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7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燃速丁羟推进剂药浆在热与低速撞击刺激下点火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海波 武毅 +4 位作者 张超 范红杰 杨钧森 吴艳青 金丰凯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4,I0007,共11页
为研究某高燃速丁羟推进剂药浆在热、低速撞击刺激下的点火响应特性,制备了两种高燃速药浆(含气率分别为1.6%、0.3%)、两种丁羟推进剂(燃速分别为35 mm/s和5 mm/s);利用自制加热装置、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落锤撞击设备开展实验,... 为研究某高燃速丁羟推进剂药浆在热、低速撞击刺激下的点火响应特性,制备了两种高燃速药浆(含气率分别为1.6%、0.3%)、两种丁羟推进剂(燃速分别为35 mm/s和5 mm/s);利用自制加热装置、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落锤撞击设备开展实验,借助同步热分析红外光谱联用、显微CT扫描、高速摄影等技术分析了推进剂和药浆在热、低速撞击刺激下的点火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高燃速推进剂的热点火温度(241.6℃)显著低于药浆,药浆热点火温度呈现较小的含气率正相关性(含气率为1.6%、0.3%的药浆热点火温度分别为261.3、255.7℃);高燃速药浆的撞击点火阈值受含气率和约束方式影响显著,在无径向约束的SHPB撞击实验里药浆点火阈值与含气率正相关(含气率为1.6%、0.3%的药浆点火阈值分别为71 J和33 J),即高含气率药浆不易撞击起火;有径向约束的落锤实验药浆点火阈值与含气率负相关(含气率为1.6%、0.3%的药浆点火阈值分别为7 J和9 J),即高含气率药浆撞击时更易撞击起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固体推进剂 HTPB推进剂 药浆 热刺激 低速撞击 点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增强战斗部预制破片爆炸飞散数值模拟
2
作者 汪聪 王芳 +2 位作者 张宇飞 郭志威 黄广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0,共7页
针对传统杀爆战斗部在垂直打击目标时产生中心杀伤盲区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种轴向增强杀爆战斗部结构。通过将战斗部装药头部设计为圆弧形,在装药头部周围空间均匀填充更多的预制破片来增加轴向破片的数量并改善轴向破片的飞散方向,... 针对传统杀爆战斗部在垂直打击目标时产生中心杀伤盲区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种轴向增强杀爆战斗部结构。通过将战斗部装药头部设计为圆弧形,在装药头部周围空间均匀填充更多的预制破片来增加轴向破片的数量并改善轴向破片的飞散方向,以此实现战斗部的轴向增强功能。基于欧拉-拉格朗日单元耦合(CEL)仿真算法,采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开展了该战斗部毁伤威力场的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大多数预制破片的速度处于800~1500 m/s,在合理的弹目交汇条件下,战斗部能够对目标产生有效毁伤;战斗部头部的破片能够比较均匀地分布在中心毁伤区域,随着弹目交汇时战斗部轴向初速度的提高,战斗部头部破片仍然能够保持在中心毁伤区域内均匀分布。设计的轴向增强战斗部显著增加了中心毁伤区域内的破片数量,并且保证破片能够均匀分布在中心毁伤区域内,基本解决了传统杀爆战斗部产生的中心杀伤盲区问题。本文中研究成果能够支撑新型轴向增强杀爆战斗部的设计,并为定向杀伤式防空反导战斗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破片 ABAQUS 飞散特性 轴向增强战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O_2天然气燃烧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应安 刘振翼 +3 位作者 王峰 钱新明 张德平 黄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112,共3页
我国已开始开发含CO2酸性天然气气田,此类气田的开发要求同时重视天然气的火灾爆炸特性和CO2的窒息危险性,如何确定CO2含量阈值浓度,从而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运用实验手段研究了含CO2天然气的爆炸极限,得到了CH4... 我国已开始开发含CO2酸性天然气气田,此类气田的开发要求同时重视天然气的火灾爆炸特性和CO2的窒息危险性,如何确定CO2含量阈值浓度,从而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运用实验手段研究了含CO2天然气的爆炸极限,得到了CH4、空气及CO2三种组分气体爆炸范围图。研究表明:当泄漏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中CO2体积分数达到13.86%,CH4体积分数为7.48%时,CH4在此混合气体中的爆炸下限与上限重合。