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入工程实例改进理工科大学物理教学 被引量:6
1
作者 胡海云 缪劲松 苟秉聪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0-71,共2页
在理工科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引入工程实例可以促进学生爱学物理,会做物理,善用物理。物理教师应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结合适当的工程实例来引入物理概念、定义,讲解物理定理、公式,处理物理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 在理工科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引入工程实例可以促进学生爱学物理,会做物理,善用物理。物理教师应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结合适当的工程实例来引入物理概念、定义,讲解物理定理、公式,处理物理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几个教学实例给予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 工程实例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育种的物理学方法 被引量:13
2
作者 冯璐 那日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63-66,共4页
介绍了草原生态恢复中选育优良牧草种子的一些物理学方法,包括电场、磁场、物理辐射、激光、离子束和交变应力等在植物的生物学效应、诱变育种和转基因技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 草原生态 牧草种子 物理学方法 诱变育种 转基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大学“混合型学习”环境的建设 被引量:3
3
作者 彭祖林 刘纪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8-100,共3页
网络教育和传统大学教育优势互补、相互融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以“混合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国际先进实践经验,提出了校园混合学习环境建设的重点问题,包括大学政策、规划、资源、课程安排、支持以及组织和领导策略等。
关键词 网络教育 传统大学 混合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监督VAE和CGAN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器
4
作者 袁凯烽 侯璐 黄永锋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6,共5页
由于脑电(EEG)信号的特异性、隐私性,数据集相对匮乏,运动想象EEG(MI-EEG)信号分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变分自编码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SSVAE-CGAN)模型应用于MI-EEG信号的增强和分类。SSVAE-CGAN模型的SSVAE-... 由于脑电(EEG)信号的特异性、隐私性,数据集相对匮乏,运动想象EEG(MI-EEG)信号分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变分自编码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SSVAE-CGAN)模型应用于MI-EEG信号的增强和分类。SSVAE-CGAN模型的SSVAE-CGAN的编码器为EEGNet网络,获得MI-EEG信号的时域、频域和空间域的复合特征的潜在空间表示。不同于传统的无监督变分自编码器,在训练编码器时,SSVAE-CGAN使用MI-EEG信号的标签信息以监督的方式更好地构建潜在空间。然后,SSVAE-CGAN使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接收带有标签信息的随机噪声进行生成器-判别器的对抗训练,并生成与潜在空间分布对齐的隐空间。在真实MI-EEG数据集进行了数据增强和分类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脑电 数据增强 分类 半监督变分自编码器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相关物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瑞斌 殷允嵩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7,共19页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是利用强脉冲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光谱来实现对物质组成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在脉冲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过程中,不同的激光参数(能量、脉...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是利用强脉冲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光谱来实现对物质组成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在脉冲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过程中,不同的激光参数(能量、脉宽、波长)、检测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以及材料本身的特性等,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物理机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LIBS定量分析的结果。本文综述了现阶段LIBS技术中包括LIBS基本原理、激光参数区别、环境和材料特性差异所涉及的物理机制。为深入理解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提升LIBS检测能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 物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煤质成分快速定量分析LIBS系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树林 王猛 +3 位作者 李安 张颖 刘晓东 刘瑞斌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70-1480,共11页
