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及实施效果研究——基于北京理工大学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杜娟 王颖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8-124,共7页
新入职教师培训对帮助青年教师完成职业角色转变、适应高校教师工作、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基于此背景,文章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个案,对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指导、以"... 新入职教师培训对帮助青年教师完成职业角色转变、适应高校教师工作、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基于此背景,文章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个案,对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为基础、以高等教育形势政策为导向的新入职教师校本培训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并基于2015—2017年的问卷反馈、结业心得及访谈资料,探讨课程实施效果。分析表明,培训课程体系的持续完善对新入职教师有较为积极的影响:新入职教师对校本培训各项满意度评分呈上升趋势;教师对培训主题的关注情况与课程设置的调整状况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各模块课程主题受关注度越发趋于平衡。研究提出了通过课程培训建立新入职教师学习共同体、重视新入职教师职业生涯相关课程、设置新入职教师必修与分类选修课程、基于课程效果评价进行课程调整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新入职教师 培训课程 课程设计 实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视域下教育技术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瑞儒 何海燕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6,共7页
双一流大学建设为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要建设教育技术一流学科应以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指标为依据。文章首先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六个一流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分析了其层级逻辑结构,据此构建出教... 双一流大学建设为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要建设教育技术一流学科应以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指标为依据。文章首先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六个一流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分析了其层级逻辑结构,据此构建出教育技术一流学科建设路线图,最后结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解读说明。希望文章的研究能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技术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指标 教育技术一流学科 路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高校大学教师流动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进 《山东高等教育》 2016年第2期75-82,共8页
结合中西已有研究,提出"强关系"社会资本更多影响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研究假设。通过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1所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问卷调查,以及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地区的访谈,从三个维度展开了社会资本与大学教师流... 结合中西已有研究,提出"强关系"社会资本更多影响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研究假设。通过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1所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问卷调查,以及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地区的访谈,从三个维度展开了社会资本与大学教师流动的关系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在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的决策讨论、信息获取、职位获得三个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强关系假设"更适用于中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研究还发现,在大学教师流动的不同环节,不同社会资本所起的影响差异很大。在决策讨论过程中,家庭成员及朋友发挥了核心作用;在信息获取环节,一些基于学缘积累的弱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职位获得过程,基于学缘建立起来的强关系起到了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流动 社会资本 学术劳动力市场 学术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工程伦理教育研究述评——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文献的共词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欣 范春萍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9-179,共11页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已经成为许多哲学学者、工程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文章通过对CNKI和WOS数据库中工程伦理教育研究文献关键词的共词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特点与趋势,发现目前国内研究具有"...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已经成为许多哲学学者、工程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文章通过对CNKI和WOS数据库中工程伦理教育研究文献关键词的共词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特点与趋势,发现目前国内研究具有"以工程教育改革为动力""德育与工程伦理教育混淆""理论研究的分散性"三个特点。并提出三点建议:紧跟国际前沿,致力于本土化研究;注重教育实践,大胆尝试创新;推进跨学科融合,转变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伦理教育 高等教育 工程教育 工程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场排斥对反生产行为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玉新 张建卫 +1 位作者 王成全 彭凯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7-167,共11页
从职场排斥和自我决定理论视角,运用情景模拟实验研究方法,考察了员工反生产行为(CWB)的心理机制。结果发现,职场排斥对人际和组织CWB均具有显著影响,被排斥者的这两种CWB均显著高于被接纳者;职场排斥对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具有显著... 从职场排斥和自我决定理论视角,运用情景模拟实验研究方法,考察了员工反生产行为(CWB)的心理机制。结果发现,职场排斥对人际和组织CWB均具有显著影响,被排斥者的这两种CWB均显著高于被接纳者;职场排斥对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具有显著影响,被排斥者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水平均显著低于被接纳者;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对职场排斥与人际CWB间关系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归属感和胜任感对职场排斥与组织CWB间关系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动机资源的积极心理学视角理解CWB,并对通过日常管理满足员工基本心理需求,以减少CWB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排斥 反生产行为 自我决定理论 基本心理需要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9
6
作者 庞海芍 郇秀红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9,共8页
