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在地化:我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海外传播策略
1
作者 刘春蕾 杨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4,共6页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推进,我国动画企业纷纷制定多样化的“出海计划”,其中,神话题材动画电影在海外传播中获得广泛关注与票房突破。神话题材动画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能契合不同国家、民族与地区的思维模式,保持自身文化特性,因此...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推进,我国动画企业纷纷制定多样化的“出海计划”,其中,神话题材动画电影在海外传播中获得广泛关注与票房突破。神话题材动画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能契合不同国家、民族与地区的思维模式,保持自身文化特性,因此在传播上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我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运用文化间性思维确立主题视角、话语风格和表现手法;内容充分体现文化融合,将现代性与流行元素切入故事;在类型、内容及传播渠道等方面采用全球在地化的策略提升海外传播效果。综合来看,在“全球在地化”的愿景下,神话题材动画电影可不断推进国际化与现代化,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成开放包容、文明互鉴的良好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神话题材 全球在地化 文化间性 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2》中视觉风格与主题表达
2
作者 麦禾布拜·艾尼瓦尔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177,共5页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2》通过其独特的视觉风格与主题表达,展示了动画电影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影片以南狮文化为背景,运用精美的动画技术,生动再现了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如城市变迁和青少年成长的挑战,赋予古老文...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2》通过其独特的视觉风格与主题表达,展示了动画电影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影片以南狮文化为背景,运用精美的动画技术,生动再现了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如城市变迁和青少年成长的挑战,赋予古老文化新的生命力。通过对主角阿娟的成长历程的细腻描绘,影片传达出青少年在成长中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精神内核,反映了当代社会中年轻人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雄狮少年2》 视觉风格 主题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熊出没》看动画电影中生态意识指导下的场景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薛皓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6-121,共6页
通过对《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的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生态意识与场景构建。该系列电影通过精致的场景设计和富有深意的故事,成功传达了强烈的生态环保意识。自然与人文场景的紧密相扣,共同构建了充满生态关怀的动画世界。具体电影如《... 通过对《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的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生态意识与场景构建。该系列电影通过精致的场景设计和富有深意的故事,成功传达了强烈的生态环保意识。自然与人文场景的紧密相扣,共同构建了充满生态关怀的动画世界。具体电影如《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与《熊出没之雪岭熊风》中的场景及情节,生动地展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这些作品不仅带给观众欢乐,更引发了对生态保护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出没》 动画电影 生态意识 场景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拉兹·贝拉的虚构与非虚构影像理论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晓旭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6-81,共6页
动画电影是电影艺术的一个独特和引人注目的领域,它以图像的魔法和故事的想象力为观众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启发。本文的核心旨在探究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Bela Balazs)(以下简称贝拉)的虚构与非虚构影像理论在动画电影领域... 动画电影是电影艺术的一个独特和引人注目的领域,它以图像的魔法和故事的想象力为观众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启发。本文的核心旨在探究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Bela Balazs)(以下简称贝拉)的虚构与非虚构影像理论在动画电影领域如何应用,并通过贝拉的影像理论与动画电影的关联、动画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感知、贝拉的美学理论与动画电影视觉元素的互文、贝拉的音乐美学理论与动画电影的协作等四个方面,结合对经典动画电影的分析,帮助动画创作者更好地理解动画电影的独特之处,理解动画电影的美学和叙事特点,以及如何利用虚构与非虚构影像理论塑造和影响观众的认知和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巴拉兹·贝拉 虚构与非虚构 电影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博伦 孙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5,共6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影艺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人工智能不仅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工具,还引发了关于电影本体论、创作主体性与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讨论。