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电影工程学院设立及撤销历史探赜
1
作者 姚国强 梁婧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9-32,共4页
新中国成立之后,电影教育事业如何开展?是那个时代必须要回答的问题!1956年北京电影学院的成立,国家明确了电影教育的宏图,学习借鉴前苏联的电影教育模式,电影学院和电影工程学院分别设立,电影学院培养电影艺术人才,电影工程学院要肩负... 新中国成立之后,电影教育事业如何开展?是那个时代必须要回答的问题!1956年北京电影学院的成立,国家明确了电影教育的宏图,学习借鉴前苏联的电影教育模式,电影学院和电影工程学院分别设立,电影学院培养电影艺术人才,电影工程学院要肩负起培养电影工程技术人才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工程学院 历史 撤销 工程技术人才 新中国成立 教育事业 电影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与现代幽默的艺术创新——试论中国动画电影《天书奇谭》的声音设计 被引量:8
2
作者 赵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1,共4页
一、概述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广1983年出品的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天书奇谭》,是中国第三部动画长片。对于儿时的笔者而言,它绝对称得上是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动画电影作品了。本人在观摩该片时那种忽被逗乐、忽又充满恐惧,忽再... 一、概述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广1983年出品的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天书奇谭》,是中国第三部动画长片。对于儿时的笔者而言,它绝对称得上是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动画电影作品了。本人在观摩该片时那种忽被逗乐、忽又充满恐惧,忽再陷入悲哀的复杂观影心理至今仍记忆犹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书奇谭》 动画电影 声音设计 艺术创新 民族传统 中国 幽默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或分野:对中国动画电影声音文化内核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中国崛起、以亚太地区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后全球化时代”正悄然翻开新的篇章,而一个全面开放的、更为包容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然开启,中国动画电影的快速发展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动画年”。不得不承认,中国动画电影曾经在很... 中国崛起、以亚太地区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后全球化时代”正悄然翻开新的篇章,而一个全面开放的、更为包容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然开启,中国动画电影的快速发展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动画年”。不得不承认,中国动画电影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 文化内核 电影声音 分野 中国电影市场 动画电影 全球化时代 中国崛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音乐与科幻电影声音探索——以《禁忌星球》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翔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拍摄于1956年的《禁忌星球》被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最伟大的科幻电影之一。同时,该片也是电影音乐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是第一部完全使用电子音乐的长片,是最早将电子音乐与磁带录音结合进行创作的影片。《禁忌星球》向观众展示了一... 拍摄于1956年的《禁忌星球》被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最伟大的科幻电影之一。同时,该片也是电影音乐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是第一部完全使用电子音乐的长片,是最早将电子音乐与磁带录音结合进行创作的影片。《禁忌星球》向观众展示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尝试在电子音乐与科幻电影叙事之间发挥深层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音乐 科幻电影 禁忌 电影声音 50年代 20世纪 电影音乐 音乐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主流电影的听觉身份认同 被引量:3
5
作者 龚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1,共7页
新主流电影近年来的表现一路走高,2023年春节档电影中,《满江红》(张艺谋,2023)与《流浪地球2》(郭帆,2023)以明显优势占据榜单第一、二位,在整体票房回暖初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1年《长津湖》(陈凯歌/徐克/林超贤,2021)的年度... 新主流电影近年来的表现一路走高,2023年春节档电影中,《满江红》(张艺谋,2023)与《流浪地球2》(郭帆,2023)以明显优势占据榜单第一、二位,在整体票房回暖初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1年《长津湖》(陈凯歌/徐克/林超贤,2021)的年度国内票房更是达到了57.53亿元,成为近五年票房冠军。^(1)同时兼顾主流价值观和商业属性的新主流电影持续被学界热议,将家国情怀和集体记忆巧妙融合为想象的共同体,使历史背景、文化意识、空间呈现和情感表达相互嵌套,力求在集体记忆的基础上使观众获得想象的共鸣,从而达到内在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凯歌 《满江红》 空间呈现 想象的共同体 商业属性 主流价值观 春节档 家国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与传承:中国影视声音学科及录音专业的发展历程与思考 被引量:11
6
作者 姚国强 赫铁龙 梁婧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声音学科作为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成为文化艺术与影视产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缘此,录音艺术专业作为声音学科中的重点专业,也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相比于其他高等教育教学的... 声音学科作为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成为文化艺术与影视产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缘此,录音艺术专业作为声音学科中的重点专业,也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相比于其他高等教育教学的传统学科和专业,声音学科中的录音艺术专业尚属于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专业,存在着历史沿革较短、体系规模不足等客观问题。所以,全国范围内还未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声音学科高等艺术教育办学格局。由此,在这样一个特定历史发展的背景下,以文化、教育产业较为发达的北京地区作为研究起点,对北京电影学院及其他高等院校的声音学科及录音艺术专业进行一次系统的研究、梳理和述评,就变得很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声音 学科建设 录音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虚拟现实与传统电影的相悖与相生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旭锋 姚国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81,共5页
