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轮枝链霉菌 Streptomyces pseudoverticillus产生的Elaiophylin类新细胞周期抑制剂及细胞凋亡诱导剂Ⅱ.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英文) 被引量:9
1
作者 崔承彬 王浩 +4 位作者 韩冰 蔡兵 骆爱群 宋幼新 周培瑾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5-170,共6页
通过 X-线晶体结构解析及光谱学数据分析 ,将从假轮枝链霉菌 Streptomyces pseudoverticillus发酵物中分得的三个elaiophylin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elaiophylin(1)、11- O- monomethylelaiophylin(2 )和 efomycin G(3)。化合物 1~ 3在高... 通过 X-线晶体结构解析及光谱学数据分析 ,将从假轮枝链霉菌 Streptomyces pseudoverticillus发酵物中分得的三个elaiophylin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elaiophylin(1)、11- O- monomethylelaiophylin(2 )和 efomycin G(3)。化合物 1~ 3在高浓度区均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 ,而在低浓度区均呈很好的细胞周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活性 ,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轮枝链霉菌 Elaiophylin 11-O-monomethylelaiophylin EfomycinG 细胞周期抑制剂 细胞凋亡诱剂 X-线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坦病毒系统发生分析及其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永振 屈勇刚 +2 位作者 杨东明 李莹 Zhen F.Fu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197,201,共6页
目的寻找适于汉坦病毒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的系统发生树构建方法及其基因片段。选用GenBank中部分有代表性的汉坦病毒株,用M、S、M+S全序列,以及G1、G2的2003-2302、2741-2950核苷酸片段分别以邻位相连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生... 目的寻找适于汉坦病毒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的系统发生树构建方法及其基因片段。选用GenBank中部分有代表性的汉坦病毒株,用M、S、M+S全序列,以及G1、G2的2003-2302、2741-2950核苷酸片段分别以邻位相连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生树。用M+S、M、G1、以及G2的2003-2302片段以NJ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将所选25株病毒分为5个分支,分别对应于HTN、SEO、DOB、PUU血清型及引起HPS的Sin Nombre血清族。但用G2区的2741-2950片段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将DOB型与HTN型分为一支。以MP法用M、M+S及G1片段构建的发生树,结果与NJ法相同,但用S与G2的2003-2302、2741-2950片段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则不能将所有的病毒株分在相应的血清型。因此,汉坦病毒的基因分型及系统发生分析时,NJ法优于MP法;用M片段的G1核苷酸序列可以替代M与S片段全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及系统发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系统发生分析 基因分型 邻位相连法 最大简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牡丹科十属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冠 崔承彬 +1 位作者 蔡兵 姚志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63-872,共10页
本文综述了野牡丹科十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临床应用等内容,是对该科属植物近40多年来相关研究的首次较系统的归纳总结,为相关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牡丹科 综述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轮枝链霉菌 Streptomyces pseudoverticillus产生的 elaiophylin类新细胞周期抑制剂及细胞凋亡诱导剂 I. 菌种鉴定、发酵生产及提取分离(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浩 崔承彬 +3 位作者 韩冰 刘志恒 宋幼新 周培瑾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4,共6页
