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城市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邓剑伟 郭轶伦 +1 位作者 李雅欣 杨添安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9-57,共9页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的难度也快速上升,这在超大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管理上,超大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出现了体量大、需求多、差异化等新问题。在现实中,超大城市的公共服务排名也正被其他城市超越。为了回答超大城市...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的难度也快速上升,这在超大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管理上,超大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出现了体量大、需求多、差异化等新问题。在现实中,超大城市的公共服务排名也正被其他城市超越。为了回答超大城市能否提供好的公共服务这一问题,文章以北京市为例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跨年度的统计数据和公众满意度,研究发现:北京市公共服务质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尚未达到与其城市定位相匹配的高度;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市公共服务质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并受到公共政策的影响;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北京市城区和郊区的公共服务质量都在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非均等化现象;北京市不同领域的公共服务发展并不均衡,统计数据显示的公共服务质量与公众评价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公共服务 质量评价 医疗卫生服务 政府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医疗服务供给侧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起源、发展与创新方向
2
作者 邓剑伟 田慧琳 +1 位作者 李雅欣 杨添安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82-288,共7页
由于医改的深入与医患矛盾的上升,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对于从供给侧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为系统梳理国内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起源、发展与趋势,进而改进评价体系,通过文献回顾与纵向的研究比较,研究发现我... 由于医改的深入与医患矛盾的上升,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对于从供给侧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为系统梳理国内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起源、发展与趋势,进而改进评价体系,通过文献回顾与纵向的研究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共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以医院自身经营性、经济性指标为主的评价;第二阶段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疗质量与患者利益相结合的评价;第三阶段是综合性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即医疗质量与医院服务、医疗过程与医疗结果并重.虽然我国的医疗评价体系正趋于完整完善,但仍存在缺乏理论指导、指标设计混乱、多套指标体系并存、缺乏统一评估工具等问题.因此,为具体发现并解决我国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运用欧盟通用评估框架(CAF)进行指标体系设计,从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发展阶段 创新方向 通用评估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隐性996”下客观工作环境量表开发——基于形成性指标的构建方法
3
作者 刘冉 杨添安 邓剑伟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3,共7页
作为特有的一种隐性企业文化或规章制度,“隐性996”工作制对于员工身心健康、工作行为及组织绩效均有重要影响,对客观工作环境的准确测量是有效应对和防范“隐性996”负面效应的前提。已有客观工作环境的测量指标,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 作为特有的一种隐性企业文化或规章制度,“隐性996”工作制对于员工身心健康、工作行为及组织绩效均有重要影响,对客观工作环境的准确测量是有效应对和防范“隐性996”负面效应的前提。已有客观工作环境的测量指标,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隐性996”的背景。因此,论文结合质性研究方法,基于中国IT企业员工样本,开发并检验了新情境下的形成性客观工作环境量表,在传统空间角度为主的物理环境基础上,加入了时间角度的客观工时制度环境因素,并对已有量表相关指标的表述做了新情境下的调整。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的量表通过了一系列相关检验,其内容与已有版本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996 客观工作环境 形成性指标 量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