特别是电影的“真实性”与“存在性”方面,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与现实...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影艺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人工智能不仅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工具,还引发了关于电影本体论、创作主体性与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讨论。特别是电影的“真实性”与“存在性”方面,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如何确保这些影像能够传递“真实”的情感与思想成为新议题。人工智能促进了非线性与分形式叙事等新型编剧方式的产生,丰富了电影表现形式,但如何保持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依然是挑战。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展现了巨大潜力,如何在人工智能主导的电影创作中保持艺术的独特性与人文价值,依然是未来电影艺术面临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叙事结构 情感表达 电影本体论 人工智能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人工智能时代未来电影发展方向——动画导演孙立军访谈 被引量:5
6
作者 孙立军 霍笑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5,共5页
[采访日期] 2023年6月28日[采访地点]北京电影学院一、技术:人工智能与“美”的转变Q1:您于2023年5月策划了第一届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生产”为主题的AI影像艺术与科技前沿论坛,请问您当时策划这场论坛的初衷是什么?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北京电影学院 采访地点 前沿论坛 动画导演 艺术与科技 策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与文化传承:数字时代下中国动画的传统艺术语言再现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孙立军 孙怡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融入数字时代发展,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动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数字时代”这一概念表征了生产方式与传播路径的转型。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融入数字时代发展,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动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数字时代”这一概念表征了生产方式与传播路径的转型。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1])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播、数字艺术、数字印刷、数字创意、数字动漫、数字娱乐、高新视频等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力 数字娱乐 中国叙事 数字出版 数字艺术 数字印刷 中共中央办公厅 传播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语境下的动画表演创作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立军 许绩尧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7,共7页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动画表演创作的影响,分析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探讨中国动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自主创新路径。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动画创作流程的改变、对动画艺术的影响,以及中国动画在人工智能时代...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动画表演创作的影响,分析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探讨中国动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自主创新路径。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动画创作流程的改变、对动画艺术的影响,以及中国动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现状与挑战。人工智能技术降低了动画创作的技术门槛,促进了动画艺术的多元化和平等化,但也存在可能导致创作者过度依赖及遮蔽艺术灵韵等问题。中国动画在人工智能时代需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双重自主与创新,以应对技术受制和文化延异危机。人工智能技术为动画表演创作带来了新机遇,但也伴随着新的挑战。中国动画应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走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兼容并蓄的发展之路,以实现动画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动画表演 技术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类语言——影视动画口头禅漫谈 被引量:5
9
作者 康修机 孙立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5-26,共2页
在传媒发达的今天,流行语言特别发达。口头禅是社会流行语其中的一种,它不光来自平常的日常生活,更多地来自网络和影视传播。口头禅是自然而然不经意形成的,但却就成就了这种语言习惯。本文试图从影视动画中出现的口头禅开始,阐述口头... 在传媒发达的今天,流行语言特别发达。口头禅是社会流行语其中的一种,它不光来自平常的日常生活,更多地来自网络和影视传播。口头禅是自然而然不经意形成的,但却就成就了这种语言习惯。本文试图从影视动画中出现的口头禅开始,阐述口头禅对影片的作用及审美价值、对社会的影响,从而为进行合理的影视动画口头禅设计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禅 社会意义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水墨动画的审美意蕴及其当代演绎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韵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48,共4页
