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磨削方法的微织构刀具制备与切削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梁志强 李蒙招 +5 位作者 陈碧冲 周天丰 李世迪 颜培 张素燕 王西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研究表面微织构对硬质合金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磨削方法在硬质合金刀具前刀面加工出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横向、纵向和交叉微织构,通过AL6061切削试验和有限元切削仿真,研究表面微织构对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温度及刀具磨损... 目的研究表面微织构对硬质合金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磨削方法在硬质合金刀具前刀面加工出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横向、纵向和交叉微织构,通过AL6061切削试验和有限元切削仿真,研究表面微织构对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温度及刀具磨损的影响。结果采用V形金刚石砂轮微磨削方法能够加工出几何形状规则且表面质量良好的表面微织构。与无织构刀具相比,微织构刀具的切削温度明显降低,高温区域明显减少,其中横向织构刀具降温效果最为显著。微织构刀具的切削温度随沟槽间距的增大而升高,沟槽间距为150μm时,切削温度最低。表面微织构能够有效减轻刀具前刀面的粘结磨损,横向织构刀具减摩抗粘效果最好,且采用较小的沟槽间距更利于减轻刀具的粘结磨损。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表面微织构的抗粘结作用更加明显,当切削速度为150 m/min时,沟槽间距为150μm的横向织构刀具的切屑粘结面积最小。结论在横向、纵向和交叉织构刀具中,沟槽间距为150μm的横向织构刀具切削性能最好,即降温效果、抗粘结性能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磨削 微织构刀具 切削仿真 刀具温度 粘结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结构件磁流变电解复合抛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志强 苏志朋 +5 位作者 胡雨童 冯铭 杜宇超 刘宝隆 李兵 周天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2-111,共10页
目的针对钛合金结构件高质高效抛光需求,提出了磁流变电解复合抛光新方法,探究不同抛光参数对钛合金表面质量的影响,以实现钛合金构件的高质高效抛光。方法深入探究了加工电压、加工间隙、电解质质量分数和抛光转速等参数对钛合金抛光... 目的针对钛合金结构件高质高效抛光需求,提出了磁流变电解复合抛光新方法,探究不同抛光参数对钛合金表面质量的影响,以实现钛合金构件的高质高效抛光。方法深入探究了加工电压、加工间隙、电解质质量分数和抛光转速等参数对钛合金抛光表面粗糙度以及粗糙度变化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抛光参数下的钛合金表面形貌变化,验证了磁流变电解复合抛光钛合金的可行性。结果随着电解液中NaNO3质量分数的提高,钛合金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质量分数为1.0%~2.5%时,得到了优于单磁流变抛光加工的抛光效果。不同加工电压下的表面粗糙度对比结果表明,在加工电压为0.1 V时,钛合金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达到最小,而后随着加工电压的增大,加工区域表面粗糙度呈现增大趋势;随着加工间隙的增大,钛合金抛光表面粗糙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抛光工具转速增大,钛合金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相比于单一的磁流变抛光,磁流变电解复合抛光钛合金90 min,可使表面粗糙度从初始323 nm降低至15 nm,加工效率提高了62.5%。结论磁流变电解复合抛光工艺能够用于钛合金人工关节假体高效高质量的抛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磁流变 电解 抛光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激光技术医疗应用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邱海霞 李步洪 +8 位作者 马辉 魏勋斌 杨思华 李阳 谭一舟 陈德福 赵洪友 曾晶 顾瑛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0,共7页
激光诊疗技术在生命健康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成功应用,成为现代医学精准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激光技术医疗应用主题,重点从实际应用和产业链的视角出发,梳理我国激光技术在临床治疗、诊断和产业化方面的发展现状、前景趋势和... 激光诊疗技术在生命健康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成功应用,成为现代医学精准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激光技术医疗应用主题,重点从实际应用和产业链的视角出发,梳理我国激光技术在临床治疗、诊断和产业化方面的发展现状、前景趋势和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在激光治疗技术、医用激光诊疗设备及其产业发展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体而言,激光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仍处于跟踪起步和同步发展阶段,原创性应用研究有所缺乏,医用激光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处于中低端,用于精准诊疗的超快激光器等关键技术和高端设备仍未打破国外垄断。研究建议,设立我国激光医学二级学科,加强国家级激光医疗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针对性开展激光医疗器械法规建设,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激光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组织攻关医用激光诊疗设备关键核心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医疗 激光诊断 激光治疗 激光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微创切削微细铣刀设计制备及铣削实验研究