煤质成分的快速、高精度定量分析是工厂对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利用搭建的激光诱导击穿技术煤质快速分析仪,对所采集煤样工业特性固定碳(FixC),灰分(Ash),干燥无灰基的挥发分(Vdaf),热值(Q)进行了定量测量,并对测得的数据... 煤质成分的快速、高精度定量分析是工厂对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利用搭建的激光诱导击穿技术煤质快速分析仪,对所采集煤样工业特性固定碳(FixC),灰分(Ash),干燥无灰基的挥发分(Vdaf),热值(Q)进行了定量测量,并对测得的数据与实验室人工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检验得出该方法在煤质分析方面准确快速。通过对设备稳定性和动态精密度的测试,结果表明了快速煤质分析仪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满足国标规定值。在预测灰分值分布跨度为5%~60%的煤样时,通过增加样品量,增加模型中对大灰分煤样的预测权重,实现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1%的预测精度,挥发分和全硫的RMSEP<1%,热值的RMSEP<0.18 MJ/kg。预测结果均达到工业分析要求,可以满足工业现场的应用需求,具有应用于煤质在线检测方面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定量分析 快速煤质分析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BS光谱实现燃煤企业碳排放量高精度快速预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猛 刘树林 +4 位作者 刘晓东 孙浩瀚 张颖 李安 刘瑞斌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603,共7页
准确预测煤炭的碳排放数据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础。在煤炭入炉前完成碳排放量数据和煤质指标的精确、快速预测,将转变目前“先排放,后检测”的碳排放数据计算方式,对落实“双碳”战略意义重大。以煤炭碳含量和煤质指标的精... 准确预测煤炭的碳排放数据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础。在煤炭入炉前完成碳排放量数据和煤质指标的精确、快速预测,将转变目前“先排放,后检测”的碳排放数据计算方式,对落实“双碳”战略意义重大。以煤炭碳含量和煤质指标的精准预评估为研究目标,通过自行搭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系统和LIBS光谱统计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PCA-PLS)结合小样本算法对训练集进行回归训练,建立了一种煤炭的碳排放预测模型,并通过在新疆A电厂和山东B电厂中的实际应用,证明了LIBS系统在煤质指标分析中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绝对误差最大为0.0256 t,表现出较好的碳排放预测能力。所提方法可以用于燃煤企业碳排放量的精准预测,为实现煤炭碳排放和煤质指标的预评估提供了一种较为高效的技术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 碳排放 高精度快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取代制备硝酸铵及其性能表征
8
作者 鄂秀天凤 王伟 +6 位作者 雷雯 徐志斌 刘瑞斌 解龙 肖川 商照聪 孟子晖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3-999,I0001,共8页
采用同位素取代技术,将硝酸铵(NH_(4)NO_(3))中的^(14)N取代为^(15)N,制备了两种^(15)N代硝酸铵,即^(15)NH_(4)NO_(3)和NH_(4)^(15)NO_(3),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和X射线衍射对^(15)N代硝酸铵的表观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真密度... 采用同位素取代技术,将硝酸铵(NH_(4)NO_(3))中的^(14)N取代为^(15)N,制备了两种^(15)N代硝酸铵,即^(15)NH_(4)NO_(3)和NH_(4)^(15)NO_(3),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和X射线衍射对^(15)N代硝酸铵的表观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真密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干燥器平衡法及微小药量激光点火法测试了其密度、分解温度、吸湿性、感度、爆速、爆热等。结果表明,与普通硝酸铵相比,^(15)N代硝酸铵的化学结构基本不变;NH_(4)^(15)NO_(3)和^(15)NH_(4)NO_(3)的密度由1.72g/cm^(3)提升至1.75g/cm^(3)和1.76g/cm^(3),吸湿率降至97.1%和95.2%,感度和热稳定性基本不变;采用微小药量激光点火装置测试发现NH_(4)^(15)NO_(3)和^(15)NH_(4)NO_(3)的爆速分别提升至6610m/s和6680m/s,爆热提升至3730kJ/kg和3840kJ/kg。证明稳定同位素取代技术可进一步提升现有高能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物质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取代 ^(15)N元素 硝酸铵 激光点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9
作者 宋卫兵 孙现忠 +2 位作者 康二维 骆静 钱玉敏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1-1368,共8页
采用溶剂热法和高温煅烧法制备了FeF_(3)-FeF_(2)正极材料,并对其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F_(3)-FeF_(2)正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1.8 m^(2)/g,远大于FeS_(2)的比表面积(0.5 m^(2)/g)。FeF_(3)-FeF_(2)正极材料的初始热分... 采用溶剂热法和高温煅烧法制备了FeF_(3)-FeF_(2)正极材料,并对其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F_(3)-FeF_(2)正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1.8 m^(2)/g,远大于FeS_(2)的比表面积(0.5 m^(2)/g)。FeF_(3)-FeF_(2)正极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为850℃,比FeS_(2)高出300℃,比CoS_(2)高出200℃。FeF_(3)-FeF_(2)单体电池的空载电压为3.22 V,远高于FeS_(2)的空载电压(2.05 V)。LiB/LiF-LiCl-Li_(2)SO_(4)/FeF_(3)-FeF_(2)单体电池在电流密度150 mA/cm^(2)下的初始放电电压为2.65 V,截止电压1.5 V,能够放电308 s,放电比容量达到160.4 mAh/g,较LiCl-KCl和LiF-LiCl-LiBr电解质体系提高75.3%和43.5%,表现出更长的工作时间。因此,对于高电压、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热电池的研制,FeF_(3)-FeF_(2)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热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正极材料 高电压 FeF_(3)-FeF_(2)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轻质吸波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0
