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群丛群系组成与生物多样性特征
1
作者 杨晨辉 徐梓洋 +6 位作者 陈锋 陈长樵 许格希 刘远 杨淇 郑宝强 李黛青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3期9-15,共7页
【目的】研究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群丛群系结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方法】本文以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灌木及草甸群系为研究对象,选取代表性群丛设置样方,根据系统性与代表性原则,分别布设25块森林群落样方(包... 【目的】研究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群丛群系结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方法】本文以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灌木及草甸群系为研究对象,选取代表性群丛设置样方,根据系统性与代表性原则,分别布设25块森林群落样方(包括蒙古栎林、华北落叶松林、胡桃楸林、油松林和白桦林)、10块灌木样方(包括胡枝子、绣线菊等)和30块草甸样方(包括野青茅、地榆等)进行实地调查,对群落组成、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草本植物以薹草属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灌木以绣线菊属、雀儿舌头、胡枝子属等为优势物种,作为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组成成分。乔木群丛中,华北落叶松林群丛的多样性指标最高,林下植被丰富度相对较高且不同地域的群丛差异性较小。【结论】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内植物多样性丰富,不同植被群系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明显,海拔是影响保护区植被群系物种组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花山 植被群系 群落组成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陷阱法的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雷雷 赵永健 +4 位作者 王清春 崔国发 杨南 郑长燕 刘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324-8335,共12页
为了调查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和活动规律,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铺设20台红外相机,共拍到有效照片3761张,其中兽类2813张,鸟类643张。鉴定出兽类14种(分属5目9科);鸟类39种(分属4目16科),其中4种兽类... 为了调查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和活动规律,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铺设20台红外相机,共拍到有效照片3761张,其中兽类2813张,鸟类643张。鉴定出兽类14种(分属5目9科);鸟类39种(分属4目16科),其中4种兽类和8种鸟类是保护区新纪录。红外相机在不同的生境类型、海拔以及不同月份的拍摄率都不同,阔叶林的动物物种数和拍摄率远远高于其他生境类型;较低海拔(1150—1400 m)区域的拍摄率高于中间海拔(1400—1600 m)和较高海拔(1600—1800 m);动物集中在5—10月份活动,这几个月的拍摄率高于其他月份。而拍摄率与多样性指数往往不一致,阔叶林低于针叶林和灌木林;中间海拔最高,较低海拔最低。野生动物活动活跃的月份与旅游旺季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而野猪(Sus scrofa)、狗獾(Meles meles)、豹猫、猪獾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这五种潜在危险动物,表现出明显的夜行性,对白天游客的威胁性不大,但存在潜在危险性。通过研究,有助于保护区制定相应的管控方案和建立危险预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旅游线路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昆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裴文娅 杨南 +3 位作者 张春田 杜甫新 杨军 张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8-1225,共8页
调查我国北京西部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昆虫资源,对该地区寄蝇科昆虫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和区系分析,提供了已知种的寄主。基于马氏网共采集到寄蝇科昆虫240头,采用比较形态分类方法,整理鉴定出4亚科17族46属68种,分别占中国已... 调查我国北京西部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昆虫资源,对该地区寄蝇科昆虫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和区系分析,提供了已知种的寄主。基于马氏网共采集到寄蝇科昆虫240头,采用比较形态分类方法,整理鉴定出4亚科17族46属68种,分别占中国已知40族、280属和1252种的42.5%、16.43%和5.43%。其中湿地长唇寄蝇Siphona paludosa、阔长唇寄蝇S.foliacea、裸等鬃寄蝇Peribaea glabra、金龟长喙寄蝇Prosena siberita种群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种类,为该区域森林灌丛生态系统中寄蝇群落的优势种群。该保护区寄蝇科物种多样性较高,多样性指数在属级水平和种级水平分别为3.61和3.49,优势度指数在属级和种级水平分别为15.22%和32.93%。该地区寄蝇区系主要组成有23古北界种,38种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种,另有8中国特有种。发现2中国新纪录属:瘦腹寄蝇属Gastrolepta(Rondani,1862),腹寄蝇属Cistogaster(Latreille,1829);2中国新纪录种:黑瘦腹寄蝇Gastrolepta anthracina(Meigen,1826),胸带棘寄蝇Phytomyptera zonella(Zetterstedt,1844),给出其主要鉴别特征和外形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花山 寄蝇 物种多样性 动物区系 中国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博雅 陈美兰 +3 位作者 刘东 郑长燕 杨南 崔国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75,共6页