4
作者 高鹏 梁志强 +2 位作者 王西彬 李世迪 周天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60,共9页
针对医疗骨组织微创切削用超小直径微细铣刀的特殊需求,开展了异形结构微细铣刀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设计并制备了直径50μm的螺旋形、□形和△形3种超小直径微细铣刀,并对比研究其切削性能。分析不同形状的微细刀具几何结构特征,对微细... 针对医疗骨组织微创切削用超小直径微细铣刀的特殊需求,开展了异形结构微细铣刀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设计并制备了直径50μm的螺旋形、□形和△形3种超小直径微细铣刀,并对比研究其切削性能。分析不同形状的微细刀具几何结构特征,对微细铣刀进行静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几何结构对微细铣刀刚度和强度的影响;分析3种微细刀具精密刃磨方法和刃磨质量;开展骨组织微创切削微细铣刀切削实验,对骨组织微细切削形貌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不同刀具对骨组织切削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微细铣刀切削骨组织实验中,螺旋形微细铣刀在切削过程中过早地发生了刀具的整体折断,△形和□形铣刀能够进行长时间切削;△形铣刀切削的沟槽毛刺和崩边较小,表面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刀具,更适合骨组织微创伤切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铣刀 骨组织 微创切削 铣削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去噪卷积自编码器色织衬衫裁片缺陷检测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宏伟 谭全露 +2 位作者 陆帅 葛志强 徐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3-130,共8页
由于缺陷样本数量稀缺、缺陷种类不平衡、人工设计缺陷特征构造成本高且特征泛化能力差等实际因素,导致有监督机器学习模型难以解决色织衬衫裁片的缺陷检测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U型去噪卷积自编码器重构模型和残差分析的无监督色... 由于缺陷样本数量稀缺、缺陷种类不平衡、人工设计缺陷特征构造成本高且特征泛化能力差等实际因素,导致有监督机器学习模型难以解决色织衬衫裁片的缺陷检测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U型去噪卷积自编码器重构模型和残差分析的无监督色织衬衫裁片缺陷检测方法。首先,针对某种色织花型,使用无缺陷样本构造训练数据集;然后,建立并训练一种基于去噪U型深度卷积自编码器的重构修复模型;最后,在检测阶段,通过计算待测色织衬衫裁片图像与其重构图像之间的残差,即可快速检测和定位出缺陷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需要缺陷样本和缺陷标记的条件下,能有效地重构色织衬衫裁片的纹理花型,快速地检测和定位出多种色织衬衫花型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织衬衫裁片 缺陷检测 无监督学习 卷积自编码器 U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正交反应的病毒功能化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利利 张韩 +1 位作者 王伟伟 谢海燕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2年第2期335-351,共17页
病毒具有分散性好、结构规则、可大量复制等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研究者关注。目前大多数基于病毒的生物医学应用主要需要将其与荧光探针、肿瘤识别分子等不同功能元件组装,进而赋予病毒可视化、免疫相容、靶向等性能... 病毒具有分散性好、结构规则、可大量复制等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研究者关注。目前大多数基于病毒的生物医学应用主要需要将其与荧光探针、肿瘤识别分子等不同功能元件组装,进而赋予病毒可视化、免疫相容、靶向等性能。对于包膜病毒而言,其结构组成主要包括:包膜、衣壳和核酸。因此,组成病毒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糖类、脂类和核酸),均可作为靶标与不同元件进行可控组装和功能整合。近年来,基于生物正交反应的生物大分子修饰策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病毒不同组分的工程化改造。本文概述了常用于生物大分子修饰的生物正交反应类型与特点,以及生物正交反应对病毒不同组分的改造策略;同时,介绍了病毒功能化在病毒动态示踪、疫苗开发、病毒检测、递送载体构建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生物正交反应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病毒功能化改造策略的进一步完善,进而拓展病毒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生物正交反应 生物大分子 功能化 生物医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镊——一种用途广泛的微纳操作工具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帅龙 李恭 +3 位作者 李凤刚 徐冰睿 李航 符荣鑫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66-4575,共10页