从链霉菌 YN1770 7菌株发酵物中 ,通过活性跟踪分得三个 elaiophylin类新细胞周期抑制剂及细胞凋亡诱导剂elaiophylin、11- O- monomethylelaiophylin和 efomycin G。经菌种分类学研究 ,生产菌 YN1770 7被鉴定为假轮枝链霉菌 Streptomyc... 从链霉菌 YN1770 7菌株发酵物中 ,通过活性跟踪分得三个 elaiophylin类新细胞周期抑制剂及细胞凋亡诱导剂elaiophylin、11- O- monomethylelaiophylin和 efomycin G。经菌种分类学研究 ,生产菌 YN1770 7被鉴定为假轮枝链霉菌 Streptomycespseudoverticillus,并认证为 elaiophylin类的新生产菌种。文中还探讨了该生产菌发酵生产 elaiophylin类活性成分的发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轮枝链霉菌 Elaiophylin 11-O-monomethylelaiophylin EfomycinG 细胞周期抑制剂 细胞凋亡诱导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ermectin C5-O-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基因置换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浩君 郑应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59,共6页
C5 O 甲基转移酶基因 (aveD)位于阿维链霉菌 (Streptomycesavermitilis)染色体 3 4kbBamHI的片段上 ,通过构建avermectin基因组约 3 4kbBamHI片段的亚基因文库 ,用PCR的方法获得该基因的连锁基因C5 酮基还原酶基因 (aveF) ,并作为... C5 O 甲基转移酶基因 (aveD)位于阿维链霉菌 (Streptomycesavermitilis)染色体 3 4kbBamHI的片段上 ,通过构建avermectin基因组约 3 4kbBamHI片段的亚基因文库 ,用PCR的方法获得该基因的连锁基因C5 酮基还原酶基因 (aveF) ,并作为探针筛出aveD的克隆子。测序后和GenBank做同源比较 ,结果一致。构建基因置换穿梭载体 pHJ5 80 3 (pHZ13 5 8∷aveD&Amr) ,通过ET12 5 67::pUZ80 0 2属间接合转移导入S .avermitilis。放松培养后筛选出双交换重组菌株 ,并用PCR验证重组菌株的aveD已经破坏 ,将重组菌株摇瓶发酵液提取avermectin进行色谱质谱联机分析 ,发现重组菌株仅产生 4个组分 ,与出发菌株的 4个B组分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ERMECTIN C5-O-甲基转移酶 基因置换 接合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口蘑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邢仁昌 闫伟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7,共5页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菌株Q97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发酵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豆饼粉30 g/L,蔗糖50 g/L,K2HPO41 g/L,CaCO31 g/L,pH自然,最佳发酵周期为13 d。在上述...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菌株Q97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发酵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豆饼粉30 g/L,蔗糖50 g/L,K2HPO41 g/L,CaCO31 g/L,pH自然,最佳发酵周期为13 d。在上述条件下发酵,最大生物量达到30 g/L,胞外多糖量达到100 mg/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口蘑 液体培养 胞外多糖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检测质粒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和平 闵勇 +3 位作者 杨东明 郑应华 李旭 武轶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8-41,共4页
根据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毒性质粒pX01和pX02上的2个毒力相关基因cya和capA的序列特点,以pIJ2925为出发载体,采用一步重叠延伸PCR技术(One-step Overlap Extension PCR,简称OOE-PCR)构建了包含cya基因和capA基因保守区DNA... 根据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毒性质粒pX01和pX02上的2个毒力相关基因cya和capA的序列特点,以pIJ2925为出发载体,采用一步重叠延伸PCR技术(One-step Overlap Extension PCR,简称OOE-PCR)构建了包含cya基因和capA基因保守区DNA片段的炭疽检测质粒pBIB2006。采用复合PCR对模拟炭疽危险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BIB2006可以为炭疽芽胞杆菌的检测提供准确、安全和方便的阳性参照品,从而为检测炭疽芽胞杆菌和炭疽芽胞杆菌灭活疫苗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芽胞杆菌 cya基因 capA基因 OOE—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菌株的长期保藏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吕和平 吴红宇 +1 位作者 刑仁昌 郑应华 《中国食用菌》 2007年第2期29-30,共2页
