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循清閟——倪瓒(款)《狮子林图》及其清宫仿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琰哲 《中国书画》 2019年第2期37-70,共34页
乾隆内府收藏有历代山水画作名迹众多。倪瓒(款)《狮子林图》即是其中之一。自入藏之日起,乾隆帝便对此画钟爱有加,不仅珍藏宝玩、作诗题跋,还多次以此画为底本进行临仿,亦命臣下进行仿画。倪瓒(款)《狮子林图》牵涉到对园林的寻访考证... 乾隆内府收藏有历代山水画作名迹众多。倪瓒(款)《狮子林图》即是其中之一。自入藏之日起,乾隆帝便对此画钟爱有加,不仅珍藏宝玩、作诗题跋,还多次以此画为底本进行临仿,亦命臣下进行仿画。倪瓒(款)《狮子林图》牵涉到对园林的寻访考证以及京师狮子林园的仿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林 倪瓒 清宫 乾隆帝 藏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金陵绘画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晓 《中国书画》 2016年第5期35-42,共8页
一、明清之际金陵画坛的特殊地位作为六朝占都,南京曾在中国绘画史上书写过辉煌的篇章,三国时期的曹不兴,魏晋南北朝时的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五代的顾闳中、周文矩、王齐翰、徐熙、董源、巨然。到了明代,南京成为朱元璋最初立国之地... 一、明清之际金陵画坛的特殊地位作为六朝占都,南京曾在中国绘画史上书写过辉煌的篇章,三国时期的曹不兴,魏晋南北朝时的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五代的顾闳中、周文矩、王齐翰、徐熙、董源、巨然。到了明代,南京成为朱元璋最初立国之地,曾在宫廷中聚集了一大批画家,"浙派"开派大师蛾进曾在此活动过,金陵画坛大有一振之势,惜不久成祖朱棣将首都迂往北京。不过南京仍是明朝的留都,保留了一套完整的官制,仍然是南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在这里举行,士子汇集,文风极盛,流风所被,遍及秦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中心 中国绘画史 顾闳中 张僧繇 王齐翰 陆探微 周亮工 周文矩 王弘撰 徐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黄河”母题视觉经验的新维度--从1960年江苏省国画院“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谈起 被引量:1
3
作者 陶怡霖 《中国美术》 2021年第2期89-96,共8页
1960年9月,傅抱石率领以江苏省国画院画家为主的“江苏国画工作团”(以下简称“写生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他们在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建设工地的写生活动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笔。写生团缘何选择三... 1960年9月,傅抱石率领以江苏省国画院画家为主的“江苏国画工作团”(以下简称“写生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他们在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建设工地的写生活动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笔。写生团缘何选择三门峡作为本次探访黄河和描写黄河的据点,并以劳动建设场景来表现所谓“人定胜天”的社会历史语境?写生团画家们又是如何在描绘山河新貌的同时,发掘出一种关于“黄河”母题视觉经验的新维度,进而传递华夏民族精神的?在处于改革和创新的中国画坛,这样一次史无前例的壮游写生与展览使得江苏省画家在全国美术界树立了一种榜样,在探索生活与艺术、传统与创新中,用新的体验去激发中国画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国画院 写生 三门峡 黄河 视觉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为人民,永远在路上——“传承‘人民艺术家’精神研讨会”综述节选
4
作者 本刊编辑部(整理) 王远 +11 位作者 高世屹 娄述德 刘曦林 郜宗远 程大利 郭石夫 殷双喜 吕晓 杭春晓 黄小峰 邓锋 张涛 《中国美术》 2024年第5期4-23,共20页
[写在前面]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2024年是“人民艺术家”齐白石160周年诞辰,为进一步实现“人民艺术家”精神的传承,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中国美术》杂志、... [写在前面]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2024年是“人民艺术家”齐白石160周年诞辰,为进一步实现“人民艺术家”精神的传承,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中国美术》杂志、《艺术博物馆》杂志、人美美术馆、美术出版中心承办的“传承‘人民艺术家’精神研讨会”于2024年7月24日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学院顺利举办。研讨会上,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高世屹致辞欢迎与会专家、学者,并作《“第二个结合”视域下齐白石绘画艺术的时代价值》主题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美术出版社 人民艺术家 艺术博物馆 社会主义文艺 美术出版 齐白石 绘画艺术 美术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笔写“家山”——陈子庄的写生历程与画学阐读
5
作者 陶怡霖 《中国美术》 2024年第4期99-107,共9页
