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罗河珊瑚饲养技术及其水质参数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江梓豪 赖竹君 麦家豪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3期285-290,共6页
尼罗河珊瑚(Catalaphyllia jardinei)观赏价值高,是中国水族市场常见进口珊瑚品种。目前国内缺乏对其系统化饲养技术研究。该研究通过常规观察与数字单反记录其摄食行为,每日监测海水水质参数(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硬度、钙、镁)... 尼罗河珊瑚(Catalaphyllia jardinei)观赏价值高,是中国水族市场常见进口珊瑚品种。目前国内缺乏对其系统化饲养技术研究。该研究通过常规观察与数字单反记录其摄食行为,每日监测海水水质参数(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硬度、钙、镁),结合图表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在低营养盐环境(NO_(3)^(-)<1.2 mg/L,PO_(4)^(3-)<0.021 mg/L)及适宜微量元素条件(Ca:400 mg/L~450 mg/L,Mg:1 200 mg/L~1 450 mg/L,KH:8 d KH~10 d KH)下,投喂珊瑚粮10 d内,尼罗河珊瑚共肉组织和组织覆盖面积达最大值(分别为10.2 mm^(2)和24.5 mm^(2))。该研究提出当Ca>420 mg/L、Mg>1 200 mg/L、KH>8 d KH且NO_(3)^(-)<1.2 mg/L、PO_(4)^(3-)<0.021 mg/L时,尼罗河珊瑚生长状态最佳。该研究首次提出针对尼罗河珊瑚的饲养技术框架,为水族养殖提供了可操作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河珊瑚(Catalaphyllia jardinei) 饲养技术 水质参数 海水生态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鞋底发泡材料的耐磨和止滑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莹 杜武青 +1 位作者 杨钰钦 黄嘉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4,132,共5页
通过改变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鞋底发泡材料中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和偶氮二甲酰胺(AC)含量,在配方中加入碳酸钙和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部分替代EVA三种方法,分析材料干湿止滑和磨耗性能。发现适当的发泡剂用量下,增加交联剂,材... 通过改变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鞋底发泡材料中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和偶氮二甲酰胺(AC)含量,在配方中加入碳酸钙和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部分替代EVA三种方法,分析材料干湿止滑和磨耗性能。发现适当的发泡剂用量下,增加交联剂,材料的耐磨性上升,干湿止滑性能不变,但交联剂超过交联密度临界值后,干湿止滑性能下降;交联密度不同时,增加发泡剂,材料的干止滑上升,耐磨性下降,湿止滑不同;在基础配方上,加入5份碳酸钙,活化了分子链,使得干止滑上升,湿止滑和耐磨性下降;EPDM置换EVA的加入,增加了分子链的运动能力,发泡材料干湿止滑和耐磨性能都提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干湿止滑性能 磨耗性能 碳酸钙 三元乙丙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微观形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莹 杜武青 +3 位作者 钟慧婷 汤嘉朋 詹世景 矫庆泽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4-137,149,共5页
主要研究了聚丙烯/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利用双螺杆熔融共混挤出方法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增韧聚丙烯(PP)新材料。为了改善两者的相容性,在PP/TPU复合材料中添加少量相容剂,从而达到增容的目的。采用马... 主要研究了聚丙烯/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利用双螺杆熔融共混挤出方法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增韧聚丙烯(PP)新材料。为了改善两者的相容性,在PP/TPU复合材料中添加少量相容剂,从而达到增容的目的。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作为相容剂,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含量的PP-g-MAH以及不同含量的TPU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性能最佳的复合材料配方。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微观形态进行测试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相容剂 熔融共混 力学性能 微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相容剂对聚碳酸酯/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艾丽 张二进 +1 位作者 詹世景 矫庆泽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主要考察了不同相容剂对聚碳酸酯(PC)/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PLA和PC进行共混。对所制得的PC/PLA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表征和热学性能表征,确定两者最佳共混比;然后通过加入两种不同种类和比例的相容剂... 主要考察了不同相容剂对聚碳酸酯(PC)/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PLA和PC进行共混。对所制得的PC/PLA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表征和热学性能表征,确定两者最佳共混比;然后通过加入两种不同种类和比例的相容剂[丙烯酸甲酯含量为8%~40%的乙烯共聚物(EMA)、乙烯-丙烯酸丁酯(EBA)]对PC/PLA复合材料进行配方优化,并对优化配合方后制得的PC/PLA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相容剂后,PLA和PC的相容性有所提高,并极大改善了PLA复合材料的韧性;加入EBA/EMA复合相容剂对复合材料的韧性提高效果更为显著,并且当EBA/EMA的质量份数比为5/5时,其对PLA复合材料的改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碳酸酯 差示扫描量热法 相容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条件下水酶法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与货架期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荣菡 蔡至彦 +2 位作者 邓晓彤 甘露菁 杨丹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6,共5页
