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飞行器非线性运动稳定性判据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庆丰 刘莉 陈罗婧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在弹体坐标系和准弹体坐标系中建立了旋转飞行器角运动数学模型。应用李亚普诺夫第一近似理论和劳斯-霍尔维茨方法导出了旋转飞行器的非线性运动稳定性判据,这个判据可应用于有控旋转导弹的运动稳定性分析,也可应用到炮弹和火箭弹上。
关键词 旋转飞行器 非线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宽调制流体位置控制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树兴 林祥珠 +1 位作者 汪淑兰 曹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3期374-379,共6页
在分析自然采样、双沿调制模拟式脉宽调制器的基础上,找出了由其组成的脉宽调制流体位置控制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了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在由三通气动高速开关阀和差动气缸组成的脉宽调制高压气动位置控制系统上进行了实验研究。
关键词 脉宽调制 稳定性 流体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条燃烧器系统工作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平 张训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2期51-56,共6页
本文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固体推进剂药条燃烧器系统,对它的工作性能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实验探索和检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药条 燃烧器 燃烧 固体推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系统在反坦克导弹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聂蓉梅 文仲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551-558,共8页
探讨了将专家系统技术应用于反坦克导弹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一个实验型反坦克导弹总体计算机辅助设计专家系统,并在微机上得以实现.该系统用Turbo Prolog,Turbo C,FORTRAN语言混合编程,以菜单方式进行人机对话,它可以... 探讨了将专家系统技术应用于反坦克导弹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一个实验型反坦克导弹总体计算机辅助设计专家系统,并在微机上得以实现.该系统用Turbo Prolog,Turbo C,FORTRAN语言混合编程,以菜单方式进行人机对话,它可以完成反坦克导弹总体初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系统 反坦克导弹 人工智能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推进系统在制导兵器技术发展中的若干贡献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论述了固体火箭推进系统在制导兵器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列举了推进系统除了完成一般的推进职能外对导弹和制导兵器所作的特殊贡献,如降低喷焰的电子数密度、提高多脉冲推进能力、提高耐高过载能力、提高快速机动控制能力和发展低易损... 论述了固体火箭推进系统在制导兵器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列举了推进系统除了完成一般的推进职能外对导弹和制导兵器所作的特殊贡献,如降低喷焰的电子数密度、提高多脉冲推进能力、提高耐高过载能力、提高快速机动控制能力和发展低易损性推进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武器 火箭技术 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比超音速扩压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湘芬 陈寿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8-33,共6页
对大面积比超音速扩压器引射系统中的扩压器部分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扩压器引射系统流动模型建立引射理论,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相对比,提出扩压器工程设计的有效方法。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进行设计计算。利用大面积比超音速扩压器系统的设... 对大面积比超音速扩压器引射系统中的扩压器部分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扩压器引射系统流动模型建立引射理论,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相对比,提出扩压器工程设计的有效方法。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进行设计计算。利用大面积比超音速扩压器系统的设计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火箭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的模拟高度,进行多种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超音速扩压器 高空模拟试验 喷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拖车系统的动力修改技术
7
作者 姚昌仁 麻永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介绍了导弹-拖车系统抗振性能设计时的动力修改技术。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均方响应的灵敏度表达式,给出了运动方程的解及系统的动力修改方法,并作了实例计算与分析。
关键词 导弹 抗振 灵敏度 拖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系数自适应控制方法在制导系统中的应用
