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主体性及其现代审美维度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黄式宪
-
机构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
-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108-112,共5页
-
文摘
作为多民族的文化共同体,中国的少数民族电影镜像源自不同少数民族的民族志,凸显出唯少数民族所独有的人文原生态景观及其地域风情与风俗,赋予中国银幕以文化多样性的巨大魅力,这恰恰是中国银幕所拥有的一种文化"软实力"。我国多民族电影的创作,无论素材的搜集,还是题材的开掘、主题的提炼,都不能游离于对主人公命运与性格的发现与创造,反映历史或现实矛盾的无限多样性,透过人的性格而抒写民族的"心灵史"。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理应站在精神高原上发出呼唤,表现出其对锐意提升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并开拓电影的现代审美之维的渴望。新世纪刚走过它的第一个十年,我们需要以开放性的思维来面对现实,以中华文明的原创性来提升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精神品格,推动中国多民族共有的电影产业健康而可持续性地发展,不断拓宽我国民族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并使其以文化的尊严自立于世界电影之林。
-
关键词
全球化语境
民族电影
人文原生态
文化主体性
现代审美维度
-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傍晚向日葵
- 2
-
-
作者
刘一兵
姚婉莉
李旭
-
机构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
河北传媒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92,共18页
-
文摘
序幕一只苍老如枯枝般的手拿着刻刀在驴皮上雕刻一个古装戏中女子的头部,那影人雕刻得很细致,那只握有雕刻刀的手有些力不从心,在戏人的眼睛处犹豫了一下,然后把刀子刻了上去,然而,眼球的地方一下子刻坏了,那眼球豁开了。那只老手的指头无奈地把雕坏掉的地方安回去,然而毕竟是坏掉了,于是雕刻刀子愤怒地将这影人的头部横划作了两半。刀子扔在了桌上,一副老花镜也被摘下来扔到了刀子旁边。
-
关键词
人的眼睛
向日葵
古装戏
雕刻
犹豫
眼球
-
分类号
I235.1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