当泄漏天然气与周围空气的混合物中CO2体积分数超过13.86%时,应重点考虑CO2的窒息危害,而在此浓度以下时,则应着重考虑天然气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同时,还针对气田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酸性气田 爆炸极限 爆炸三角形 实验研究 安全生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爆炸火焰精细结构及动力学特性的实验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先锋 陈明 +2 位作者 张庆明 张建华 易长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6-249,共4页
为揭示约束条件下瓦斯爆炸火焰结构的动力学演化过程,通过实验研究了管道内瓦斯爆炸火焰的动力学行为及其对火焰阵面结构的影响规律。实验过程中采用高速纹影摄像技术清晰捕捉到了瓦斯火焰传播过程中的细微结构特性,分析了火焰速度与压... 为揭示约束条件下瓦斯爆炸火焰结构的动力学演化过程,通过实验研究了管道内瓦斯爆炸火焰的动力学行为及其对火焰阵面结构的影响规律。实验过程中采用高速纹影摄像技术清晰捕捉到了瓦斯火焰传播过程中的细微结构特性,分析了火焰速度与压力波对火焰结构的干涉作用;研究发现火焰局部速度变化是火焰结构变化的直接因素,而流动与火焰面相互作用是火焰结构变化的内在原因;压力波直接影响火焰表观速度,而其内在作用是对流动的干涉过程导致湍流强度增大,进而使火焰阵面结构发生失稳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爆炸 火焰结构 高速纹影 压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中煤尘爆炸特性实验 被引量:14
5
作者 宫广东 刘庆明 +1 位作者 胡永利 白春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9-612,共4页
在长度为32.4m、内径为199mm的圆形管道中采用强点火方式对甲烷-空气混合物及甲烷-煤尘-空气混合物爆炸超压传播规律及爆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点火条件下甲烷-空气混合物的最大爆压和爆速分别为4MPa、1766m/s,在标准状态瓦斯... 在长度为32.4m、内径为199mm的圆形管道中采用强点火方式对甲烷-空气混合物及甲烷-煤尘-空气混合物爆炸超压传播规律及爆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点火条件下甲烷-空气混合物的最大爆压和爆速分别为4MPa、1766m/s,在标准状态瓦斯爆炸极限浓度外2.5%、4.1%、15.2%时也出现稳定爆轰。相同浓度甲烷-煤尘-空气混合物爆炸超压及爆速要大于甲烷-空气、煤尘-空气混合物,甲烷-煤尘-空气混合物在爆炸当量浓度时,随着煤尘浓度越大,瓦斯浓度越小,爆炸超压和爆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煤尘爆炸 瓦斯爆炸 强点火能量 爆炸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成型弹丸对Al_2O_3装甲陶瓷材料的侵彻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段卓平 朱艳丽 张连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用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EFP)对Al2O3装甲陶瓷材料进行了侵彻(depth ofpenetration,DOP)实验,得到了99Al2O3装甲陶瓷对模拟EFP的质量防护因数和差分防护因数及他们随陶瓷块厚度的变化规律,初步评估了99Al2O3装甲... 用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EFP)对Al2O3装甲陶瓷材料进行了侵彻(depth ofpenetration,DOP)实验,得到了99Al2O3装甲陶瓷对模拟EFP的质量防护因数和差分防护因数及他们随陶瓷块厚度的变化规律,初步评估了99Al2O3装甲陶瓷对EFP的抗侵彻性能,解释了装甲陶瓷对EFP的抗侵彻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约束可以提高陶瓷的抗侵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防护因数 DOP实验 装甲陶瓷 E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聚能作用下混凝土试件劈裂的高速3D DIC实验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振洋 杨军 郭连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0-406,共7页
