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简介
1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9-259,共1页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工业设计系,是国内最早设置工业设计学科体系的设计院系之一,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代设计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为中国新时期工业设计发展培养了第一批优秀师资和设计人才,在国防工业装备...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工业设计系,是国内最早设置工业设计学科体系的设计院系之一,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代设计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为中国新时期工业设计发展培养了第一批优秀师资和设计人才,在国防工业装备设计发展中有突出贡献。历经三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学院已建设成具有国防工业设计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设计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与教育体系,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设计学科,具有创造力与实践力综合发展的卓越设计人才培养的专业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系 北京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 人才培养 国防工业 国际影响力 学科体系 现代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文人生活空间中“惜物”观的设计表达研究
2
作者 宫晓东 程诚 张帆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1,共6页
目前学界对“惜物”观的研究主要从材料、形态、功能与风格等节用视角展开,而鲜少将其作为审美要素之一探讨其对环境美学的影响。旨在通过图、文、物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节用、善用、惜用三个层面切入,探讨“惜物”观影响下明代文人空... 目前学界对“惜物”观的研究主要从材料、形态、功能与风格等节用视角展开,而鲜少将其作为审美要素之一探讨其对环境美学的影响。旨在通过图、文、物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节用、善用、惜用三个层面切入,探讨“惜物”观影响下明代文人空间造境中“三法”的设计表达,归纳出文人以简驭繁的器物形式之“简法”,以无胜有、少中见多的空间布设之“减法”,以及新陈代谢、以境善物、长期主义的意境营造之“俭法”。弘扬传统“惜物”观的文化内涵,展现中国古代文人审美中“惜物”设计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惜物”观 明代文人意趣 文人生活空间 “惜物”设计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共创价值:意大利五渔村乡村旅游区域联动机制设计研究
3
作者 丁凡倬 郑雨薇 李朝阳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6,140,141,共12页
山地越野、露营、都市漫步等新兴旅游模式渐渐替代传统商业消费性旅游,乡村也逐步成为被热衷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当前,发展旅游亦成为有潜力带动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仍受困于资源分散、产业动能疲软、宣传模式... 山地越野、露营、都市漫步等新兴旅游模式渐渐替代传统商业消费性旅游,乡村也逐步成为被热衷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当前,发展旅游亦成为有潜力带动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仍受困于资源分散、产业动能疲软、宣传模式陈旧等问题。五渔村是意大利乡村旅游体系发展中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基于对五渔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的梳理,解构其区域多元要素联动机制设计,从“资源差异、交通系统、视觉意向”三个维度,将“点、线、面”作为空间要素构成形态,以分析其资源整合与创新的成功经验,并挖掘其三产转化共塑经济内生力、多种运营手段扩大区域传播力的有效路径,最终挖掘其“政—社—民”三位一体共促乡村旅游区域联动“主体间性”的价值,以期为中国乡村旅游机制设计提供破局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意大利五渔村 区域联动 机制设计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平飞姿态的四旋翼无人机机身造型设计
4
作者 李洒 杨建明 巩超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2,共7页
为改进某型四旋翼无人机在平飞状态下的气动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升力体形态的无人机机身造型方案。采用对比试验方法,基于不同轮廓特征构建机身造型差异化方案,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选型。在四旋翼无人机结构基础上,以... 为改进某型四旋翼无人机在平飞状态下的气动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升力体形态的无人机机身造型方案。采用对比试验方法,基于不同轮廓特征构建机身造型差异化方案,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选型。在四旋翼无人机结构基础上,以NACA4415翼型模板构建机体造型的侧向轮廓,并分别以钝形和尖形翼缘两种造型特征构建了8种机身方案;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各设计方案的升力、阻力和升阻比等气动参数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分析并筛选最佳方案。结果表明:最佳方案比原型机阻力系数减小了约52.8%,升力、阻力及俯仰力矩在特定迎角范围内具有线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为改善旋翼无人机的气动造型进而提高其空气动力学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无人机 CFD 计算机辅助设计 气动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机制视域下的机器人手术系统界面设计迭代优化
5
作者 李赛赛 孙博文 +1 位作者 李迪嘉 潘文娟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9-478,共10页