自1995年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以来,很多大学开始自主探索具有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价值取向的本科培养模式改革。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相辅相成,先后历经了发起和推广阶段、改革与探索阶段、深化与提高阶段。目前,通识教育已经呈现出一些... 自1995年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以来,很多大学开始自主探索具有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价值取向的本科培养模式改革。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相辅相成,先后历经了发起和推广阶段、改革与探索阶段、深化与提高阶段。目前,通识教育已经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如通识教育选修课开始由数量增加转向质量提高;通识教育课程的内涵正在扩大;各高校已经形成系列化、高水平、特色化的文化素质"第二课堂";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一些大学率先进行了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等。面向未来,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与时俱进,在本科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通识课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师流动与学术职业发展——基于对中世纪大学的考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进 沈红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选取中世纪原型大学、衍生型大学诞生和发展过程作为教师流动的考察载体,在对流动频率、方向、影响因素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流动是学术职业生而具有的天然基因,大学教师流动在学术职业形成、学术规范建立、学术自由获得、学术职业... 选取中世纪原型大学、衍生型大学诞生和发展过程作为教师流动的考察载体,在对流动频率、方向、影响因素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流动是学术职业生而具有的天然基因,大学教师流动在学术职业形成、学术规范建立、学术自由获得、学术职业吸引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同时,大学发展具有惊人的历史一致性,中世纪大学教师流动的基本特征延续至今,有关大学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举措不应回避对于教师流动的历史过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大学 大学教师流动 学术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于淼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67-68,75,共3页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出发,介绍了国内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总结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认为不同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 国内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 发展趋势 办学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教育的动力与阻力 被引量:6
9
作者 庞海芍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2年第3期7-11,共5页
通识教育作为一个美好的教育理想,尽管在实践中面临重重困境,但依然充满希望。它既是人类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受到种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既是事物的整体性、知识综合化的要求,同时也遭遇学科知识分化与大学教育专业化特性的种... 通识教育作为一个美好的教育理想,尽管在实践中面临重重困境,但依然充满希望。它既是人类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受到种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既是事物的整体性、知识综合化的要求,同时也遭遇学科知识分化与大学教育专业化特性的种种阻力;既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出的要求,又受到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严重影响。但不论怎样,以培养"健全之人"为终极目的的通识教育是人类美好的教育理想,也是人们追求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因而必然成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素质教育 健全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刚成 曲歌 王学普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5年第3期22-26,66,共6页
为更好地了解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情况,从选题中发现问题和研究取向,选取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00年至今已经通过答辩并上传至中国知网的108篇博士学位论文作为样本,通过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等关于选题的不同维度进行... 为更好地了解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情况,从选题中发现问题和研究取向,选取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00年至今已经通过答辩并上传至中国知网的108篇博士学位论文作为样本,通过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等关于选题的不同维度进行分析,总结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所呈现的特点,并从适度加强课程与教学论实践研究、拓宽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范围、更多关注学前教育与高等教育、注重从学生角度研究问题等方面提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相关建议,以求对今后的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与教学论 学位论文选题 博士 研究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评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郜岭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继续教育 课程开发 社会机构 举办者 种类 高校 实践模式 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学质量排名的价值导向偏差及其匡正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佳佳 高若瑜 杨春梅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当前大学教学质量排名体系存在着价值导向偏差问题,误导了大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人才培养定位的精英化导向、教学资源配置的规模化导向、教学活动过程的边缘化导向等。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大学排名与教学质量之间内在的逻辑... 当前大学教学质量排名体系存在着价值导向偏差问题,误导了大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人才培养定位的精英化导向、教学资源配置的规模化导向、教学活动过程的边缘化导向等。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大学排名与教学质量之间内在的逻辑偏差,大学排名所遵循的工具理性、采取的简单化思维和对科学性的追求与教学质量所遵循的价值理性、具有的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的艺术性之间存在着内在矛盾。为了重塑大学教学质量排名的价值导向,我们应当明确大学排名的教学质量观,确立大学排名的专业性;完善教学理念,准确定位大学教学质量排名的功能;增强公众的辨识力,提升大学教学质量排名的教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排名 教学质量 价值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东平 《教育家》 2016年第24期10-11,共2页
儿童是人生的一个奇迹,也是人生的一个秘密。我们对于儿童的认知,远没有达到对外部世界、物质世界那样的程度;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正处在严重的危机之中。在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上千万留守儿童失去了父母的抚养和监护。... 儿童是人生的一个奇迹,也是人生的一个秘密。我们对于儿童的认知,远没有达到对外部世界、物质世界那样的程度;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正处在严重的危机之中。在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上千万留守儿童失去了父母的抚养和监护。另一个事实是,在绝大多数健全的家庭里,家庭教育的功能已被异化。在我们这个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时代,教育却被狭窄地等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终身教育 体育能力 天下父母心 体育习惯 人格成长 外部世界 望女成凤 学校教育 艺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鲐背之年笔耕不缀 百年电教史梦成真——评南国农先生最新著作《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14
作者 刘瑞儒 何海燕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4年第10期121-125,共5页
按说九旬老人早已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但作为中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我们最敬爱的南国农先生,毕生从事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教理论... 按说九旬老人早已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但作为中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我们最敬爱的南国农先生,毕生从事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教理论体系持续耕耘,不断探索,笔耕不缀,每年都有新的论著诞生。为了系统总结我国百年电教史,先生不避年迈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经过六年系统研究先后发表了大量论著,去年出版了课题研究最终成果——《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实现了电教人编写电教史的梦想,也实现了先生生命不息,为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事业奋斗不止的愿望!这是一部对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建设学科发展课程完善有重要作用的著作(教材),必将在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化教育 南国农 鲐背之年 避年 教育技术理论 全国教育科学 发展史研究 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 教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中世纪大学成为经典的本质特征与启示
