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居何处:日本治愈系电影中的归乡叙事及审美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3-49,共7页
新世纪以来,在“治愈系”文化影响下,日本治愈系电影越发引起大众的注意。在治愈系电影中,有突出的风景、美食物象,通过风景、美食来抒写人性、社会纷繁。其中“归乡叙事”这一模式尤为明显,以主人公与都市生活的格格不入为影片前史,以... 新世纪以来,在“治愈系”文化影响下,日本治愈系电影越发引起大众的注意。在治愈系电影中,有突出的风景、美食物象,通过风景、美食来抒写人性、社会纷繁。其中“归乡叙事”这一模式尤为明显,以主人公与都市生活的格格不入为影片前史,以其回到故乡或寻找“代偿故乡”为情节发展,最终以与自我和解找回自洽的生活方式为结束。本文从景观建构、审美特质、文化想象三个角度对治愈系电影中的归乡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将“归乡”动作同确立自我主体性的心理动机联系起来,论证“治愈感”在观影审美过程中的生成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愈系 归乡叙事 崇物 自然 自我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克“狄仁杰”系列电影的历史玄想与权力隐喻
2
作者 张梅 李建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4-28,共5页
一、历史人物图谱的重置纵观影视艺术的叙事经验,其创作灵感与资源摄取都深受各民族历史宝库的熏陶与滋养,许多影视作品直接取材于有典可依的历史事件,或以历史人物为原型进行加工、虚构和再生成。于是,历史史实与电影文本之间的文化再... 一、历史人物图谱的重置纵观影视艺术的叙事经验,其创作灵感与资源摄取都深受各民族历史宝库的熏陶与滋养,许多影视作品直接取材于有典可依的历史事件,或以历史人物为原型进行加工、虚构和再生成。于是,历史史实与电影文本之间的文化再生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视野和新的历史想象维度。(一)“狄仁杰”的历史原型及其文本形象的变迁“唐生狄仁杰,宋出包龙图。”在中国历史上,狄仁杰与包拯几乎成为了所有朝代更替中最具号召力的清官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物 电影文本 狄仁杰 文化再生产 隐喻 权力 徐克 影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下泰国电影的产业、创作与传播(2014-2023)
3
作者 樊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13-121,共9页
2014年,泰国电影在垄断产业结构的推动下全面进入数字时代。在此背景下,泰国电影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数字化带来的弊与利在创作领域开始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数字化对泰国电影的传播路径也进行了改写,为困境中的泰国电影带来机遇。2... 2014年,泰国电影在垄断产业结构的推动下全面进入数字时代。在此背景下,泰国电影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数字化带来的弊与利在创作领域开始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数字化对泰国电影的传播路径也进行了改写,为困境中的泰国电影带来机遇。2023年是泰国电影全面进入数字时代的第十个年头,通过对近十年来泰国电影发展历程和趋势的考察,探析全面数字化以来泰国电影的流变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电影 数字化转型 泰国电影产业 泰国电影创作 O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型电影的诗学之维——探究一种类型研究策略的可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6-59,共4页
一、类型电影:一种历史必然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关系"的载体研究类型电影,一个不可忽略的逻辑起点是电影的媒介特性——"运动的声画影像"特别擅长纪录与虚构现实的功能。电影纪录现实是作为历史文本的一种文化载体,而虚构与编排现实... 一、类型电影:一种历史必然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关系"的载体研究类型电影,一个不可忽略的逻辑起点是电影的媒介特性——"运动的声画影像"特别擅长纪录与虚构现实的功能。电影纪录现实是作为历史文本的一种文化载体,而虚构与编排现实,则承载了复杂的历史进程与社会关系,以及化解人类社会矛盾的某种奇异神话。因此,电影纪录影像在百年电影史中,一直实践着还原现实的媒介功能,而以剧情片(故事片),却基于人类复杂的生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电影 种类 诗学 社会关系 文化载体 媒介功能 文化价值 历史必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小说改编电影的操作技巧——以《影子写手》和《龙纹身的女孩》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蓓妮 《电影评介》 2013年第7期19-22,共4页