以北京市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SWOT分析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层次分析中,构建了15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评价得分为76.75分,等级为Ⅰ级;SWOT分析表明该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稳定,有... 以北京市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SWOT分析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层次分析中,构建了15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评价得分为76.75分,等级为Ⅰ级;SWOT分析表明该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稳定,有一定区位优势,但存在管理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与周边景点的旅游资源同质化竞争的挑战。基于以上评价结果,提出保护区开展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建议,以期能更好地开发百花山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相关问题探究——以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防控实践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宇旸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36期42-43,共2页
林业有害生物是林业防护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地区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积极构建健全、完善的防治服务体系,致力于解决有害生物问题,以试图提高林业整体水平,构建良好林业自然环境。一般情况下,林业有害生物... 林业有害生物是林业防护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地区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积极构建健全、完善的防治服务体系,致力于解决有害生物问题,以试图提高林业整体水平,构建良好林业自然环境。一般情况下,林业有害生物可以分为自然类与社会类,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直接关系到我国林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本文结合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防控实践情况,简要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相关问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有害生物 防治服务体系 建设问题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花山油松人工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6
作者 程瑞明 许格希 +6 位作者 贾磊 丁易 房子怡 谢博 赵震 刘璐静 李黛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目的】通过监测油松种群和群落动态,为华北地区人工林质量提升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选择50年生人工林建立5.2hm2动态监测样地,参考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统一标... 【目的】通过监测油松种群和群落动态,为华北地区人工林质量提升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选择50年生人工林建立5.2hm2动态监测样地,参考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统一标准,对样地内胸径≥1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了挂牌、调查和统计,分析样地内木本植物的物种区系、径级组成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样地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共计9242株,其中活立木7145株,隶属15科22属23种。其中,66.66%的科和63.64%的属具有温带植物区系的特点。有5个物种的重要值>5%,分别为油松、槲树、黑桦、土庄绣线菊和华北落叶松,其重要值总和95.44%,稀有种和偶见种分别有8种和10种。优势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结论】百花山油松人工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多样性较高,油松自疏过程为其他先锋树种提供生态位,导致群落优势种群空间分布呈聚集模式。本研究为后续开展油松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提供本底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森林动态样地 径级分布 空间格局 北京百花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花山葡萄组培苗与驯化植株表型特征
7