为探寻非钻孔条件下露天爆破大块二次破碎形态的控制方法,应用线性聚能射流对圆柱混凝土模型试件进行侵彻实验,使用High-speed 3DDIC(高速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方法分析试件劈裂发展过程的全场三维形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分析区... 为探寻非钻孔条件下露天爆破大块二次破碎形态的控制方法,应用线性聚能射流对圆柱混凝土模型试件进行侵彻实验,使用High-speed 3DDIC(高速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方法分析试件劈裂发展过程的全场三维形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分析区内劈裂裂纹扩展速度在4个区间内呈阶梯式变化趋势,峰值速度为235.52m/s,平均速度为140.89m/s;线性聚能射流侵彻对劈裂裂纹扩展有明显导向作用,应力集中作用使得劈裂裂纹围绕线性射流侵彻对称轴扩展,扩展方向变化幅度较小;在劈裂裂纹扩展速度突变的3个时刻,劈裂裂纹路径产生了3处明显拐点,在拐点处伴随有支裂纹的产生,支裂纹的扩展距离均未超过5cm;主应变集中带形状及分布位置决定了裂纹扩展路径及趋势,拉应变集中先于裂纹出现,试件呈现准静态劈裂形态,劈裂面平整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裂纹 高速3DDIC 混凝土 速度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铝氧比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基含铝炸药水下爆炸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秋实 聂建新 +1 位作者 焦清介 郭学永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3-28,共6页
为研究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基浇注含铝炸药水下爆炸输出特性,对1.2 kg左右不同铝氧比的5种炸药配方进行水下爆炸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对冲击波超压和能量输出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配方1的冲击波峰值压力在不同距离下均最大,... 为研究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基浇注含铝炸药水下爆炸输出特性,对1.2 kg左右不同铝氧比的5种炸药配方进行水下爆炸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对冲击波超压和能量输出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配方1的冲击波峰值压力在不同距离下均最大,满足相似律关系;随着铝氧比的增加,衰减速率不断增加,而时间常数、冲击波能不满足相似律关系;在不同距离处同一配方的气泡能几乎没有变化,冲击波能和总能量在3~4 m处基本相同(4 m处最大),随后随距离增加逐渐减少;铝氧比在0.23~1.31时,冲击波能随着铝氧比增加逐渐减少,气泡能先增加后减少,在铝氧比为0.94时达到最大,总能量先增加后减少,在铝氧比为0.47时达到最大,且铝氧比在0.47~0.58时总能量维持平台值。在保证总能量最大的情况下调节铝氧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含铝炸药的能量输出结构,这对水下武器弹药的炸药配方设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CL-20基含铝炸药 水下爆炸 冲击波峰值压力 能量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爆炸流场与结构间相互作用分析的Euler-Lagrange耦合模拟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浦锡锋 王仲琦 +1 位作者 白春华 周刚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介绍了1种把Eulerian计算过程和Lagrangian计算过程耦合起来的数值技术,编写了计算程序,把爆炸流场作用过程和结构动力学响应过程的计算结合起来,实现了爆炸流场对结构加载和结构动力响应及对爆炸流场反作用过程的模拟。利用Eulerian过... 介绍了1种把Eulerian计算过程和Lagrangian计算过程耦合起来的数值技术,编写了计算程序,把爆炸流场作用过程和结构动力学响应过程的计算结合起来,实现了爆炸流场对结构加载和结构动力响应及对爆炸流场反作用过程的模拟。利用Eulerian过程的流体弹塑性有限差分计算程序MMIC(multi-materials in cell)模拟爆炸流场发展过程,利用Lagrangian过程的结构动力学有限元计算程序模拟结构响应。应用Euler-Lagrange耦合技术分析了爆炸作用下飞片的变形、破坏和对靶体的侵彻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流场与结构各自的运动发展及相互间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侵彻 Euler-Lagrange耦合技术 飞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平管道中玉米淀粉/空气混合物爆炸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默 刘庆明 +1 位作者 白春华 宫广东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8,共5页