近年来,小说改编电影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今年奥斯卡获奖的两部大热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逃离德黑兰》都有畅销小说作为其改编的坚实的文学基础。但是,相应的改编理论却不是近两年理论研究的热门。随着电影技巧和美学本身的发... 近年来,小说改编电影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今年奥斯卡获奖的两部大热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逃离德黑兰》都有畅销小说作为其改编的坚实的文学基础。但是,相应的改编理论却不是近两年理论研究的热门。随着电影技巧和美学本身的发展,改编理论也在不断的更迭和进步,在现代电影改编的过程中,绝不只是编剧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导演对画面的控制能力,以及画面对文字的需求空间越来越成为改编取舍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畅销文学 电影改编 罗曼·波兰斯基 大卫·芬奇 两种艺术形式的互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旁观”到“参与”:论电影审美模式维度与层次的体验转变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63,共4页
电影从发明之日起,它就作为一种技术创造的活动画面播放装置与观众的体验方式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具有不同观看方式的电影在市场份额和用户习惯上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美国的爱迪生以当时的照相术为基础发明了盒式电影视镜,而法国的卢米埃尔... 电影从发明之日起,它就作为一种技术创造的活动画面播放装置与观众的体验方式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具有不同观看方式的电影在市场份额和用户习惯上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美国的爱迪生以当时的照相术为基础发明了盒式电影视镜,而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则利用电影投影机进行了公开放映。前者出于商业考虑将观看环境设置在盒式的封闭空间中,令观看者逐一通过盒子上的小孔观察其中的活动影像,这一模式由于对参与人数与时间都具有限制、且观看者的行动相对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米埃尔兄弟 用户习惯 活动影像 封闭空间 照相术 观看者 审美模式 体验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与电影:俚语、方言、口音和多语言 被引量:2
7
作者 Andreea Ema Stoian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32,共4页
一、默片时代的字幕翻译与影像本体性.电影在诞生之初,被认为是影响力巨大的人类交流方式。这在默片时代是正确的,因为在引入插卡字幕之前,电影似乎没有必要进行翻译。被拍摄下来的影像可能包含着明显的文化符号,因此对原文化以外的观... 一、默片时代的字幕翻译与影像本体性.电影在诞生之初,被认为是影响力巨大的人类交流方式。这在默片时代是正确的,因为在引入插卡字幕之前,电影似乎没有必要进行翻译。被拍摄下来的影像可能包含着明显的文化符号,因此对原文化以外的观众来说有些陌生;但是,这些记号的含义是可以被吸收的,就像吸收一幅画。在没有语言干扰的情况下,外国电影的观众有可能仅仅根据外表来识别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电影 影像本体 文化符号 默片 一幅画 字幕翻译 人类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历史进程中的“纠缠态”——中国当下商业电影女性话语的美学审视(2010-2018)
8
作者 李建伟 张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1-65,共5页
女性主义从19世纪中期开始到当代的发展中,总共经历了三次浪潮,不同派别的女权运动从父权社会中争取到了一些既得利益,比如平等就业权、选举权、生育决定权、同性恋自由以及女性文化的话语自主权等。女性主义于1919年五四运动时传入中国... 女性主义从19世纪中期开始到当代的发展中,总共经历了三次浪潮,不同派别的女权运动从父权社会中争取到了一些既得利益,比如平等就业权、选举权、生育决定权、同性恋自由以及女性文化的话语自主权等。女性主义于1919年五四运动时传入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引进并吸收百年世界女权运动成果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同时在中国这样一个以男权为传统的国家和当代文化语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话语 美学审视 商业电影 中国 历史进程 纠缠态 20世纪90年代 当代文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电影激发观众审美愉悦的新思路——以电影《扬名立万》为例
9
作者 吴昊 秦宗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147,共6页
《扬名立万》是一部将短视频创作方法与传统电影表现手法相结合的悬疑喜剧电影。它在商业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成功的原因值得探究。首先,本片采用了平衡式的叙事策略,通过喜剧类型与悬疑类型的创新性融合使其符合观众多样化... 《扬名立万》是一部将短视频创作方法与传统电影表现手法相结合的悬疑喜剧电影。它在商业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成功的原因值得探究。首先,本片采用了平衡式的叙事策略,通过喜剧类型与悬疑类型的创新性融合使其符合观众多样化的审美期待。其次,本片通过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和传统悬疑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平衡影片的风格形式,从而使各部分都达到观众的审美阈值。最后,凭借着统一的悲剧内核和反复出现的母题,维系了整部电影观影的统一性,避免了电影割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名立万》 后现代主义 类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世界》与《流浪地球》:“剧本工业”拓新“电影工业”之维
10