作者 孙彤 张紫嫣 +4 位作者 王建文 赵明腾 刘璐静 赵文超 杨瑞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8-33,共6页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对濒危物种百花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var.dissecta(Vitis baihuashanensis)的保育工作,探明百花山葡萄组培苗和驯化植株的表型和生殖特征,为今后的科学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百花山葡萄组培苗的根、茎、叶和...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对濒危物种百花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var.dissecta(Vitis baihuashanensis)的保育工作,探明百花山葡萄组培苗和驯化植株的表型和生殖特征,为今后的科学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百花山葡萄组培苗的根、茎、叶和经驯化的组培苗植株的花器官作为试验材料,利用显微技术进行表型观察。【结果】百花山葡萄组培苗在幼嫩茎上有少量表皮毛分布,而成熟茎上未发现表皮毛。幼叶、功能叶以及老叶叶片整体呈掌状全裂复叶形态,颜色为绿色,表面光滑;幼叶正面沿叶脉和叶缘处均分布着大量表皮毛;功能叶在相同位置的表皮毛分布则相对稀疏;老叶表面未发现表皮毛。随着叶片的逐渐成熟,叶面上的表皮毛逐渐脱落,而叶脉和叶缘处的表皮毛留存时间相对较长。叶片背面有大量气孔分布。通过对花器官的观察鉴定,驯化植株所采集的为雌花,且花粉畸形率高。【结论】百花山葡萄具有表皮毛等适应环境胁迫的表型,植株花粉畸形率高,影响坐果率,是导致百花山葡萄植株数量急剧减少的可能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花山葡萄 组织培养植株 花粉 花器官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地天然栎林垂直结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郑景明 周志勇 +3 位作者 田子珩 王九中 宋孟青 李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7-70,共4页
森林垂直结构的定量分析在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山地天然栎林为例,根据树冠光竞争高度原理设计划分林分垂直层次的方法,对栎林的垂直结构分析方法和所采用的参数进行验证,并对划分出的不同层次间林木胸径、树高和树... 森林垂直结构的定量分析在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山地天然栎林为例,根据树冠光竞争高度原理设计划分林分垂直层次的方法,对栎林的垂直结构分析方法和所采用的参数进行验证,并对划分出的不同层次间林木胸径、树高和树冠长度3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为客观地对天然栎林进行垂直层次定量划分,并对其他群落类型也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结构 层次 天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保护技术与林业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被引量:4
9
作者 毛鹏博 《广东蚕业》 2020年第2期27-27,29,共2页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较多,覆盖面积较为广泛,对于植物保护和防治病虫害相关技术工作有着极高的标准及要求,增加了日常植物保护和林业病虫害治理技术工作的难度。文章围绕植物保护技术及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实践开展...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较多,覆盖面积较为广泛,对于植物保护和防治病虫害相关技术工作有着极高的标准及要求,增加了日常植物保护和林业病虫害治理技术工作的难度。文章围绕植物保护技术及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实践开展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植物 病虫害 保护技术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保护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贺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7期89-90,共2页
现阶段国内林业病虫害相关防治工作虽在持续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诸多不足,仍需加大力度开展林区内部病虫害防治技术实践研究,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维持森林生态平衡.故而,本文深入探究以森林保护为基础的病虫害有效防... 现阶段国内林业病虫害相关防治工作虽在持续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诸多不足,仍需加大力度开展林区内部病虫害防治技术实践研究,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维持森林生态平衡.故而,本文深入探究以森林保护为基础的病虫害有效防治技术,期望能够为今后此方面技术实践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 森林保护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窗对黄檗幼树空间分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昌 路琦 +4 位作者 汪生财 陈梦缘 邢韶华 王清春 杨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目的】林窗增加了林分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林下生境的异质性,对林下幼树的更新具有重要影响。黄檗是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黄檗幼树的生长状况、空间分布与林窗空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其对林下生境的适应性,对促进黄檗种群... 【目的】林窗增加了林分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林下生境的异质性,对林下幼树的更新具有重要影响。黄檗是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黄檗幼树的生长状况、空间分布与林窗空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其对林下生境的适应性,对促进黄檗种群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2014年在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内林下栽种的黄檗幼树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对黄檗的生长及存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使用背包式激光雷达获取了样地的林窗空间结构数据。