为提升医生使用手术机器人辅助诊疗过程中的认知体验,完成机器人手术系统交互界面设计迭代优化,确保系统救治的高效性与安全性而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首先,选取肝癌消融手术机器人交互界面为研究对象,基于BERT模型形成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为提升医生使用手术机器人辅助诊疗过程中的认知体验,完成机器人手术系统交互界面设计迭代优化,确保系统救治的高效性与安全性而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首先,选取肝癌消融手术机器人交互界面为研究对象,基于BERT模型形成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完成用户口语报告关键词提取与认知关联词汇筛选与分类,并通过亲和图法归纳和完善用户需求描述;在ICE三维评分模型基础上创新性融合理想点矢量投影法获取专家对各需求项的权重赋值,并参考开发成本筛选出关键需求;结合认知机制原理与FAST模型进行需求分析,完成需求层到设计层映射转化,并对迭代前后方案分别进行可用性测试,收集主、客观评价数据验证设计合理性。然后,以认知特性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完成肝癌消融手术机器人界面设计迭代与优化。最后,通过可用性测试得出迭代后方案能够显著降低任务操作时长与无效操作频次,同时获取用户更高的体验评分。在机器人手术系统界面设计领域引入认知理论作为指导,综合运用BERT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以及ICE-理想点矢量投影相结合的需求分析法进行设计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设计方案能够提升原有界面可用性,优化操作过程认知体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为机器人手术系统界面设计提供指引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设计 手术机器人 认知机制 用户需求 设计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导向下的智能家居设计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6
作者 姚健 刘郅政 +1 位作者 季曦冉 付久强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I0006,共14页
目的探究包容性导向下,现阶段智能家居设计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方法以智能家居为研究对象,归纳阐述智能家居的包容性设计伦理内涵。根据包容性导向下的智能家居设计维度与场景,探究当前智能家居包容性设计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发... 目的探究包容性导向下,现阶段智能家居设计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方法以智能家居为研究对象,归纳阐述智能家居的包容性设计伦理内涵。根据包容性导向下的智能家居设计维度与场景,探究当前智能家居包容性设计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当前包容性导向下的智能家居设计应综合考量功能的包容实用、操作的简单通用、体验的灵活一致、方案的多样接纳四个维度,呈现出以特定功能的家居单品、协同互联的家居组合与多维通用的家居系统为主的应用场景。研究热点集中于关注生理机能的适应性设计、关注情感偏好的关怀性设计、关注认知记忆的易用性设计与关注行为活动的辅助性设计。结论总结得出未来的研究趋势为,(1)智能设备需要统一、整合与宁静;(2)社会生活的全面智能化;(3)智能的“消逝”,生活世界的本质回归。通过对包容性导向下的智能家居设计进行分析,以期为实现数智化发展趋势下的智能家居创新性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设计 智能家居 设计综述 设计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景观生态空间的灵芝盆景室内设计艺术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月 张帆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9-152,共4页
以微景观生态空间的设计理念,探讨灵芝盆景室内设计艺术。对灵芝盆景在办公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将灵芝盆景融入室内设计,并以微景观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可以体现灵芝盆景的艺术美感,精致微缩的艺术表现形式更能... 以微景观生态空间的设计理念,探讨灵芝盆景室内设计艺术。对灵芝盆景在办公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将灵芝盆景融入室内设计,并以微景观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可以体现灵芝盆景的艺术美感,精致微缩的艺术表现形式更能体现室内景观设计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景观 生态空间 灵芝盆景 室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基因的江永女书文创家具意象设计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熊婷婷 王南轶 +1 位作者 邱璟 左文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72,共5页
江永女书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传统和审美思想,通过挖掘其文化基因并探索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能够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增强文化记忆。本文首先对江永女书进行分析,构建基因图谱,在感性工学的研究框架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代表性的江永... 江永女书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传统和审美思想,通过挖掘其文化基因并探索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能够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增强文化记忆。本文首先对江永女书进行分析,构建基因图谱,在感性工学的研究框架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代表性的江永女书文创家具样本进行评价,进而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感性词汇。随后,通过RST粗糙集理论对收集到的感性词汇进行属性约简和重要度计算,得出核心词汇。最后,采用QFD质量功能展开工具,将用户的感性意象转译为江永女书文创家具的设计元素,形成设计方案。综上,在家具设计中融入文化基因进行意象设计,可以加强其文化特色,为家具创新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江永女书 感性工学 粗糙集理论 文创家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种博收”与“一门深入”并行的美国爱荷华大学本科艺术教育体制现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满芊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155,共5页
