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路径建构——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四课联动”思政育人体系为例 |
季伟峰
任宝龙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5
|
|
|
2
|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传播:价值与问题——基于科学传播视角的反思 |
翟杰全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3
|
|
|
3
|
马克思“现实的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发展 |
李德煌
陈红升
张毅翔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4
|
信息茧房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机制研究 |
于文卿
宋宪萍
曹宇驰
|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
5
|
马克思恩格斯党建思想的理论起点与当代启示——基于《共产党宣言》的考察 |
陈洪玲
秦蕾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6
|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思考 |
张廷广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
7
|
马克思实践哲学革命及其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
刘新刚
卢鑫
王丽莎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8
|
让马克思人本思想深入人心——《马克思哲学中的“以人为本”研究——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文本解读》评析 |
刘左元
马相飞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9
|
马克思恩格斯对德意志“爱国”现象的剖析与批判 |
王慧敏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
10
|
马克思“现实的人”概念的本质规定和历史嬗变——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共产党宣言》 |
莫小丽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
11
|
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毛菲
孙熙国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12
|
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哲学意蕴——读贺来教授《马克思哲学与现代哲学变革》 |
赵亮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
13
|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批判与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
刘新刚
李倩玉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4
|
思政课数字场景建构的空间逻辑与实践路径 |
卢岚
罗雅匀
王立群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7
|
|
|
15
|
论“三个历史决议”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逻辑、主要特性与价值意蕴 |
杨才林
吴冠儒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6
|
人机交互何以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经济—社会范式的重构 |
宋宪萍
曹宇驰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7
|
“十五五”时期人工智能何以赋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基于技术—经济—社会范式的分析 |
宋宪萍
曹宇驰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8
|
形、源、效: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构的三重维度 |
张毅翔
王越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9
|
论人类文明的唯物史观叙事——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中心文本的分析 |
吴新宇
|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资本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收入观的分析及其启示 |
刘新刚
张恩箔
|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