旨在为水酶法牡丹籽油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探究不同贮藏条件下水酶法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并对其货架期进行预测。采用Schaal烘箱模拟加速氧化法,探究了抗氧化剂、包装材料、温度对牡丹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并进行了氧化动力学分析... 旨在为水酶法牡丹籽油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探究不同贮藏条件下水酶法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并对其货架期进行预测。采用Schaal烘箱模拟加速氧化法,探究了抗氧化剂、包装材料、温度对牡丹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并进行了氧化动力学分析,采用Arrhenius方程进行拟合,建立了水酶法牡丹籽油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排序为0.01%柠檬酸+0.01%TBHQ>0.02%TBHQ>0.02%柠檬酸>0.2%γ-谷维素;包装材料的抗氧化效果排序为棕色PET瓶>棕色玻璃瓶>透明PET瓶>透明玻璃瓶;随着温度升高,牡丹籽油的过氧化值明显增加;建立的货架期预测模型预测牡丹籽油在10、20、30℃下的货架期分别为117、77、51d,其实测货架期分别为134、90、60d。综上,使用抗氧化剂、避光、低温均能有效延缓水酶法牡丹籽油的氧化进程,建立的水酶法牡丹籽油货架期预测模型准确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水酶法 氧化稳定性 货架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元宝枫籽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及其货架期预测
6
作者 荣菡 蔡至彦 林小凤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147,共5页
采用水酶法提取元宝枫籽油,测定其脂肪酸组成成分、理化指标及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同时,通过Schaal烘箱模拟加速氧化方法,考察不同抗氧化剂、温度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基于Arrhenius方程,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一定质量... 采用水酶法提取元宝枫籽油,测定其脂肪酸组成成分、理化指标及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同时,通过Schaal烘箱模拟加速氧化方法,考察不同抗氧化剂、温度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基于Arrhenius方程,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元宝枫籽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2.32%,IC50为8.34 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1.36%,IC50为1.72 mg/mL,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比较不同抗氧化剂对元宝枫籽油的抗氧化效果,排序依次为复合抗氧化剂(0.01%迷迭香提取物+0.01%TBHQ)>TBHQ(0.02%)>迷迭香提取物(0.02%)(以元宝枫籽油质量计)。过氧化值的变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Arrhenius方程具有良好的拟合性,在10、20、30℃条件下得到元宝枫籽油的货架期预测天数分别约为417、167、7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籽油 水酶法 抗氧化活性 货架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酸性矿山废水影响河流悬浮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锦勇 覃铭 +3 位作者 马文英 俞娟 彭祥捷 杨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15-2326,共12页
受酸性矿山废水影响河流水体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评价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而缺乏对这类水体悬浮物重金属污染研究.选择受广东大宝山采矿废水影响的横石河为研究对象,研究该河流悬浮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Mn、Cu、Zn、As、Cd和Pb)的浓度... 受酸性矿山废水影响河流水体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评价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而缺乏对这类水体悬浮物重金属污染研究.选择受广东大宝山采矿废水影响的横石河为研究对象,研究该河流悬浮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Mn、Cu、Zn、As、Cd和Pb)的浓度空间分布,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结合悬浮物组分SEM/XRD表征来进一步解析污染特征及迁移转化机理.结果表明,横石河悬浮物重金属污染严重,主要来源于大宝山采矿废水,Mn、Cu、Zn、As、Cd、Pb起始浓度分别高达1470、101.6、12169、174.9、412.2、873.7 mg·kg^(-1),且重金属浓度沿程呈逐渐降低趋势,与悬浮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悬浮物中重金属污染处于极强风险等级,单个元素Cd严重污染频率为83.33%,对RI贡献平均超90%,各元素潜在风险大小为:Cd>Zn>As>Pb>Cu>Mn;横石河悬浮物初始矿物成分以施氏矿物为主,随着河流的迁移,其逐渐向更为稳定的针铁矿和水铁矿转化,这种矿物组成及转化决定了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 重金属 酸性矿山废水 浓度分布 矿物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剂改性PLA/PBAT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冲 何子伟 +6 位作者 吴颖岚 何晓红 杜武青 马艾丽 钟俊文 冯彦洪 廖正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8,70,共6页
