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TLAB的盘形凸轮逆向工程 被引量:4
1
作者 顾春光 赵京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112,共6页
阐述了凸轮逆向工程的技术路线及实现方法。使用坐标测量机测量凸轮实际廓线的数据,以MATLAB软件为平台,实现了盘形凸轮的廓线拟合、运动规律几何反解以及运动规律的光顺处理;对于滚子推杆类型的盘形凸轮,还实现了由修正后的运动规律到... 阐述了凸轮逆向工程的技术路线及实现方法。使用坐标测量机测量凸轮实际廓线的数据,以MATLAB软件为平台,实现了盘形凸轮的廓线拟合、运动规律几何反解以及运动规律的光顺处理;对于滚子推杆类型的盘形凸轮,还实现了由修正后的运动规律到凸轮实际廓线的正解,以及决定磨头最大可选半径的凸轮表面最小内凹曲率半径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盘形凸轮 逆向工程 廓线拟合 光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技术的保护性耕作效益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原君静 李洪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5-179,共5页
为了客观评价保护性耕作的综合效益,该文采用投影寻踪技术,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393,平均相对误差为1.75%。该文以辽宁和山西试验区为例,通过优化投影方向,将6个样本的8个评价指标投影到低维子空间... 为了客观评价保护性耕作的综合效益,该文采用投影寻踪技术,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393,平均相对误差为1.75%。该文以辽宁和山西试验区为例,通过优化投影方向,将6个样本的8个评价指标投影到低维子空间,利用投影值计算综合效益等级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山西寿阳的免耕碎秆播种玉米综合效益最好,传统耕作播种玉米综合效益最差,6个样本的综合效益从优至劣排序为:山西寿阳免耕碎秆覆盖(B3),山西寿阳深松碎秆覆盖(B2),辽宁凌海免耕碎秆覆盖(A3),辽宁凌海免耕高茬覆盖(A2),辽宁凌海传统耕作(A1),山西寿阳传统耕作(B1)。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较,长期的保护性耕作能够较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误差分析 等级 保护性耕作 综合效益 投影寻踪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坐标测量数据的点云曲面重构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雪梅 文珈 +2 位作者 于广滨 李瑰贤 单德彬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8-72,共5页
基于CMM测量数据,针对鼠标数据的特点,进行了边界拟合、特征识别、分片重建、光滑拼接等技术的研究。利用三次B样条拟合边界曲线,利用微分几何方法进行曲面特征的识别与分割,利用拉伸及放样法进行曲面片重构,最后进行曲面片相交、剪裁... 基于CMM测量数据,针对鼠标数据的特点,进行了边界拟合、特征识别、分片重建、光滑拼接等技术的研究。利用三次B样条拟合边界曲线,利用微分几何方法进行曲面特征的识别与分割,利用拉伸及放样法进行曲面片重构,最后进行曲面片相交、剪裁、过渡完成最终的鼠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曲面重建 B样条 点云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校中厂”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靳宇 甄雪松 张冬颖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0-252,267,共4页
通过分析职业院校传统教学型实训方式的现状及不足,提出深化校企合作的作用,将企业的优势资源引入实训教学,建立"校中厂",从教学方式、现场管理、师资培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生产型实训环境... 通过分析职业院校传统教学型实训方式的现状及不足,提出深化校企合作的作用,将企业的优势资源引入实训教学,建立"校中厂",从教学方式、现场管理、师资培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生产型实训环境、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运行模式,最终实现校企双方互惠共赢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实训教学 实训基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高温合金的加工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邱坤 王新永 +1 位作者 庞思勤 李波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77-1480,共4页
采用多元回归正交试验法对铁基变形高温合金(GH2132)进行车削试验,分析了车削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基于概率统计和回归分析原理,建立了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并对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分别进行了显著... 采用多元回归正交试验法对铁基变形高温合金(GH2132)进行车削试验,分析了车削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基于概率统计和回归分析原理,建立了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并对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分别进行了显著性检验,为切削工艺参数的优化和表面质量的控制提供了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表面粗糙度 多元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铸造高温合金K24的切削温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邱坤 王新永 庞思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2-695,共4页