当前虚拟现实(VR)技术及应用研究在众多领域引起巨大反响。在VR技术显得有些"过热"并似乎拟取代传统电影之际,思考VR的互动、沉浸、构想三大特性与电影特性的相悖问题,VR头戴式装备的观看问题,VR声音呈现的缺憾问题,VR对画面... 当前虚拟现实(VR)技术及应用研究在众多领域引起巨大反响。在VR技术显得有些"过热"并似乎拟取代传统电影之际,思考VR的互动、沉浸、构想三大特性与电影特性的相悖问题,VR头戴式装备的观看问题,VR声音呈现的缺憾问题,VR对画面创作的限制问题等具有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VR电影的前景进行了理性的辨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互动性 沉浸性 构想性 游戏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影”到“虚影”:论虚拟现实导引的声画艺术变革 被引量:5
8
作者 姚国强 侯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2-88,共7页
为了研究虚拟现实VR导引的声画艺术变革,通过电影声画的演化、挖掘电影技术发展史,可以发现声画艺术不是随电影的发明而即时出现的,而是随着观众的艺术需求及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而呈现的。基于5G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科... 为了研究虚拟现实VR导引的声画艺术变革,通过电影声画的演化、挖掘电影技术发展史,可以发现声画艺术不是随电影的发明而即时出现的,而是随着观众的艺术需求及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而呈现的。基于5G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来展现的"数字蜃景"(Digital Fata Morgana)下的"虚影"(Imaginary Shadow)声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将更有利于大众对未来视听世界的新内容形成新的认知和理解。对"数字蜃景""虚影"的学术理论、创作模式、工艺流程的深入分析,能够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架构建设和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蜃景 虚拟现实 虚影 声画艺术 声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山之石——2000年以来中国电影音乐外来作曲家研究
9
作者 杨宣华 董漫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共6页
电影作为特殊的文化产品,迄今已走过126年的漫长历程。回溯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从早期与画面、情节、人物结合的过程中音乐运用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觉醒;伤痕电影时期抒情性极强的音乐传递出对文革的反思;再到崛起的第五代导演借助音乐关... 电影作为特殊的文化产品,迄今已走过126年的漫长历程。回溯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从早期与画面、情节、人物结合的过程中音乐运用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觉醒;伤痕电影时期抒情性极强的音乐传递出对文革的反思;再到崛起的第五代导演借助音乐关注民生,着力弘扬民族特色,第六代导演运用大量流行歌曲彰显个性……音乐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特色,也为揭示电影主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 电影主题 流行歌曲 伤痕电影 中国电影音乐 彰显个性 音乐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声音对“记忆之场”的构建——以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碧湾 李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04-108,共5页
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继《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后,贾樟柯导演的第三部口述历史纪录片,影片通过四位作家——活跃于建国初期的马烽,生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贾平凹、余华、梁鸿串联起不同时代的个人生活、情感体... 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继《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后,贾樟柯导演的第三部口述历史纪录片,影片通过四位作家——活跃于建国初期的马烽,生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贾平凹、余华、梁鸿串联起不同时代的个人生活、情感体验,并由此窥得中国当代文学与社会发展的整体面貌。片中口述者们均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故乡进行阐述。贾樟柯表示,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乡土正在逐渐被人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城记》 贾樟柯 纪录片 《海上传奇》 口述历史 中国当代文学 整体面貌 情感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时期的香港国语电影音乐研究
11
作者 栾潇潇 杨宣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69,共4页
香港文化一方面受到西方殖民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西方文化的结合造就了独特的香港电影。1949年以后,出现了所谓“三地电影”的概念,这一时期,香港国语片经历了从低潮、发展到鼎盛,在种种因素的推动下,香港... 香港文化一方面受到西方殖民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西方文化的结合造就了独特的香港电影。1949年以后,出现了所谓“三地电影”的概念,这一时期,香港国语片经历了从低潮、发展到鼎盛,在种种因素的推动下,香港电影进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与电影发展的同时,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随着电影业的繁荣而日渐兴盛。从一开始的直接引用戏曲唱段,到后来的类型多元,香港电影音乐风格和特点在每一个时期都有着鲜明的历史印记和本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音乐 国语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久天长》音乐审美:简单,是最丰富的高雅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宣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共3页
2019年3月22日国内上映的电影《地久天长》是第六代导演王小帅执导的又一力作,影片2月14日在柏林电影节首映时,很多观众深受感动,潸然泪下,片中男女主人公的扮演者王景春和咏梅还以内敛克制、精湛到位的表演最终夺得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 2019年3月22日国内上映的电影《地久天长》是第六代导演王小帅执导的又一力作,影片2月14日在柏林电影节首映时,很多观众深受感动,潸然泪下,片中男女主人公的扮演者王景春和咏梅还以内敛克制、精湛到位的表演最终夺得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影片大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审美 柏林电影节 高雅 第六代导演 女主人公 王小帅 扮演者 女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生代导演的崛起看中国影视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13
作者 蔡碧湾 孙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6,共4页
2016年7月,一部低成本影片《路边野餐》首登大银幕,其新魔幻现实主义的画面及叙事风格让人着迷。早在2015年,该片就因以黑马的姿态摘得多项国际大奖而备受关注。围绕该片,人们热议的不仅有片中创造了独特电影空间的长镜头,还有1989年出... 2016年7月,一部低成本影片《路边野餐》首登大银幕,其新魔幻现实主义的画面及叙事风格让人着迷。早在2015年,该片就因以黑马的姿态摘得多项国际大奖而备受关注。围绕该片,人们热议的不仅有片中创造了独特电影空间的长镜头,还有1989年出生、经历颇具励志色彩、电影语言独特的青年导演毕赣,《路边野餐》正是他拍摄的第一部长片。与毕赣相似,在此期间凭借艺术电影进入大众视线并备受好评的年轻导演还有《八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影视教育 中国 魔幻现实主义 叙事风格 电影空间 青年导演 电影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