作者 姚嫒嫒 郝精一 +1 位作者 董伟 吕席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3,58,共8页
现代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大规模使用构成了数量繁多、密集重叠、动态交错的复杂电磁环境,高性能吸波材料是防止电磁干扰的重要手段,聚合物基吸波复合材料因具有质轻、耐腐蚀、力学性能与电性能可调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 现代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大规模使用构成了数量繁多、密集重叠、动态交错的复杂电磁环境,高性能吸波材料是防止电磁干扰的重要手段,聚合物基吸波复合材料因具有质轻、耐腐蚀、力学性能与电性能可调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波的吸收机制,包括阻抗匹配和衰减常数对于吸波性能的影响。然后详细讨论了聚合物基轻质吸波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方法及吸波效能。论述了典型本征导电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吸波效果,重点介绍了以聚吡咯(PPy)、聚苯胺(PANI)和聚噻吩(PTh)为代表的吸波复合材料。对于非导电聚合物基吸波材料,重点论述了表面导电型吸波复合材料与填充型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吸波性能。最后对聚合物基吸波复合材料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总结,并对聚合物基轻质吸波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轻质 吸波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研究农药WDG悬浮液稳定性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强 陈颖 +1 位作者 付文静 孙双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3-846,共4页
利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农药WDG(水分散粒剂)悬浮液体系的稳定性。将自制苯乙烯磺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分散剂应用于75wt%的苯磺隆WDG配方中,通过测量苯磺隆WDG悬浮液的透射光和背散射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可原位描述农药WD... 利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农药WDG(水分散粒剂)悬浮液体系的稳定性。将自制苯乙烯磺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分散剂应用于75wt%的苯磺隆WDG配方中,通过测量苯磺隆WDG悬浮液的透射光和背散射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可原位描述农药WDG悬浮液的动态沉降过程,反映农药WDG悬浮体系的稳定性。实验发现,当分散剂用量为6wt%,重均分子量为12000时,体系的悬浮稳定性较好。通过研究不同分子量及不同含量苯乙烯磺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分散剂的WDG悬浮液沉淀层厚度、颗粒沉降速率、悬浮体系颗粒粒径大小和粒径增大速率,有助于分析体系的不稳定性发生的机理,可方便有效地筛选剂型配方中的助剂及优化农药WDG的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ISCAN LAB 分散剂 WDG 悬浮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修饰CuS纳米颗粒的原位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2
12
作者 朱红 王滨 +3 位作者 申靓梅 康晓红 郭洪范 朱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2-556,共5页
利用原位合成法室温下直接在基础油中成功制备了油酸修饰CuS纳米颗粒,将其长时间静置,不会发生纳米颗粒的团聚.TEM研究表明,该方法制备的纳米颗粒粒径大约为30nm.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由于油酸的羧基与无机CuS纳米颗粒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利用原位合成法室温下直接在基础油中成功制备了油酸修饰CuS纳米颗粒,将其长时间静置,不会发生纳米颗粒的团聚.TEM研究表明,该方法制备的纳米颗粒粒径大约为30nm.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由于油酸的羧基与无机CuS纳米颗粒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使无机纳米颗粒的表面有一层有机修饰层,从而增强了其油溶性.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该添加剂在基础油中能起到抗磨减摩的效果.随着添加剂浓度的增大,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都呈现下降趋势,当添加剂浓度为0.1%(w)时,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都达到最小值,但是进一步增加添加剂浓度,摩擦系数与磨斑直径又都开始增大.SEM研究结果表明,油酸修饰CuS纳米颗粒能起到抗磨减摩作用的原因是因为其有利于在摩擦副表面形成牢固的润滑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CUS 润滑 抗磨减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Birkhoff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框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梅凤翔 张永发 +2 位作者 何光 冮铁强 解加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35-1038,共4页
广义Birkhoff系统是一类更广泛的动力学系统.以广义Pfaff-Birkhoff原理和广义Birkhoff方程为基础,构造广义Birkhoff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理论框架,包括新原理的提出、系统动力学逆问题、各种积分方法以及系统的运动稳定性等.
