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化本位·师法传统·理论再塑——“中国文艺传统与中国电影”的研究路径与理论地图 |
王海洲
丁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空间生产与文化症候:当代中国电影的城中村图绘 |
叶航
李新纪元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百年中国香港电影与中国文化传统 |
王海洲
虞健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4
|
城市电影“风物”修辞下的隐秘叙事--《在街上》“城市风物”叙事研究 |
章龙
张仲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5
|
中国文化形象的差异化建构:当代中国艺术电影在泰国的传播 |
王淞可
刘洋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6
|
《出发》:民族诗性电影的“再次出发” |
王海洲
虞健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7
|
“形象迭用”与中国电影的表意观念 |
王海洲
吕培铭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8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中国网络微短剧的实践路径与发展前瞻 |
王海洲
王振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回溯与对话:气氛美学的电影批评向度——批评的批评与批评的接续 |
黄素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0
|
画旨显影:中国电影对郭熙画论观念的赓续转化 |
梁宇锋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1
|
新现象与新启示: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优化路径 |
张帆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2
|
电影再现的争论--基于认识论角度的考察 |
王俊祥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气韵生动”的跨媒介美学流变——兼论戏曲电影中的“气韵” |
桑陌
章龙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论中国电影的自然审美观——基于传统美学的分析视角 |
吕培铭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5
|
古典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化:鸳鸯蝴蝶派与早期中国电影的类型美学 |
孟畅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6
|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新西兰传播的表征、效果与对策 |
慕玲
卢敏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7
|
定势突破与现代转换:中国神话题材电影的改编进程 |
方兆力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8
|
“乘物以游心”:中国电影的时空形态观 |
丁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9
|
作为一般符号学的电影修辞理论——《精神分析与电影:想象的能指》思想遗产与价值重估 |
赵斌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20
|
新创意阶层的崛起与新类型电影的建构 |
吴冠平
张伟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