在长为32.4m、内径为0.199m的大型长直水平管道中对玉米淀粉空气两相流的爆炸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40J电火花引燃点火端4.2m范围的铝粉空气混合物所产生的爆炸波进行点火,对其燃烧转爆轰过程(DDT)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浓度时混合物... 在长为32.4m、内径为0.199m的大型长直水平管道中对玉米淀粉空气两相流的爆炸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40J电火花引燃点火端4.2m范围的铝粉空气混合物所产生的爆炸波进行点火,对其燃烧转爆轰过程(DDT)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浓度时混合物的燃爆情况进行了比较。浓度为689g/m3的玉米淀粉/空气混合物能在管道中完成燃烧向爆轰的转变,此浓度为本实验系统下的玉米淀粉的爆炸临界浓度上限,下限浓度为459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爆炸 点火 爆轰 铝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场瞬态高温测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云明 刘庆明 +1 位作者 李磊 汪建平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3-520,共8页
针对爆炸场瞬态高温测量需求,从辐射测温原理出发,建立红外比色测温系统。通过黑体炉实验标定出Si/Ge双通道比色测温仪的波长、带宽、光电转换系数等工作参数和测温范围,并将比色测温仪高温测温量程扩展至3 500℃。利用大能量电火花放... 针对爆炸场瞬态高温测量需求,从辐射测温原理出发,建立红外比色测温系统。通过黑体炉实验标定出Si/Ge双通道比色测温仪的波长、带宽、光电转换系数等工作参数和测温范围,并将比色测温仪高温测温量程扩展至3 500℃。利用大能量电火花放电产生的爆炸场标定了测温仪的响应时间,结果显示测温仪响应时间不超过10μs。确定了标准测温仪和超限测温仪的温度计算公式,并将比色测温仪应用于TNT柱状炸药和云爆剂(FAE)爆炸场温度测试,可以为爆炸反应过程诊断和爆炸温度毁伤效应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比色测温仪 光辐射 爆炸场 瞬态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去磁脉冲功率发生器的实验和理论计算 被引量:4
12
作者 伍俊英 陈朗 冯长根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8-404,共7页
设计了两种结构的爆炸去磁脉冲功率发生器:炸药透镜平面波冲击加载圆柱形磁体和中心装药冲击加载圆环形磁体,磁体材料都采用Nd2Fe14B永磁体。进行了爆炸冲击加载实验,测量了爆炸去磁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电流、电压以及Nd2Fe14B永磁体中的... 设计了两种结构的爆炸去磁脉冲功率发生器:炸药透镜平面波冲击加载圆柱形磁体和中心装药冲击加载圆环形磁体,磁体材料都采用Nd2Fe14B永磁体。进行了爆炸冲击加载实验,测量了爆炸去磁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电流、电压以及Nd2Fe14B永磁体中的冲击波速度。通过对爆炸去磁脉冲功率发生器基本原理的分析,建立了感生电动势的理论计算方法。用Maxwell 3D电磁场分析软件,对Nd2Fe14B永磁体进行了静磁场分析,给出了Nd2Fe14B永磁体的磁场强度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爆炸去磁脉冲功率发生器每匝线圈能够产生约67 V的感生电动势,对于0.56μH的电感负载能够输出脉宽78.3μs、峰值1 212 A的脉冲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脉冲功率技术 爆炸去磁 稀土永磁体 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含铝和温压炸药爆炸抛撒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波 陈力 +4 位作者 丁雁生 刘炜 刘学柱 朱鸿瑞 王志芳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120,共3页
采用高速运动分析系统观察了高能炸药、含铝炸药和温压炸药爆炸产物抛撒的过程;分析比较了三种炸药的爆炸产物抛撒运动及后燃特点,得到了温压炸药具有爆炸和后燃二个过程,爆炸场范围大,温度高,后燃持续时间长;高能炸药与温压炸药相比爆... 采用高速运动分析系统观察了高能炸药、含铝炸药和温压炸药爆炸产物抛撒的过程;分析比较了三种炸药的爆炸产物抛撒运动及后燃特点,得到了温压炸药具有爆炸和后燃二个过程,爆炸场范围大,温度高,后燃持续时间长;高能炸药与温压炸药相比爆炸场范围小,温度低,几乎没有后燃过程;含铝炸药介于温压炸药和高能炸药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炸药 高能炸药 含铝炸药 爆炸抛撒 后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水面水下爆炸水柱形成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梅 王树山 +1 位作者 魏继锋 仲霄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9-1235,共7页
