳化钼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分子筛选择吸附焦化苯中的噻吩 被引量:41
15
作者 罗国华 徐新 +2 位作者 佟泽民 郭新闻 王祥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76-480,共5页
对X、Y、M、ZSM- 5、Silicalite-Ⅰ沸石分子筛选择吸附焦化苯中噻吩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ZSM- 5 和Silicalite-Ⅰ分子筛具有明显的选择吸附性能。通过对ZSM- 5 分子筛进行Cu2 + ... 对X、Y、M、ZSM- 5、Silicalite-Ⅰ沸石分子筛选择吸附焦化苯中噻吩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ZSM- 5 和Silicalite-Ⅰ分子筛具有明显的选择吸附性能。通过对ZSM- 5 分子筛进行Cu2 + 离子交换及表面硅烷化处理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选择吸附性能,并认为沸石分子筛选择吸附性能与表面羟基(SiOH、SiOHAl) 的酸性及沸石孔道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选择吸附 焦化苯 噻吩 脱硫 分子筛 炼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酮、环己醇制备技术进展 被引量:46
16
作者 郭志武 靳海波 佟泽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52-859,共8页
介绍了制备环己醇和环己酮两条工业化路线:(1)通过环己烷氧化制备环己醇和环己酮;(2)通过环己烯水合制备环己醇。还特别介绍了近年来环己烷氧化反应催化剂方面的进展,包括光氧化催化剂,纳米催化剂,Gif催化剂,仿生催化剂,沸石催化剂以及... 介绍了制备环己醇和环己酮两条工业化路线:(1)通过环己烷氧化制备环己醇和环己酮;(2)通过环己烯水合制备环己醇。还特别介绍了近年来环己烷氧化反应催化剂方面的进展,包括光氧化催化剂,纳米催化剂,Gif催化剂,仿生催化剂,沸石催化剂以及复合催化剂等。并探讨了环己醇和环己酮工业化制备技术将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烷 环己烯 环己酮 环己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与异戊烯醚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靳海波 肖芳荣 +2 位作者 罗国华 杨春育 佟泽民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1-255,共5页
采用国产大孔磺酸树脂 (NKC 9) ,在无梯度反应器内对异戊烯与甲醇醚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在消除内扩散和外扩散的情况下 ,考察了甲醇浓度对醚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LHHW机理和均相反应机理推导出相应的模型方程 ,经模型筛选和参数估值 ,... 采用国产大孔磺酸树脂 (NKC 9) ,在无梯度反应器内对异戊烯与甲醇醚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在消除内扩散和外扩散的情况下 ,考察了甲醇浓度对醚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LHHW机理和均相反应机理推导出相应的模型方程 ,经模型筛选和参数估值 ,得出LHHW模型为最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叔戊基醚 醚化反应 异戊烯 甲醇 反应动力学 汽油 辛烷值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品蒸发损耗及油气回收技术 被引量:35
18
作者 何广湘 杨春育 +1 位作者 佟泽民 徐春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5,共5页
石油及其产品在加工和储运过程中产生的蒸发损耗是困扰石油加工储运和环保行业的重要课题 ,推广和采用油气回收技术十分迫切和重要。本文介绍了常见的 4种油气回收技术 :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薄膜选择渗透法 ,分析了各种油气回收方... 石油及其产品在加工和储运过程中产生的蒸发损耗是困扰石油加工储运和环保行业的重要课题 ,推广和采用油气回收技术十分迫切和重要。本文介绍了常见的 4种油气回收技术 :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薄膜选择渗透法 ,分析了各种油气回收方法的发展方向 ,特别介绍了活性碳纤维作为新型油气回收吸附材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损耗 油品 油气回收 油气储运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溶剂——离子液体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161
19
作者 李汝雄 王建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7,共5页
合成的离子液体已达一百多种。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可用于分离过程、化学反应 ,特别是催化反应、以及电化学等方面 ,并已取得许多良好的实验结果。离子液体易于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绿色溶剂 催化 环境保护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吸附空气分离过程中变压步骤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春育 马宁宁 +2 位作者 焦玉海 晁建平 佟泽民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35-340,共6页
研究了变压吸附空气分离过程中变压步骤的数学模拟,提出了孔内强制流动模型。以改进混合池模型与拟均相模型为基础,在考虑轴向返混和压降影响的同时,用瞬时平衡模型、扩散传质模型与本文提出的孔内强制流动模型对变压吸附空气分离过... 研究了变压吸附空气分离过程中变压步骤的数学模拟,提出了孔内强制流动模型。以改进混合池模型与拟均相模型为基础,在考虑轴向返混和压降影响的同时,用瞬时平衡模型、扩散传质模型与本文提出的孔内强制流动模型对变压吸附空气分离过程中的变压步骤进行了数学模拟并与Fernandez和Kenney发表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显示孔内强制流动模型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分离 空气分离 数学模拟 化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