作为对20世纪后半叶中国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画家,目前围绕陈子庄展开的美术史叙述仍带有较强的地域色彩。他与黄秋园的“被发现”提振了处于“困境”许久且亟须寻求出路的传统中国画画家的信心。“旅行写生”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画家... 作为对20世纪后半叶中国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画家,目前围绕陈子庄展开的美术史叙述仍带有较强的地域色彩。他与黄秋园的“被发现”提振了处于“困境”许久且亟须寻求出路的传统中国画画家的信心。“旅行写生”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画家们是一个绕不开的命题。对陈子庄而言,写生意味着“变化”的开始,然其写生等相关研究仍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陈子庄的写生历程与写生画稿,论述他对写生的思考与积淀对其题材转变及个人艺术风格确立所起到的作用。对进一步理解陈子庄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进而判断其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坐标位置,这些探索都将为我们提供崭新的视角和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庄 写生 中国画 画学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士、菩萨与皇帝——仿古行乐图中乾隆帝的自我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赵琰哲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5-34,共10页
清乾隆朝出现的皇帝仿古行乐图,是根据内府所藏古画改绘而成,并将乾隆帝形象置入其中。在图中,乾隆帝或化身为汉族文士悠游于林泉之间,或化身为文殊菩萨端坐接受供养。在清代严格的衣冠制度下,身着汉装的乾隆皇帝并非真实存在。这些仿... 清乾隆朝出现的皇帝仿古行乐图,是根据内府所藏古画改绘而成,并将乾隆帝形象置入其中。在图中,乾隆帝或化身为汉族文士悠游于林泉之间,或化身为文殊菩萨端坐接受供养。在清代严格的衣冠制度下,身着汉装的乾隆皇帝并非真实存在。这些仿古行乐图融虚构与真实于一体。文士与菩萨,是乾隆帝对其满洲皇帝身份之外的自我理解,也是对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身份的虚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仿古行乐图 汉装 文士 菩萨 身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影成双——明清女画家对女性形象的描绘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琰哲 《中国书画》 2019年第11期28-41,共14页
一、明清女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概况在传统画史中,相对于占据画史主体的男性画家而言,女性画家的绘画作品数量较少。在本就相对较少的女画家作品中,就创作题材而言,又以花鸟画数量最多,人物画、山水画数量相对较少。不论是存世作品[1],... 一、明清女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概况在传统画史中,相对于占据画史主体的男性画家而言,女性画家的绘画作品数量较少。在本就相对较少的女画家作品中,就创作题材而言,又以花鸟画数量最多,人物画、山水画数量相对较少。不论是存世作品[1],还是文献记载[2],皆如是。在女画家所创作的人物画中,有一部分是对女性形象的图绘。在男性画家笔下不乏有对女性形象及女性生活的图绘,这些画作多被称作"士女画"或"仕女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画家 画家作品 仕女画 女性画家 人物画 绘画作品 花鸟画 山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已歇,青未了——宋文治山水画的意境求索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明宸 《书画世界》 2013年第4期20-27,2,共8页
宋文治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崛起的江苏国画院画家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画家,他的艺术创作历程与影响力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在20世纪新中国画史上每个重要的转折阶段都创作出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力作,从1950年代山水画“改造”时期的... 宋文治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崛起的江苏国画院画家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画家,他的艺术创作历程与影响力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在20世纪新中国画史上每个重要的转折阶段都创作出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力作,从1950年代山水画“改造”时期的《桐江放筏》到1960年代的红色山水画《山川巨变》,再到“文革”时期获奖的《太湖清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文治 意境 “文革”时期 创作历程 6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松喦山水画艺术变革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明宸 《书画世界》 2012年第5期14-20,98,共7页
新中国建设初期的文艺主题是社会形态优越性宣传和党的光辉革命历程再现,相比于油画与年画,中国画在这方面表现出了迟缓和艰难,于是“改造”成为画家们自觉意识到的,也是国家文艺机构期待解决的一个时代课题。新成立的北京中国画研... 新中国建设初期的文艺主题是社会形态优越性宣传和党的光辉革命历程再现,相比于油画与年画,中国画在这方面表现出了迟缓和艰难,于是“改造”成为画家们自觉意识到的,也是国家文艺机构期待解决的一个时代课题。新成立的北京中国画研究会频频举办展览推出“新国画”,全国美协帮助画家深入生活、开展写生,这开启了中国画变革的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变革 山水画 中国画 革命历程 社会形态 自觉意识 时代课题 深入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非闇新中国时期的艺术新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明宸 《中国美术》 2015年第6期134-135,共2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京华画坛名声尚未大显的于非闇先生,以教学与撰稿忙于生计并习绘画,在1935年,他以45岁的年纪,从写意花鸟与山水画领域忽然转向了工笔花鸟画,并精研古法、广博涵养,历经十几年摸索,在40年代的北方画坛渐成一家。