光电镊(OET)是一种基于光致介电泳效应的微尺度光操控技术,可在流体场、光电场、生物力场耦合的复杂环境下对微小目标进行精准操控,在细胞操作、微机械系统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光电镊技术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技术协同使用,应用十分... 光电镊(OET)是一种基于光致介电泳效应的微尺度光操控技术,可在流体场、光电场、生物力场耦合的复杂环境下对微小目标进行精准操控,在细胞操作、微机械系统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光电镊技术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技术协同使用,应用十分广泛。迄今为止,基于光电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纳米材料的操作、组装和合成;单个细胞/分子的操作、分离和分析;细胞固有特性的分析和获取;细胞的电穿孔、融合和裂解;细胞封装生物材料和生物结构的制备;流体传输的光流体器件的开发。这些工作展示了光电镊技术优越的性能和独特的通用性和灵活性。该文系统地介绍了光电镊技术的现有应用,总结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局限性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操控 微机械 光电镊 微操作 介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紫外LED照射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8
作者 李云奇 张宁 +4 位作者 陈德福 邱海霞 曾晶 王娜 顾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49-2656,共8页
背景:紫外线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条件之一,但由于传统的紫外线光谱较宽,在骨质疏松症领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材料与方法:在研究中,建立了一种新设计的窄带光谱LED器件,以研究紫外LED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骨形态和皮肤的影响。共设... 背景:紫外线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条件之一,但由于传统的紫外线光谱较宽,在骨质疏松症领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材料与方法:在研究中,建立了一种新设计的窄带光谱LED器件,以研究紫外LED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骨形态和皮肤的影响。共设置了去卵巢大鼠(n=24)和去卵巢大鼠(n=36)。然后将去卵巢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n=12)和检测模型组(Sham,n=12)。将去卵巢大鼠分为LED照射组(LED,n=12)、未处理组(OVX,n=12)或检测模型组(OVX,n=12)。LED辐照参数(0.8 mW·cm^(-2),1000 s,每周两次)。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维生素D、mRNA、血清ALP、血清25(OH)D、血清P1NP的表达明显升高,血清PTH和血清TRAP的表达明显降低。大鼠皮肤照射前后p53基因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紫外LED器件照射可显着提高血液中25(OH)D水平,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且对大鼠皮肤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去卵巢大鼠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学习机制的SAR图像水域分割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维谚 沈志 +2 位作者 徐真 杨亮 雷明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2-265,337,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的水域分割任务在航运监视、违法船只捕捉等遥感信息处理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当前主流分割算法对于SAR图像信息的利用不充分,造成分割性能欠佳。针对SAR图像样本数据不足、目标特...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的水域分割任务在航运监视、违法船只捕捉等遥感信息处理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当前主流分割算法对于SAR图像信息的利用不充分,造成分割性能欠佳。针对SAR图像样本数据不足、目标特征信息不明显的问题,从这两方面入手,利用数据增强和特征增强的学习机制,在扩充样本数据集的同时增强目标特征的显著性。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实验结果分析,在相关数据集上,该方法可在不增加过多计算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分割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分割 图像处理 神经网络 增强学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