研究了近水面水下爆炸的水柱形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5种比例深度的水下爆炸实验,通过高速录像和同步冲击波压力测量,分别记录水柱形成过程和水下冲击波压力,两方面测试结果相互对照,分析不同比例深度的水柱形态及其形成机理。对于实验... 研究了近水面水下爆炸的水柱形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5种比例深度的水下爆炸实验,通过高速录像和同步冲击波压力测量,分别记录水柱形成过程和水下冲击波压力,两方面测试结果相互对照,分析不同比例深度的水柱形态及其形成机理。对于实验的5种比例深度,分别出现了喷射水柱、水射流和二次水冢等3种水柱形态,表明比例深度对水柱形态具有决定性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发现水面形成水射流的比例因子存在一定取值范围,其上限值介于0.543和0.644之间,间接表明Blake准则关于水射流形成的临界比例因子可能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水柱 水射流 比例深度 比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湿度对铝粉爆炸特性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谭汝媚 张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65-969,共5页
为全面评估铝粉爆炸的危险性,在爆炸罐内进行了环境湿度对铝粉爆炸影响的实验研究。分别得到了33%、60%和90%相对湿度下铝粉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值。结果表明:环境湿度对铝粉爆炸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这种作用与浓度有... 为全面评估铝粉爆炸的危险性,在爆炸罐内进行了环境湿度对铝粉爆炸影响的实验研究。分别得到了33%、60%和90%相对湿度下铝粉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值。结果表明:环境湿度对铝粉爆炸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这种作用与浓度有关。当铝粉浓度较低时,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加,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值先增加后减小;而浓度较高时,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值则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非线性拟合,得到了3种环境湿度下最大爆炸压力和铝粉浓度之间的DoseResp函数关系。该研究可作为铝粉爆炸危险性评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炸参数 压力测试 铝粉 环境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聚能爆炸劈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振洋 杨军 郭连军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1,38,共7页
针对露天爆破工程中的二次破碎质量与效率问题,提出利用线性射流侵彻作用对大块劈裂形态进行控制的方法,设计了线性聚能装药结构,使用光滑粒子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对有利炸高进行选取,并在有利炸高条件下进行了圆... 针对露天爆破工程中的二次破碎质量与效率问题,提出利用线性射流侵彻作用对大块劈裂形态进行控制的方法,设计了线性聚能装药结构,使用光滑粒子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对有利炸高进行选取,并在有利炸高条件下进行了圆柱型混凝土模型试验,验证了劈裂形态控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射流侵彻形成了侵彻轴向两端的张拉应力集中作用,拉长了动力响应裂纹区形状,裂纹区形状决定了劈裂裂纹扩展路径及最终劈裂形态;以射流动能利用率与射流头部速度为指标,可以得到较为可靠有利炸高区间;楔形顶角为90°、60°、45°时,试件分别产生在线性射流侵彻轴两侧较为对称的破碎、径向对称断裂与沿线性射流压缩轴的单主平面劈裂这三种形态;楔形顶角的减小与线性装药长度的增加均可提高射流侵彻轴向主平面的应力集中强度,可减少碎块数量,增大碎块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聚能 裂纹扩展 应力 劈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材料SHPB实验中脉冲整形技术实现近似恒应变率加载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玉斌 武海军 +1 位作者 李庆明 赵隆茂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7-53,共7页
