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习近平文化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电影叙事体系研究综述 |
侯光明
白文硕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爱人利物”——中国电影物叙事研究 |
白文硕
侯光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出发》:民族诗性电影的“再次出发” |
王海洲
虞健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形象迭用”与中国电影的表意观念 |
王海洲
吕培铭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5
|
论中国电影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与中国电影学派的发展 |
杨志宇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6
|
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的“四梁八柱”——解读《电影产业促进法》 |
杨志宇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7
|
作为媒介符号的丝绸之路“胡”物——兼论丝路物质审美文化 |
白文硕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8
|
驱动实践意识 构建专业场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前瞻 |
张晓慧
|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9
|
时间-影像或“叹逝”美学--《小城之春》的时间意识分析 |
王海洲
林逸枫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0
|
《都市风光》:走向三十年代高峰的探索之作 |
王海洲
丁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1
|
《长沙夜生活》大众文化的在地性表达 |
周笑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