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流量对抗样本行为意图建模防御方法研究
1
作者 罗森林 邵思源 +3 位作者 赵智洋 李新帅 潘丽敏 刘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94-1203,共10页
对抗样本是目前针对深度学习模型的主要攻击方法之一,具有对抗样本防御能力的模型会影响正常样本的预测性能甚至有较大性能衰减,其实际应用困难.输入预处理方法在去除对抗扰动时缺乏语义约束,易改变数据包速率等关键分类特征,严重影响... 对抗样本是目前针对深度学习模型的主要攻击方法之一,具有对抗样本防御能力的模型会影响正常样本的预测性能甚至有较大性能衰减,其实际应用困难.输入预处理方法在去除对抗扰动时缺乏语义约束,易改变数据包速率等关键分类特征,严重影响网络入侵检测中正常样本分类性能;基于阈值比较的方法提供的一维分割边界无法区分特征值近似的样本,防御效果大幅降低.此方法利用Kolmogorov-Arnold网络(KAN)推理行为意图语义,结合扩散过程与条件自编码器,在语义指导下去除对抗扰动保留关键分类特征,以提升防御性能并保持正常样本分类效果.多个真实数据集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不影响模型原有预测性能的条件下准确率提升13%以上,能有效抵御主要对抗样本攻击,实用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入侵检测 对抗样本防御 语义推理 KA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振动载荷下装配接触界面微观形貌演变特性研究
2
作者 刘检华 倪婧 +6 位作者 夏焕雄 张健 敖晓辉 罗俊成 张学睿 付志豪 张慧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针对微振动载荷作用下装配接触界面状态演变规律不清晰和表征参数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从表面的形貌演变表征接触界面状态变化的实验与分析方法.搭建了模拟法向加载下接触界面切向振动的实验装置,获得了具有不同初始粗糙度的接触表面形... 针对微振动载荷作用下装配接触界面状态演变规律不清晰和表征参数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从表面的形貌演变表征接触界面状态变化的实验与分析方法.搭建了模拟法向加载下接触界面切向振动的实验装置,获得了具有不同初始粗糙度的接触表面形貌演变规律,发现了表面轮廓中谷部的空隙体积随着初始粗糙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的现象,并分析了描述表面微观形貌在功率谱能量、轮廓高度、面积比例、体积分布以及各向异性特征方面的5大类17种参数与初始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性,确定了表征接触界面微观形貌演变的指标参数.研究结果为接触力学研究和精密产品装配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实测数据与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 接触界面 形貌表征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表面陶瓷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硕博 刘可立 +6 位作者 宋运泽 王兵 杨超 董健 柳彦博 刘玲 王琴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烧蚀的陶瓷涂层,将超高温、高冲刷、含氧的服役环境与基体隔离开来,是延长其在极端环境下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之一。表面涂层技术种类丰富,工艺简单,耗时短,制备成本相对较低,既能赋予基体抗氧化和耐烧蚀性能... 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烧蚀的陶瓷涂层,将超高温、高冲刷、含氧的服役环境与基体隔离开来,是延长其在极端环境下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之一。表面涂层技术种类丰富,工艺简单,耗时短,制备成本相对较低,既能赋予基体抗氧化和耐烧蚀性能,又不会显著影响基体的高温力学性能,有力地促进了C/C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本文从涂层的结构和成分出发,对现有涂层体系进行了梳理,再结合涂层的化学组成特点,系统综述了表面陶瓷涂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多种纳米结构增强涂层策略进行分析,最后展望了表面涂层技术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 C/C复合材料 陶瓷涂层 表面涂层技术 抗氧化 耐高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伏特效应的内涵、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世权 丁相天 +2 位作者 李港 郑明理 刘检华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66,共19页
