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故障电弧作用下高压电缆外护套引燃方法研究
1
作者 普子恒 徐詹旗 +1 位作者 郭卫 蔡静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34,共8页
为模拟外护套在故障电弧作用下的引燃过程,探究其引燃特性,提出了一种电极拉弧引燃模拟方法。基于燃弧过程能量平衡等式及试验数据,分析了电极速度与回路电流对燃弧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电流工况与电极速度和电弧功率的对应关系。结... 为模拟外护套在故障电弧作用下的引燃过程,探究其引燃特性,提出了一种电极拉弧引燃模拟方法。基于燃弧过程能量平衡等式及试验数据,分析了电极速度与回路电流对燃弧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电流工况与电极速度和电弧功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同等回路电流工况下,电极移动速度过快会导致燃弧时间更短,无法引燃外护套,而电极速度过慢会导致燃烧后的碳化物连通两极,电弧过早熄灭,燃烧持续时间短;不同回路电流工况下所对应电极速度存在一定范围,其速度上限与下限均与回路电流大小呈正相关;利用所确定回路电流与电极移动速度关系,以35 kV高压电缆本体为例,实现了外护套在电弧作用下的引燃模拟,表明了本文模拟方法能成功引燃高压电缆外护套并使其在电弧作用下持续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引燃 故障电弧 火源模拟 电缆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与电力科技创新的多维互动发展研究
2
作者 齐晓曼 刘恋 +1 位作者 李文清 王丽丽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3期96-99,104,共5页
基于标准化与电力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的需求,本文探讨了标准化与电力科技创新互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挑战,包括标准化落地落实需要更完善的管理协调机制,科技创新过程加速背景下需要推动标准规划前移,标准引领价值的发挥需要更有组织的互动... 基于标准化与电力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的需求,本文探讨了标准化与电力科技创新互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挑战,包括标准化落地落实需要更完善的管理协调机制,科技创新过程加速背景下需要推动标准规划前移,标准引领价值的发挥需要更有组织的互动时序管理的三重现实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本文提出通过全流程对接保障正向引领、标准数字化促进反向完善、成熟度评估强化双向协同三条路径,旨在通过正向、反向、双向有效互动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 电力科技创新 正向引领 反向完善 双向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FIBUS开发的FTU及同步采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田雨聪 倪晓明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3-35,共3页
介绍了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DSP技术和交流同步采样技术研制的FTU(馈电自动化终端单元)。重点探讨了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及交流同步采样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及实现。
关键词 PROFTBUS 现场总线技术 DSP 交流同步采样 FTU 馈电自动化终端单元 配电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体试验的电缆隧道中间接头区域防火措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普子恒 权浪 +1 位作者 郭卫 周士贻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8-513,共6页
为测试实际隧道中的中间接头区域的防火措施效果,进一步优化配置,设计点火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利用一条待投运的电缆隧道开展实体火灾试验,通过监测图像和数据分析中间接头区域燃烧的火灾发展情况,然后对不同配置下的防灭火效果进行测... 为测试实际隧道中的中间接头区域的防火措施效果,进一步优化配置,设计点火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利用一条待投运的电缆隧道开展实体火灾试验,通过监测图像和数据分析中间接头区域燃烧的火灾发展情况,然后对不同配置下的防灭火效果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模拟中间接头击穿破裂故障下的燃烧,温度高且容易产生滴落熔融物,现有防护措施下故障接头周边电缆仍可能受到损伤。优化配置措施为:在中间接头区域上下层都加装防火隔板;在中间接头所在的最上一层支架距电缆接头中心线两侧1 m处各安装一个4 kg的超细干粉灭火装置;对电缆中间接头两侧4 m范围内电缆绕包防火包带,可有效防护中间接头区域火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隧道火灾 中间接头故障 实体火灾试验 防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缆隧道不同材质防火隔板的防火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普子恒 胡锦 +1 位作者 郭卫 周士贻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9-784,共6页
为对比电缆隧道不同材质防火隔板的防火隔热效果和为防火隔板选型提供参考依据,首先对隧道内应用的4种典型防火隔板进行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然后搭建模拟电缆隧道火灾的真型试验平台,对不同隔板进行防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 为对比电缆隧道不同材质防火隔板的防火隔热效果和为防火隔板选型提供参考依据,首先对隧道内应用的4种典型防火隔板进行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然后搭建模拟电缆隧道火灾的真型试验平台,对不同隔板进行防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机硅酸钙板不可燃,但其力学性能最差,在真型试验中,3种火源功率下隔板均发生断裂现象,断裂后无法起到防火作用;无机玻镁板不可燃,在真型试验中300、400 kW火源功率下力学性能变差,隔板的火源上方处变形,防火效果较差;有机拉挤板可燃,在300、400 kW火源功率下隔板背火面会被引燃,无法起到防火作用;有机模压板难燃,在真型试验中,3种火源功率下,隔热效果均表现良好,背火面不会被引燃,且力学性能良好,能起到很好的防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隧道火灾 防火隔板 燃烧性能 力学性能 防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路比约束的受端电网新能源并网出力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再驰 王卫 +2 位作者 于希娟 周运斌 张文朝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58-1664,共7页