研究了增容剂聚己内酯(PCL)和聚乙二醇(PEG)对聚乳酸(PLA)/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A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增容剂可以增强两相界面的黏结力,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研究了增容剂聚己内酯(PCL)和聚乙二醇(PEG)对聚乳酸(PLA)/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AT)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增容剂可以增强两相界面的黏结力,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共混物的结晶峰值温度(Tc)降低,说明PLA与PBAT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共混物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明,两相之间呈现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 力学性能 相容性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乳液基膨胀型阻燃涂料抑烟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毕静仪 杜武青 +1 位作者 李敏 刘英炎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7-829,833,共4页
以磷酸氢二铵(DAP)、三聚氰胺(MEL)、季戊四醇(PER)为阻燃体系,苯丙乳液(styrene-acrylic emulsion)为涂料基础配方,用烟密度仪探究防火涂料中加入柚子皮、甘蔗渣、蕉树皮等抑烟物质的抑烟效果,用水平燃烧仪测试加入该物质对炭层膨胀高... 以磷酸氢二铵(DAP)、三聚氰胺(MEL)、季戊四醇(PER)为阻燃体系,苯丙乳液(styrene-acrylic emulsion)为涂料基础配方,用烟密度仪探究防火涂料中加入柚子皮、甘蔗渣、蕉树皮等抑烟物质的抑烟效果,用水平燃烧仪测试加入该物质对炭层膨胀高度的影响,结合抑烟效果和炭层膨胀高度,从中选出对炭层膨胀高度影响最小、抑烟效果最优物质和用量。结果表明,涂料本身也具有阻燃抑烟的作用,但加入柚子皮和甘蔗渣后其抑烟效果更好;其中2 g的甘蔗渣烟吸收率曲线最低,发烟量最少,抑烟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烟效果 炭化层 膨胀高度 烧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CL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冲 张煜升 +7 位作者 吴雨霞 何晓红 林楚宏 刘小刚 王磊 马文英 冯彦洪 廖正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8-42,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共混物,探讨了PCL含量对共混物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CL含量的增加,共混物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冲击强度则先增加后减小,当PCL质量分数为15%时,达到...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共混物,探讨了PCL含量对共混物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CL含量的增加,共混物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冲击强度则先增加后减小,当PCL质量分数为15%时,达到最大。随后探讨了柠檬酸三丁酯(TBC)、聚乙二醇(PEG) 2种相容剂对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微观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增容剂可以增强两相界面的粘接力,改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共混物的Tg和Tc均降低,说明PLA与PCL的相容性得到改善;共混物断面的SEM表明,分散相的粒径变小,两相之间呈现良好的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内酯 增容剂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芳酰胺多孔膜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欢欢 牛铭康 +6 位作者 黄桂明 王群 梁知权 矫庆泽 冯彩虹 赵芸 吕玉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4-1119,共6页
以间苯二胺和间苯二甲酰氯为单体,2-甲基吡啶为缚酸剂,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合成了间位聚芳酰胺(PMIA);然后以乙醇为非溶剂,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成功制备了不同孔结构的聚芳酰胺多孔膜.采用核磁及红外等手段对所合成... 以间苯二胺和间苯二甲酰氯为单体,2-甲基吡啶为缚酸剂,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合成了间位聚芳酰胺(PMIA);然后以乙醇为非溶剂,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成功制备了不同孔结构的聚芳酰胺多孔膜.采用核磁及红外等手段对所合成聚芳酰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聚芳酰胺溶液浓度对多孔膜孔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芳酰胺的浓度为21%,17%和15%时,都可以得到孔结构规整的多孔膜,它们在1 MHz频率的介电常数分别为2.31,2.07和1.89,与聚芳酰胺标准膜的介电常数6.22相比分别降低了63%,67%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位聚芳酰胺 多孔膜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检测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子玥 杨同仁 +1 位作者 杨歌 黄渊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2-604,共13页
2019年12月,全球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使生物安全面临着巨大危机。病原微生物的快速、准确、低成本检测是保障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是疫情预防、控制和诊断的关键。本综述介绍了核酸测序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和基... 2019年12月,全球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使生物安全面临着巨大危机。病原微生物的快速、准确、低成本检测是保障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是疫情预防、控制和诊断的关键。本综述介绍了核酸测序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于便携式一体化设备中的应用,为研发"低成本,高效率,结果可视化"集成式检测方法提供了可能性,旨在为病原微生物的有效防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 快速检测 病原微生物 新型冠状病毒 基因编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的生物仪器盖板注塑模具优化设计 被引量:26