食用菌保藏的方法有矿油保藏、液氮超低温保藏等,适合食用菌长期保藏的方法是液氮超低温保藏,将几年来采用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液氮超低温保藏和低温冰箱冷冻保藏的食用菌菌种进行了复苏实验,液氮超低温保藏和低温冰箱冷冻保藏两种保藏... 食用菌保藏的方法有矿油保藏、液氮超低温保藏等,适合食用菌长期保藏的方法是液氮超低温保藏,将几年来采用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液氮超低温保藏和低温冰箱冷冻保藏的食用菌菌种进行了复苏实验,液氮超低温保藏和低温冰箱冷冻保藏两种保藏方法的存活率均为100%,低温冰箱冷冻保藏可以节省资金,实用于食用菌研究和小型食用菌栽培的菌种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长期保藏 复苏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弗氏链霉菌中的表达及其对菌体生长和泰乐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文青 喻子牛 郑应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16-520,共5页
质粒 p IJ4 0 2 6和 p RK4 0 4 - vhb分别含有红霉素抗性基因启动子 (Perm E)和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vhb) ,先用 PCR分别扩增二者 ,再用 SOE- PCR(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将不含自身启动子的vhb基因置于 Perm E之下 ;将 S... 质粒 p IJ4 0 2 6和 p RK4 0 4 - vhb分别含有红霉素抗性基因启动子 (Perm E)和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vhb) ,先用 PCR分别扩增二者 ,再用 SOE- PCR(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将不含自身启动子的vhb基因置于 Perm E之下 ;将 SOE- PCR产物克隆到链霉菌整合性载体 p SET15 2上 ,构建成 vhb基因表达载体 p WQ2 0 0 4。通过大肠埃希氏菌 -链霉菌属间接合转移的方式将 p WQ2 0 0 4导入弗氏链霉菌 (Streptomycesfradiae)中 ,利用 p WQ2 0 0 4上 Φ C31整合性位点使 vhb基因整合到弗氏链霉菌染色体上。PCR验证表明 ,vhb基因已整合到染色体上 ,CO结合差光谱分析则表明 vhb基因在弗氏链霉菌中成功表达。摇瓶与上罐发酵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b基因 SOE-PCR 属间接合转移 CO结合差光谱分析 泰乐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姑多糖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致HepG2细胞肝损伤CYP2E1和CYP3A4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晶 吕俊萍 +4 位作者 柯秀慧 李冰 于海川 韩悦 廖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30-2233,共4页
目的:研究慈姑多糖(Sagittaria sagittifolin polysaccharide,SSP)对异烟肼(Isoniazid,INH)和利福平(Rifampicin,RFP)联用致HepG2细胞肝损伤中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450)亚型CYP2E1和CYP3A4酶含量、基因及蛋白表... 目的:研究慈姑多糖(Sagittaria sagittifolin polysaccharide,SSP)对异烟肼(Isoniazid,INH)和利福平(Rifampicin,RFP)联用致HepG2细胞肝损伤中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450)亚型CYP2E1和CYP3A4酶含量、基因及蛋白表达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HepG2细胞中CYP2E1和CYP3A4酶含量,采用RT-PCR技术检测HepG2细胞中CYP2E1和CYP3A4的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HepG2细胞中CYP2E1和CYP3A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NH和RFP联用诱导的肝损伤模型组CYP2E1和CYP3A4酶含量、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SSP保护组的CYP2E1和CYP3A4酶含量、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SSP可能通过抑制肝HepG2细胞中CYP2E1和CYP3A4酶的含量、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发挥其对INH和RFP联用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姑多糖 INH/RFP CYP2E1、CYP3A4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霉素补糖工艺的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健 齐鹏 郑应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76,共3页
为了降低黄霉素生产成本,实现用补糖工艺替代补油工艺生产黄霉素,我们对黄霉素发酵补糖工艺中采用的3种不同补糖方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根据总糖消耗量补糖法的效价比采用间歇补糖法、连续恒速补糖法的效价分别高24.2%和13.7%。... 为了降低黄霉素生产成本,实现用补糖工艺替代补油工艺生产黄霉素,我们对黄霉素发酵补糖工艺中采用的3种不同补糖方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根据总糖消耗量补糖法的效价比采用间歇补糖法、连续恒速补糖法的效价分别高24.2%和13.7%。采用根据总糖消耗量补糖法与黄霉素发酵传统补油工艺相比,平均效价相当,但是罐批生产成本却比其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霉素 发酵 补糖工艺 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