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1)C-乙酸盐心脏PET/CT成像动力学参数与成像时长关系研究
1
作者
龚坦
尚斐
+2 位作者
唐晓英
霍力
刘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758-765,共8页
目的评估成像时间对动态^(11)C-乙酸盐(^(11)C-acetate,^(11)C-AC)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检查心肌组织^(11)C-AC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的影响,探究临床缩短成像时间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
目的评估成像时间对动态^(11)C-乙酸盐(^(11)C-acetate,^(11)C-AC)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检查心肌组织^(11)C-AC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的影响,探究临床缩短成像时间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北京协和医院接受^(11)C-AC PET/CT心脏成像检查的46名受试者(来自于一项评估饮酒男性心肌组织和代谢特征的临床研究)。每名受试者注射740 MBq^(11)C-AC后均进行40 min动态^(11)C-AC PET/CT扫描。以从左心室血池中获取^(11)C-AC的时间活度曲线作为输入函数,40 min(53帧)图像数据拟合得到的^(11)C-AC药代动力学参数(K_(1)值、k_(2)值)为参考标准,从最后一帧依次减少纳入的动态图像帧数,计算不同成像时长动态数据对应的^(11)C-AC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参考标准进行相关性与变化趋势一致性分析并进行差异性比较,以所有心肌节段中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评价指标R^(2)均大于0.9时对应的时间为最短成像时间。结果当成像时间≥17 min(37帧)时所有心肌节段中的^(11)C-AC药代动力学参数K_(1)与k_(2)值同参考标准的相关性均较好(R^(2)均>0.9),心肌整体平均结果中K_(1)值、k_(2)值与参考标准拟合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分布于0.982~1.007和0.783~1.000。当成像时间为17 min(37帧)时,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以及左回旋支灌注区域的K_(1)值、k_(2)值与参考标准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0.001),其中左前降支灌注区域相对差异(relative difference,RD)最高[K_(1)值:(3.93±1.98)%;k_(2)值:(13.79±6.40)%],右冠状动脉灌注区域RD最低[K_(1)值:(2.84±1.89)%;k_(2)值:(9.74±5.62)%]。结论对于饮酒或健康的男性人群,心脏^(11)C-AC PET/CT成像检查时,缩短成像时间至17 min(37帧)可获得与标准时间相一致的示踪剂药代动力学参数,为临床优化图像采集时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1)C-乙酸盐
心肌灌注
药代动力学参数
单组织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体核心温度的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35
2
作者
刘博
唐晓英
+1 位作者
刘伟峰
王璐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8-614,共7页
体温是人体四大生命体征之一,成为人们判断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依据;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人体温度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有效地监测人体体温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临床上所指的体温...
体温是人体四大生命体征之一,成为人们判断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依据;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人体温度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有效地监测人体体温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核心温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一般测量的是腋下、口腔和额头的温度,这些温度严格的意义上说的是体表温度,本身与核心温度存在一定的误差,况且又受周围环境、个人着装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所以并不能准确地代表人体核心体温。而人体核心温度才真正地和人类的新陈代谢更加关系紧密,所以急需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来实时地监测人体核心温度。针对该问题,分析总结国内外核心温度监测的研究现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测量温度数据,在忽略一定误差的情况下,近似地以人体某一部位温度来代替人体核心温度;二是间接估算法,利用人体体表温度或者心率等一些生理数据,通过建模计算分析,推算出人体内部的实际温度。分析各方法的精确度,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并给出相应的结论。最后,预测核心温度监测方法将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温度
测量方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的心脏PET/CT和MRI图像配准
被引量:
4
3
作者
毋晓萌
刘帅
+2 位作者
霍力
赵锡海
尚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8-1164,共7页
目的采用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的分步配准策略实现非同机不同轴位心脏MRI和PET图像配准。资料与方法采用30名受试者的MRI心脏电影成像(CINE)和PET/CT图像分为全局配准和局部配准两步进行配准。全局配准通过MRI定位像与CT图像的平移矩阵以...
目的采用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的分步配准策略实现非同机不同轴位心脏MRI和PET图像配准。资料与方法采用30名受试者的MRI心脏电影成像(CINE)和PET/CT图像分为全局配准和局部配准两步进行配准。全局配准通过MRI定位像与CT图像的平移矩阵以及MRI定位像和CINE图像的坐标变换矩阵,实现CT和PET与CINE图像轴位与层面的对齐;局部配准将CT和PET图像融合,采用无监督深度学习框架实现了CINE和PET图像中心脏区域的精细配准。采用戴斯相似性系数(DSC)和修正的豪斯多夫距离(MHD)评估配准效果,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本文方法和Elastix的配准效果。结果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和Elastix的配准结果比较,左心室内膜:DSC:0.81±0.08比0.80±0.08(Z=-1.24,P=0.21);MHD:(4.37±1.77)mm比(4.50±1.75)mm(Z=-0.79,P=0.43)。左心室外膜:DSC:0.90±0.03比0.86±0.05(Z=-4.08,P<0.01);MHD:(3.22±1.09)mm比(4.58±1.76)mm(Z=-3.92,P<0.01)。右心室外膜:DSC:0.81±0.05比0.78±0.07(Z=-2.15,P=0.03);MHD:(4.36±4.53)mm比(5.05±1.98)mm(Z=-2.08,P=0.04)。全心:DSC:0.91±0.03比0.87±0.05(Z=-3.73,P<0.01);MHD:(3.88±1.12)mm比(5.06±2.00)mm(Z=-3.14,P<0.01)。结论分步配准策略可实现心脏非同机不同轴位的多模态图像配准。在局部配准中,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的配准结果显著优于Elast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深度学习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1)C-乙酸盐心脏PET/CT成像动力学参数与成像时长关系研究
1
作者
龚坦
尚斐
唐晓英
霍力
刘帅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中国
医学
科
学院
北京
协和医院核
医学
科