8
作者 康景利 周士安 刘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64-68,共5页
在全系数自适应控制方法基础上,利用低阶等效和规范化模型方法,对自寻的导弹制导系统设计了一种新的自校正控制器.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对自寻的导弹有很好的控制效果,而且控制器算法简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 导弹制导 全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坦克导弹与坦克系统攻防策略研究
9
作者 吴忻生 文仲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3期51-57,共7页
为提高反坦克导弹适应各类对抗环境的能力,提出了应用微分对策理论于导弹控制器设计的新思想;建立了导弹-坦克的微分对策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求解;此外,还讨论了如何将目标机动、导弹气动力变化等因素引入到导弹的飞行控制回路之中的... 为提高反坦克导弹适应各类对抗环境的能力,提出了应用微分对策理论于导弹控制器设计的新思想;建立了导弹-坦克的微分对策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求解;此外,还讨论了如何将目标机动、导弹气动力变化等因素引入到导弹的飞行控制回路之中的问题;通常的经典反馈控制只能适应单一的飞行条件而不能满足导弹受控响应特性在飞行过程中变化很大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的途径,为研究导弹的智能控制飞行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 反坦克导弹 攻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调节加权因子的快时变系统自校正控制
10
作者 刘民 康景利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524-529,共6页
在全系数自适应控制方法基础上,利用规范化模型方法,对快时变系统提出了一种自校正控制器,并在广义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律中引入了能自动整定的加权因子,以适应快速时变系统动态特性变化大的特点.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对快时变系... 在全系数自适应控制方法基础上,利用规范化模型方法,对快时变系统提出了一种自校正控制器,并在广义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律中引入了能自动整定的加权因子,以适应快速时变系统动态特性变化大的特点.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对快时变系统有很好的控制效果,而且控制器算法简单,对过程的非线性、阶次失配和未建模扰动均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 权重因子 时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固体脉冲推力器内弹道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平 周生国 +2 位作者 张训文 刘玉群 周海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5-38,共4页
对高速动能导弹飞行姿态控制和弹道修正用的多管微型固体脉冲推力器的内弹道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以单管挂药式结构的试验为主,并以贴壁粘结式结构试验作为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原理样机工作正常,可进行重复试验;... 对高速动能导弹飞行姿态控制和弹道修正用的多管微型固体脉冲推力器的内弹道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以单管挂药式结构的试验为主,并以贴壁粘结式结构试验作为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原理样机工作正常,可进行重复试验;单管挂药式结构的各项内弹道性能均满足指标,且数据重复性好。但由于挂药引起的燃烧后期的碎药损失和挂药段装药后期的低压燃烧,使挂药式结构的比冲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火箭发动机 微型 内弹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回路自动驾驶仪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范军芳 林德福 +1 位作者 祁载康 张宏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47-2450,共4页
分析了参数变化引起的弹体模型和静稳定性的改变,以及降低静稳定性对导弹机动性能的改善。研究了把工程指标转化为期望的闭环系统极点的方法,以及与全状态反馈等价的从状态反馈到输出反馈的变换技术,给出了基于极点配置和输出反馈的一... 分析了参数变化引起的弹体模型和静稳定性的改变,以及降低静稳定性对导弹机动性能的改善。研究了把工程指标转化为期望的闭环系统极点的方法,以及与全状态反馈等价的从状态反馈到输出反馈的变换技术,给出了基于极点配置和输出反馈的一般性的两回路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两回路驾驶仪可以稳定静不稳定的弹体,而执行机构的有限的资源是限制驾驶仪控制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引入加速度计到弹体质心距离这一参数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不稳定导弹 两回路自动驾驶仪 极点配置 舵机资源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试验设计的响应面方法及其在无人机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响 李为吉 彭程远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5-577,619,共4页