13
作者 高源熙 杜武青 +1 位作者 王莹 詹世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68,共5页
基于CAE技术,对生物仪器盖板通过流道系统、冷却和翘曲分析,进行了一模一腔注射成型工艺优化的研究,确定了最优工艺。采用4个浇口位置、18处进水口和保压时间为8. 894 s的设计方案,完成塑件成型周期为41. 24 s的高质量生产,为注塑模具... 基于CAE技术,对生物仪器盖板通过流道系统、冷却和翘曲分析,进行了一模一腔注射成型工艺优化的研究,确定了最优工艺。采用4个浇口位置、18处进水口和保压时间为8. 894 s的设计方案,完成塑件成型周期为41. 24 s的高质量生产,为注塑模具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DFLOW 生物仪器盖板 流道系统 冷却分析 翘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轮胎催化裂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超 矫庆泽 +1 位作者 冯彩虹 赵芸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877-3889,共13页
废旧轮胎因产量高、难降解、污染环境,被称为最难处理的“黑色垃圾”之一。催化裂解是一种处理废旧轮胎的重要手段,可以实现其高效转化与资源化利用,同时得到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如单环芳烃、低碳烯烃与柠檬烯等。本文基于轮胎的物理结... 废旧轮胎因产量高、难降解、污染环境,被称为最难处理的“黑色垃圾”之一。催化裂解是一种处理废旧轮胎的重要手段,可以实现其高效转化与资源化利用,同时得到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如单环芳烃、低碳烯烃与柠檬烯等。本文基于轮胎的物理结构与化学组成、催化裂解过程与裂解产物特征、反应器类型与特征、催化剂类型与作用原理、工艺条件等问题综述了废旧轮胎的催化裂解产物分布规律。通过对比反应器、催化剂与工艺条件对产物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实现废旧轮胎催化裂解工业化的问题,并基于当前废旧轮胎催化裂解的研究现状,提出应集中设计适应于大规模处理的反应器与配套工艺,同时开发高稳定性与对特定产物高选择性的催化剂,从而实现对废旧轮胎以低能耗、高转化、高价值为特点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轮胎 热解 催化裂解 催化剂 回收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茶油掺伪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荣菡 甘露菁 王磊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4-147,154,共5页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采用马氏距离聚类分析法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两种模式识别方法,构建了茶油与掺有橄榄果籽油、花生油的掺伪油的定性判别模型。面对与茶油脂肪酸组成较为相似的复杂掺伪体系,马氏距离聚类分析法和自组织映射神...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采用马氏距离聚类分析法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两种模式识别方法,构建了茶油与掺有橄榄果籽油、花生油的掺伪油的定性判别模型。面对与茶油脂肪酸组成较为相似的复杂掺伪体系,马氏距离聚类分析法和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3.33%和95.33%,经偏最小二乘法处理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建模参数为:前11个主成分的84个吸收峰数据作为输入向量,竞争层结构为[30×5],训练步数744步时,模型预测精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近红外光谱 茶油 掺伪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乳液基膨胀型阻燃涂料的配方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武青 毕静仪 +3 位作者 李敏 刘英炎 黄志勇 林楚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8-43,共6页
为了解苯丙乳液基膨胀型阻燃涂料组分间的关系使其发挥最大作用,用热重分析法探究涂料的阻燃过程;通过受热炭层膨胀高度测试,结合组合法确定各组分的作用,并对基础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涂料在受热时,磷酸氢二铵和季戊四醇在110~238... 为了解苯丙乳液基膨胀型阻燃涂料组分间的关系使其发挥最大作用,用热重分析法探究涂料的阻燃过程;通过受热炭层膨胀高度测试,结合组合法确定各组分的作用,并对基础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涂料在受热时,磷酸氢二铵和季戊四醇在110~238℃通过脱氨和水,生成偏磷酸铵与季戊四醇及磷酸与季戊四醇的交联物,并形成炭层;在250~380℃,三聚氰胺分解出气体,使炭层发泡,形成多孔泡沫炭层,达到阻燃的目的;配方中季戊四醇(成炭剂)和磷酸氢二铵(催化剂)构成炭源,三聚氰胺是气源,苯丙乳液是黏结剂;优化后的配方即苯丙乳液:磷酸氢二铵:季戊四醇:三聚氰胺质量比为2.82∶11.04∶6.00∶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阻燃 阻燃过程反应 炭源 气源 优化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永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5-3139,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和Ag/TiO_(2)纳米粒子,采用涂覆法制备了TiO_(2)和Ag/TiO_(2)纳米粒子光催化剂基板样品。使用XRD、SEM和拉曼光谱等手段,对TiO_(2)和Ag/TiO_(2)纳米粒子进行了晶格结构和表面形貌研究;通过UV-Vis,研究了TiO...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和Ag/TiO_(2)纳米粒子,采用涂覆法制备了TiO_(2)和Ag/TiO_(2)纳米粒子光催化剂基板样品。使用XRD、SEM和拉曼光谱等手段,对TiO_(2)和Ag/TiO_(2)纳米粒子进行了晶格结构和表面形貌研究;通过UV-Vis,研究了TiO_(2)和Ag/TiO_(2)纳米粒子光催化剂基板样品在光催化反应器中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TiO_(2)和Ag/TiO_(2)纳米粒子均为纯净的金红石相,二者表面形貌并没有明显区别,Ag单质粒子成功负载在TiO_(2)纳米材料上;Ag单质粒子的负载,明显增强了TiO_(2)纳米粒子对可见光的吸收,且Ag/TiO_(2)纳米粒子薄膜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明显优于TiO_(2)纳米粒子薄膜;在光催化降解1 h后,TiO_(2)纳米粒子薄膜仅催化降解了溶液中30%(质量分数)的苯酚,且光催化降解出现了饱和趋势,而Ag/TiO_(2)纳米粒子薄膜可催化降解溶液中50%(质量分数)的苯酚,且在光催化降解3 h后,仍未出现饱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_(2)纳米粒子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降解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壳结构绿色电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