旨在探讨摩擦伏特效应及其在能量收集与智能传感器中的应用。半导体异质结界面发生滑动时,摩擦会激发界面电子-空穴对,电子-空穴对在半导体界面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迁移,产生直流电,这一过程被称为摩擦伏特效应。基于摩擦伏特效应的机械... 旨在探讨摩擦伏特效应及其在能量收集与智能传感器中的应用。半导体异质结界面发生滑动时,摩擦会激发界面电子-空穴对,电子-空穴对在半导体界面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迁移,产生直流电,这一过程被称为摩擦伏特效应。基于摩擦伏特效应的机械能收集器件被称为摩擦伏特纳米发电机。摩擦伏特纳米发电机能够直接输出直流电,且具有低阻抗的输出特性,因此受到广泛关注。首先阐述摩擦伏特效应的内涵,总结摩擦伏特效应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电子-空穴对激发机制与界面电场形成机理。其次介绍摩擦伏特效应在能量收集以及智能传感方面的应用及其优化方法。围绕摩擦伏特效应中的能量传输规律,提出摩擦伏特效应研究中的摩擦学问题以及表界面工程问题,以及几何结构非对称和摩擦诱导界面非对称因素对摩擦伏特效应存在潜在贡献的观点。最后指出摩擦伏特效应未来的研究将呈现多元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优化材料的表面结构、提高稳定性、输出功率以及耐久性将成为摩擦伏特纳米发电机发展的关键方向。通过这些技术突破,稳定性、输出功率以及耐久性全面提升,摩擦伏特效应有望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部署,并在智能传感、环境监测、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伏特效应 摩擦起电 半导体异质结 摩擦能量耗散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作用下颅脑损伤与防护研究进展
5
作者 谢晶 屈志学 蔡志华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1113,共13页
爆炸冲击波引发的创伤性脑损伤作为现代战争和民用爆炸事故中的主要致伤类型,其高发性和复杂性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损伤机制与颅脑防护成为当下研究热点。首先,分析爆炸冲击波的动态载荷特性,并介绍颅脑本构与有限元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爆炸冲击波引发的创伤性脑损伤作为现代战争和民用爆炸事故中的主要致伤类型,其高发性和复杂性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损伤机制与颅脑防护成为当下研究热点。首先,分析爆炸冲击波的动态载荷特性,并介绍颅脑本构与有限元模型的开发和验证,用于探讨颅脑在爆炸波和枪弹冲击作用下组织和细胞层面的力学响应。其次,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工作人员在组织和细胞层面的损伤机制研究与颅脑防护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强调跨学科合作与创新的重要性,以推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颅脑创伤的研究与应用转化。研究结果可为深化致伤机制的理解并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防护头盔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波 创伤性脑损伤 颅脑响应 损伤机制 颅脑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介质中丝阵脉冲放电冲击相变铯铅溴钙钛矿研究
6
作者 张雪迎 高鑫 +4 位作者 肖泽琦 刘开源 岳丽丹 秦智奇 陈鹏万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相变和改性后的钙钛矿材料光电性能会发生巨大改变,对新一代光伏元件的研发有重要意义。然而,亚稳相钙钛矿的截留和制备技术尚不完善。冲击加载手段具有高淬火速率的优点,可以截留亚稳相,有利于亚稳相的回收和制备。为实现对铯铅溴钙钛... 相变和改性后的钙钛矿材料光电性能会发生巨大改变,对新一代光伏元件的研发有重要意义。然而,亚稳相钙钛矿的截留和制备技术尚不完善。冲击加载手段具有高淬火速率的优点,可以截留亚稳相,有利于亚稳相的回收和制备。为实现对铯铅溴钙钛矿(CsPbBr 3)的冲击相变处理,利用水介质中柱面铜丝阵脉冲放电,产生柱面汇聚冲击波,开展冲击相变研究。通过调节脉冲放电的充电电压,实现冲击压力的调控,对CsPbBr 3粉体进行不同压力的冲击处理,并回收样品。对回收样品进行的多种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冲击压力下(高于2 GPa),脉冲放电冲击波能引起CsPbBr 3粉体的相变,并实现回收;另外,亦可在回收样品中发现,晶粒细化、晶格畸变、纳米缺陷等冲击波处理后的典型现象;表明了水介质中柱面丝阵脉冲放电技术是一种可控的汇聚冲击波加载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击相变加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脉冲放电 冲击波 汇聚效应 冲击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波声弹法的螺栓预紧力精确测量系统研究
7
作者 王金强 王国栋 +5 位作者 王绪嘉 巩浩 刘检华 黄嘉禹 王晓光 李志杰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33-145,共13页
螺栓连接在航空、航天、铁路、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螺栓预紧力精确控制直接保障连接结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精确测量螺栓预紧力,基于超声波声弹性效应,结合超声波飞行时间精确测量技术,设计并开发了一套螺栓预紧力精确测量系统。首先... 螺栓连接在航空、航天、铁路、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螺栓预紧力精确控制直接保障连接结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精确测量螺栓预紧力,基于超声波声弹性效应,结合超声波飞行时间精确测量技术,设计并开发了一套螺栓预紧力精确测量系统。