关键词 广义Birkhoff系统动力学 动力学逆问题 积分方法 运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于洸 徐文国 +2 位作者 周贵忠 罗运军 谭惠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0-264,共5页
利用新型高分子絮凝剂聚酰胺胺类 (polyam idoam ine PAMAM)树形分子对油田含油废水处理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 :该絮凝剂在用量非常低的情况下 (15~ 2 0 m g· L- 1 ) ,除油效果明显 ,废水含油量从处理前 32 0 m g· L- 1降至处... 利用新型高分子絮凝剂聚酰胺胺类 (polyam idoam ine PAMAM)树形分子对油田含油废水处理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 :该絮凝剂在用量非常低的情况下 (15~ 2 0 m g· L- 1 ) ,除油效果明显 ,废水含油量从处理前 32 0 m g· L- 1降至处理后 1mg· L- 1 ;该絮凝剂与天然高分子助凝剂 (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 )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用量可降低到 5 mg· L-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胺类絮凝剂 含油废水 助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交联PMMA微球 被引量:15
15
作者 佟斌 孙洪波 +3 位作者 石建兵 曹茉莉 董宇平 支俊格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在甲醇中制备了含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的PMMA微球,讨论了聚合过程中的引发剂、稳定剂、溶剂体系和EGDM的浓度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质量分数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变小,多分散... 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在甲醇中制备了含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的PMMA微球,讨论了聚合过程中的引发剂、稳定剂、溶剂体系和EGDM的浓度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质量分数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变小,多分散指数先变小然后增大;引发剂的质量分数的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增大,但粒径分布变宽;增加稳定剂的质量分数会使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均变窄;溶剂体系对微球的影响相对复杂,并不呈现一定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PMMA 交联 单分散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断层活动和失稳的热场标志--实验室的证据 被引量:17
16
作者 马瑾 马少鹏 +1 位作者 刘培洵 刘力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3-382,共20页
利用一套双向伺服系统对含压性和张性雁列断层的标本进行变形实验,实验中应用红外热像仪和接触式测温仪同步记录岩石变形过程中热红外辐射的亮度温度场和温度场的变化;使用数字CCD相机同步采集标本表面的数字图像,并利用数字散斑方法对... 利用一套双向伺服系统对含压性和张性雁列断层的标本进行变形实验,实验中应用红外热像仪和接触式测温仪同步记录岩石变形过程中热红外辐射的亮度温度场和温度场的变化;使用数字CCD相机同步采集标本表面的数字图像,并利用数字散斑方法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得到位移场和应变场的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在断层贯通前压性雁列岩桥区温度最高,而张性雁列岩桥区温度最低;数字散斑结果显示压性岩桥区平均应变最高,而张性岩桥区平均应变最低。温度场对两类雁列断层在岩桥区相反的受力状态有清晰的响应,可以为判断断层应力状态提供标志。2)雁列断层经历了从岩桥区应力积累、破坏到断层失稳错动两个变形阶段,升温机制也由应变升温变为摩擦升温;伴随升温机制的转变,在岩桥区观测到断层失稳错动前的破坏降温、温度快速起伏以及升温脉冲等现象,是观测失稳前兆的最佳部位。3)在雁列岩桥区裂纹端点附近观测到升温脉冲,表现为温度快升快降,随后即出现断层带的快速升温。升温脉冲现象可能与裂纹端部的应力奇异集中和破裂扩展引起的应力释放有关。裂纹端部的扩展是断层失稳错动的条件,随后断层带的升温正是断层失稳错动造成的。断层带开始升温发生在失稳前2~3s内,岩桥区的降温发生在失稳前约20s,升温脉冲比断层错动早10~20s,它们是断层失稳错动的短临标志。对断层关键部位的温度变化开展观测与研究对发现断层活动十分重要,变温机制转变阶段对提前觉察断层失稳前兆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列断层 温度场 应变场 热红外辐射温度场 热场前兆模式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茶多酚的双频超声浸取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曹雁平 李建宇 +1 位作者 朱桂清 刘佐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利用DPS系统建立均匀设计试验方案,对单频超声、双频组合超声和双频复合超声浸取绿茶茶多酚的浓度、浸取率、浸取速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处理试验数据,并建立浸取数学模型和确定最佳浸取条件。