采用空间点格局、生境关联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林窗对黄檗幼树空间分布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1)自然生长条件下,7年后黄檗幼树存活率为19.25%,在排除扩散限制后,存活黄檗幼树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聚集分布。(2)林窗空间结构是黄檗幼树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黄檗幼树分布与林窗边缘呈显著正关联,而与林冠区呈显著负关联。(3)黄檗幼树的基径在林窗边缘显著高于林冠区和林窗中心(P<0.01),在林冠区与林窗中心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黄檗幼树的冠幅和树高则呈现显著的梯度变化(P<0.05),即林窗边缘>林冠区>林窗中心。【结论】研究表明林窗对黄檗幼树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生长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林窗边缘的生境条件更有利于黄檗幼树的存活和生长,而林窗中心和林冠区则会对黄檗幼树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空间点格局 物种-生境关联 林窗 幼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在运动场草坪坪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呈 刘志超 +1 位作者 徐伟 常智慧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516-2524,共9页
为解决沙基运动场草坪在其投入使用初期表面缺乏稳定性的问题,本研究对3种植物纤维废弃物(废旧棉花、麦秆以及椰糠)作为坪床加固材料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试验草坪采用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草皮密铺建植,以纯沙坪床基质(CK)作为对照... 为解决沙基运动场草坪在其投入使用初期表面缺乏稳定性的问题,本研究对3种植物纤维废弃物(废旧棉花、麦秆以及椰糠)作为坪床加固材料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试验草坪采用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草皮密铺建植,以纯沙坪床基质(CK)作为对照,按质量比混入1%废旧棉花(T1)、1%麦秆(T2)以及1%椰糠(T3)作为处理,研究各坪床基质对草坪外观质量、土壤条件以及运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T2以及T3处理均能提升草坪色泽,促进草坪分蘖,提高草坪外观质量,其中T3处理最佳,T2处理次之;T1、T2和T3处理均能增强土壤持水性,增大土壤紧实度以及抗剪强度,其中T3处理能显著增强土壤持水性和增大土壤抗剪强度(P<0.05),而T1处理则能显著增大土壤紧实度以及抗剪强度(P<0.05);各处理草坪运动质量(扭动摩擦性能、表面硬度、回弹性)均符合运动场草坪质量相关评价标准。由此表明,废旧棉花、麦秆以及椰糠均可作为沙基运动场草坪坪床加固材料,其中添加1%废旧棉花(T1)处理坪床加固效果最佳,值得在运动场草坪建植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废弃物 运动场草坪 沙基坪床 加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分析方法在豹猫食物构成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滕扬 盖立新 +3 位作者 李建 房新民 杨南 鲍伟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8,共9页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作为北京地区的顶级食肉动物,对于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对于捕食动物食物构成研究,较为简便的方法是粪样内容物检视法,而粪样残余物DNA鉴定技术具有更为准确细致的优势,...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作为北京地区的顶级食肉动物,对于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对于捕食动物食物构成研究,较为简便的方法是粪样内容物检视法,而粪样残余物DNA鉴定技术具有更为准确细致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探索不同方法的优势互补,将有助于提高技术应用成效。本研究利用DNA宏条形码技术与粪样内容物分析法,对采集自北京市4个自然保护区的71份豹猫粪样进行食物构成分析,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特点,了解豹猫的食物资源利用状况。结果显示,DNA宏条形码技术共鉴别出36种猎物,来自10目22科,4个保护区的豹猫食性具有显著差异,百花山、松山、云蒙山保护区的豹猫食物种类的出现比率均以小型哺乳类为主,其中对鼠类的捕食比例最高,对鸟类的捕食次之,而分布于云峰山保护区的豹猫对鸟类捕食比例最高,对鼠类的捕食次之。粪样内容物分析法鉴别出9类猎物,其中包括昆虫和植物两种DNA宏条形码技术未检出的食物,4个保护区的豹猫食物均以鼠类和鸟类为主,且最多检测出鼠类数量为3只、鸟类2只,次要食物则为植物和昆虫。两种方法均显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黑线姬鼠(A.agrarius)被取食的频率最高。本研究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鉴定出动物性猎物种类较为齐全,粪样内容物分析法能够区分猎物个体数量,实现了在豹猫食性分析中的互补效应,同时,本研究发现了豹猫的食物组成特点,为后续深入开展捕食动物种间共存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猫 非损伤性取样 DNA宏条形码 粪样内容物分析法 食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在生态文明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宇旸 《南方农业》 2020年第30期82-83,共2页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的实施要以林业有害生物基本特征为依据,符合区域生态文明发展需求,建立自然保护区防控实践体系。基于此,以北京西部的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简要分析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技术要点。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生态文明 自然保护区 发生现状 防控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