15
作者 孙刚成 田玉慧 王学普 《山东高等教育》 2016年第3期39-44,共6页
信息时代伊始,我国大学面临快速建立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问题。世界古今优秀高等教育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存有大量合规律性的先进经验,欧洲中世纪大学高度的学术自由、自治和开放等特点较好地诠释... 信息时代伊始,我国大学面临快速建立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问题。世界古今优秀高等教育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存有大量合规律性的先进经验,欧洲中世纪大学高度的学术自由、自治和开放等特点较好地诠释了大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取向,至今仍然值得研究和借鉴。在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经典经验,通过形成高度的学术自由与适度的大学自治,实现立足民族特色的开放与融合,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办学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由 大学自治 教育开放 中世纪大学 现代大学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需要新的教育理想
16
作者 杨东平 《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第12期69-69,共1页
随着国家优先投资和发展教育,不断推进教育公平,教育的生存条件和外部环境明显改善,各地都在确定下一阶段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中国教育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从满足基本需要,到有可能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
关键词 教育理想 中国教育 教育现代化 发展教育 教育公平 外部环境 生存条件 基本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更需要自下而上的教育创新
17
作者 杨东平 《教育家》 2016年第3期10-11,共2页
杨东平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委托,自1993年起,担任有广泛影响的《社会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作者。今天,我国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学生人数逐渐减少,教育经费逐渐增多,各级教育的供求关系已经极大地改善,我... 杨东平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委托,自1993年起,担任有广泛影响的《社会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作者。今天,我国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学生人数逐渐减少,教育经费逐渐增多,各级教育的供求关系已经极大地改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通过教育创新,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一场实质性的教育改革,是包括社会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发展 社会文化价值 杨东平 报告作者 供求关系 各级教育 教育体制 社会蓝皮书 教育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学术职业流动与国际化——基于对30个沿线国家大学教师简历的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进 闫晓敏 +1 位作者 罗艳 刘真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0,共8页
运用简历分析法,文章选取"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的大学教师简历进行有效信息提取与统计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术职业"从哪里来"问题做出了初步回答。研究发现,从学术流动的时段来看,"一带一... 运用简历分析法,文章选取"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的大学教师简历进行有效信息提取与统计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术职业"从哪里来"问题做出了初步回答。研究发现,从学术流动的时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地区在7种流动类型上存在较显著差异;从学术流动的区域来看,西欧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学术人才的吸力更大;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地区""是否获得博士学位"对"一带一路"学术人才流动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学术职业流动 学术职业国际化 简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础研究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性评估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吴杨 蔡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8,共12页
加强基础研究是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源头供给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进程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推... 加强基础研究是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源头供给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进程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走差异化和跨越式发展道路"。而要实施区域间的"差异化"和"跨越式"创新战略,就必须要对我国基础研究创新效率进行客观测量及区域差异性评估,以促进区域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状态。运用包络分析法中以产出为导向的SBM-BBC模型,对"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三个时期我国大陆除西藏外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基础研究创新效率进行的差异性评估结果表明:1.三个时期东部地区基础研究创新平均效率均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省份创新能力始终较好;2.西部地区如宁夏、青海等自"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三个时期的基础研究创新效率有了明显提高;3.有相当多的省份投入产出结构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现象,说明区域间基础研究的发展状况还不平衡,各地区自身创新能力发挥还不充分。有鉴于此,为促进基础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在资源配置上应精准发力,创新能力好的东部地区应进行资源最优化配置,使其发展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创新的"领军力量";创新能力次好的中部地区应加以扶持培养成为基础研究创新的"中坚力量";西部地区前期基础薄弱,因此,可以基于地方特色发展需求合理资源配置,使其发展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后备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创新效率 包络分析法 创新效率测量 投入与产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M教育理念下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探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高凯涛 高杰 贾嫚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112,共7页
依照我国教育目标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转变的要求,STEM教育可为教育改革在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深入发展提供可行的思路。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和技术任务匹配模型为理论基础,遵循学科融合性、技术匹配性、技术... 依照我国教育目标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转变的要求,STEM教育可为教育改革在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深入发展提供可行的思路。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和技术任务匹配模型为理论基础,遵循学科融合性、技术匹配性、技术易用性的设计原则,通过对STEM课程的分类研究与技术的需求分析,提出了STEM教育理念下技术与课程融合模式。此外,文章对STEM教育中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四方面技术需求进行了重点分析,以期为信息技术环境中STEM课程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技术与课程的融合 技术接受模型 任务技术匹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