首先建立了螺栓预紧力与超声波飞行时间差的精确理论模型;其次,搭建高压尖脉冲信号生成的超声发射电路,实现超声波换能器的有效激励,通过设计发射/接收切换电路和级联信号放大电路,得到明显的回波信号;随后,提出使用时间数字转换芯片粗计算与精计算相结合以精确测量螺栓内超声波飞行时间的方法,并搭建了超声波飞行时间测量的软硬件系统,实现螺栓内部超声波飞行时间的精确测量;最后,通过万能试验机对M12和M14的螺栓预紧力进行标定试验,建立了螺栓预紧力与超声波飞行时间差的线性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预紧力大于15 kN时,螺栓预紧力测量误差在5%以内,且随着预紧力增大,测量误差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预紧力 超声波 声弹性理论 飞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B增强TA15-N复合材料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冯可 张洪梅 +2 位作者 程兴旺 穆啸楠 孙亚男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以氮化硼纳米片(BN)为增强体,采用低温高压快速热压烧结和热轧工艺制备了纳米TiB(Nano-TiB)主要分布于晶内且N固溶于钛基体中的TA15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BN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TiB的晶内分布和N的固... 以氮化硼纳米片(BN)为增强体,采用低温高压快速热压烧结和热轧工艺制备了纳米TiB(Nano-TiB)主要分布于晶内且N固溶于钛基体中的TA15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BN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TiB的晶内分布和N的固溶主要归因于轧制前保温过程中B、N元素向钛基体的扩散。晶内分布的Nano-TiB具有优异的载荷传递、抑制断裂和促进位错累积的能力。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由Nano-TiB的含量、分布位置以及N的固溶量共同决定。当BN添加量为0.025wt%时,复合材料的强塑性相比TA15基体同时提升,抗拉强度达1375.16 MPa,伸长率高达13.89%。当BN含量超过0.025wt%后,易形成Nano-TiB团聚区,导致该复合材料的塑性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氮化硼纳米片 快速热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808(NH_(2))改性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紫薇 沈玥 +2 位作者 王涛 冯英楠 赵之平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2,共14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因其规整孔道结构、聚合物相容性和高比表面积等特性,在纳滤膜功能化改性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但其应用仍受限于纳米分散稳定性及绿色制备等关键挑战。本研究选取具有优异水稳定性的MOF-808作为改性纳米材料,采用...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因其规整孔道结构、聚合物相容性和高比表面积等特性,在纳滤膜功能化改性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但其应用仍受限于纳米分散稳定性及绿色制备等关键挑战。本研究选取具有优异水稳定性的MOF-808作为改性纳米材料,采用两步法绿色合成工艺制备了粒径约60 nm、比表面积达1 702 m^(2)/g的MOF-808粒子,并通过氨基修饰获得MOF-808(NH_(2))。基于预沉积辅助界面聚合,成功构建了MOF-808(NH_(2))改性聚酰胺纳米复合膜。结果表明:MOF-808(NH_(2))负载量增加促使膜表面形貌从结节结构向颗粒聚集态转变,粗糙度提升,亲水性增强。优化后的NF-2膜[MOF-808(NH_(2))负载量3.18μg/cm^(2)]表现出优异渗透选择性,水通量达177.15 L/(m^(2)·h·MPa),同时对Na_(2)SO_(4)和NaCl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5.06%和19.24%。在100 h连续运行测试中,NF-2膜表现出优异的长期稳定性。本研究发展的功能化MOFs定向修饰策略,为高性能TFN膜的理性设计与制备提供了新的调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808(NH_(2)) 绿色合成 界面聚合 纳米复合纳滤膜 高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熵合金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海洋 马兆龙 程兴旺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77,共17页
高温高熵合金凭借其独特的多主元协同效应和微观组织调控潜力,有望突破传统镍基合金的性能极限。本文系统综述高熵高温合金(HESAs)、难熔高熵合金(RHEAs)和难熔高熵高温合金(RSAs)三大体系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HESAs借鉴镍基合金的γ... 高温高熵合金凭借其独特的多主元协同效应和微观组织调控潜力,有望突破传统镍基合金的性能极限。本文系统综述高熵高温合金(HESAs)、难熔高熵合金(RHEAs)和难熔高熵高温合金(RSAs)三大体系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HESAs借鉴镍基合金的γ+γ′双相结构,在800~1000℃区间达到与商用镍基合金相当的高温强度;RHEAs基于难熔元素体系构建高熔点固溶体,在1200℃以上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RSAs则创新性发展出BCC+B2纳米网篮结构,在25~1200℃全温域强度显著超越镍基合金。当前高温高熵合金研究面临室温塑性差、抗氧化性能不足、长时相稳定性欠缺等共性挑战,需重点突破多尺度组织调控、动态相变机制、高通量设计方法等关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将聚焦于多目标成分优化模型构建、先进制备工艺开发、跨尺度性能表征技术融合,以及服役环境下的综合性能评估体系建立,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核反应堆结构等极端环境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熵合金 高熵高温合金 难熔高熵合金 难熔高熵超合金 成分设计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活性沥液-硫酸协同含锌布袋灰的浸出研究