在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发电资源接入受端电网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在保证受端电网并网点处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同时,优化受端电网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出力,是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研究一种基于短路比约束的受端电网新能源并网出力优化方法。首... 在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发电资源接入受端电网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在保证受端电网并网点处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同时,优化受端电网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出力,是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研究一种基于短路比约束的受端电网新能源并网出力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构建受端电网等效模型,分析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机组接入后,受端电网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其次,结合短路比的物理含义,建立新能源电网并网短路比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受端电网并网点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关键指标;再次,以受端电网新能源弃电成本、火电机组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短路比等其他约束条件,建立受端电网新能源出力优化模型,并进行求解;最后,仿真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受端电网中新能源的出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比 受端电网 新能源并网出力 消纳优化 暂态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火灾条件下高压电缆绝缘击穿试验研究与失效时间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卫 周士贻 +1 位作者 门业堃 普子恒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632,共6页
高压电力电缆结构复杂,在火灾情况下绝缘的失效时间与低压线缆有较大差异。本文首先搭建模拟火灾试验平台,对110,10 kV阻燃电缆开展模拟火灾情况下的绝缘耐压击穿试验,记录绝缘失效时间、解剖分析内部情况;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分析火... 高压电力电缆结构复杂,在火灾情况下绝缘的失效时间与低压线缆有较大差异。本文首先搭建模拟火灾试验平台,对110,10 kV阻燃电缆开展模拟火灾情况下的绝缘耐压击穿试验,记录绝缘失效时间、解剖分析内部情况;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分析火灾情况下电缆内部绝缘层温度变化;参考绝缘层材料高温下的击穿场强,结合仿真和试验分析高压电缆在火灾情况下的绝缘失效机理。结果表明:火灾情况下高压电缆绝缘层在击穿前软化熔融,金属护套发生破裂有熔融物滴落,110、10 kV电力电缆在200 kW火源功率下的绝缘失效时间分别约为130 min和60 min。仿真得到110 kV电力电缆绝缘层的熔融时间约为25 min,击穿时刻均温约为378℃。放电在熔融的绝缘层内部逐步发展最终形成击穿,绝缘失效时间不能以单一的绝缘材料失效温度确定,与绝缘结构和温升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击穿试验 模拟火灾 温度 绝缘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厂锅炉高压给水管爆破事故分析及失效预防的研究
8
作者 王志新 邓星临 齐芸馨 《动力工程》 CSCD 1992年第1期32-38,共7页
本文对在工作温度为346℃、压力为14.7MPa下运行的电厂锅炉给水管泄漏、爆破事故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的在上述工况下长期运行中碳钢管.氮的晶界偏聚引起的材质脆化是爆裂事故的主要原因.文中首次提出可以通过原子数比N/Al判断在350℃左... 本文对在工作温度为346℃、压力为14.7MPa下运行的电厂锅炉给水管泄漏、爆破事故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的在上述工况下长期运行中碳钢管.氮的晶界偏聚引起的材质脆化是爆裂事故的主要原因.文中首次提出可以通过原子数比N/Al判断在350℃左右长期使用的碳钢的时效脆化倾向,从而找到了避免或延缓低温长期运行钢管脆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高压 给水管 爆破 事故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基础与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益军 陈向莉 +1 位作者 吴江一 刘振国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17期96-99,共4页
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对电力企业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在实践《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的基础上,给出电力科技成果特性和标准化基础分析,明确了电力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实践... 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对电力企业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在实践《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的基础上,给出电力科技成果特性和标准化基础分析,明确了电力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实践思路和建议措施,为“实践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工作目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科技成果 技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旋强化换热装置的换热及流动阻力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张俊涛 周筠清 《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1-26,共6页