于非...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京华画坛名声尚未大显的于非闇先生,以教学与撰稿忙于生计并习绘画,在1935年,他以45岁的年纪,从写意花鸟与山水画领域忽然转向了工笔花鸟画,并精研古法、广博涵养,历经十几年摸索,在40年代的北方画坛渐成一家。于非闇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兴废续绝,重振遗风,其复古风格在民国画坛横空出世,若平地风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非闇 工笔花鸟画 复古风 写意花鸟 精研 写意画 北京画院 兴废 积染 中国美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发其祥:清代乾隆朝祥瑞图像的绘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琰哲 《中国书画》 2019年第10期20-25,共6页
乾隆二十六年(1761)正月初一,京师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天象奇观,被誉为最吉天象。院画家徐扬在乾隆帝的授意下,以图纪实,绘画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下称《日》)。图中首次描绘了观象台、天文仪器及钦天监观测人员。该... 乾隆二十六年(1761)正月初一,京师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天象奇观,被誉为最吉天象。院画家徐扬在乾隆帝的授意下,以图纪实,绘画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下称《日》)。图中首次描绘了观象台、天文仪器及钦天监观测人员。该图代表了乾隆朝祥瑞图像中的一种类型,彰显了天象祥瑞背后西方科技知识对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乾隆朝亦存在其他类型的祥瑞图像,各自对应不同面向,彰显帝王国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朝 清代乾隆 日月合璧 观测人员 天文仪器 钦天监 院画家 乾隆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古今地名地貌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晓 《中国书画》 2020年第11期18-24,共7页
《康熙南巡图》(以下简称《南巡图》)是表现康熙皇帝1689年第二次南巡盛况的历史图卷,共十二卷,总长超过200米(因第五、八卷已佚,无法确定实际长度,现存的十卷长度已超过200米)。1690年,王翚应宋骏业之邀北上京师,率领弟子历时6年绘成... 《康熙南巡图》(以下简称《南巡图》)是表现康熙皇帝1689年第二次南巡盛况的历史图卷,共十二卷,总长超过200米(因第五、八卷已佚,无法确定实际长度,现存的十卷长度已超过200米)。1690年,王翚应宋骏业之邀北上京师,率领弟子历时6年绘成这一鸿篇巨制,名动京师。该画是我国第一套以长卷形式表现皇帝巡游的历史长卷,画中所绘人物万余个,牛、马、犬、羊等各类牲畜数千,更不要说江河山川、城池衙署、商铺街巷应有尽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皇帝 古今地名 十二卷 南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画气不画形”——吴昌硕花鸟画对以书入画传统的新开掘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明宸 《书画世界》 2016年第2期16-23,共8页
吴昌硕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别号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等。湖州安吉人。"海派"代表人物,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 吴昌硕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别号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等。湖州安吉人。"海派"代表人物,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集有《缶庐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昌硕 以书入画 花鸟画 传统 代表人物 西泠印社 作品集 国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底鬼神 毫端造化——齐白石艺术综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明宸 《中国美术》 2014年第3期108-112,共5页
齐白石是一位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大师。仅在艺术本体领域,抛开他的诗文,即使在美术部分,他的艺术园地也仍然称得上是蔚为大观,所作囊括了书法、人物、山水、花鸟以及篆刻等艺术诸门类。在大师诞辰150周年之际,本文拟以齐白石... 齐白石是一位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大师。仅在艺术本体领域,抛开他的诗文,即使在美术部分,他的艺术园地也仍然称得上是蔚为大观,所作囊括了书法、人物、山水、花鸟以及篆刻等艺术诸门类。在大师诞辰150周年之际,本文拟以齐白石艺术生涯中的创作重心迁移转换过程为基本顺序,把他艺术中的美术范畴分成五个部分,从创作历程、艺术风格、价值与影响等不同的角度,百年回眸、重读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大师 齐白石 综论 造化 鬼神 创作历程 艺术本体 转换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青之余 本真无变——齐白石诗文与书法艺术合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明宸 《书画世界》 2014年第4期4-18,98,共15页