11
作者 邵馨萱 崔延超 +1 位作者 王佳 辛宝平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92-2297,共6页
含锌布袋灰是钢铁行业产生的一种含锌、铁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不仅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还具有潜在的资源回收价值。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资源回收技术对含锌布袋灰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首次采用生物活性沥液-硫酸协同技术对含锌布袋灰进... 含锌布袋灰是钢铁行业产生的一种含锌、铁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不仅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还具有潜在的资源回收价值。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资源回收技术对含锌布袋灰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首次采用生物活性沥液-硫酸协同技术对含锌布袋灰进行沥浸,在固液比为10%时,锌的浸出率可达到100%,通过动力学分析发现,锌的浸出过程符合收缩核模型,浸出速率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此研究不仅为含锌布袋灰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高效的技术路径,还为生物沥浸技术在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生物沥浸 含锌布袋灰 浸出率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质量AI机器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广田薰 周政 +1 位作者 MERSHA Bemnet Wondimagegnehu 戴亚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7-1088,共12页
借助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技术,实现教室环境下课堂教学质量的机器自动评估,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教学质量AI机器评估问题,介绍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分析机器评估使用的相关AI技术;并以不同的评估技术为主线... 借助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技术,实现教室环境下课堂教学质量的机器自动评估,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教学质量AI机器评估问题,介绍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分析机器评估使用的相关AI技术;并以不同的评估技术为主线,对教室环境下的AI机器评估研究进展进行详细归纳与分析,指出目前机器评估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机器评估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信道降雨环境感知特性研究
13
作者 吴振东 张明霞 +2 位作者 马建军 孙厚军 云中超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362-365,共4页
太赫兹波(THz)极短的波长特性,使其对大气中水蒸气浓度和降水强度十分敏感,该敏感特性可以转化为实现降雨环境感测的手段。基于THz波开展环境感测有利于提升对大气物理数值的估测精度。本文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THz-TDS)对降雨环境下... 太赫兹波(THz)极短的波长特性,使其对大气中水蒸气浓度和降水强度十分敏感,该敏感特性可以转化为实现降雨环境感测的手段。基于THz波开展环境感测有利于提升对大气物理数值的估测精度。本文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THz-TDS)对降雨环境下的THz链路进行了雨衰测试,使用神经网络在THz波段实现了对大气降水强度的有效估测,针对小规模数据集使用窗口切割优化算法进行网络训练增强,弥补了小数据集的缺陷。测试结果实现了10%以下的估测误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降雨 环境感测 神经网络 THZ-T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轨迹的太赫兹星地信道特性研究
14
作者 雷元帅 张明霞 +1 位作者 马建军 孙厚军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85-188,共4页
星地通信在未来全球通信网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广覆盖和全球连接的优势。在这一领域,太赫兹(THz)通信技术作为未来6G通信的关键技术,以其超高带宽和极低延迟而备受瞩目。将卫星通信的广覆盖能力与太赫兹通信的高容量传输潜... 星地通信在未来全球通信网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广覆盖和全球连接的优势。在这一领域,太赫兹(THz)通信技术作为未来6G通信的关键技术,以其超高带宽和极低延迟而备受瞩目。将卫星通信的广覆盖能力与太赫兹通信的高容量传输潜力相结合,有望为6G通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带来巨大的价值和潜力。然而,卫星动态轨迹特性对星地太赫兹信道的测量和建模带来了严重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星座分集和切换的太赫兹信道传输模型,可在10颗卫星网络覆盖条件下全面分析信道的衰落特性。研究成果可为降低太赫兹信道衰减和增强信道稳定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地太赫兹信道 卫星轨迹 卫星组网 星座分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蜂窝夹芯结构的抗爆性能研究与优化