设计了原理性涡旋强化实验装置,测试了涡旋强化效果及典型工况的压力分布;归纳出了换热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准则关系式以及与旋流数的关联式;整理出了不同进凤方案的旋流数沿程变化情况。
关键词 强化换热 阻力系数 涡旋换热装置 换热 流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防覆冰预测监测及融冰技术在北京冬奥保电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雅妮 叶宽 +3 位作者 周恺 蔡瀛淼 张睿哲 李春生 《农村电气化》 2022年第10期26-29,共4页
输电线路覆冰是我国电力系统中影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容易导致输电线路和杆塔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遭受破坏,从而导致电网面临大面积停电的恶劣后果。北京电网输电线路防覆冰工作长期存在“覆冰前难以预测、覆冰时难以监测、覆冰... 输电线路覆冰是我国电力系统中影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容易导致输电线路和杆塔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遭受破坏,从而导致电网面临大面积停电的恶劣后果。北京电网输电线路防覆冰工作长期存在“覆冰前难以预测、覆冰时难以监测、覆冰后难以抢修”的突出问题。基于以上原因,仅仅依靠传统的覆冰预测监测方法已不能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需要,文章研究了输电线路覆冰监测、预测、融冰3项新技术在北京冬奥保电中的应用,以满足电网冰情预警、覆冰实时监测、故障定位、运维抢修等诸多工作的实际需要,助力冬奥成功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覆冰预测 覆冰监测 融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标准架构及国际标准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铭明 张东霞 +2 位作者 郭剑川 陈向莉 谢青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20年第7期68-72,共5页
介绍了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架构和标准体系,梳理CIGRE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相关技术方面的技术研究和标准化工作;通过需求和现状的分析对比,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标准的国际化工作建议。
关键词 泛在电力物联网 技术标准架构 国际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智能电网发展与建设
13
作者 杨静 杨楠 《农村电气化》 2014年第6期12-15,共4页
智能电网是当今电力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结合北京具体实际情况,文章提出了北京智能电网的建设目标,并分别从调度、输变电、配电、用电以及通信五大方面阐述了北京智能电网的建设思路及主要建设工作,为我国其他城市或地区智能电网建设... 智能电网是当今电力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结合北京具体实际情况,文章提出了北京智能电网的建设目标,并分别从调度、输变电、配电、用电以及通信五大方面阐述了北京智能电网的建设思路及主要建设工作,为我国其他城市或地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调度 输变电 配电 用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分析装置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14
作者 谷君 孙伯龙 +3 位作者 王宁 许冲冲 闻宇 张金虎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9-40,45,共3页
基于网络分析装置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在线监测系统以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采集的大量实时信息为基础,通过搭建在线监测系统主站、子站获取通信错误信息、应用事件信息、网络状态等结果信息,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实现对变电站网络及二次... 基于网络分析装置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在线监测系统以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采集的大量实时信息为基础,通过搭建在线监测系统主站、子站获取通信错误信息、应用事件信息、网络状态等结果信息,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实现对变电站网络及二次设备的在线监测与事故反演,预判变电站网络或二次设备的各种状态将发生何种变化,为二次设备的全寿命管理和状态检修提供了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监测 状态评估 事故反演 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上配变智能配电箱的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李洪涛 王兴越 +1 位作者 刘志荣 王汝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第24期182-182,共1页
良好的智能综合配电箱设计对于加强设备联系、降低区域占用空间、提高设备精准度、采集数据及时性、完成数据和电能的采集测量、故障判断、无功补偿等功能意义重大。随着国家对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农村电网要求低压配电装置向着标准化... 良好的智能综合配电箱设计对于加强设备联系、降低区域占用空间、提高设备精准度、采集数据及时性、完成数据和电能的采集测量、故障判断、无功补偿等功能意义重大。随着国家对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农村电网要求低压配电装置向着标准化、小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实现智能化管理和人们对于电网的要求,必须通过对传统配电箱进行有效的整合,集电能分配、计量、测量、控制、保护、无功补偿和滤波、通讯等功能于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网 智能 配电箱 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EEE国际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发展探究