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和数值模拟,对脆性材料在SHPB实验中是否需要实现近似恒应变率加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脆性材料的SHPB实验中,即使整形入射应力波在反射应力波中产生了一个近似平台,脆性材料试样中仍旧存在显著的由惯性... 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和数值模拟,对脆性材料在SHPB实验中是否需要实现近似恒应变率加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脆性材料的SHPB实验中,即使整形入射应力波在反射应力波中产生了一个近似平台,脆性材料试样中仍旧存在显著的由惯性产生的径向围压。所以,在脆性材料的SHPB实验中应用脉冲整形技术,并不能改变转折应变率表征SHPB试样中应力状态由一维应力状态向多轴应力状态的转变。无论是否采用了脉冲整形技术,应用脆性材料的SHPB实验结果时,都应该考虑惯性引起的径向围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脆性材料 SHPB 波形整形技术 径向围压效应 近似恒应变率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驱动颗粒射流形成与演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琨 许俊彪 白春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6-132,146,共8页
爆炸驱动形成的颗粒射流决定了颗粒在爆炸冲击流场中的分散。通过高速分幅照相技术研究了不同饱和度的石英砂壳在爆炸流场中的动态破碎过程,得到了颗粒射流形成的临界条件和射流的结构特征。通过射流撞击靶板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可以考察... 爆炸驱动形成的颗粒射流决定了颗粒在爆炸冲击流场中的分散。通过高速分幅照相技术研究了不同饱和度的石英砂壳在爆炸流场中的动态破碎过程,得到了颗粒射流形成的临界条件和射流的结构特征。通过射流撞击靶板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可以考察射流体在冲击流场中的拉伸和分散。我们发现间隙液体对颗粒射流的形成和演化都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颗粒材料 爆炸分散 颗粒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空气冲击波技术在反恐破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飞 吕胜涛 +1 位作者 韩峰 王建中 《兵工自动化》 2010年第8期4-6,共3页
针对传统的反恐破门手段不能有效、快速、安全地破除防盗门的缺点,提出利用爆炸空气冲击波技术进行破门。炸药爆炸产生的定向空气冲击波作用在目标门上,瞬间形成很大的冲量和超压,迫使门发生严重变形,从门框中脱离出来,以瞬间破除防盗... 针对传统的反恐破门手段不能有效、快速、安全地破除防盗门的缺点,提出利用爆炸空气冲击波技术进行破门。炸药爆炸产生的定向空气冲击波作用在目标门上,瞬间形成很大的冲量和超压,迫使门发生严重变形,从门框中脱离出来,以瞬间破除防盗门。分析了战斗部装药设计、定距杆设计和起爆方式等关键技术,并对空气冲击波造成的伤害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目前反恐行动中遇到的快速破除防盗门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冲击波 反恐怖 破除 防盗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向多线性爆炸成型弹丸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建伟 彭嘉诚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41,共14页
传统的破片式防空反导战斗部爆炸后产生的破片杀伤元数量虽多,却不能有效击毁来袭的不敏感弹药,存在威力不足问题,因而限制了其发展。周向多线性爆炸成型弹丸(multiple linear explosively-formed projectile,MLEFP)战斗部爆炸后在周向... 传统的破片式防空反导战斗部爆炸后产生的破片杀伤元数量虽多,却不能有效击毁来袭的不敏感弹药,存在威力不足问题,因而限制了其发展。周向多线性爆炸成型弹丸(multiple linear explosively-formed projectile,MLEFP)战斗部爆炸后在周向产生多个高速、大质量、大长径比的对折型线性爆炸成型弹丸(linear explosively-formed projectile,LEFP),具备击穿、击爆厚壁壳体不敏感弹药的能力,因此在中近程防空反导作战中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线性毁伤元的发展和对折型LEFP的成型技术出发,重点分析了炸药装药、药型罩等关键部件影响线性毁伤元成型的研究成果,对比了3种毁伤元初速工程计算模型的理论依据、优缺点等,概括了近年来对折型LEFP侵彻试验结果,最后总结了周向MLEFP战斗部及其毁伤元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向多线性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 线性毁伤元 炸药装药 药型罩 初速模型 侵彻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