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话与“文学语言”和老舍 被引量:5
1
作者 苏叔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4-105,共2页
老舍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把北京话中的精华锤炼成极具特色的文学语言:既有活泼的京味儿,又合于规范的汉语语法;既有自己的风格,又能让全国读者读得兴味盎然。他如何开辟了从北京话到文学语言的正确通道,通过五个“我想”加以说明。
关键词 老舍 北京化 规范的汉语语法 文学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电影是我对中国的理解——关于黄建新电影改编的访谈 被引量:8
2
作者 黄建新 刘海铃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共4页
关键词 黄建新 同名小说 赵书信 爱情故事 安东尼奥尼 一条安达鲁狗 父亲形象 女演员 沉默的羔羊 《电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传承与地域特色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叔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中国文化厚德宽载,兼收并蓄异族文明,多元化发展,有极强的生命力。地域文化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实践着中国艺术的最高美学原则。民间音乐内涵丰富,中西结合走新路。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地域特色 民间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谈茶馆文化
4
作者 苏叔阳 《农业考古》 1991年第2期79-79,共1页
许久不去上海,不知上海的茶馆是兴旺还是萎缩了。茶馆里是否还有艺人在表演评弹、滑稽和评书。我单知道北京的茶馆在死灭之后,又复苏了,虽然只是一两家,也毕竟是件好事。然而,那茶价竟惊人的昂贵,不大像大众化的东西,倒更像怀旧寻旧的... 许久不去上海,不知上海的茶馆是兴旺还是萎缩了。茶馆里是否还有艺人在表演评弹、滑稽和评书。我单知道北京的茶馆在死灭之后,又复苏了,虽然只是一两家,也毕竟是件好事。然而,那茶价竟惊人的昂贵,不大像大众化的东西,倒更像怀旧寻旧的人物过瘾的地方。我在大街上见过一两家私人的小茶馆,供应茶水与包子,价格平宜,设备虽简陋,却实在是为普通的路人和平民预备的。我觉得这才是应当鼓励的,然而没人为他们写文章。我记得我曾在嘉兴的茶馆里听过评弹,在成都的茶馆里听过说书,都极有味道。而且那氛围极好,让人感到淳朴的温馨。从茶馆文化的滋养中派生几位文艺家也不是不可能的。据我所知,北京五十岁以上的作家、艺术家,小时候没进过茶馆,听过评书的纯洋派儿人物寡矣。洋学生进土茶馆儿,溶中西文化为一体,这怕是北京作家有北京味儿的一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中西文化 艺术家 北京作家 评书 评弹 邓友梅 写文章 所知 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三位一体”创造自己的朗诵风格
5
作者 臧金生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1,共3页
近些年来,各类朗诵会、读书会如火如荼,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的兴起,给了人们更多展示朗诵才艺的空间,朗诵的热度日益增长。但很多朗诵者虽然嗓音独特,技巧娴熟,却没有真正传达出作品的情感,只是一味拿腔拿调地秀声音、秀技... 近些年来,各类朗诵会、读书会如火如荼,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的兴起,给了人们更多展示朗诵才艺的空间,朗诵的热度日益增长。但很多朗诵者虽然嗓音独特,技巧娴熟,却没有真正传达出作品的情感,只是一味拿腔拿调地秀声音、秀技巧,外在的华美不能弥补内在的单薄,不是好的朗诵。但仅有思想也不够。有人认为,只有作者亲自朗诵自己的作品,才能把握作品的魂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诵会 社交平台 微信 读书会 微博 三位一体 才艺 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