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减震和隔震技术的既有RC框架建筑抗震韧性提升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学智
王鹏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60,67,共11页
既有RC框架建筑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在震后快速恢复功能对于城市防灾至关重要。为了评估并提升城市的抗震韧性,应首先针对既有框架结构建筑开展韧性评价与提升相关研究。本文以既有RC框架建筑为基本研究对象,基于《建筑抗...
既有RC框架建筑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在震后快速恢复功能对于城市防灾至关重要。为了评估并提升城市的抗震韧性,应首先针对既有框架结构建筑开展韧性评价与提升相关研究。本文以既有RC框架建筑为基本研究对象,基于《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评价了该建筑的抗震韧性水准,明确了经济损失、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情况。在此基础上,基于消能减震技术和隔震技术对该类建筑进行了抗震韧性提升,研究了两种技术对抗震韧性水准的影响规律,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既有RC框架建筑的地震韧性评价和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RC框架建筑
抗震韧性评价
消能减震
隔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下穿隧道上盖建筑基础-地基-建筑振动传播规律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学智
郭志明
傅林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建于地铁隧道上方,地铁下穿上盖建筑严重影响了居民健康。为研究地铁振动在上盖建筑基础、地基及上部结构物中的传播规律和振动特性,以与地铁明挖隧道相连的上盖建筑为研究背景,对下穿上盖建筑地下室、附...
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建于地铁隧道上方,地铁下穿上盖建筑严重影响了居民健康。为研究地铁振动在上盖建筑基础、地基及上部结构物中的传播规律和振动特性,以与地铁明挖隧道相连的上盖建筑为研究背景,对下穿上盖建筑地下室、附近地表进行振动实测分析,对地面和地下室柱、板振动时程加速度幅值变化情况与Z振级变换规律进行环境振动评价;进一步以地表振动响应为依据,通过反演分析验证数值模型计算正确性,进而开展地铁上部建筑结构振动响应的预测分析,为隧道修建前邻近建筑物振动环境预测提供了有力工具。研究表明:地铁环境振动主要通过隧道壁、柱向结构上方传递,地铁过车引起的地基振动响应沿地铁横向呈波动衰减趋势,当地铁正上方距离隧道中心线大于7 m时,地面测点的Z振级满足规范要求;数值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振动响应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隧道
上盖建筑
地表振动
现场测试
基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平行流铝扁管吸附床传热性能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然
全贞花
+1 位作者
赵耀华
唐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2-318,共7页
吸附床是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吸附床的换热能力对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各项性能有显著影响。文章针对应用于吸附床的传统换热器和扁管换热器的不足之处,设计出一种新型平行流铝扁管吸附床,并建立了该吸附床的二维传热模型,以温度随...
吸附床是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吸附床的换热能力对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各项性能有显著影响。文章针对应用于吸附床的传统换热器和扁管换热器的不足之处,设计出一种新型平行流铝扁管吸附床,并建立了该吸附床的二维传热模型,以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分析指标,分析翅片的间距、高度、厚度,以及吸附剂体积分数等因素对吸附床传热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调整吸附床的结构,提高其换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翅片高度约为70 mm时,吸附床的换热能力达到峰值;当翅片厚度大于1.5 mm时,翅片厚度的增加对吸附床传热性能的影响比较微弱;当吸附剂体积分数由0.25逐渐增大至0.45时,吸附剂的等效传热系数约增加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式制冷
传热性能
吸附床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金字塔形扰动结构的双层梯形微通道热沉传热性能模拟
被引量:
4
4
作者
陈然
唐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9-25,共7页
随着电子器件功率的不断增加,其热流密度也相应提高。良好的热管理是保证电子器件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条件。基于Hosseinpour与Sharma等的研究结果,本文设计了一种金字塔形扰动结构的双层微通道热沉,提高了微通道热沉换热能力。选取去离...