通过实验,分析了使用YW1刀具切削K24时,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但是,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切削温度的增加量是下降的。这是因为在切削过程中,速度的增加使得副后刀面磨损加剧,切削深度减小,切削力减小... 通过实验,分析了使用YW1刀具切削K24时,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但是,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切削温度的增加量是下降的。这是因为在切削过程中,速度的增加使得副后刀面磨损加剧,切削深度减小,切削力减小,切削温度也随着相对降低。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其次是进给量,影响最小的是切削深度。通过实验所得的切削用量与切削温度的经验公式,将这3个公式合并可得到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总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铸造高温合金K24 切削温度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CrMnSiA在内孔镗削加工中表面轮廓曲线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邱坤 付宏生 +2 位作者 王海宁 龙震海 原君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2-125,144,共5页
在切削速度25~200 m/min范围内,使用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对高强度钢30CrMnSiA进行了内孔镗削实验,对比研究了干镗削与油润滑条件下加工表面粗糙度轮廓曲线的特征信号构成及其对形状参数Ra和Ry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油性... 在切削速度25~200 m/min范围内,使用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对高强度钢30CrMnSiA进行了内孔镗削实验,对比研究了干镗削与油润滑条件下加工表面粗糙度轮廓曲线的特征信号构成及其对形状参数Ra和Ry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油性切削液对表面粗糙度指标Ra和Ry值没有显著影响,且随切削速度的改变,在干镗削与油润滑条件下,表面轮廓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切削润滑条件的改变将对20~40 μm波长尺度的特征轮廓曲线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切削 高强度钢 高速镗削 粗糙度轮廓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航空整体叶轮高效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曹著明 顾春光 +1 位作者 王刘菲 孙红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6-30,共5页
整体叶轮是航空发动机中的关键部件,其制造技术及加工精度直接影响航空发动机的性能。介绍了某航空整体叶轮的高效数控加工技术,包括采用五轴定位铣削进行流道的加工、使用"SWARF精加工"策略、应用刀具的侧刃进行曲面加工等... 整体叶轮是航空发动机中的关键部件,其制造技术及加工精度直接影响航空发动机的性能。介绍了某航空整体叶轮的高效数控加工技术,包括采用五轴定位铣削进行流道的加工、使用"SWARF精加工"策略、应用刀具的侧刃进行曲面加工等。经验证,采用该加工方案能有效提高叶轮的加工效率和质量,大大缩短零件的加工时间。同时介绍了整体叶轮的研究现状,新工艺方案的原理、特点、操作流程及核心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叶轮 高效数控加工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干式铣削马氏体不锈钢的表面质量与组织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邱坤 原君静 +1 位作者 王海宁 付宏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4,60,共6页
目的研究高速干切削工艺对难加工材料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方法在切削速度范围157~314m/min内,依据析因试验设计方法,对马氏体不锈钢,工件进行干切削条件下的端面铣削工艺试验,考查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变化规律、表面微结构组... 目的研究高速干切削工艺对难加工材料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方法在切削速度范围157~314m/min内,依据析因试验设计方法,对马氏体不锈钢,工件进行干切削条件下的端面铣削工艺试验,考查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变化规律、表面微结构组织特征与维氏硬度分布曲线。结果由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共同决定的切屑截面构形对马氏体不锈钢加工表面轮廓的形成机制有显著作用,加工表面的表层及次表层组织主要由塑性变形层与回火多相组织层共同构成。结论为减小干式切削对加工表面层组织特征的影响,应优先选择大进给量、小切深的工艺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不锈钢 高速切削 塑性变形 过度回火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盘泵滑靴副剧烈磨损过程的油膜润滑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红梅 刘建勋 +1 位作者 杨梦雪 刘思远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0,共6页
斜盘泵滑靴副在发生剧烈磨损过程中,滑靴和斜盘将处于边界润滑状态,油膜润滑特性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为此,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结合滑靴副的实际工况,推导出滑靴副在剧烈磨损过程中的稳态等温线接触混合弹流润滑基本方程,并建立相... 斜盘泵滑靴副在发生剧烈磨损过程中,滑靴和斜盘将处于边界润滑状态,油膜润滑特性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为此,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结合滑靴副的实际工况,推导出滑靴副在剧烈磨损过程中的稳态等温线接触混合弹流润滑基本方程,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得出滑靴和斜盘接触区油膜压力、油膜厚度与泵转速和外载荷的关系。为斜盘泵滑靴磨损故障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液压泵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靴副 剧烈磨损 混合弹流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文化概念的实训基地可视化管理建设 被引量:5
