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六极型铯束管及其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黄秉英 陈伯尧 +1 位作者 韩如春 干云清 《计量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77-80,共4页
本文描述了一种新设计的六极型铯束管及其特性的研究。这种铯束管采用了“点源”-“点靶”的六极束光学配置,并用长约27cm的无多模干扰的同轴谐振器为Ramsey腔。研究表明,与当今商品铯束管相比,它具有效率高、谐振曲线好、功率频移小以... 本文描述了一种新设计的六极型铯束管及其特性的研究。这种铯束管采用了“点源”-“点靶”的六极束光学配置,并用长约27cm的无多模干扰的同轴谐振器为Ramsey腔。研究表明,与当今商品铯束管相比,它具有效率高、谐振曲线好、功率频移小以及提高稳定度、准确度的潜力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 六极型 铯束管 束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C_s复盖于过渡金属W的吸附系统功函数研究
2
作者 陈陆君 王宁 +1 位作者 王鼎盛 罗恩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9-75,共7页
本文借助于一种改进的薄膜LAPW(线性迭加平面法)的基函数描写方法以及薄膜jellium-slab模型计算了具有三层slab的C_s-W吸附系统的功函数,得到了一组与实验更为符合的结果,即清洁表面功函数是4.89eV(近期计算值是5.4eV),这与S.Ohnishi等... 本文借助于一种改进的薄膜LAPW(线性迭加平面法)的基函数描写方法以及薄膜jellium-slab模型计算了具有三层slab的C_s-W吸附系统的功函数,得到了一组与实验更为符合的结果,即清洁表面功函数是4.89eV(近期计算值是5.4eV),这与S.Ohnishi等计算的结果(三层4.82eV,五层4.62eV,七层4.64eV,九层4.58eV)一致,功函数约在θ_1≈0.21处取极小值,其值为1.35eV,较近期结果(约0.8eV)与实验值(1.77eV)更为接近。本文着重分析了φ-θ曲线的形成与5d电子态变化及电子转移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W方法 薄法 功函数 表面电子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阴极表面发射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林 王亦曼 陈其略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77-85,共9页
为探测热阴极发射的非均匀性,并探索发射不均匀现象与阴极表面成份分布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和实验,建立了阳极小孔扫描法,获得了阴极发射分布状况的信息。在自行研制的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室内“原位”进行了发射分布与成份分布的对照测... 为探测热阴极发射的非均匀性,并探索发射不均匀现象与阴极表面成份分布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和实验,建立了阳极小孔扫描法,获得了阴极发射分布状况的信息。在自行研制的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室内“原位”进行了发射分布与成份分布的对照测量分析。观察到由于阴极制备及工艺处理所造成的发射非均匀分布及其与Ba、O在W表面覆盖的程度和Ba、O结合状况的对应关系。发现并解释了由于阴极表面不恰当工艺处理造成残余浸渍物堆积而引起局部发射降低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表面 均匀性 工艺处理 热阴极 扫描法 俄歇电子能谱仪 非均匀分布 发射电流 阳极电流 分析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注中的束缚电子对
4
作者 叶伦炎 《应用科学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本文对自由电子受激辐射器件与电子直线加速器中的电子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量子力学分析,认为电子注的电子结构应由束缚电子对组成.电子对的自旋为零,具有Bose子性质.
关键词 电子注 器件 电磁场 电子直线加速器 电磁学 束缚电子对 载流子(半导体) 自由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W吸附过程中功函数、能带和表面态及其变化关系
5
作者 陈陆君 罗恩泽 王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6-11,共6页
本文利用适应于Jellium/slab模型的薄膜LAPW基函数的多能量函数与微分并用的描述方法,计算了具有三层slab的Cs-W吸附系统的功函数,能带和表面态及其随吸附度的变化,分析了它们的变化原因及其间关系,从而为吸附过程中所发生的量子过程提... 本文利用适应于Jellium/slab模型的薄膜LAPW基函数的多能量函数与微分并用的描述方法,计算了具有三层slab的Cs-W吸附系统的功函数,能带和表面态及其随吸附度的变化,分析了它们的变化原因及其间关系,从而为吸附过程中所发生的量子过程提供了一幅比较清晰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能带 表面电子态 Cs/W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电荷在碱金属过渡金属吸附中的影响——Jellium球/Slab模型
6
作者 陈陆君 王宁 罗恩泽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30,共5页
在计算中发现,Jellium/slab模型中Jellium减小了吸附原子对价电子的吸引能力,使得φ—θ曲线在极小处大大低于实验值,特别是Cs/Ir系统。本文提出了Jellium球/slab模型,以模拟实际分离电荷对电子的吸引作用,检验结果表明,分离电荷对功函... 在计算中发现,Jellium/slab模型中Jellium减小了吸附原子对价电子的吸引能力,使得φ—θ曲线在极小处大大低于实验值,特别是Cs/Ir系统。本文提出了Jellium球/slab模型,以模拟实际分离电荷对电子的吸引作用,检验结果表明,分离电荷对功函数将给出大约0.4eV到0.8eV的贡献,这使得Cs/W及Cs/Ir吸附系统的计算φ—θ曲线和结果与实验趋于一致,但更重要的是使我们认识到了分离电荷影响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llium/Slab 分离电荷 碱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