随着电子器件功率的不断增加,其热流密度也相应提高。良好的热管理是保证电子器件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条件。基于Hosseinpour与Sharma等的研究结果,本文设计了一种金字塔形扰动结构的双层微通道热沉,提高了微通道热沉换热能力。选取去离子水作为换热介质,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并分析了基于金字塔形扰动结构的双层梯形微通道热沉模型,得出优化结构尺寸。研究表明,当微通道热沉流体雷诺数在468附近、扰动结构间距在300μm附近、扰动结构底高比在0.6附近时,该微通道热沉具有相比其他工况较优的换热性能;在Re=800的相同条件下,本文与Sharma等的研究结果相比,微通道热沉总热阻降低了26%;与普通双层梯形微通道热沉相比,具有金字塔型扰动结构的双层梯形微通道热沉的强化传热系数PEC为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传热
优化设计
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减震和隔震技术的既有RC框架建筑抗震韧性提升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学智
王鹏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后勤基建处
出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60,67,共11页
文摘
既有RC框架建筑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在震后快速恢复功能对于城市防灾至关重要。为了评估并提升城市的抗震韧性,应首先针对既有框架结构建筑开展韧性评价与提升相关研究。本文以既有RC框架建筑为基本研究对象,基于《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评价了该建筑的抗震韧性水准,明确了经济损失、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情况。在此基础上,基于消能减震技术和隔震技术对该类建筑进行了抗震韧性提升,研究了两种技术对抗震韧性水准的影响规律,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既有RC框架建筑的地震韧性评价和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既有RC框架建筑
抗震韧性评价
消能减震
隔震
Keywords
existing RC frame buildings
seismic resilience assessment
energy dissipation
seismic isolation
分类号
TU375.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穿隧道上盖建筑基础-地基-建筑振动传播规律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学智
郭志明
傅林峰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后勤基建处
浙江浙
工大
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文摘
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建于地铁隧道上方,地铁下穿上盖建筑严重影响了居民健康。为研究地铁振动在上盖建筑基础、地基及上部结构物中的传播规律和振动特性,以与地铁明挖隧道相连的上盖建筑为研究背景,对下穿上盖建筑地下室、附近地表进行振动实测分析,对地面和地下室柱、板振动时程加速度幅值变化情况与Z振级变换规律进行环境振动评价;进一步以地表振动响应为依据,通过反演分析验证数值模型计算正确性,进而开展地铁上部建筑结构振动响应的预测分析,为隧道修建前邻近建筑物振动环境预测提供了有力工具。研究表明:地铁环境振动主要通过隧道壁、柱向结构上方传递,地铁过车引起的地基振动响应沿地铁横向呈波动衰减趋势,当地铁正上方距离隧道中心线大于7 m时,地面测点的Z振级满足规范要求;数值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振动响应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
关键词
下穿隧道
上盖建筑
地表振动
现场测试
基础振动
Keywords
underpass tunnels
superstructure
ground vibration
field testing
foundation vibration
分类号
TU311.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平行流铝扁管吸附床传热性能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然
全贞花
赵耀华
唐晟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后勤基建处
北京
工业
大学
绿色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
北京
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同方华光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2-31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6079)
文摘
吸附床是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吸附床的换热能力对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各项性能有显著影响。文章针对应用于吸附床的传统换热器和扁管换热器的不足之处,设计出一种新型平行流铝扁管吸附床,并建立了该吸附床的二维传热模型,以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分析指标,分析翅片的间距、高度、厚度,以及吸附剂体积分数等因素对吸附床传热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调整吸附床的结构,提高其换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翅片高度约为70 mm时,吸附床的换热能力达到峰值;当翅片厚度大于1.5 mm时,翅片厚度的增加对吸附床传热性能的影响比较微弱;当吸附剂体积分数由0.25逐渐增大至0.45时,吸附剂的等效传热系数约增加了50%。
关键词
吸附式制冷
传热性能
吸附床优化设计
Keywords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ptimum design of adsorbent bed
分类号
TK17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金字塔形扰动结构的双层梯形微通道热沉传热性能模拟
被引量:
4
4
作者
陈然
唐晟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后勤基建处
北京
同方华光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9-25,共7页
文摘
随着电子器件功率的不断增加,其热流密度也相应提高。良好的热管理是保证电子器件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条件。基于Hosseinpour与Sharma等的研究结果,本文设计了一种金字塔形扰动结构的双层微通道热沉,提高了微通道热沉换热能力。选取去离子水作为换热介质,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并分析了基于金字塔形扰动结构的双层梯形微通道热沉模型,得出优化结构尺寸。研究表明,当微通道热沉流体雷诺数在468附近、扰动结构间距在300μm附近、扰动结构底高比在0.6附近时,该微通道热沉具有相比其他工况较优的换热性能;在Re=800的相同条件下,本文与Sharma等的研究结果相比,微通道热沉总热阻降低了26%;与普通双层梯形微通道热沉相比,具有金字塔型扰动结构的双层梯形微通道热沉的强化传热系数PEC为1.28。
关键词
微通道
传热
优化设计
模型
数值模拟
Keywords
microchannels
heat transfer
optimal design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K12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减震和隔震技术的既有RC框架建筑抗震韧性提升
张学智
王鹏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下穿隧道上盖建筑基础-地基-建筑振动传播规律分析
张学智
郭志明
傅林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平行流铝扁管吸附床传热性能的模拟研究
陈然
全贞花
赵耀华
唐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金字塔形扰动结构的双层梯形微通道热沉传热性能模拟
陈然
唐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