11
作者 靳宇 刘京华 吴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在讨论了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管理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借鉴企业可视化管理的经验,建立新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并据此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总结了相关经验,并提出长期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实训管理 工业文化 可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教学中八步教学法与可视化管理的结合 被引量:3
12
作者 靳宇 于辉 王睿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2-185,共4页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组织形式和实训管理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以八步教学法和可视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与管理,详细介绍了每一个教学步骤的实施,以及此过程中可视化管理的体现与融合,最终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组织形式和实训管理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以八步教学法和可视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与管理,详细介绍了每一个教学步骤的实施,以及此过程中可视化管理的体现与融合,最终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双方面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八步教学法 可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车削条件下复合陶瓷刀具的寿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坤 原君静 +1 位作者 王海宁 龙震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102,108,共4页
为研究新型复合陶瓷刀具干切削高强度钢的切削性能,在切削用量范围:vc=90-314 m/min,f=0.02-0.4 mm/r,ap=0.2-3 mm范围内,应用析因统计试验设计与单因素试验设计,使用Al2O3+Ti C和Al2O3+Ti C+Si3N4复合陶瓷刀具对高强度钢35Cr Mn S... 为研究新型复合陶瓷刀具干切削高强度钢的切削性能,在切削用量范围:vc=90-314 m/min,f=0.02-0.4 mm/r,ap=0.2-3 mm范围内,应用析因统计试验设计与单因素试验设计,使用Al2O3+Ti C和Al2O3+Ti C+Si3N4复合陶瓷刀具对高强度钢35Cr Mn Si A进行了高速干式车削试验。在分析了刀具寿命显著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后刀面磨损量VB值与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表明:复合陶瓷高速切削高强度钢工件材料时,选择VB=0.2 mm作为刀具的磨钝标准较为合理;在保证刀具破损可靠度和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应选取尽可能大的进给量与背吃刀量;对于35Cr Mn Si A材料而言,Al2O3+Ti C陶瓷刀具较Al2O3+Ti C+Si3N4陶瓷刀具的切削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钢 Al2O3+TiC陶瓷 析因试验 磨损 刀具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体的性质对压差传感器输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瑞参 李德才 +1 位作者 刘华刚 龚雯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17,29,共3页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4种不同参数的磁流体,并对磁流体性能进行研究。将磁性液体用于压差传感器性能测试试验,分3组试验分别测量磁流体的密度、黏度和磁化强度对传感器的输出性能的影响,得出压差传感器灵敏度与磁流体的密度和磁化强...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4种不同参数的磁流体,并对磁流体性能进行研究。将磁性液体用于压差传感器性能测试试验,分3组试验分别测量磁流体的密度、黏度和磁化强度对传感器的输出性能的影响,得出压差传感器灵敏度与磁流体的密度和磁化强度之间在一定范围内为线性关系,随着密度和磁化强度的增大,曲线逐渐趋于平缓,而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也随着磁流体黏度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 密度 黏度 磁化强度 压差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直接立面法与辅助心点量点法绘制透视图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雪梅 栾英艳 +3 位作者 文珈 李平川 宫娜 高岱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0-934,共5页
