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温度对燃烧火焰温度和碳烟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旭 徐一凡 +3 位作者 王路 徐雨轩 周扬 刘福水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5,共9页
通过定容燃烧弹,采用双色法研究不同柴油温度对冷起动过程中燃烧火焰温度和碳烟生成特性的影响,获取缸内燃烧火焰温度分布和表征碳烟分布的KL因子.结果表明:在喷油后3.5~6.0 ms的燃烧稳定时期,柴油温度为40℃的火焰中大于2200 K的区域约... 通过定容燃烧弹,采用双色法研究不同柴油温度对冷起动过程中燃烧火焰温度和碳烟生成特性的影响,获取缸内燃烧火焰温度分布和表征碳烟分布的KL因子.结果表明:在喷油后3.5~6.0 ms的燃烧稳定时期,柴油温度为40℃的火焰中大于2200 K的区域约占60%,柴油温度为20℃的火焰中大于2200 K的区域约占55%,柴油温度为0℃的火焰中大于2200 K的区域约占40%.随着柴油温度的降低,柴油蒸发吸热量增加,局部范围内温度下降,使火焰高温区面积减小,火焰温度总体降低.在燃烧稳定的时期,柴油温度为40、20和0℃时,KL因子大于0.9的碳烟较多的区域分别占60%、50%和40%.随着柴油温度降低,着火滞燃期增加,油、气混合的时间增长,局部空燃比更大,导致KL因子随着柴油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定容燃烧弹 双色法 冷起动 火焰温度 KL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穆道斌 谢慧琳 吴伯荣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15-427,共13页
固态锂离子电池因具备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等优点,已经成为了未来动力电池的主流发展方向。该文详细梳理了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特性以及其核心组成部分─固体电解质的类型与研究进展;简述了当前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现状,重点阐... 固态锂离子电池因具备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等优点,已经成为了未来动力电池的主流发展方向。该文详细梳理了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特性以及其核心组成部分─固体电解质的类型与研究进展;简述了当前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现状,重点阐述了石榴石型锂镧锆氧(Li7La3Zr2O12)基固体电解质在改善锂离子电导率以及界面调控的研究。该类型固体电解质凭借良好的室温离子电导率、优异的金属锂复合相容性,以及在应用环境下可靠稳定的突出特性,有望成为未来全固态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单元。指出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研发势将会对未来固态锂离子动力电池乃至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力,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固态锂离子电池 固体电解质 锂镧锆氧(Li7La3Zr2O12)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层状氮化二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3
作者 陈光海 白莹 +1 位作者 吴锋 吴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6-368,共3页
以Ca_3N_2为前驱体,用高温热解法制备了2D层状结构Ca_2N并用X射线和扫描电镜对Ca_2N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作为钠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在50 m A/g电流密度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584 m A·h/g,可逆比容量达180 m A... 以Ca_3N_2为前驱体,用高温热解法制备了2D层状结构Ca_2N并用X射线和扫描电镜对Ca_2N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作为钠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在50 m A/g电流密度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584 m A·h/g,可逆比容量达180 m A·h/g。在2000 m A/g大电流密度下,仍有70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二钙 二维层状结构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金属锂电池界面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宇恒 高铭达 +5 位作者 李慧 徐丽 薛晴 王欣然 白莹 吴川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54,共16页
金属锂电池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的代表。然而,高比能金属锂电池的发展受到界面诸多问题的限制,如:金属锂负极枝晶生长、隔膜界面兼容性、正极界面不稳定等,影响了金属锂电池的界面传质传荷过程,并导致金属锂界面环境恶化、电池... 金属锂电池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的代表。然而,高比能金属锂电池的发展受到界面诸多问题的限制,如:金属锂负极枝晶生长、隔膜界面兼容性、正极界面不稳定等,影响了金属锂电池的界面传质传荷过程,并导致金属锂界面环境恶化、电池的容量衰减、安全性能下降等问题。金属有机骨架(MOF)是一种具有稳定多孔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近年来在高比能金属锂电池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其多孔结构与开放的金属位点(OMs)提供了优异的离子电导率,稳定的空间结构提供了较高的机械强度,多样的官能团与金属节点带来丰富的功能性。本文分析了金属锂电池界面的主要挑战,结合金属锂界面的成核模型,总结了MOF及其衍生材料在解决锂金属负极界面、隔膜界面、以及正负极界面稳定性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作用机理,为解决高比能金属锂电池界面失稳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并展望了MOF基材料的设计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锂负极 金属有机骨架 界面防护 隔膜 电解液 金属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算精度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茁 刘建宇 +1 位作者 王璐平 金鹏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42-348,共7页
为了考察引起荷电状态(SOC)估算误差各因素的不同作用,以3块磷酸铁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为对象进行混合脉冲功率特性(HPPC)实验,二阶Thevenin电池模型为基础构建状态方程,利用无迹Kalman滤波(UKF)算法估算SOC,分析模型参数及输入电流、端... 为了考察引起荷电状态(SOC)估算误差各因素的不同作用,以3块磷酸铁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为对象进行混合脉冲功率特性(HPPC)实验,二阶Thevenin电池模型为基础构建状态方程,利用无迹Kalman滤波(UKF)算法估算SOC,分析模型参数及输入电流、端电压、开路电压(OCV)误差对SOC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OCV、端电压及输入电流中各加入1%的噪声,或在电池的参数(欧姆内阻,极化电阻,极化电容)固定时,SOC估计的误差分别为19.1%、20.6%和小于3%;可见OCV和端电压对SOC估算精度影响较大,提高端电压的测量精度和OCV曲线拟合的准确性,可大幅减小锂电池SOC的估算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模型 无迹Kaltman滤波 荷电状态(SOC)估算 开路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捕集器主动再生温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颖帅 葛蕴珊 +1 位作者 谭建伟 李宁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起燃温度及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主动再生时内部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DOC入口温度高于240℃时,DOC可以起燃达到DPF设定的主动再生... 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起燃温度及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主动再生时内部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DOC入口温度高于240℃时,DOC可以起燃达到DPF设定的主动再生目标温度600℃;当DOC入口排气温度为240~280℃时,为减少HC二次污染,需选用较高的喷油速率,使DPF尽快达到设定目标温度。DPF主动再生过程分为3个阶段,起燃阶段DPF入口至出口温度依次快速升高;再生阶段DPF内部和出口温度高于入口温度约50℃;再生结束阶段,DPF入口至出口温度迅速降低,研究可为DPF主动再生温度的安全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F 主动再生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