研究发现双频复合超声浸取绿... 利用DPS系统建立均匀设计试验方案,对单频超声、双频组合超声和双频复合超声浸取绿茶茶多酚的浓度、浸取率、浸取速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处理试验数据,并建立浸取数学模型和确定最佳浸取条件。研究发现双频复合超声浸取绿茶茶多酚,在茶多酚的浓度、浸取率和浸取速率三个方面都比单频超声浸取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茶多酚 浸取 双频超声 均匀设计 数学模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离子液体萃取脱色水溶性染料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长平 辛宝平 +1 位作者 徐文国 张琦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47-650,共4页
初步研究了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PF6对6种水溶性染料的萃取脱色性能.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酸性染料平均萃取脱色率超过95%,弱酸性染料64.9%,活性染料18.5%.离子液体染料萃取的pH响应模式随染料结构不同而变化,当废水pH由1.5增至12.5时酸... 初步研究了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PF6对6种水溶性染料的萃取脱色性能.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酸性染料平均萃取脱色率超过95%,弱酸性染料64.9%,活性染料18.5%.离子液体染料萃取的pH响应模式随染料结构不同而变化,当废水pH由1.5增至12.5时酸性黄RN萃取脱色率由99.8%减至13.4%;弱酸性艳蓝RAWL萃取脱色率基本不随pH变化;活性黑KN-G2RC pH 5.5时,萃取脱色率为最佳.温度升高染料萃取脱色率随之升高.冠醚加入可提高了离子液体对活性染料的萃取脱色,活性黑KN-G2RC和活性黄M-5R分别由加入前的31.5%和5.5%提高到81.6%和8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液-液萃取 染料废水处理 水溶性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X在2,4-二硝基苯甲醚(DNAN)低共熔体系中的溶解度 被引量:10
19
作者 罗观 黄辉 +3 位作者 张帅 王平胜 蔡忠展 张勇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7-440,共4页
采用液相色谱法,在87~95.3℃温度范围内,测定了RDX在2,4-二硝基苯甲醚(DNAN)与N-甲基-4-硝基苯胺(MNA)低共熔体系中的溶解度。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流动相甲醇/水=6/4(V/V),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5.0μL。实验考察... 采用液相色谱法,在87~95.3℃温度范围内,测定了RDX在2,4-二硝基苯甲醚(DNAN)与N-甲基-4-硝基苯胺(MNA)低共熔体系中的溶解度。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流动相甲醇/水=6/4(V/V),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5.0μL。实验考察了不同粒径的RDX、平衡时间以及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在低共熔物体系DNAN/MNA中,建立了RDX溶解度-温度关系曲线。结果表明,RDX在共熔体系中溶解度范围为9.39~10.28 g,并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RDX 2 4-二硝基苯甲醚(DNAN) N-甲基4-硝基苯胺(MNA) 溶解度 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餐饮废水的试验研究及经济核算 被引量:17
20
作者 尹艳华 徐文国 +3 位作者 赵毅 王连军 徐复铭 陈育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餐饮废水,污泥泥龄50~60d,水力停留时间4~5h,MBR可长期运行。MBR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对COD,油,SS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9.2%,98%,100%,98.2%。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优良;对废水处理进行经济核算,每...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餐饮废水,污泥泥龄50~60d,水力停留时间4~5h,MBR可长期运行。MBR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对COD,油,SS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9.2%,98%,100%,98.2%。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优良;对废水处理进行经济核算,每处理1t餐饮废水所需费用为0.65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餐饮废水 经济核算 废水处理 水力停留时间 COD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