在"建筑阴影透视"课程教学中,量点法作建筑透视图的原理较复杂,而且在手工绘制量点法两点透视图时,经常遇到图幅过大造成灭点与视点落在图板之外(即不可达)而难以操作的情况。提出一种简便易行、有效利用有限图纸空间的方法:... 在"建筑阴影透视"课程教学中,量点法作建筑透视图的原理较复杂,而且在手工绘制量点法两点透视图时,经常遇到图幅过大造成灭点与视点落在图板之外(即不可达)而难以操作的情况。提出一种简便易行、有效利用有限图纸空间的方法:应用直接立面法与心点为辅助灭点综合的作图方法。如此,可以省略灭点,应用必然可达的心点和图板内的量点作图,还避免了学生容易将灭点和量点混淆的错误。并以基本立体和建筑群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和验证。结果显示,方法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点透视图 量点法 心点 辅助灭点 直接立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G的某航空诱导轮五轴刀路轨迹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著明 贾俊良 +1 位作者 杨伟明 郭家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3-136,共4页
诱导轮是一种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流体装置,其自身具有良好的抗汽蚀性,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的关键部件。介绍了诱导轮的结构、功能及分类;介绍了UG软件的功能及特点;系统介绍了某航空发动机中的诱导轮的刀路轨迹设计方法及核心要素;... 诱导轮是一种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流体装置,其自身具有良好的抗汽蚀性,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的关键部件。介绍了诱导轮的结构、功能及分类;介绍了UG软件的功能及特点;系统介绍了某航空发动机中的诱导轮的刀路轨迹设计方法及核心要素;经验证采用该工艺及刀路轨迹能较高效的完成诱导轮的加工,同时通过调整切向、径向延伸参数解决了轮毂精加工中欠切削的问题;同时对该型号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网络通讯和机床参数设置进行了小结;最后提出了该类零件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及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轮 UG 五轴加工 刀路轨迹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实训课教学的新尝试 被引量:9
17
作者 邱坤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8-39,共2页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对数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我院对数控专业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数控 实践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轮五轴数控加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著明 贾俊良 +1 位作者 杨伟明 郭家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6-30,共5页
诱导轮是一种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流体装置,自身具有良好的抗汽蚀性,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的关键部件。介绍多轴加工技术以及多轴加工中的核心要素——刀轴矢量控制模式及UG软件"Mill_multi_blade"刀路策略的功能、作用及... 诱导轮是一种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流体装置,自身具有良好的抗汽蚀性,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的关键部件。介绍多轴加工技术以及多轴加工中的核心要素——刀轴矢量控制模式及UG软件"Mill_multi_blade"刀路策略的功能、作用及主要参数的含义。同时较系统地介绍了采用该加工策略对诱导轮进行刀轨设置的整个流程及关键参数的解析。经验证,采用该刀轨策略能较高效地完成零件的加工。同时介绍了安装UG"后处理"程序的关键步骤及实际加工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对该领域后续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轮 UG 五轴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析在K24铣削力研究中的应用
19
作者 邱坤 王新永 庞思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13-2216,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对镍基铸造高温合金K24的铣削力进行了研究,将小波分析运用于铣削力的信号处理。运用小波分析对铣削力进行去噪处理,并且对刀具不同磨损状态下的铣削力信号进行了小波分解,能量检测。结果证明,随着刀具磨损量的增加,各尺度... 通过正交试验对镍基铸造高温合金K24的铣削力进行了研究,将小波分析运用于铣削力的信号处理。运用小波分析对铣削力进行去噪处理,并且对刀具不同磨损状态下的铣削力信号进行了小波分解,能量检测。结果证明,随着刀具磨损量的增加,各尺度频段的信号振动加剧,而且能量也对应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力 刀具磨损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制造视域下的注塑模具可拆卸性设计综合评价算法
20
作者 龚雯 郝瑞参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74,共5页
根据注塑模具再制造要求,构建了模具可拆卸性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单一指标进行了定量描述。研究了模具零部件可修复性评价的工作过程和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和相互作用状态,采用指标关联度矩阵和数学图论中的有向图,构建了基于... 根据注塑模具再制造要求,构建了模具可拆卸性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单一指标进行了定量描述。研究了模具零部件可修复性评价的工作过程和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和相互作用状态,采用指标关联度矩阵和数学图论中的有向图,构建了基于积和式的模具可拆卸性设计评价算法模型。以一个注塑模具设计为实例,检验了评价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 可拆卸性设计 再制造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