出处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758-76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02136)。
文摘
目的评估成像时间对动态^(11)C-乙酸盐(^(11)C-acetate,^(11)C-AC)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检查心肌组织^(11)C-AC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的影响,探究临床缩短成像时间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北京协和医院接受^(11)C-AC PET/CT心脏成像检查的46名受试者(来自于一项评估饮酒男性心肌组织和代谢特征的临床研究)。每名受试者注射740 MBq^(11)C-AC后均进行40 min动态^(11)C-AC PET/CT扫描。以从左心室血池中获取^(11)C-AC的时间活度曲线作为输入函数,40 min(53帧)图像数据拟合得到的^(11)C-AC药代动力学参数(K_(1)值、k_(2)值)为参考标准,从最后一帧依次减少纳入的动态图像帧数,计算不同成像时长动态数据对应的^(11)C-AC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参考标准进行相关性与变化趋势一致性分析并进行差异性比较,以所有心肌节段中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评价指标R^(2)均大于0.9时对应的时间为最短成像时间。结果当成像时间≥17 min(37帧)时所有心肌节段中的^(11)C-AC药代动力学参数K_(1)与k_(2)值同参考标准的相关性均较好(R^(2)均>0.9),心肌整体平均结果中K_(1)值、k_(2)值与参考标准拟合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分布于0.982~1.007和0.783~1.000。当成像时间为17 min(37帧)时,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以及左回旋支灌注区域的K_(1)值、k_(2)值与参考标准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0.001),其中左前降支灌注区域相对差异(relative difference,RD)最高[K_(1)值:(3.93±1.98)%;k_(2)值:(13.79±6.40)%],右冠状动脉灌注区域RD最低[K_(1)值:(2.84±1.89)%;k_(2)值:(9.74±5.62)%]。结论对于饮酒或健康的男性人群,心脏^(11)C-AC PET/CT成像检查时,缩短成像时间至17 min(37帧)可获得与标准时间相一致的示踪剂药代动力学参数,为临床优化图像采集时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1)C-乙酸盐
心肌灌注
药代动力学参数
单组织室模型
Keywords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11)C⁃acetate
myocardial perfusio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ne⁃tissue compartment model
分类号
R144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体核心温度的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35
2
作者
刘博
唐晓英
刘伟峰
王璐璐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出处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8-61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1743)
文摘
体温是人体四大生命体征之一,成为人们判断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依据;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人体温度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有效地监测人体体温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核心温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一般测量的是腋下、口腔和额头的温度,这些温度严格的意义上说的是体表温度,本身与核心温度存在一定的误差,况且又受周围环境、个人着装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所以并不能准确地代表人体核心体温。而人体核心温度才真正地和人类的新陈代谢更加关系紧密,所以急需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来实时地监测人体核心温度。针对该问题,分析总结国内外核心温度监测的研究现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测量温度数据,在忽略一定误差的情况下,近似地以人体某一部位温度来代替人体核心温度;二是间接估算法,利用人体体表温度或者心率等一些生理数据,通过建模计算分析,推算出人体内部的实际温度。分析各方法的精确度,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并给出相应的结论。最后,预测核心温度监测方法将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核心温度
测量方法
发展趋势
Keywords
core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
development tendency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的心脏PET/CT和MRI图像配准
被引量:
4
3
作者
毋晓萌
刘帅
霍力
赵锡海
尚斐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
生命
学院
中国
医学
科
学院
北京
协和医
学院
清华
大学
医
学院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8-1164,共7页
文摘
目的采用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的分步配准策略实现非同机不同轴位心脏MRI和PET图像配准。资料与方法采用30名受试者的MRI心脏电影成像(CINE)和PET/CT图像分为全局配准和局部配准两步进行配准。全局配准通过MRI定位像与CT图像的平移矩阵以及MRI定位像和CINE图像的坐标变换矩阵,实现CT和PET与CINE图像轴位与层面的对齐;局部配准将CT和PET图像融合,采用无监督深度学习框架实现了CINE和PET图像中心脏区域的精细配准。采用戴斯相似性系数(DSC)和修正的豪斯多夫距离(MHD)评估配准效果,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本文方法和Elastix的配准效果。结果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和Elastix的配准结果比较,左心室内膜:DSC:0.81±0.08比0.80±0.08(Z=-1.24,P=0.21);MHD:(4.37±1.77)mm比(4.50±1.75)mm(Z=-0.79,P=0.43)。左心室外膜:DSC:0.90±0.03比0.86±0.05(Z=-4.08,P<0.01);MHD:(3.22±1.09)mm比(4.58±1.76)mm(Z=-3.92,P<0.01)。右心室外膜:DSC:0.81±0.05比0.78±0.07(Z=-2.15,P=0.03);MHD:(4.36±4.53)mm比(5.05±1.98)mm(Z=-2.08,P=0.04)。全心:DSC:0.91±0.03比0.87±0.05(Z=-3.73,P<0.01);MHD:(3.88±1.12)mm比(5.06±2.00)mm(Z=-3.14,P<0.01)。结论分步配准策略可实现心脏非同机不同轴位的多模态图像配准。在局部配准中,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的配准结果显著优于Elastix。
关键词
心脏
深度学习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Keywords
Heart
Deep learn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Image processing,computer-assisted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445.3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1)C-乙酸盐心脏PET/CT成像动力学参数与成像时长关系研究
龚坦
尚斐
唐晓英
霍力
刘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体核心温度的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刘博
唐晓英
刘伟峰
王璐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的心脏PET/CT和MRI图像配准
毋晓萌
刘帅
霍力
赵锡海
尚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