美国爱荷华大学美术学院采用了"广种博收"与"一门深入"并行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为特定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而且为具有广泛兴趣爱好的学生点亮了穿梭于不同艺术专业之间的绿灯,同时也为非... 美国爱荷华大学美术学院采用了"广种博收"与"一门深入"并行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为特定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而且为具有广泛兴趣爱好的学生点亮了穿梭于不同艺术专业之间的绿灯,同时也为非艺术专业的素质教育增添了活力。爱荷华大学美术教育以学生分类多样性为基础,以递进式的学分制课程设置为核心,借助一系列清晰明了的奖惩机制作为辅助条件,使学生在自主选择和修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本科教育,这对现在国内大学的艺术教育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艺术教育 广种博收 一门深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赋能下的儿童智能绘画游戏设计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思倩 王心睿 +3 位作者 樊开然 杜芃 罗若琳 覃京燕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66,89,共12页
目的探讨AIGC支持的人机智能协同创作应用于学龄前儿童(3~6岁)美术教育并培养儿童艺术创造力的潜力和方法。方法基于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背景,通过对学龄前儿童数智化美术教育产品现状和AIGC在儿童绘画表达中实际应用现... 目的探讨AIGC支持的人机智能协同创作应用于学龄前儿童(3~6岁)美术教育并培养儿童艺术创造力的潜力和方法。方法基于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背景,通过对学龄前儿童数智化美术教育产品现状和AIGC在儿童绘画表达中实际应用现状的分析,讨论了AIGC应用于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机会和潜力。从人机协同的特征出发,分析人机智能协同绘画的研究案例,探讨了AI与儿童的人机关系。结果归纳出AIGC可以通过提升能力、激发创意和协作共创三种方式赋能儿童绘画创作,提出了基于人机智能协同的学龄前儿童绘画游戏设计策略,即AI在儿童创作的不同阶段可以作为协助者、启发者、激励者、共创伙伴、再创造者,并据此设计了儿童绘画游戏Artventure。结论AIGC在辅助绘图、协同创作和灵感激发上具有独特优势。AIGC赋能下的儿童美术教育产品不仅有助于提高儿童绘画创作能力,更能指导“α世代”对个性化的追求和数字素养的培养,以便适应未来人机协同合作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学龄前儿童 美术教育 人机智能协同 游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需求驱动的新中式座椅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郅政 易欣玥 +1 位作者 张驰 姚健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提高新中式座椅设计决策的用户感知,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实现新中式座椅设计的创新研究以及发展。首先,通过前期调研得出原始用户需求,基于Kano模型对于用户需求进行属性划分;然后,运用AHP确定目标用户不同需求权重值,确定相... 为提高新中式座椅设计决策的用户感知,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实现新中式座椅设计的创新研究以及发展。首先,通过前期调研得出原始用户需求,基于Kano模型对于用户需求进行属性划分;然后,运用AHP确定目标用户不同需求权重值,确定相对重要的用户需求;再运用AD理论的公理化设计实现功能域与设计域之间的映射,完成用户需求到设计参数的转化;最后,得出新中式座椅三维建模概念设计,并采取FCE理论进行设计评估。该方法有助于新中式座椅设计决策满足用户需求,在设计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对于未来同类家具产品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需求驱动 家具设计方法 集成应用 新中式座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行为改变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交互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绍帅 唐嘉薇 +3 位作者 魏大彭 葛仕钧 孙远波 张睿智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150,共5页
为有效提升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在行为改变方面的有效性,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福格行为模型、劝导系统设计模型及多模态交互,提出了面向行为改变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交互设计理论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初步设计概念,在经过质量功能展开评... 为有效提升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在行为改变方面的有效性,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福格行为模型、劝导系统设计模型及多模态交互,提出了面向行为改变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交互设计理论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初步设计概念,在经过质量功能展开评估后,形成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有效提升劝导效果,并且未对驾驶安全和可实现性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为开发和评估疲劳驾驶预警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框架,有助于减少疲劳驾驶,提高交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设计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行为改变理论 认知负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式设计研究现状与展望