作者 闫怀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74-76,共3页
从备受关注的漫改电影《动物世界》到票房冠军的科幻首作《流浪地球》,中国电影人一直在聚焦“电影工业化”,甚至带有一种“迷思”,高频侵漫了我们的视界。《动物世界》的视效已具世界前沿水准,《流浪地球》也让中国观众看到黄色面庞出... 从备受关注的漫改电影《动物世界》到票房冠军的科幻首作《流浪地球》,中国电影人一直在聚焦“电影工业化”,甚至带有一种“迷思”,高频侵漫了我们的视界。《动物世界》的视效已具世界前沿水准,《流浪地球》也让中国观众看到黄色面庞出现在科幻电影中不再那么稀罕、生硬,依仗资金和技术的加持,配合创作者的美学追求,这些视觉效果已然在大众的讨论声中,节节攀高。然而,这就是国产电影的工业化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人 科幻电影 国产电影 电影工业 节节攀高 美学追求 世界前沿 视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语境下薛晓路电影的女性叙事策略
11
作者 秦宗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3,共4页
近十年来,国内女性导演在商业电影领域的表现亮眼,票房成绩屡创新高。目前,国内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女性导演可能依然是薛晓路导演。自2013年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开始,薛晓路便时常占据着中国女性导演的票房冠军,即便不断有新人导演的处... 近十年来,国内女性导演在商业电影领域的表现亮眼,票房成绩屡创新高。目前,国内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女性导演可能依然是薛晓路导演。自2013年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开始,薛晓路便时常占据着中国女性导演的票房冠军,即便不断有新人导演的处女作刷新单片票房纪录,她也依然能够凭借持续创作,稳如常青树。最近的案例,便是在贾玲《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奇迹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遇上西雅图》 女性导演 票房成绩 商业电影 票房纪录 薛晓路 商业语境 票房号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扫毒2》到《素人特工》:论香港商业电影叙事策略新边界
12
作者 张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6,共5页
2019年暑期档,多部香港电影先后亮相,其中由邱礼涛执导的《扫毒2:天地对决》上映第12天即突破了10亿票房大关,成为同档期国产电影票房冠军。而随后上映的《素人特工》,按照标准好莱坞娱乐大片模式打造,极尽视觉特效之能事,试图给观众灌... 2019年暑期档,多部香港电影先后亮相,其中由邱礼涛执导的《扫毒2:天地对决》上映第12天即突破了10亿票房大关,成为同档期国产电影票房冠军。而随后上映的《素人特工》,按照标准好莱坞娱乐大片模式打造,极尽视觉特效之能事,试图给观众灌注狂欢式的感官冲击,却在口碑和票房方面双双失利。受豆瓣评分未及4分的口碑影响,上映共8天票房仅收220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电影票房 暑期档 视觉特效 商业电影 素人 档期 好莱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穆:中国宝贵的电影遗产——家国情怀与电影美学
13
作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19,共4页
托尔斯泰如此定义艺术,同时也描述了它的特性:"艺术是一种人类活动,它存在于此,一个人有意识地依靠特定的外部符号,向他人传达他曾经历过的感受,他认为其所受到感染并同样经历了这些感受。"[1]对费穆来说,艺术的价值,就在于... 托尔斯泰如此定义艺术,同时也描述了它的特性:"艺术是一种人类活动,它存在于此,一个人有意识地依靠特定的外部符号,向他人传达他曾经历过的感受,他认为其所受到感染并同样经历了这些感受。"[1]对费穆来说,艺术的价值,就在于这是一种将自身情感传递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费穆 情感传递 家国情怀 托尔斯泰 价值 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囫囵的、谱和的艺术:黄氏一家与民国批判写实主义戏剧电影
14
作者 吴晓宇 许哲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39,共6页
在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黄佐临、金韵之、黄蜀芹一家曾将欧陆戏剧的丰厚遗产带入银幕,形成中国戏剧电影的重要支脉。该文拟从谱牒研究思路出发,选取黄氏一家作为活体样本,借助电影符号叙事学,在黄佐临提出的“透明的戏剧谱和理论”的... 在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黄佐临、金韵之、黄蜀芹一家曾将欧陆戏剧的丰厚遗产带入银幕,形成中国戏剧电影的重要支脉。该文拟从谱牒研究思路出发,选取黄氏一家作为活体样本,借助电影符号叙事学,在黄佐临提出的“透明的戏剧谱和理论”的帮助下,梳理和分析他们对民国戏剧电影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主要涵盖其对中国导演理论的建设、批判写实主义戏剧电影的实践以及其中孕育的写意戏剧观的初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发展史 戏剧电影 黄佐临 黄蜀芹 电影符号 黄氏 写实主义戏剧 导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冯小刚、葛优座谈
15
作者 姜宝龙 《电影评介》 2002年第2期20-21,共2页
继《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设了》《一声叹息》之后,冯小刚再携影片《大腕》前往北京电影举除交盗放映n但这欢多了葛优的保架护航.....