将基于均匀设计的响应面方法引入复杂系统的优化设计中,避免了复杂系统常规设计方法计算量大,计算操作复杂的缺点,提高了计算效率。同时使试验数据均匀地分布在设计空间中,能全面反映设计对象的内在性质,为后续的回归分析提供了精度保... 将基于均匀设计的响应面方法引入复杂系统的优化设计中,避免了复杂系统常规设计方法计算量大,计算操作复杂的缺点,提高了计算效率。同时使试验数据均匀地分布在设计空间中,能全面反映设计对象的内在性质,为后续的回归分析提供了精度保证。将该方法用于某无人机机翼的气动、结构一体化设计,计算仿真表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响应面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燃速多孔推进剂发动机的点火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兆民 周生国 +2 位作者 王春利 张训文 刘玉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4-57,共4页
超高燃烧多孔推进剂比常规推进剂点火困难,需要合理调整影响点火性能的参数。研究了推进剂密度、点火空间、喷喉尺寸、喷管堵盖材料和厚度、点火药量和种类对超高燃速推进剂发动机点火特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关键因素,得到了良好的综合... 超高燃烧多孔推进剂比常规推进剂点火困难,需要合理调整影响点火性能的参数。研究了推进剂密度、点火空间、喷喉尺寸、喷管堵盖材料和厚度、点火药量和种类对超高燃速推进剂发动机点火特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关键因素,得到了良好的综合点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高燃速推进剂 点火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装药体积形变力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伯华 沈月萍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8-62,77,共6页
本文首先论述了体积形变的粘弹行为,提出了实时体积形变非接触测试系统。通过实验研究,给出了固体推进剂的体积蠕变柔量、体积松弛模量和材料的初始气孔率。其结果对药柱强度分析计算、配方工艺研究和使用寿命预测均具有实用意义。
关键词 推进剂药柱 力学性质 粘弹性 装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度对含铝复合推进剂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如洲 李葆江 郑晓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4-60,共7页
介绍了用中止燃烧试验方法研究加速度对合铝复合推进剂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推进剂的加速度效应,最初是一种特殊的动态过程,在熄火后的药柱燃面上可观察到形状各异的凹坑,由凝聚铝粒子在燃面上滞留造成,它使向药柱的热反... 介绍了用中止燃烧试验方法研究加速度对合铝复合推进剂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推进剂的加速度效应,最初是一种特殊的动态过程,在熄火后的药柱燃面上可观察到形状各异的凹坑,由凝聚铝粒子在燃面上滞留造成,它使向药柱的热反馈大大增强,结果导致燃面增加,燃速增大。根据研究结果,导出了燃速增量的三个表达式,即热效应燃速增量、增面效应燃速增量、压强效应燃速增量与时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速度 加速场 推进剂 端羟基聚丁二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装药贮存寿命失效临界点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伯华 高鸣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8-71,共4页
目前药柱贮存寿命失效临界点一般都是假设确定的。采用药柱空穴率非接触诊断技术和热加速老化累积损伤法,实测得CMDB固体推进剂的贮存寿命失效临界点,预测了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热老化 贮存寿命 失效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力学实验诊断应力松弛模量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伯华 流庭芳 沈月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39-343,共5页
在动态与静态粘弹性力学性能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动-静态力学特性理论转换计算公式的推导、分析和修正,提出适用于固体推进剂转换计算诊断应力松弛模量的公式.其结果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粘弹性 材料力学 固体推进剂 应力松弛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燃面计算方法的比较与实体造型方法的特点 被引量:5
19
作者 方蜀州 胡克娴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2-38,57,共8页
对已有的几种三维药柱燃面推移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新方法──三维实体造型法,并进行了翼柱形装药的工作过程仿真计算。证明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输出信息完备、计算精度高等特点,适合在工程设计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CAD 模拟 固体推进剂 火箭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弧翼身组合体的自滚转特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甲生 居贤铭 徐文熙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80-186,共7页
介绍了卷弧翼身组合体自滚转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给出了测力试验和测压试验结果.测力试验结果表明,卷弧翼弹型存在自诱导滚转力矩.测压试验结果表明,卷弧翼弹型自诱导滚转力矩产生的原因在于,卷弧翼凹凸两面的压力不等,形成自诱导法向力... 介绍了卷弧翼身组合体自滚转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给出了测力试验和测压试验结果.测力试验结果表明,卷弧翼弹型存在自诱导滚转力矩.测压试验结果表明,卷弧翼弹型自诱导滚转力矩产生的原因在于,卷弧翼凹凸两面的压力不等,形成自诱导法向力.在同样相对厚度下,变厚度卷弧翼的载荷分布与等厚度卷弧翼的载荷分布相差很小,气动设计时可以不考虑厚度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卷弧翼 自诱导滚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