13
作者 高越 张帆 +1 位作者 曹天一 宫晓东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6,共6页
进化式设计是智能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进化式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性综述,可为当下数智化设计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文献回顾,对算法、工程及设计交叉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厘清进化式设计的研究范畴,归纳出进... 进化式设计是智能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进化式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性综述,可为当下数智化设计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文献回顾,对算法、工程及设计交叉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厘清进化式设计的研究范畴,归纳出进化式设计方法与工具、工程优化领域的进化式设计和感性审美领域的进化式设计3个主要研究方向。基于现有研究思路和成果对进化式设计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提出进化式设计范式、进化式设计模型有效性和通用进化式设计方法这3个关键研究方向。进化式设计方法能在保持以人为创造主体的前提下发挥数字智能技术的效率优势、创新多样性和规模化潜力,在数智化时代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式设计 智能设计 进化算法 优化设计 感性工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户需求驱动下的病区物流机器人服务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赛赛 孙博文 谭佳怡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169,共6页
为协助医护人员开展病区服务工作,提升患者临床康复体验,提出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方法。以病区场景下的物流机器人服务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Kano模型和熵权法确定用户需求类型及优先级;结合用户关键需求,进行产品外观与... 为协助医护人员开展病区服务工作,提升患者临床康复体验,提出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方法。以病区场景下的物流机器人服务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Kano模型和熵权法确定用户需求类型及优先级;结合用户关键需求,进行产品外观与结构、人机交互模式及产品信息显示的设计改进,并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有利于提升服务系统设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同类产品的服务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物流机器人 模糊Kano模型 熵权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产品服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北京中轴线传统工艺活化利用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熹培 王南轶 +3 位作者 王子一 孙铭阳 陈亦宸 赵阿丽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31,共8页
对北京中轴线传统工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定量化分析,旨在为北京中轴线传统文化遗产的现代“活化”路径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学术期刊论文作为文献数据来源,运用Cite Space和VOS... 对北京中轴线传统工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定量化分析,旨在为北京中轴线传统文化遗产的现代“活化”路径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学术期刊论文作为文献数据来源,运用Cite 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近20年“北京中轴线传统工艺”研究主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发文趋势、作者合作、机构合作、研究热点、阶段性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梳理。通过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国内外对于北京传统工艺相关研究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国内研究重点围绕:“传统工艺产业转型”“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数字化创新设计”3个主题。国外研究重点围绕:“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老北京城市景观再生”“民族文化认同”3个主题。“传统工艺产业创新转型”“城市文化遗产再生”是近年来北京传统工艺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共同热点研究方向,未来在北京中轴线传统工艺活化的热点研究方向为:传统工艺活态传承、数字化现代设计、城市文化特色发展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传统工艺 中轴线 文化遗产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定型材料实验的“负空间实体化”设计语言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芷含 严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在传统设计制造中,设计师借助模具的正负形关系复刻各种形态,因而正负形的边界在一开始便被人为设定。本文基于无定型材料的设计实验,结合设计领域对于空间正负形的各类思考,旨在探讨一种由材料主导的空间正负形关系。最终引导出非人为... 在传统设计制造中,设计师借助模具的正负形关系复刻各种形态,因而正负形的边界在一开始便被人为设定。本文基于无定型材料的设计实验,结合设计领域对于空间正负形的各类思考,旨在探讨一种由材料主导的空间正负形关系。最终引导出非人为控制的设计方式,为设计形式提供多样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空间 材料姿态 无定型材料 空间研究 数字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医疗场景下基于等待的信息设计研究