关键词 冯小刚 《大腕》 贺岁片 电影学院 萨瑟兰 华谊兄弟公司 演员 导演 《霸王别姬》 人格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更迭中的英雄图腾——孙悟空形象变迁的民族文化心理演进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梅 李建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49-52,共4页
作为西游组合中的重要标杆性人物,孙悟空桀骜不驯、追求自由、蔑视神权的抗争性人格,在各类艺术呈现中不断被移植、改编、加工,特别是在影视艺术中的形象化呈现,实现了几百年以来人们集体无意识的英雄想象。卡莱尔在《英雄和英雄崇拜》... 作为西游组合中的重要标杆性人物,孙悟空桀骜不驯、追求自由、蔑视神权的抗争性人格,在各类艺术呈现中不断被移植、改编、加工,特别是在影视艺术中的形象化呈现,实现了几百年以来人们集体无意识的英雄想象。卡莱尔在《英雄和英雄崇拜》一书中说:"英雄崇拜是一个永久的基石,由此时代可以重新确立起来,在一切倒塌的东西之间,这是唯一有生命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崇拜 民族文化心理 孙悟空 形象变迁 演进 图腾 影视艺术 集体无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叙事、情感锚点与文化符号:作为方法的家庭叙事策略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8-33,共6页
近年来国产电影通过突出角色个性化的追求,将个体与集体、家庭与国家更为紧密、牢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类型化电影中家庭意识的表达,进一步加深家国想象和共同体美学。回顾早期电影创作,则是通过家庭叙事呼吁伦理秩序修复,当下电影向类... 近年来国产电影通过突出角色个性化的追求,将个体与集体、家庭与国家更为紧密、牢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类型化电影中家庭意识的表达,进一步加深家国想象和共同体美学。回顾早期电影创作,则是通过家庭叙事呼吁伦理秩序修复,当下电影向类型化创作发展,则通过家庭叙事作为观众审美融入机制的叙事策略,电影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同构关系。本文论述了“家庭叙事”作为方法和策略融入类型电影创作中,通过对家庭叙事策略的研究,探索电影身份主体性的建构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叙事策略 电影类型 文化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和我的家乡》:主旋律喜剧片的历史、当下与可能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126,共5页
《我和我的家乡》呈现一种特殊的电影范式——主旋律喜剧。它将主旋律题材与喜剧元素融合,兼顾主流话语与商业价值的双重诉求。主旋律与喜剧的历史际会可上溯至“十七年时期”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歌颂性喜剧。借由“身份游戏”所建... 《我和我的家乡》呈现一种特殊的电影范式——主旋律喜剧。它将主旋律题材与喜剧元素融合,兼顾主流话语与商业价值的双重诉求。主旋律与喜剧的历史际会可上溯至“十七年时期”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歌颂性喜剧。借由“身份游戏”所建构的喜剧情境下,本片在类型表达与言说策略上更昭示其鲜明的当下性,并通过媒介融合、互文性以及症候式叙事达成个体观众之国族认同。虽然其喜剧技巧的单一与小品风格的庸常有待升拔,但昭示了国产主旋律电影类型化亦即喜剧电影范式拓展的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和我的家乡》 主旋律电影 喜剧电影 电影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的运作”理论下的手持摄影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天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5-59,共5页
本文以梦和电影的相关性为基础,将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运作相关理论作为读解手持摄影的切入点,从精神分析角度总结手持摄影的特性,在凝缩和移置的框架下讨论手持摄影形式本身而非文本层面的电影效果。手持摄影的移置效果建立在手持摄影的... 本文以梦和电影的相关性为基础,将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运作相关理论作为读解手持摄影的切入点,从精神分析角度总结手持摄影的特性,在凝缩和移置的框架下讨论手持摄影形式本身而非文本层面的电影效果。手持摄影的移置效果建立在手持摄影的主观性上,分为叙事层面的电影中人物身份的移置,以及审美层面作者身份的在场;手持摄影的凝缩伴随着隐喻的产生,一方面体现在画面内知觉和情感的凝缩,另一方面体现在对画外空间的释放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摄影 凝缩 移置 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液:致命守护者》:正邪一体超级英雄形象和水墨风格
20
作者 黎乐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47-50,共4页
郝建教授在其著作《类型电影教程》里提到黑色电影的意义在于探讨人性的幽暗意识,点出了黑色电影的核心。[1]黑色电影就是要让平时看不见被隐藏在暗处的潜意识被摊在手术台上,让人对感受到人性的多样及复杂,并特别关注那些恐惧、阴暗、... 郝建教授在其著作《类型电影教程》里提到黑色电影的意义在于探讨人性的幽暗意识,点出了黑色电影的核心。[1]黑色电影就是要让平时看不见被隐藏在暗处的潜意识被摊在手术台上,让人对感受到人性的多样及复杂,并特别关注那些恐惧、阴暗、自私等邪恶层面的内心世界。超级英雄一直以来是正义的化身[2],而近代的超级英雄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心,善和恶的力量都存在于超级英雄体内﹔反之,大反派也常是拥有善的一面,只是使用的是不可避免的非常之恶手段。另外更重要的是,片中的善和恶也不总是对立的,经常是彼此间相互交融,善经常是受到恶的影响,才因而激发出善的力量,达到一种阴阳交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形象 风格 水墨 黑色电影 内心世界 幽暗意识 类型电影 手术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