齐白石作为中国近现代的艺术大师,他的主要艺术成就表现在绘画尤其是花鸟画上面,但是作为大师级的艺术家,在其主要成就之外的书法乃至诗文领域,齐白石的创造亦别开境界,自成大观。只不过这些篇什在世人看来都是丹青余事:书法表现出对... 齐白石作为中国近现代的艺术大师,他的主要艺术成就表现在绘画尤其是花鸟画上面,但是作为大师级的艺术家,在其主要成就之外的书法乃至诗文领域,齐白石的创造亦别开境界,自成大观。只不过这些篇什在世人看来都是丹青余事:书法表现出对于绘画的依附,诗文更是自遣和社交的实用文函。其实,齐白石的诗文与书法均为有待细考的艺术遗珍,是齐白石研究领域相对较为薄弱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齐白石 诗文 丹青 本真 艺术成就 中国近现代 艺术大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青汇聚五十载——新中国的美术团体概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明宸 《中国书画》 2014年第4期66-68,共3页
新中国初期是一个高扬团体精神与集体意志的时期,以个体化劳动为特色的艺术创作在这个时期也大多汇聚组合,并以美术团体与群体组织的形式出现,不过这些美术组织机构大多隶属于国家文化教育以及艺术行政机构之下,以国家的事业与企业... 新中国初期是一个高扬团体精神与集体意志的时期,以个体化劳动为特色的艺术创作在这个时期也大多汇聚组合,并以美术团体与群体组织的形式出现,不过这些美术组织机构大多隶属于国家文化教育以及艺术行政机构之下,以国家的事业与企业单位形式出现,或者是由国家提供活动经费、与政府之间具有着多种联系。因为新中国初期书画流通不甚活跃,民国时期的民间市场巳如余晖,许多艺术家也只能依靠国家提供从业条件,汇聚在组织之内从事美术创作、传播、流通、教育等不同环节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美术创作 丹青 艺术创作 群体组织 文化教育 集体意志 团体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浅予“写”舞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明宸 《中国美术》 2015年第3期144-145,共2页
叶浅予是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大家,他以自己独特的少数民族舞蹈题材人物画独树异帜、闪耀画坛,尤其是他建国后创作的大写意人物画艺术,更成为现当代中国画坛上的奇葩,他笔下轻歌曼舞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为20世纪的中国画廊增添了几分人... 叶浅予是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大家,他以自己独特的少数民族舞蹈题材人物画独树异帜、闪耀画坛,尤其是他建国后创作的大写意人物画艺术,更成为现当代中国画坛上的奇葩,他笔下轻歌曼舞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为20世纪的中国画廊增添了几分人性、几多光彩。叶浅予画舞其实是有一个艺术探索过程的,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一些偶然的社会契机促成了叶浅予的探索转向与艺术奇境,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一下叶浅予的舞蹈人物画艺术,也能有很多新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浅予 “写” 社会文化环境 写意人物画 艺术探索 舞蹈题材 少数民族 中国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南巡图》第七卷中的苏州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晓 《中国书画》 2020年第5期10-13,共4页
《康熙南巡图》(以下简称为《南巡图》)是表现康熙皇帝1689年第二次南巡盛况的历史图卷,共十二卷,总长213米。1690年,王翚应宋骏业之邀北上京师,率领弟子历时6年绘成这一鸿篇巨制,名动京师。
关键词 康熙皇帝 十二卷 南巡 京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是桃源也自迷——文徵明的山水纪游书画
19
作者 赵琰哲 《中国书画》 2015年第9期4-8,共5页
学术主持:吕晓(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对于明清山水画,我们耳熟能详的图像文本是浅降、水墨、重彩或工笔界画。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特类,“实景山水画”为我们理解古代文人山水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是再现的,又是表现的,既是图像文... 学术主持:吕晓(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对于明清山水画,我们耳熟能详的图像文本是浅降、水墨、重彩或工笔界画。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特类,“实景山水画”为我们理解古代文人山水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是再现的,又是表现的,既是图像文本,又是文人心态,既写实又写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徵明 吴门画派 仿古山水 古代山水画 桃源问津图 寄情山水 陆治 而已矣 朝时 文学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性的突围——叶浅予人物画艺术再探
20
作者 马明宸 《书画世界》 2014年第5期18-24,97,共7页
叶浅予(1907—1995),浙江桐庐人。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擅长人物、花鸟、插图、速写,主要从事绘画教学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是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之一。曾为... 叶浅予(1907—1995),浙江桐庐人。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擅长人物、花鸟、插图、速写,主要从事绘画教学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是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之一。曾为矛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著有《画余记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画 叶浅予 艺术 突围 感性 中国画研究院 中国文联 绘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