17
作者 解惠然 宫晓东 +1 位作者 计越 魏大彭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5,共8页
医疗场景中等待行为的普遍性、时间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因素,数字化医疗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为提供更加即时、高效和个性化的医疗信息服务、提升用户就医等待体验带来了可能性。目的以数字化、信息化医疗服务为技术背景... 医疗场景中等待行为的普遍性、时间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因素,数字化医疗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为提供更加即时、高效和个性化的医疗信息服务、提升用户就医等待体验带来了可能性。目的以数字化、信息化医疗服务为技术背景,基于用户等待过程中的信息获取需求,探讨等待服务环节的信息结构要素,以支持患者建立明确的等待预期、改善等待体验,为相关信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时间知觉理论,结合医疗候诊场景下的排队特点,将建立明确等待期望转化为时间定位问题,提出基于等待的信息构成要素模型,并通过不同就医阶段场景对不同要素组合的形式有效性和用户满意度进行验证。结果提出基于等待的信息构成模型由时序信息、时距信息、时点信息、时变信息四类信息要素组成,并提出完整的四要素组合设计方案能够同时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预判等待时间的信息需求,验证了四要素信息模型的有效性。结论基于医疗等待场景的信息设计要素模型及其组合方案设计研究,能够支持用户建立明确的等待时间预期,并能为其他等待相关场景下的信息设计提供参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医等待 预期等待时间 基于等待的信息设计 信息要素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机器人界面布局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迪嘉 孙博文 +3 位作者 李赛赛 刘小龙 刘心仪 宋博文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211,共7页
为使手术机器人界面主从操作模式与医疗知识框架相吻合,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并降低认知负担,实现人机高效协同,以手术机器人界面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访谈获取信息设计需求要素,运用多维尺度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探讨信息要素关联性与权重... 为使手术机器人界面主从操作模式与医疗知识框架相吻合,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并降低认知负担,实现人机高效协同,以手术机器人界面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访谈获取信息设计需求要素,运用多维尺度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探讨信息要素关联性与权重并建立信息框架,在此基础上引入约束优化矩形布局搜索算法,辅助完成布局设计方案,并通过眼动试验进行方案筛选与认知评估。结果显示:界面视野可达性和信息搜索效率得到提升。研究表明:上述方法可有效建立手术机器人界面信息框架,提升手术机器人界面可用性,为相关领域设计提供理论与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设计 手术机器人 界面布局 眼动追踪 多维尺度分析 布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纪录片:基于技术与艺术的耦合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祖群 蓝子钧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5,共6页
自然纪录片的发展始终追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不停吸收利用最新技术手段中,提升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在传递知识的同时,给观众呈现“艺术+科技”的双重美感体验。本文以自然历史纪录片为案例,呈现古生物复原技术、毛发复原技术带来“... 自然纪录片的发展始终追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不停吸收利用最新技术手段中,提升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在传递知识的同时,给观众呈现“艺术+科技”的双重美感体验。本文以自然历史纪录片为案例,呈现古生物复原技术、毛发复原技术带来“真实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与艺术 自然纪录片 历史纪录片 复原技术 美感体验 新技术手段 艺术表现力 创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安全视角下智能应急装备交互方式研究综述
20
作者 王年文 陆春杉 +3 位作者 毕翼飞 孟馨培 张艺滢 王翠杰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共11页
目的针对公共安全事件高频次、高复杂性的现实挑战,系统梳理国内外智能应急装备的交互方式与功能属性,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智能可穿戴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智能技术,构建从场景需求到技术赋能再到体验优化的三维设计框架,提升应急产品... 目的针对公共安全事件高频次、高复杂性的现实挑战,系统梳理国内外智能应急装备的交互方式与功能属性,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智能可穿戴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智能技术,构建从场景需求到技术赋能再到体验优化的三维设计框架,提升应急产品在灾变环境中的功能可靠性与人文属性。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法与案例分析法,总结出交互设计的核心原则,揭示多模态融合交互、数字孪生技术及人机协同机制的研究热点。结论研究表明,智能应急装备正从单一物理操控向自然交互演进,通过语音、触觉、视觉及脑机接口等多模态协同,显著提升复杂场景下的操作可靠性与救援效率,为工业设计赋能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助力实现人机协同的智能应急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应急装备 公共安全 交互方式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