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的康复与代步外骨骼机器人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高 张伟民 +4 位作者 Marco Ceccarelli 余张国 陈学超 孟非 黄强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33-1942,共10页
针对老年人及下肢障碍者康复训练与代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康复与代步外骨骼机器人.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机器人各部分组成及机构设计方案,通过下肢外骨骼与轮椅的有机结合,有效保持或恢复老年人、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同时,为患... 针对老年人及下肢障碍者康复训练与代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康复与代步外骨骼机器人.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机器人各部分组成及机构设计方案,通过下肢外骨骼与轮椅的有机结合,有效保持或恢复老年人、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一种方便的代步工具;运用脚蹬车运动制订康复训练策略,可保持下肢康复训练轨迹固定,保证患者安全;提出主从式操作方法及多模态康复训练控制流程提高使用者参与感.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所提康复系统的可行性与设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外骨骼 机构设计 仿真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环境下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艳 张明路 +1 位作者 蒋志宏 吕晓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97-1306,共10页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机器人研究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机器人进行最优的路径规划是其中的难点。文章以目前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现状为基础,通过具体分析与研究,将现有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深入探讨;并依据基本原理与应用场景的不同...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机器人研究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机器人进行最优的路径规划是其中的难点。文章以目前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现状为基础,通过具体分析与研究,将现有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深入探讨;并依据基本原理与应用场景的不同,将算法划分为智能仿生、几何模型搜索、虚拟势场、强化学习4类;通过对每类算法的分析可得出各算法的优缺点以及主要适用场景,并通过多种不同算法相互结合的方式来解决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问题。该文为动态环境下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环境 路径规划 移动机器人 算法分类与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ity3D与模块化教学机器人平台的课程改革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课程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伟民 梁凯文 王洋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9-126,共8页
2017年以来,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逐渐成为中小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机器人课程因其高度的实践性是进行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平台之一。因此,面对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基于项目式教学法、虚拟教学的思想,提出了一... 2017年以来,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逐渐成为中小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机器人课程因其高度的实践性是进行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平台之一。因此,面对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基于项目式教学法、虚拟教学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Unity3D与模块化教学机器人平台的课程。试点课堂教学证明,该课程为中小学生接触机器人相关知识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途径,增加了课程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为机器人课程走进中小学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TY3D 模块化机器人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业控制系统的智能安全电机驱动器 被引量:1
4
作者 孟非 樊迪 +1 位作者 陈旭 陈晓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17-224,共8页
为了保护电机的正常运行,驱动器需要相应的安全保护功能。目前的驱动器多数采用欠压、过流、短路等保护电路,当检测到故障时进行相应处理。然而工业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的都是多轴联动,在网络控制下,由于内部或外部原因导致单轴或多轴电... 为了保护电机的正常运行,驱动器需要相应的安全保护功能。目前的驱动器多数采用欠压、过流、短路等保护电路,当检测到故障时进行相应处理。然而工业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的都是多轴联动,在网络控制下,由于内部或外部原因导致单轴或多轴电机的误运行会波及整个系统。为提高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智能安全的电机驱动器,通过硬件层、软件层和网络层三个层次的保护机制来保障电机在工业系统中的安全运行。实践应用表明,该设计方案切实可行,能够在异常情况下保障电机、驱动器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安全 工业控制 驱动器 通信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风流型的低阻跑车前脸造型研究