18
作者 胡月 张亚平 +1 位作者 孟舒献 冯亚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93-2298,2330,共7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表面溶剂聚合法制备了双壳结构的绿色电泳粒子(PIB/CT/S)。采用SEM、TEM、XPS、FTIR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四氯乙烯为分散介质,PIB/CT/S为电泳粒子进行了电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IB/CT/S具有良好的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 采用反相微乳液-表面溶剂聚合法制备了双壳结构的绿色电泳粒子(PIB/CT/S)。采用SEM、TEM、XPS、FTIR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四氯乙烯为分散介质,PIB/CT/S为电泳粒子进行了电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IB/CT/S具有良好的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241.2 nm,是以二氧化硅球(S)为基体,以绿色钛酸钴(CT)为第一层包覆物,以离子液体聚合物[聚(1-乙烯基-3-十二烷基)咪唑溴(PIB)]为第二层包覆物,其密度为1.7905 g/cm^(3)。可见光漫反射测试和电子墨水涂布平台测试表明,PIB/CT/S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质。制备的简易电泳显示器(EPD)的响应时间为165 ms,明显优于商用EPD(响应时间为260~30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粒子 绿色无机颜料 CoTiO_(2)双壳结构 离子液体聚合物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法快速鉴别茶油掺伪 被引量:3
19
作者 荣菡 罗懿 黄镘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9期204-206,219,共4页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法,快速鉴别茶油掺伪。[方法]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比较马氏距离聚类分析法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茶油与掺有菜籽油、棕榈油掺伪茶油的模式识别模型。[结果]采用马氏距离聚类分析法建模时,参数如下:光谱一阶...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法,快速鉴别茶油掺伪。[方法]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比较马氏距离聚类分析法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茶油与掺有菜籽油、棕榈油掺伪茶油的模式识别模型。[结果]采用马氏距离聚类分析法建模时,参数如下:光谱一阶导数处理后,结合SNV、Norris Derivative滤波方法,经主成分分析法,提取8个主成分,模型对预测集样本的准确率达100%;采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模时,参数如下:输入向量为前8个主成分的33个吸收峰,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5,训练学习速度为0.1,训练220步时,模型对预测集样品识别准确率亦为100%。[结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方法更加具有较快的运算速度和较好的收敛性,可为茶油品质评价与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模式识别 马氏距离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茶油 掺伪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去除甲苯综合实验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洪博 黄志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96,共5页
针对大气污染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控制问题,在环境工程的综合实验中设计了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去除甲苯综合实验。该实验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净化去除甲苯,探究了甲苯初始浓度、气体空速、反应时间和能量密度... 针对大气污染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控制问题,在环境工程的综合实验中设计了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去除甲苯综合实验。该实验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净化去除甲苯,探究了甲苯初始浓度、气体空速、反应时间和能量密度等实验条件对甲苯净化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去除甲苯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甲苯初始浓度为2.22 mg·L^(-1),空速为24 000 h^(-1),反应时间为30 min,能量密度大于2.19 kJ·L^(-1)时,甲苯去除率可达90%以上。实验为低温等离子体去除甲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以催化剂颗粒的制备及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去除甲苯的性能评价作为实验教学内容,兼具专业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甲苯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