15
作者 黄静泊 李小帅 +1 位作者 谢晶 王扬卫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为探究316L不锈钢蜂窝夹芯结构抗爆性能,设计了一种蜂窝夹芯结构,并采用316L不锈钢粉末通过选区激光熔融(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制备,同时采用该方法制备等面密度实心板作为对照组。通过静爆实验、LS-DYNA仿真实验得到该结构在... 为探究316L不锈钢蜂窝夹芯结构抗爆性能,设计了一种蜂窝夹芯结构,并采用316L不锈钢粉末通过选区激光熔融(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制备,同时采用该方法制备等面密度实心板作为对照组。通过静爆实验、LS-DYNA仿真实验得到该结构在近场静爆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并且对应力波在其中的传播方式进行探究以明确其抗爆原理。同时在此基础上利用Optistruct对该结构进行拓扑优化以及结构优化,以期进一步提升抗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多孔夹芯结构相比传统实心面板背板挠度降低13.2%,抗爆性能有所提升。建立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描述了静爆实验的3个阶段,即冲击波传播阶段、流固耦合阶段和惯性作用阶段;明确静爆实验中靶板中心处“川”字形裂纹产生是残余芯层挤压导致的,芯层变形失效机理为蜂窝板平面内拉伸撕裂。Optistruct优化结果呈现三角形骨架和圆形孔洞交替波纹板结构,优化后波纹芯靶板相比优化前传统蜂窝夹芯板在相同的爆炸载荷下背板挠度降低25.4%,板后压力峰值降低17.6%,抗爆性能提升明显。相比蜂窝板,圆孔结构可以使背板挠度降低38.1%,三角孔结构可以使板后压力峰值降低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金属多孔夹芯结构 抗爆性能 抗爆机理 结构优化 选区激光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微生物研究及生物工程应用
16
作者 孙丽超 赵鹏卓 +1 位作者 胡伟 霍毅欣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研究空间环境或模拟空间环境下的微生物行为及胁迫响应机制,有助于理解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性原理,对航天育种、科学指导航天任务、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以及太空探索均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微生物对空间环境的影响,介绍了... 研究空间环境或模拟空间环境下的微生物行为及胁迫响应机制,有助于理解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性原理,对航天育种、科学指导航天任务、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以及太空探索均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微生物对空间环境的影响,介绍了空间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和设备,综述了微重力、太空辐射等空间环境下微生物的生长与形态、细胞传质、次级代谢产物、免疫特性、生物膜形成、DNA损伤和胁迫响应等分子机制,深入探讨了空间微生物研究的价值,并对航天育种应用和生物医学工程应用等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微生物 微重力 辐射 航天育种 生物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数据外推法和显著性分析的光伏自适应功率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丽婕 张青山 +3 位作者 郝颖 周颖 邱敏 孙冲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25,共9页
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较小,一般不进行实时功率统计,难以直接建立功率预测模型。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间光伏组件安装型号和安装方式多样性的问题,基于气象数据外推法和显著性分析提出一种自适应功率预测模型。首先,利用显著性分析筛选... 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较小,一般不进行实时功率统计,难以直接建立功率预测模型。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间光伏组件安装型号和安装方式多样性的问题,基于气象数据外推法和显著性分析提出一种自适应功率预测模型。首先,利用显著性分析筛选光伏组件标称参数和气象数据外推法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与特征参数显著相关的标称参数集合;然后,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拟合标称参数集合和特征参数之间的自适应函数关系;最后,建立自适应功率预测模型,基于光伏组件安装方式将环境温度和辐照度转换为板面温度和辐照度,基于自适应函数选择适合当前光伏组件型号的特征参数,根据气象数据外推法得到预测功率。利用光伏电站实际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自适应功率预测模型能够为不同型号的光伏组件选择合适的特征参数,通用性更强,相比于目前流行的简化功率预测模型,多云天气下的预测精度提升约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功率预测 外推法 显著性分析 自适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均匀载荷的转子系统装配精度预测与预紧力优化方法