5
作者 王璐 赵靖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792,共5页
为了降低汽车对于能源的消耗,提出了模拟自然风流型的汽车造型设计思想。为此设计了试验风洞装置,成功模拟风流吹过沙子的沙丘形状,并采用非接触三维扫描获得了数字流型及数据,应用其设计了概念跑车前脸造型,有限元仿真证明它能有较低... 为了降低汽车对于能源的消耗,提出了模拟自然风流型的汽车造型设计思想。为此设计了试验风洞装置,成功模拟风流吹过沙子的沙丘形状,并采用非接触三维扫描获得了数字流型及数据,应用其设计了概念跑车前脸造型,有限元仿真证明它能有较低的风阻系数,表明自然风流型在低阻汽车造型设计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沙型 犀牛软件 三维扫描 逆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机械臂辅助大质量舱体对接阻抗控制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莫洋 魏博 +8 位作者 李辉 蒋志宏 黄强 饶炜 王耀兵 唐自新 张晓东 张大伟 唐玲 《载人航天》 CSCD 2016年第1期126-131,共6页
针对空间机械臂辅助大质量舱体对接任务中,由于大臂展机械臂柔性、控制误差、机械误差等因素,导致末端位置精度差、对接机构偏离对中位带来的对接困难的问题,提出采用阻抗控制的方法。分析了对接任务中的模拟对接机构的特性,发现其受到... 针对空间机械臂辅助大质量舱体对接任务中,由于大臂展机械臂柔性、控制误差、机械误差等因素,导致末端位置精度差、对接机构偏离对中位带来的对接困难的问题,提出采用阻抗控制的方法。分析了对接任务中的模拟对接机构的特性,发现其受到的碰撞力与对中位姿偏离方向具有一致性,验证了阻抗控制算法的可行性;针对六维力传感器安装位置距离对接机构较远、惯性力影响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六维力信号补偿算法,保证了阻抗控制计算的正确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阻抗控制算法能在保证对接成功的前提下,有效减小接触力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控制 空间机械臂 力补偿 对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LIP算法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艳 张明路 +1 位作者 蒋志宏 吕晓玲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7-154,共8页
针对空间站低照度环境下,采集到的彩色图像清晰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LIP模型与MSRCR算法结合的方式进行图像处理的方法。首先,利用LIP模型对图像进行分区,对每个像素的亮度分量进行增强,改善图像对比度,突出图像的细节信息;然后,合理... 针对空间站低照度环境下,采集到的彩色图像清晰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LIP模型与MSRCR算法结合的方式进行图像处理的方法。首先,利用LIP模型对图像进行分区,对每个像素的亮度分量进行增强,改善图像对比度,突出图像的细节信息;然后,合理的调整参数,通过MSRCR算法,调节图像中3个颜色通道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亮度分量进行二次增强,突出图像的信息;最后,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模拟空间站复杂光照情况,进行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LIP模型与MSRCR算法结合的形式,保证低照度下的图像信息更好的提取,增强图像整体的对比度、亮度以及熵值,为空间站低照度下的图片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照度 图像增强 LIP模型 MSRCR算法 二次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臂展空间机械臂运动学参数精确标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伟刚 魏博 +5 位作者 李辉 蒋志宏 黄强 唐自新 张晓东 刘鑫 《载人航天》 CSCD 2016年第4期466-470,共5页
大臂展空间机械臂,由于臂杆的几何参数误差及柔性等因素将会导致其末端定位产生很大误差,然而在某些空间作业时对机械臂末端定位精度要求较高,为了获得其准确的运动学参数,提出了一种线性标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的简便方法。以一个7自由... 大臂展空间机械臂,由于臂杆的几何参数误差及柔性等因素将会导致其末端定位产生很大误差,然而在某些空间作业时对机械臂末端定位精度要求较高,为了获得其准确的运动学参数,提出了一种线性标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的简便方法。以一个7自由度空间机械臂为研究对象,采用D-H建模方法建立了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建立了机器人运动学误差模型,最后通过计算机器人末端的位姿误差,标定了该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仿真实验表明该标定方法有较高的精度,并且该方法操作简单、便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运动学参数 误差模型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臂关节角度和肌电信号的二自由度假肢控制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文涛 佘浩田 +4 位作者 李鑫 朱金营 姜银来 横井浩史 黄强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7-675,共9页
肌电信号的采集易受到空气湿度和皮肤表面汗液等多种随机因素的干扰,使采集到的肌电信号极不稳定.为了应对此问题,市售的肌电假肢普遍采用基于开关量的控制方法,但是开关量对多自由度假肢的控制依赖于顺序动作切换,这使得假肢的实际使... 肌电信号的采集易受到空气湿度和皮肤表面汗液等多种随机因素的干扰,使采集到的肌电信号极不稳定.为了应对此问题,市售的肌电假肢普遍采用基于开关量的控制方法,但是开关量对多自由度假肢的控制依赖于顺序动作切换,这使得假肢的实际使用过程比较繁琐.利用肢体运动学信息的假肢控制方法常见于下肢假肢,这是因为上肢的运动受抓取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等因素变化,其肢体运动的规律性较差.本文提出一种利用上臂关节角度和肌电信号的控制方法,利用人体在抓握时肩关节的运动模式区分使用者对不同形状物体的抓握,并将此方法应用在二自由度假肢的控制中.通过与开关量控制的假肢在日常物品抓握实验中的对比,表明本文所提出方法在稳定性和使用效率方面都优于开关量控制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角度 肌电信号 假肢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