动画作为一种外来艺术,需要结合中国文化或文艺形式才能促使其顺利地实现民族化转换。早期中国动画创作者在实践中引入水墨元素,自此水墨动画以鼎立之态奠定了世界范围内"中国动画学派"的美誉,影片创作中积淀下来的美学传统... 动画作为一种外来艺术,需要结合中国文化或文艺形式才能促使其顺利地实现民族化转换。早期中国动画创作者在实践中引入水墨元素,自此水墨动画以鼎立之态奠定了世界范围内"中国动画学派"的美誉,影片创作中积淀下来的美学传统又沿用至今。而如今在评判国产动画艺术水准时常常以美、日等动画强国为主要的衡量标准,要扭转这一现状就需要在水墨动画创作中保留原有的审美意蕴,又要尊重动画自身的艺术特性,以此来实现符合时代演变与全球化进程下的中国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动画 审美意蕴 动画创作 艺术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动画人物的服装特色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竹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0-81,共2页
一部好的动画影视作品需要对虚拟动画人物进行细致地刻画,在充分展现其性格特征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作品的主题。在这一过程中,完善针对动画人物的服装设计是对动画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职业地位和性格特征的最直接呈现。本文依据《影视服装... 一部好的动画影视作品需要对虚拟动画人物进行细致地刻画,在充分展现其性格特征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作品的主题。在这一过程中,完善针对动画人物的服装设计是对动画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职业地位和性格特征的最直接呈现。本文依据《影视服装设计》,具体分析了各种影视角色的着装特点,从设计的专业视角出发,对整个设计流程进行了概述,并研究影视动画人物服装设计的整体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影视动画 人物角色 虚拟动画 动画人物 设计流程 专业视角 动画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象时代:动画风潮
12
作者 刘琤琤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8期78-79,共2页
动画产业被称为是21世纪文化经济的核心产业、最具有潜力的朝阳产业。它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支主力军,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项融科技、艺术、出版、玩具制造、商业传媒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型绿色产业。对于中国而言,动画产业已不仅仅... 动画产业被称为是21世纪文化经济的核心产业、最具有潜力的朝阳产业。它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支主力军,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项融科技、艺术、出版、玩具制造、商业传媒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型绿色产业。对于中国而言,动画产业已不仅仅是创新性理念,而是一个可以创造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动画片 当今社会 朝阳产业 综合型 绿色产业 文化经济 社会价值 文化创意 经济价值 核心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走于“写实”与“写意”之间——电影《赤壁》美术风格浅析
13
作者 刘琤琤 《电影评介》 2013年第23期33-34,共2页
电影《赤壁》是华语影坛著名导演吴宇森的作品,是当年亚洲投资最大的史诗电影,2008年上映时刷新了华语电影票房记录,并参展提名十几个国际电影节和影展,向世界传播中国电影和文化。拍摄一部有关三国题材的电影一直是吴宇森导演从小的梦... 电影《赤壁》是华语影坛著名导演吴宇森的作品,是当年亚洲投资最大的史诗电影,2008年上映时刷新了华语电影票房记录,并参展提名十几个国际电影节和影展,向世界传播中国电影和文化。拍摄一部有关三国题材的电影一直是吴宇森导演从小的梦。吴宇森说:"10岁时我用毛笔把三国人物画在玻璃上,然后拿手电筒,光线穿过玻璃把画投射在墙壁上,随着手上下左右移动,感觉影像也在动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风格 赤壁 美术设计 诗电影 中国电影 导演 华语电影 国际电影节 三国人物 曹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象时代:动画风潮
14
作者 刘琤琤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9期61-62,共2页
如何将中国的动画电影品牌与世界的动画市场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途径,还是了解如何打造世界品牌市场的途径。中国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动画创作者需要恰当的把中国精神与世界的元素进行融洽,要熟悉世界的市场规则,这需... 如何将中国的动画电影品牌与世界的动画市场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途径,还是了解如何打造世界品牌市场的途径。中国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动画创作者需要恰当的把中国精神与世界的元素进行融洽,要熟悉世界的市场规则,这需要一个文化包容和再创造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片 中国文化 电影票 中国电影 中国精神 中国学派 市场规则 世界 品牌市场 再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的动画研究文论史略
15
作者 曹思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17,共8页
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的动画研究文论历史脉络发现,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探索一直是20世纪动画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的动画研究呈现理论系统化、视角多元化与方法规范化的整体趋势,但是仍然没有形成独立且完备的动画理论研究体系,尤其是缺少动... 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的动画研究文论历史脉络发现,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探索一直是20世纪动画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的动画研究呈现理论系统化、视角多元化与方法规范化的整体趋势,但是仍然没有形成独立且完备的动画理论研究体系,尤其是缺少动画史的研究。回顾过去,放眼未来,动画学界仍然需要深入与细化研究课题,开阔国际化研究视野,积极在“新文科”背景下建构动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研究 卡通片 美术片 影视动画 中国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图像-符号学研究:萨金采夫电影中的新人文主义