16
作者 赵一茜 《大众标准化》 2024年第24期132-134,137,共4页
IEEE不断出台国际智能电网标准来促进全球能源行业创新发展,这些新标准不但能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改善能源结构,而且对跨国电网互联、国际能源合作具有决定性意义。文章旨在探讨IEEE国际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对全球能源... IEEE不断出台国际智能电网标准来促进全球能源行业创新发展,这些新标准不但能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改善能源结构,而且对跨国电网互联、国际能源合作具有决定性意义。文章旨在探讨IEEE国际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对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并总结其对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EE 国际标准 智能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供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慧珍 李明忆 +1 位作者 周作春 张学镭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3-426,共4页
以北京电网某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例,通过试验确定了背压模式下联合循环机组的供热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抽凝模式下机组群负荷、供热量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联合循环机组的供热性能和调峰性能。结果表明,背压运行模式下,二拖一运... 以北京电网某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例,通过试验确定了背压模式下联合循环机组的供热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抽凝模式下机组群负荷、供热量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联合循环机组的供热性能和调峰性能。结果表明,背压运行模式下,二拖一运行时供热量的变化范围为1 330GJ/h^2 417GJ/h,一拖一运行时供热量的变化范围为600GJ/h^1 099GJ/h;在抽凝模式下,二拖一和一拖一运行时最大供热量分别为1 769GJ/h、780GJ/h;在抽凝模式下,随着供热量的增大,机组群的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之差越来越小,联合循环机组的调峰能力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供热 背压 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不良杠杆量测的稳定收敛状态估计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娟 廖龙飞 +3 位作者 朱黎丽 颜伟 赵雪骞 赵霞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2-556,590,共6页
不良杠杆量测使得传统的含有不良数据辨识的状态估计方法失效,严重降低了状态估计的精度,为了能够自动排除不良杠杆量测的干扰,同时保证状态估计计算的数值稳定性和收敛性,提出了抗不良杠杆量测的稳定收敛状态估计方法。在利用等价权原... 不良杠杆量测使得传统的含有不良数据辨识的状态估计方法失效,严重降低了状态估计的精度,为了能够自动排除不良杠杆量测的干扰,同时保证状态估计计算的数值稳定性和收敛性,提出了抗不良杠杆量测的稳定收敛状态估计方法。在利用等价权原理并统一量测残差尺度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标准化残差的指数型权函数,并基于此得到抗差状态估计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量测残差自动修正量测权重,具有较强地抵抗不良杠杆量测的能力,能有效保证算法的数值稳定性和收敛速度。分别采用3节点和IEEE118节点算例对该方法的特点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杠杆量测 收敛性 指数型权函数 数值稳定性 抗差状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缆隧道L型防火隔板的隔热效果分析与侧板高度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普子恒 何璟 +1 位作者 郭卫 周士贻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5-620,共6页
为兼顾电缆隧道中L型防火隔板的隔热效果和施工安装的便捷性,需确定不同工况下L型防火隔板所需最低高度。为此,利用FDS模拟软件,设置不同侧板高度,针对不同火源功率条件下L型防火隔板对不同电压等级电缆的保护效果进行模拟,分析安装隔... 为兼顾电缆隧道中L型防火隔板的隔热效果和施工安装的便捷性,需确定不同工况下L型防火隔板所需最低高度。为此,利用FDS模拟软件,设置不同侧板高度,针对不同火源功率条件下L型防火隔板对不同电压等级电缆的保护效果进行模拟,分析安装隔板区域的温度变化和烟气扩散。结果表明:火源功率为400,600 kW时,电缆充分燃烧阶段至衰减末期,烟气蔓延速度分别比火源功率为200 kW时约快50%和66%;当110 kV电缆层间距为0.5 m,火源功率为200,400,600 kW时,L型防火隔板侧边最优高度分别为0.20,0.25,0.25 m;当10 kV电缆层间距为0.25 m时,三种火源功率下L型防火隔板侧边最优高度分别为0.100,0.125,0.125 m,隔板上方被保护电缆护套层温度均低于热解温度。研究成果可为不同工况下防火隔板侧板高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隧道火灾 L型防火隔板 侧板高度 隔热效果 烟气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民用红外行业发展情况——访美考察扎记
20
作者 张维力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2-44,共3页
本文对美国红外检测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红外检测研究,红外检测仅器的制造生产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应用服务。
关键词 红外应用 美国 红外技术 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