18
作者 巩浩 王星洁 +1 位作者 刘检华 谭征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75-1084,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几何误差和非均匀载荷的多级转子装配精度预测方法,首先,在只考虑位置和方向偏差的装配误差传递模型基础上,将非均匀载荷导致的装配变形量进行叠加,建立更加精确的多级转子装配误差传递理论模型;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 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几何误差和非均匀载荷的多级转子装配精度预测方法,首先,在只考虑位置和方向偏差的装配误差传递模型基础上,将非均匀载荷导致的装配变形量进行叠加,建立更加精确的多级转子装配误差传递理论模型;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仿真得到非均匀载荷作用下的转子装配精度,以此构建装配数据集,建立KAN神经网络代理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准确预测误差传递理论模型中的关键参数,与传统的回归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提代理模型在精度预测方面的优越性和可靠性;最后,以一组随机误差参数作为研究案例,对比了所提模型与经典模型的预测值;采用萤火虫算法对配合面预紧力大小进行了优化,同轴度较优化前降低了38.03%,显著提高了转子系统的装配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转子 KAN神经网络 误差传递 同轴度 预紧力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中空环形聚能装药成型与侵彻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召婷 王树有 +2 位作者 孙圣杰 蒋建伟 门建兵 《爆炸与冲击》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为减弱中空环形聚能装药形成的中心侵彻体对后级结构的破坏作用,通过改变环锥罩的偏心距离和壁厚,调整了装药和药型罩的质量分布,使之形成准直环形射流,研究了炸高对环形射流侵彻威力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壳为铝合金时的中... 为减弱中空环形聚能装药形成的中心侵彻体对后级结构的破坏作用,通过改变环锥罩的偏心距离和壁厚,调整了装药和药型罩的质量分布,使之形成准直环形射流,研究了炸高对环形射流侵彻威力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壳为铝合金时的中心孔平均侵彻深度较内壳为钢时的平均侵彻深度低36.13%;非偏心环锥罩形成的射流存在径向偏移,侵彻能力较弱。当环锥罩顶向外侧偏移0.05d(d为环形装药厚度)时,射流准直性较好,环形射流侵彻深度较大;随着药型罩壁厚的增加,射流头部速度不断减小,当壁厚为0.045d时,偏心环锥罩形成的环形射流侵彻能力较强;环形射流侵彻深度对炸高较为敏感,在炸高为1.12d时,环形射流侵彻深度较大。针对非偏心环锥罩和偏心环锥罩两种药型罩结构开展的静破甲试验表明,环形射流侵彻深度和扩孔直径的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误差小于12%,验证了数值模拟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聚能装药 偏心药型罩 射流成型 射流侵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督对比学习的无线电引信干扰识别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鹏飞 秦高林 +1 位作者 陈齐乐 郝新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3-961,共9页
连续波调频多普勒引信在战场上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导致弹药早炸失去毁伤能力。为了提高调频多普勒引信对信息型干扰的抗干扰能力,实现多种干扰信号与目标回波的区分,提出一种基于监督对比学习的目标与干扰信号分类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 连续波调频多普勒引信在战场上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导致弹药早炸失去毁伤能力。为了提高调频多普勒引信对信息型干扰的抗干扰能力,实现多种干扰信号与目标回波的区分,提出一种基于监督对比学习的目标与干扰信号分类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残差网络和自注意力机制搭建了主干网络;然后利用引入标签的方式改进了对比学习损失函数,实现了监督对比学习;最后采用中频信号搭建数据集,通过监督对比学习的方式来训练网络,从而实现对目标与干扰信号的分类和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多种干扰种类与目标回波的识别,并且识别率能够达到98.7%。在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识别效果更为出色,在信噪比为−18 dB的环境下,仍然能有91.81%的识别率,相比普通残差网络的86.12%的识别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频多普勒引信 电子对抗 深度神经网络 监督对比学习 信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