16
作者 顾启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6,共6页
安德烈·萨金采夫(Andrey Zvyagintsev)作为当代俄罗斯诗电影的代表,其影片中的人文主题之所以是被广泛讨论过的话题,就是因为其作品“既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又具有深刻的世界性”[1],甚至被认为是“塔可夫斯基电影传统的继承者”[2]... 安德烈·萨金采夫(Andrey Zvyagintsev)作为当代俄罗斯诗电影的代表,其影片中的人文主题之所以是被广泛讨论过的话题,就是因为其作品“既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又具有深刻的世界性”[1],甚至被认为是“塔可夫斯基电影传统的继承者”[2]。然而,虽然其电影语言在剪辑手法和摄影技术上对诗电影进行了继承与创新,但是其在影像内容上的创新和突破,绝对是构成萨金采夫影片风格和传递新人文主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电影 电影语言 塔可夫斯基 新人文主义 摄影技术 人文主题 安德烈 符号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疯狂大营救Pil》:从“重构”到“共享”的跨文化叙事话语解码
17
作者 潘丽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电影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价值理念,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通过增强文化包容性,推进跨文化传播,促使动画电影不断延伸文化内涵、精神美学,有力提升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也使不同语境下的观众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建立情感共鸣,有效... 电影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价值理念,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通过增强文化包容性,推进跨文化传播,促使动画电影不断延伸文化内涵、精神美学,有力提升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也使不同语境下的观众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建立情感共鸣,有效减少文化折扣。动画电影《疯狂大营救Pil》采用魔法故事内核,利用视觉特效技术,将造型手段与文化符号进行贴合,不仅弥合了不同文化碰撞产生的间隙,构建了蕴含共同意义的叙事空间,也充分适应了跨文化受众的审美趣味,实现了国际传播的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文化碰撞 情感共鸣 造型手段 视觉特效 动画电影 电影作品 文化折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宙护卫队:风暴力量》的技术赋能与想象力美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丽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2,共3页
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进一步推动动画艺术进入“想象力消费”的新纪元,在技术赋能之下,天马行空的想象实践顺利进入影像现实层面。3D动画《宇宙护卫队:风暴力量》作为“宇宙护卫队”IP的首部大电影,不仅巧妙地解决了国产动画始终无法规避... 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进一步推动动画艺术进入“想象力消费”的新纪元,在技术赋能之下,天马行空的想象实践顺利进入影像现实层面。3D动画《宇宙护卫队:风暴力量》作为“宇宙护卫队”IP的首部大电影,不仅巧妙地解决了国产动画始终无法规避的三重问题,即民族化创作、现代性审美与原创性内容,同时在继承“宇宙护卫队”世界观的基础上,以精准定位的目标受众为中心均衡内容与形式,充分利用技术赋能动画创作,生成极具想象力美学特征的大银幕影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护卫队:风暴力量》 中国动画 技术赋能 想象力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动漫教育,路在何方?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立军 齐凤阁 杨鲁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6-57,共2页
自2008年年初,中央发布《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力争在5至10年内使我国动漫产业创作开发和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
关键词 动漫产业 教育 高校 产业发展 优惠政策 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敏 甄巍 +1 位作者 高薇华 李剑平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4-46,55,共4页
"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实验班计划"创新跨校联合培养机制,建立了人文、艺术、技术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动画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了兴趣导向、多元选拔、生源质量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是中国动画教育史上的一次有... "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实验班计划"创新跨校联合培养机制,建立了人文、艺术、技术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动画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了兴趣导向、多元选拔、生源质量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是中国动画教育史上的一次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漫计划:三校联合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